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冬小春六首唯美古诗(一雨丝丝弄小春,江北江南正小春)
古代的冬季是由立冬节气开始。不过自然的四季,是一个渐次变化的过程,并非一到立冬,就进入了冰天雪地的状态。立冬有着天文气象学上的意义,阳光从北半球的上空,渐渐移动到赤道附近,随着太阳的南移,北半球温度下降,被冷空气逐渐占领,进入了一年的寒冷期。
而这个寒冷,也是相对的。在中国的黄河流域或者更北的地方,会出现冰冻雨雪,树木迅速凋落,进入潜伏期,而在中国的长江流域以及更南方,此时寒冷并不明显,宛如晚秋。
而无论是南北,这个阶段,都不算极寒,相反阳光晴丽的日子,反而催生小的草本,在此阶段迅速的生长,完成生命的轮回。所以枫红和小草同在,霜雪和菊花相对。而在长江流域以南,水汽清润,寒暖相间,宛如早春,也使得一些树木反季节开花。
所以早冬十月,虽然孟冬寒气至,是寒冷的开始,但是有着小阳春和小春的美称。
小春,小阳春的说法,起自民间,最早有这样说法的文字,是初唐陈元光的一首十月诗。“故园橙橘小春闹,圣席圆汤冬至闲。”他本人唐高宗李治时期人,袭父职,为镇守岭南的唐朝将军,所以他的故乡是在岭南。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南方已经流行十月小春的说法。
到了宋朝,十月小春的说法为更多的人喜爱和接受,所以初冬十月,别号小阳春和小春。这种说法,不仅体现了早冬风物清丽的美好,更能给人带来精神和心理的愉悦,使得冬天,度过冬天,更有主动感和层次感。
“出郭二十里,依山八九家。
茅冈风卷烧,土井两推沙。
冻蝶依残菊,幽禽立卧槎。
路边桃李木,犹发小春花。”宋 · 孔平仲 《至城东作 其二 》
这是早冬时节,景色萧条开阔,诗人行走在郊外,看起来他心情不错。
走出城市二十里,风景开阔起来,看得见连绵的山,山下有八九户人家。
那么在盛夏季节,这些人家都是掩映在树木和高田的禾苗中,很难看见屋舍的全貌,但是此时,田野收获,林木萧疏,所以才能分明看得见人家房舍。
和这个景色呼应的就是田野里正在焚烧秸秆和枯萎的稻根野草,草木借着风势蔓延,形成烧痕。当然现在因为这样的烧荒,空气污染严重,已经禁止。实际上在古代,这样焚烧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植物焚烧的灰烬还田,是田野的肥料和养分。
从他的视野看去,还看到了荒芜的秋冬的靠近房舍的地方,有井,有两堆沙土,这是农闲时候,人们在兴修家园和水利。
整个视野呈现出的景象,就是黄色,黑色,辽阔,萧疏。
他走进村落,慢慢的这些景色有了细节的变化。
篱笆边还有开残的菊花,星星点点,有小粉蝶不畏寒冷,缭绕在花的上面,有家禽栖息在横卧的枯树枝干上,显示这里蕴藏着烟火气。
而最可爱的,就是路边的已经落叶的桃李树上,居然开出星星点点的小花,忽然将萧条的冬景,提升出了一种清明的春意。
行走在这样的乡村,你的感觉是在早冬,还是在早春呢?
就当是早春吧,将漫长的冬天,看做春天的序曲,那么这冬天是一种随时萌新的酝酿期。看起来荒芜,实际是乡土厚重温暖啊。
“幽花疏竹冷梢云,江北江南正小春。
但得青山常在眼,不妨白发暗随人。”北宋 · 释德洪《庐山杂兴 其二 》
冬天,对于南方的山地来讲,是富有层次的,因为山地自然有自己的小气候,向着北面的山峦或者迎接北风和寒冷,树木早凋,但是山谷和连绵向南的地带,则会别有天地。
比如山谷温润如春,花草蓬勃,有比如有竹林的地方,四季常青,水土滋润。
居住在庐山的僧人,自然对于这种美,有着切身的体会。
翠绿的竹林,溪涧边的野花,哪怕是有寒云冷风,都不会让山林失翠。
何况,大气候是十月,长江南北都还有好天气,温暖有如春天。
那么庐山中,这种大气候下的山林,别有一种湿翠清新吧。
他爱着这里的山水。我愿意这青山绿水,总在眼前,忘记了自己头上已经是白发丛生。
僧人当然也不会天天光着头,剃发是重要的象征,但是短发茁生总是常态,所以这里的白发随人,很现代派,就是一头花白的短发。
以年龄对应初冬,但是又以最美丽的青山绿水,环绕视野身心,这种乐在其中的养生法,是古今多少人的向往而不得。
所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平衡而圆满的。你有所放弃,有所失去,就会有所得到。每个人的冬天里,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春天。
