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数学小故事(一年级的趣味数学故事)
4年前,孩子读小学,我发现光辅导作业是不够的。因为其他孩子妈妈是十八般武艺,精通,而你是样样稀松。有些刻意逃避,有些是作业。手工作业还好,爸爸妈妈不能做,奶奶姥姥可以替补上场,手抄报咱们也可以随意画画,比如学学梵高,来个印象派,搭配几个字就可以上交,但是ppt,演讲稿,在录个视频就会要人老命。
这就是我家孩子一年级的某项寒假作业。
当时我搜遍全网都没找出适合一年级娃的演讲,后来就自己憋了一篇出来。
别问为啥队友不帮忙,遥忆当年,队友铮铮有词地说,你大学数学系毕业的,这不是你的本职工作吗?我无言腹诽,大学也不教这啊!
前面斜体字的,大家都当是废话,是序。下面言归正传,好好写正文,争取对各位老父亲母亲们有用。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没打着,
抓住小松鼠。
这个儿歌,我相信小朋友都不陌生。那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是几岁学会从一数到十的呢?是怎么学会的呢?”
很多小朋友都是很小的时候,在妈妈怀里的时候,妈妈就是教1个鼻子,2只眼睛,2只耳朵,两只手,两只脚,再长大一些爬台阶时,上电梯时,妈妈都数着“一,二,三,四……”很多妈妈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如何教孩子数数,那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我们用数字表示年龄,身高,体重,温度。汽车行驶里程和速度也用数字表示日期,甚至玩游戏也用到数字,比如“老狼老狼几点了”“一二三木头人”等等。你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样东西和数字没有任何关系?
人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数字的呢?没有人知道。可以肯定的是一定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到如今,世界上还存有原始部落的人,不会使用数字,例如巴西亚马逊森林的皮拉罕人,最新研究表明这个部落连1,2的数字都没有,只有代表很少,很多,1是很少,2也是很少。
那么远古的人类是怎么产生数的概念呢,打个比方,狩猎的人类遇到了5只鹿,他应该怎么向部落其他人表示数目呢?别忘记了,你现在根本不懂数字,也不会表达。
聪明的你,肯定想到伸出一只手,从拇指到小拇指分别点一下手指头,点五个手指头,对应表示5只。
是的,数字发展历程最开始就是从配对开始的。
比如一个,就伸出一根手指,两个就伸出2根手指,……如果数字大于10,我们可能会把脚趾头也算上去,那大于20就没有办法了,而且这样太麻烦了。这时就有用石子来配对,一个羊,一个石子,一个羊一个石子,这样一一配对。
我听村里老人说在解放前,有个能干的婆婆,不识字,不会数数,去市集卖东西,就是卖一个东西收一次钱,卖一个收一次钱,所以她家比其他家富裕许多。
有了配对,数字的发展就迎来第二个阶段,那就是比较。
比如一大早出去一群人狩猎,出发一个首领放进口袋一个石子,等狩猎完返回营地,回来一个人,首领再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石子。
如果口袋的石子和回来的人刚好一对一,那说明配对成功。这叫相等。
如果回来的人比口袋里的石子少,这说明有人没有回来,这叫少。
如果回来的人比石子多,说明部落来了外来的人,这叫多。
但是这还是不够准确,数字又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命名。
就如同文章开头写的妈妈教小宝宝,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五只手,原始人也发现眼睛和耳朵是固定两只的,很多地方二和眼睛或耳朵就是一个发音,比如我们汉语里的二(er)和耳(er)就是一个发音。
而数字五在各国都很默契的确定来源于手指,古代很多民族都是用五根手指头来为五命名的。比如中国的五字。
中国考古学大师郭沫若认定五来源于手
美国印第安人画一只手和一棵树表示5棵树
数字1是不用单独命名,数字2已经命令,现在我们又把数字5命名,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给1-10的所有数字表示出来呢?大家可以想一下早期人民币有1元,2元和5元,就能支付所有的个位数的钱。
当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是使用十进制,只是绝大多数罢了。比如非洲有个部落就用的五进制,中国古代重量还有个十六进制,给大家留个谜题,为什么呢?
每一个数字在世界各地都叫不同的名字,比如1在英语中是one,汉语是一,阿拉伯语叫哇黑盾。虽然叫法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2永远比1多1,7永远比5多2.
命名只是数字发展的一个历程,想想我们怎么教孩子数数的:
绝对不会是:3,7,8,2,1,5,4,9,6,10.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在学会数数之前,要先懂得把数字排个序。
排排坐吃果果
那数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排序的呢?
答案就是每一个数字总是比它前一个的多1,比它后一个少1.
现在数字终于发展到第五个阶段了:数数。
数数是一种特殊的配对方式,我们从1开始挨个数,一一对应好。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想起每次吃饭,问刚会数数的小朋友家里有几个人?小朋友挨个点人头可爱的场景。
数字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可以帮我们记录,交易,测量等等,是我们克胜大自然独一无二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