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汉字 >  当前文章

汉字

关于送别的优美诗句(表示离别的诗词佳句)

sujunda 08-30 11:07 阅读 我爱育娃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出自唐代李颀的《送刘昱》 作者介绍: 李颀(qí),

关于送别的优美诗句(表示离别的诗词佳句)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出自唐代李颀的《送刘昱》

作者介绍:

李颀(qí),盛唐时期著名诗人,擅边塞诗,与王维、王昌龄、高适交好,常有诗酬唱。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李颀中进士后,曾任新乡县尉多年,后辞官隐居。

主要代表作有《古从军行》《古意》《塞下曲》等,诗风豪放,慷慨悲凉。

关于送别的优美诗句(表示离别的诗词佳句)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颀游历江南送别朋友刘昱时所作,刘昱不知何许人也,未有史料记载,但从诗中看,二人关系属萍水相逢,并无深交。

彼时两人同在扬州一带,适逢八月,刘昱溯江西上,准备到九江去,李颀作此诗送别。

其实唐诗有绝大一部分都是以送别为主,并非关系非常要好的朋友之间才会作诗,只要投意的两个人相遇,分别时都会有诗相赠。

注解:

诗中的“苇”指芦苇。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记载:苇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芦,长成曰苇。

五两:古代的测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

浔阳: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古称。

关于送别的优美诗句(表示离别的诗词佳句)

诗文大意:

八月时,江边的芦苇已经开花,浪头也是白色的,北风肆意地吹着,到底谁才是浔阳的客人呢?

雨后天晴,鸬鹚落在山头,扬州城外潮水上涨,过路之人晚上寓居在金陵的小岛上,可以听到沙滩边大雁的叫声。

在这首诗里,诗人李颀落笔很寡淡,并没有多少离别之惆怅,更多的是在述景,但诗人心思敏锐细腻,落在眼里的景象都很有诗情画意。

比如:芦苇扬花、秋风江浪、雨后初晴、鸬鹚小憩、潮水上涨,沙滩雁鸣等。

这在初秋的季节里,都是很美的景致,隐约中自然透着送别之伤感,尽管诗人并没有刻意夸大这种氛围。

关于送别的优美诗句(表示离别的诗词佳句)

在诗的一开头,诗人写了“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因为芦苇花也是白色的,和江中的浪花相映衬,远远望去白茫茫的一片,深具秋天的萧索之意。

随后“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这两句很巧妙,瑟瑟的秋风不仅吹起江中浪,也会推波助澜送离人,谁是浔阳的客人?

作者用了问句,内在的寓意是,江湖漂泊四海为家,从无主客之分,因为自己也是身在旅途。

所以在这两句中,也藏有诗人对朋友刘昱的祝福,愿朋友能随遇而安。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朋友走后的景象“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这一场离别伴随着初秋的毛毛细雨,朋友离开后天气才转晴,有吃饱的鸬鹚偶尔在石头上栖息,到了暮晚时分,江水潮生,慢慢上涨。

关于送别的优美诗句(表示离别的诗词佳句)

从五言和七言的衔接也能够得知,这首诗写于两个不同时间段,或者在同一个时间段内,描绘了离别前和离别后的两种心情。是标准的古体诗风格。

同样,这也是很巧妙的一个变化。

最后诗人写“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这是对朋友的怀念,刘昱溯江西上会途经金陵,诗人惦念朋友,但是离别时忘记了叮嘱,此刻看见江水涨潮才想起,在这种情况下行舟是危险的,可以宿在金陵,晚上还可以听见沙滩上有雁鸣之声。

柳永在《雨霖铃》中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和本诗的最后两句为同一种手法,既有对景物的徜徉,也有对人的托思。

纵观整首诗,李颀落笔轻快,通过对秋景的描写,尽显古意,淡淡地离愁并不叫人压抑,反而体现了人在江湖、四海为家的凄美之感,所以这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文章评论

关于送别的优美诗句(表示离别的诗词佳句)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