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以成礼说明什么道理(酒以成礼文言文翻译)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酒以成礼”的社会。古代中国人的酒表现为一种道德化、政治化的倾向,是礼的一种重要形式。饮酒是有着严格的等级礼节,谁先入席,谁喝几杯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违之则为非礼。酒器的规格形式要求更是严格。此外,对于选择同饮者的条件、饮酒的地点等等也比较讲究。中国古代的酒之礼,总的说来,就是要把尊卑长幼这一套伦理纲常制度贯彻在饮酒和酒宴上。酒在古代曾经是“成礼”的饮料。
外在的酒礼长而久之,内化为人的心灵律历。那一套套伦理纲常不断渗透到人的心灵世界中,从而规范着个体,为个体排出了心灵的秩序。在礼法的森严壁垒下,一个人属于动物性的“本我”和“自我”,都很大程度上被“超我”所吞噬。在坎坷的社会中,一个人很容易在谨小慎微中迷失自我,变得全无棱角。而酒精恰好可以机械地人为地造成理智的淡薄,意志的消减。
酒的性格是水火交融的性格。辛辣的酒精、热烈的火性同隐秘的内心深处的熔岩即炽热的野性相融合,从而迸发出更热烈的能量。在内心深处压抑的涌动的潜流喷涌而出。酒具有着冲决理性的力量和精神,生命中的意识潜意识等组成的感性潮水席卷而来。酒消解掉的是生命的遮蔽物,而彰显的则是生命本真的存在,是生命心灵的真实存在。
儒家文化是礼乐文化。在儒家思想中,乐本身是音乐,更是一种教化之乐。“声依咏,律和声”,音乐不仅在韵律上有着严格的规定,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有着种种制约。这同样是一种心灵的秩序,这是真实的心灵禁锢。乐,同时是一种乐趣,是有着欢乐的成分。乐的本质在儒家那里是“咏而归”。这是一种事功之后的一种欢乐,是一种有为的崇高的欢乐。酒激发着人们建功立业的豪情。在儒家的眼中,酒壮行色,刺激着人们的满腔热情,刺激着人们奋发向上。酒醉,其实是醉于功名。这是一种功成名就的“咏而归”的快乐。饮酒的背后是强大的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的责任。
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展现了中国人的进取精神。诗和酒的交融使人们领悟到,人生在于有为,在于创造。酗酒闹事的,是浪荡子,对酒浇愁的不是真正的英雄。举杯豪歌的才是有为的一辈。有为则在于创造,在于展示那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迟暮孟德,把酒临江,横架赋诗,是一世之雄也。沙场作战,入口如初的烈酒,更增加壮士行色,使人豪气干云。岳飞岳武穆,直捣黄龙与诸君同饮耳。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秋瑾貂裘换酒,一腔碧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这种种神奇的情节和传说,皆以酒壮行色,正如唐朝边塞诗王昌龄的绝句所高歌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豪迈,勇敢,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也爽朗明快。
这不是放下,而是提起。这是负起国家民族的责任,对现实人生抱着一颗拳拳忧心。中国文人深得饮酒的“中庸之道”,人生处世的“半半哲学”。他们在半醉半醒之间,在酒杯的虚空之间,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在用世的赤心飘逸旷达之间,在忧心与欢乐之间,纵饮豪歌,体味生命生存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