王昌龄的古诗大全(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著名诗句)
在盛唐顶级诗人的朋友圈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李白的朋友有杜甫、高适、孟浩然;
王维的朋友有孟浩然、张九龄、岑参;
杜甫的朋友有李白、岑参、高适;
孟浩然的朋友有王维、李白、张九龄;
而这些人几乎都是王昌龄的朋友,这其中还包括“边塞四君子”中的王之涣。
并且,这其中除了没有证据直接表明杜甫与王昌龄有更深的交集外,其余的人都是王昌龄的“死党”。
他和王维同出身于“太原王氏”,皆受张九龄提拔,关系非同一般;
“旗亭画壁”的典故,讲得是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个人,他们经常一起“厮混”,那个时候岑参还小,没来得及参与其中;
被贬龙标尉时,孟浩然、李白都有诗相赠;
孟浩然人生最后一顿酒,是和王昌龄一起喝的,当时王昌龄复官岭南,途经襄阳时与孟浩然大醉了一场,之后孟浩然就走了。
虽然王昌龄官不大,但在朝中交际甚广,这源于他仗义执言、为人豪放的性格,张九龄因李林甫构陷贬官荆州时,只有张九龄敢站出来发声,怒骂李林甫弄权,他也因此被贬了官。
总体来说,王昌龄对做官没什么特别深的渴望,唐朝初期游侠风盛行,所以王昌龄更像是一个江湖人。
比如从岭南复官以后,他擢升江宁丞,可是他居然在洛阳逗留的大半年时间,迟迟不肯赴任,每日与綦毋潜、李颀这些好友把酒言欢。
26岁出游天下之前,王昌龄还在嵩山修行过三年,具体项目是读书、参禅悟道、练习剑法。
27岁王昌龄来到了长安,稀里糊涂地参加了一次科考,毫不意外地榜上无名,之后他开始仗剑天涯,赴河陇、出玉门,第一次见到了西北边陲的塞外风光。
也正是在那里,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边塞诗人”,笔下有: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诸多经典。
据不完全统计,王昌龄的诗句是被主流媒体引用次数最多的,这其中包括央视。甚至国外在捐赠内地的抗-疫物资上,还赫然写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所以王昌龄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等诸多美誉。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对王昌龄而言相对小众的诗,领略一下“七绝圣手”的魅力。
这首诗题为《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首诗是公元748年王昌龄赴龙标后,在朋友的饯别宴上送魏二所作,说明此时他已经在龙标安顿了下来。
龙标在今天的湖南怀化一带,那里有一座千年古城,有一句千古绝唱: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大概的释义为:
在桔柚飘香的望江楼上醉饮话别,江风把细雨吹入小舟,顿觉丝丝凉意;想象着你要在潇湘的明月下独自远行,内心便满怀愁绪,只能在梦中静静地听着猿啼悠长。
这样浅意的解释,有点糟蹋这首如此美妙的诗,不如我们展开来讲: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前两句写景,交代了话别的地点和宴会的氛围,在瓜果飘香、临江而立的高楼上,朋友们推杯换盏、觥筹交错,说明相聚于此的人感情非常好,猜想也一定很热闹。
贾至有诗《送李侍郎赴常州》,其中有“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两句,所以一个“醉”字体现了“酒香情更深”。
紧接着诗人用“寒雨连江”让这种愉快的气氛急转直下,说明这是一个秋天,江景萧瑟、风雨深寒,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黯然伤感。
“引雨入舟”中的“引、入”两个字,让诗一下子就活了,并和前一句的“桔柚飘香”相互映衬,使人的情绪也跟着词句流转。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潇湘月自古就是文人的最爱,关于湘水的传说也有很多,比如屈原笔下的湘水女神和白发湘君: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望着一江萧瑟的江景,竟然一夜之间白了头发,最终泪尽殉情。
所以有红斑的竹子,亦称“潇湘竹”或“湘妃竹”。
诗人引“潇湘月”自是呈现出了离别的愁绪,而两岸的猿声更为这种伤感的景象添加了无限的遐思。
《水经注 · 三峡》中有描写猿声的意境: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包括李白也写过“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所以王昌龄这首诗用“猿声”收尾,余韵悠长,很容易就把人带入到画面中去。
仿佛读的人也身在其中。
虽然这不是王昌龄最经典的诗,但这的确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值得好好琢磨。
- 上一篇:关于人情世故的古诗词(看清人情世故的诗句)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