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江梅春带雪,暗香浮动黄昏月(12首梅花诗词经典)
雪梅二首(其一)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首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占尽了春色,互不认输。这其实就侧面地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表现了出来。次句写诗人左右为难,难以评判高低。诗人原本以为一挥而就,但由于难以评判,只好放下笔来思索。
后两句是诗人思索过后对梅与雪下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得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这样将梅和雪的特点用两句诗表达出来,实在是妙趣横生。
雪梅二首(其二)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第二首主要写梅与雪以及它们与诗之间的关系。首句写梅与雪之间的关系,因为梅令人敬佩的特点是凌寒独立,雪下得越大就越能显示出梅花的这一特点,所以说“有梅无雪不精神”。次句写雪与诗之间的关系。下雪的时候,没有诗文相合,也是非常俗气的。
后两句写梅、雪与诗之间的关系。日暮时分,天空中飘起了雪花,梅花与雪花争相斗妍,蓬勃盛开。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也诗兴大发,两首诗一挥而就。
梅花
【唐】韩偓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
龙笛远吹胡地月,燕钗初试汉宫妆。
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
应笑暂时桃李树,盗天和气作年芳。
从第一联看,所谓“不肯傍春光”,原为梅花盛开于寒冬,至春光灿烂之际而逐渐凋谢,故有此句以咏梅花之本性。而从寓意之角度言,特别联系韩偓此时之遭际看,显然此春光乃别有所指。第二联“龙笛远吹胡地月,燕钗初试汉宫妆”,这两句均从不同角度歌咏梅花飘逸清丽之神韵气质,及其曼妙为人所宠爱之情态。凡此均可见诗人在朝廷中受恩宠之优渥美好之一面。
第三联“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雪欲侵凌更助香”也是咏梅之句,即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从寓托的角度而言,则其意为朱全忠之流的侵凌迫害,反而使我不畏强暴,坚守士人之劲节操守,犹如疾风见劲草。
综上所述,可见此诗既是咏梅,更是借咏梅而多有托喻讽刺之作。这首诗充分反映出韩偓以梅花自拟,不肯向权贵低头,要到偏远地区去依附王审知的决心,在于唐室统治危机之际表达忠贞、提高名节。
绝句
【金】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一个“瘦”字把“竹”和“诗”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的形象、诗的风格,都有清瘦之感。“瘦”字用得很生动,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入梦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在一起。梅花在月光下散发的清香,伴随着诗人进入梦乡。竹与梅这样的自然之物和诗与梦这样的现实之物,构成了情景交融的奇妙意境。前两句没有一个“月”字,但透过竹影,可以感受到“月”。接着在后两句中,诗人说“可怜今夜月”。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一幅和谐的景象;而回到西厢房时,月光却不能“下”,这多么令人遗憾!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词人不是单独咏雪或梅,而是同时赞扬它们。雪与梅,各有高低,又各有所长。
上片具体来看,梅雪争春,异中寻同。这里,雪花仿佛是梅花的花瓣,但是梅花还有香,所以雪花有梅之形,却输在了一段香。词人知道雪花原本没有香气,但仍想象它的香气是被狂风夺走了。这既是替雪花找托词,又进一步展示了梅花的风采。
雪、梅看似一样,但梅花其实更高一着。下片这里是写二者终有高下的现态。雪花的“不似”,表现它略逊一筹。尽管梅花用自己的光彩装点空山,但是雪花肆意飞向了人们的身边。美丽的雪花,不卑不亢,与梅花互补,恬淡中显示雪花的美丽。
阮郎归·客中见梅
【宋】赵长卿
年年为客遍天涯,梦迟归路赊。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
肠未断,鬓先华,新来瘦转加。角声吹彻小梅花,夜长人忆家。
“年年为客”,写漂泊时间之长;“遍天涯”,写漂泊地方之远。一个“赊”字,体现了连归家的好梦都遥遥无期,使客子连暂消思愁的机会都没有。
“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忽然见到那浸透了星光和月色的窗纱上,映照出一枝梅花的斜影。一笔便写出梅花清绝、高傲的神韵。
“肠未断,鬓先华。”转笔不继续写梅花,而写人。纵使肠未被愁断,两鬓也早生了白发。人自然是“新来瘦转加”,一天天憔悴下去了。当角声吹彻《小梅花》之曲时,正是梅花伤心难过之时。
结句“夜长人忆家”点出主题。漫漫长夜,想起远方的家。
这首词使人通过清冷的寒梅,明晰地体味出词人沦落他乡的悲苦。全词意境清幽,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定风波·进贤道上见梅赠王伯寿
【宋】陆游