“一雨丝丝弄小春,物情何许旧还新。
青枫忽换红装束,却笑松杉满面尘。”宋 · 张明中《题朱陵观三首 其二》
早冬的雨,料峭清寒。但是如果你多运动,会发现随着身体和暖之后,这样的雨和寒冷并非难以忍受,反而有一种清新。
秋冬天干物燥,雨水可以洗尘,可以滋润皮肤。
尤其是尚有树叶的秋冬树木,在小雨中格外清新斑斓。
一丝丝细雨,落在初冬小春时节,落在旧物上面,水光使得旧貌换新颜。
不信,你看看雨中的红枫,那么娇艳,它是青枫在这样的季节里,换了一身红装束,在雨中格外醒目。
比起苍翠的松树杉树,这种变化的美更清新靓丽,宛如少女对老夫。
枫叶红,有两种,一种本身就是红枫,春夏秋冬都是红色,连长出的嫩叶都是红的。晚秋初冬也是红枫萌新叶子的时期,霜叶却比二月花娇美。
另外一种,就是青枫,随着阳光的减少,在秋冬落叶之前,转为色彩鲜艳的丹红朱红色。这是树叶为了延长生命,吸收太阳光线,在光合作用不足的前提下,做出的适应性变化。所以枫叶要在树上红上好一阵子才会凋谢。这种枫叶,往往叶片甲质细密,有光彩,所以也更绚烂。
青山枫叶红,是晚秋初冬靓丽的景观,而雨中红枫,则更清新冷艳,那是生命的华彩。
“东君好事惜年华,偏爱荒园野老家。
一任西风管摇落,小春自管数枝花。”南宋 · 范成大《小春海棠来禽 》
木本海棠,起源于四川山林地带,最耐高山小寒,遇到小寒小暖的春天气候,就迅速进入花季。后来海棠广泛移植到四川之外,成为常见的园林花树,这种小寒开花的现象一直伴随着它。
在早冬十月,气候类似山地早春的寒暖时,海棠就会再次开花。
反季节开花,在海棠身上,体现得格外明显。我有时候想,这到底是山野的苦孩子,对于春天是那么的向往和重视。虽然海棠在宋朝,以其花朵富丽娇美,而往往拔高成富贵花。
早冬时节,海棠又开花了。
范成大有着自己的田园,酷爱劳作和农耕,所以当早冬的海棠开花时,他的那种快乐,是真实质朴的。
司掌春天的东君,偏爱我这田园野老的家园,让西风尽情吹落别的花木,却偏偏落脚着眼在我的海棠树上,在这早冬萧条的季节,让我的海棠,开出了几枝特别美丽繁茂的花朵,摇曳动人啊。
海棠在晚秋早冬的温润气候里,绿叶红花婆娑的开放,给人特别清新温柔的春意。
红楼梦里说海棠花开是花妖,一方面是说海棠花反季节开放,仍旧繁茂娇美,为之惊讶,另外也是暗示贾府已经不能承载更多的变化,走向衰落。但是关海棠何事呢?
我喜欢十月的海棠花,因为我知道海棠的身世,那是奋力拥抱春天和温暖的花朵,哪怕开错了季节,她也愿意年年开错,盼望春来。
“晴意久不果,天容今一新。
如何半轮日,销却许多云。
积雨还休雨,小春真似春。
客心君莫问,山鸟亦欣欣。”南宋 · 杨万里《袁州路遇晴》
心情不好,就读杨万里的诗。因为它总会给你带来前景和希望。
诗中异人,杨万里算重要的一个,因为我也觉得他是穿越到宋朝的,无论多么坎坷背气,他都是从容面对,爱着一切艰辛苦难,发出明朗的笑声。
一场初冬寒冷的雨后,杨万里启程,行走在山路之上。这之前,这里已经阴雨好多天。
我盼望着天晴,盼了好一阵子都没有到,今天算是晴了,天上那种晴气,让人觉得焕然一新。
我在想,如何太阳一出来,那天上的云,就消散了那么多?云朵怕太阳哦。
地上还有积雨,但是雨已经停了。小春时节在这雨后的阳光里,真的有春天的清新呀。
我的心情,你就不要问了,心情大好,就像身边山鸟的叫声,那个欢快哦。
为什么我说心情不好,就读杨万里的诗呢?
因为他将不好的心情和状态,都归结于必要的潜伏和等待,最终在某一种美好处,释放成美好。
一场连绵冬雨后的晴朗,都化作了清新的小春诗。
也只有杨万里将庸俗的生活过到了明丽,荷花的落花被他写成遨游天地的小船,一切的衰落在他眼里都蕴藏生机和未来。
而他本人清贫到死,仿佛是为感受珍贵的人生而穿越。
这种情怀,至少让我觉得感动和伟大。
“护雨云初断,登山眼便明。
枫彫丹舞叶,松古绿摇声。
觉宿无穷老,禅关有底清。
小春天不冷,归路尚馀情。”宋 · 赵善括《题定光壁 》
来看看初冬的美景吧,哪怕是有风雨的初冬。
那保护着雨的云,终于飘远了,登上高山,眼前就是明亮的一片阳光青山。
那枫树在雨后舞动着丹红的叶片,有的随风而落,那松树在风中卷动着绿涛,带来阵阵松涛天籁。
在这里刻意闭关打坐,反而不如在这里享受自然的流动的美啊。
这美好的初冬小春的山林,处处是春意,连带回程的路上,都是那种旖旎清新的情怀。
那么我为什么说这首诗好呢?
因为他写出了早冬山林那种清新流荡灵动的美好,不是寂寞不是刻意的禅味,而是自然的生命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