欹帽垂鞭送客回,小桥流水一枝梅。衰病逢春都不记,谁谓?幽香却解逐人来。
安得身闲频置酒,携手,与君看到十分开。少壮相从今雪鬓?因甚?流年羁恨两相催。
词的上片写送客归来的途中,看见桥边的寒梅,感叹自己常年衰病,已不能感知季节的更替。用“小桥”“流水”“一枝梅”三个意象构成一幅凄凉孤单的图画,“一枝梅”不仅是写梅花的枝数之少,而且凸显词人的形单影只,更暗喻了词人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下片写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期盼能一身清闲,时常和友人把酒赏花,奈何如今鬓发如雪。“流年羁恨”更是直接抒发词人对流水的岁月,以及羁留他乡的憾恨。全词通过描写送友人离开后的所见所感,含蓄地抒发了心中的愤懑之情。
点绛唇·梅
【宋】朱翌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上片写词人看到的画意,其中也透露出春意。虽然“春”字出得很晚,但第一句“流水泠泠”,已透露出春的消息。由闻水声过渡到看梅花。“横”“亚”二字,呈现双重空间。“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烘托突出梅花的神韵。“飞下”二字写出江南雪的特点:静谧无声。它成为词中盛开的梅花极其生动的背景。
下片写词人感受的春意和观梅归来其乐融融的心情。价值连城的“白璧”,毕竟是有“价”的,而春天却是“无价”的。下句“归来也”三字大有意味,既可作词人游过归来讲,又连上句也可作“春”已归来讲。“一点香随马”是早春之意。那暗香非梅莫属。人的心情如何,这里已不言自明。
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宋】赵鼎
长道县和元彦修梅词。彦修,钱塘人,名时敏。坐张天觉***,自户部员外郎,谪监长道之白石镇。
一朵江梅春带雪。玉软云娇,姑射肌肤洁。照影凌波微步怯,暗香浮动黄昏月。
谩道广平心似铁。词赋风流,不尽愁千结。望断江南音信绝,陇头行客空情切。
上片用拟人化的手法,刻画了梅花的精神。“一朵江梅春带雪”指的是白梅。把它比作藐姑射山上的女神,再恰当不过了。“照影凌波微步怯,暗香浮动黄昏月”是化用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的咏梅名句。
过片处“谩道广平心似铁”,是非常合题的用事。连宋璟这样“铁石心肠”的人物,也曾写过一篇华丽多姿的《梅花赋》,可见纵使铁石心肠的人,对梅花也推崇之至。这里的“词赋风流,不尽愁千结”既说的是宋璟,也说词人如梅花般的傲寒精神。
结尾处“望断江南音信绝,陇头行客空情切”的用事,从表面上看是不够“合题”的。但这里也暗用了王维《陇头吟》的诗意。这样就承接了上句的“愁”字。说它是用事也可以,说它是抒情也可以。如说是用事,作者恰恰借助于用事,把解不尽的愁进一步地抒发。
念奴娇·洞庭春晚
【宋】辛弃疾
洞庭春晚,旧传恐是,人间尤物。收拾瑶池倾国艳,来向朱栏一壁。透户龙香,隔帘莺语,料得肌如雪。月妖真态,是谁教避人杰。
酒罢归对寒窗,相留昨夜,应是梅花发。赋了高唐犹想象,不管孤灯明灭。半面难期,多情易感,愁点星星发。绕梁声在,为伊忘味三月。
“尤物”二字,一方面说它极美,另一方面也暗示所咏之物为梅。“收拾”二句写其来历,说它是从瑶池移到朱栏这边来的倾国仙株,进一步暗示词人所咏的是梅。“透户”三句写其特点:玉肌冰骨、清香扑鼻。结尾二句进一步揭示其无与伦比的美。
“酒罢”三句追忆昨夜所见,直接点明所咏之物为梅。“赋了”二句写昨夜的赏梅给词人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久久不能忘怀。“半面”三句说如此美好的景象恐难再遇,然而多情的人易于伤感,以致愁白了头。结尾二句写对梅的印象之深刻,经久不忘。
长相思令·烟霏霏
【宋】吴淑姬
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
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从教塞管催。
上片连用两个“霏霏”,强调气候极其恶劣。一团团的雪堆积到梅花枝上,春天还会有吗?明知道冬天过去,春天就会来临,但眼前恶劣的天气让人不得不怀疑春天是否会到来。不言而喻,词人用这恶劣的自然气候比喻当时的社会环境——蒙受种种冤屈的弱女子承受着来自黑暗社会的重压。她渴望春天快快降临,渴望洗刷不白之冤。
下片憧憬获得自由后的美好情景。月亮出来了,梅枝在月光下疏影横斜,然而,现实是昏暗冷酷的,所以“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是以设问句提出的,这就与上片的设问承接起来,并进一步强调词人渴望自由的心情。最后以“从教塞管催”作结,意思是既然梅花无法展现它的美丽,就任笛曲吹吧,吹得梅花纷纷飘落也毫不怜惜。这是词人对无奈的现实发出的愤愤不平的呐喊。
南乡子·冬夜
【宋】黄昇
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更。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
上片写夜寒苦吟之景状。“棱棱”二字,指被子硬得好像有棱角一般,以示被子是冷冷冰冰的。接着词人看向室内:炉中沉香已燃尽,灯光昏暗,孤冷凄清。最后词人又转向室外:窗外只有霜花陪着明月。“吟未稳”者,指吟诗尚未寻得合适的句子。
下片词人从自己的“吟未稳”联想到梅花的“睡不成”。孤寂寒冷夜,词人却为梅花“睡不成”而烦恼。接下来的两句点明他念着梅花,梅花也念着他。结句跟以上两句不可分割。因为词人牵挂着寒夜中的梅花,于是不顾寒冷起床,看到玉瓶中的水已结成了冰。词人在词中丝毫未提及梅花最后如何了,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