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春意古诗五首(山中天气温如春,绝壁遥见梅花新)
时间又来到了仲冬,以大雪节气为起点,仲冬是传统冬季的第二段时期。仲冬最大的天文标志就是太阳会到达南回归线,而后折返。虽然太阳在逐渐归来,但是气候和气温却因为地球辐射失温的缘故,而走向寒冷。此期间,寒潮风雪来临,带来凛冽的冬的感受,但是在风雪间隙的平稳里,阳光却特别灿烂,使得空气会在短时间升温,甚至可高达20多度,反而让人在白天有如在春天的那种晴丽,这时最容易催生感光的花卉,比如耐寒的梅花,以及反季节的花开。
大雪,梅花,晴光,寒暖交替,形成这段时间的特殊美。
无怪很多人将仲冬视为最早的春天和春来。
因为寒冷里孕育着俏皮灿烂的春意。
“北陆寒未半,南枝春已回。
方于雪中种,便向雪中开。”宋朝王十朋《早梅》
北方大地上,寒冬刚刚进入仲冬,还没有到达时间的一半,而向着南方太阳的树,就开始开花,显示着最早的春回。
我才在雪中种植了它,岂料,它就在雪中向阳而开。
这说的是什么?是梅花。
梅花是敏感于阳光的花木,喜欢清朗充足的光照,而仲冬的太阳显然最符合它的生长,哪怕是雪地里,也会在阳光中展开明艳的笑容。
因为早梅的初花往往在仲冬冬至左右,和太阳的回归同步,所以梅花有着向阳花,冬至花的美誉。它在冰雪里敏感太阳的归来,泄露了自然运行,春天将至的天机。
是仙女,是高人,是笑而不语的道家悟者,是期盼者,是奋斗者,是心中有大光明的神花灵木。
“山中天气温如春,绝壁遥见梅花新。
梅花年年见春色,不见多少行路人。”元末明初 · 舒頔《过牛伏岭》 节录
舒頔曾做过学正,但是有感于元朝对于汉族人的压制,和元朝末年的动荡,他最后隐居在山中,靠种植荒田还有教授山里学生为业。我想这样的选择,是带着他主观能动性的,所以每日往返于崎岖的山路,虽苦疲而不悔。
陪伴他的是寂寞孤独,当然如果他愿意,还有无尽的自然生命。
山中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他说牛伏岭高且远,崎岖羊肠小路百转千回,这仲冬的天气,他却因为行走满身是汗,而背阳的山崖阴风阵阵,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
但是他在半路上,看到了对面阳光下山崖上一树梅花开。
行走过山地的人,会知道向阳的一面,会集聚温暖和阳光。而那树梅花,就是在阳光如春的山崖上独立开花,开花如雪。
这给了他勇气,也给了他伤感。
因为梅花独立高崖,是何等坚毅潇洒,我想他那个时候,也是想和梅花共着太阳吧。
但是这幽僻的丛林,岂是人们行走的地方?
或者有人坠崖,也未必为人所知,这是一块荒寒险峻之地。
而他本人,有着梅花的坚毅,却艰难于人生的跋涉,知者有多少呢?或者明日即死,大约也无多少人知道他一生历过的艰辛和内心的灿烂吧。
这首诗很耐读。寂寞,尖新,伤感具有,而他本人也是画中人,在悬崖峭壁边的羊肠小道上攀爬助力,却是真实的正在进行中的生活。
“仲冬天气似春深,晓起开窗冷不侵。
树上鸟声初聒聒,墙头山色尚沈沈。”元末明初 · 韩脩《晓起》
在寒潮之前或者之后,会有大段温暖的时光,仿佛是对冬冷的歉意和弥补。
所以我们记得冬天的冷,也会记得冬天的暖阳。
持续的晴朗,会使得人忘记这是在寒冬。就像我走到郊外,看见无数的落尽叶子的白杨树,却有着早春的那种感觉,甚至比早春,天更蓝,阳光打在树干上是耀眼的银白。
所以仲冬天气似春深,我是深有同感。
那些鸟儿舒展着翅膀,长天飞旋,鸟声啼叫,那远山在晴朗的阳光下,看起来依旧青青。
设若田野里还种植着绿色的冬麦和蔬菜,那给人的感觉,田园清丽,春意绵远啊。
“仲冬风日似春阳,四季花开映短墙。
慈母未知南地暖,应将手线作衣裳。“明 · 李原《题彦阳东轩》
这里的四季花,应该是月季,在宋朝,就有月季,这是蔷薇的变种,经过宋朝人的筛选培育,四季有花。那么在明朝之后,月季广为栽种,成为人们喜爱的家常庭院花卉。
这是李原在远离故乡的南方,过的冬天,南北气候差异大,北方的仲冬冰雪寒冷,而南方还有小阳春的气候,尤其是岭南一带,四季花就不只是月季了,这里地气温暖,很多花木四季开花。
但是正是这样的暖和,反而使他思念母亲。
那年迈的母亲一定不知道我这里暖和,一定在寒冷里给我缝制冬天的寒衣。
一种冷,叫作妈妈觉得你冷。虽然在年轻人中是一种调侃,但是在游子的心中,这是最温暖的思念,最让人感恩的母爱。
“夕照流窗映薄纱,披风竹影妙欹斜。
当寒故暖将为雪,未腊迎春早放花。”明末清初 · 范景文仲冬《晦日仁常送迎春花至即邀共赏》
仲冬时节,一种晴暖会延续小阳春的气候,使得很多花木提前或者反季节开花。
迎春花实际真正的花期是在正月,这时离正月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因为晴和,俏丽的绿叶黄花的迎春开放了。
一种清新明丽的春来之美,使人愉悦。
而且这首诗里,写得这是寒潮来临之前的暴暖,让迎春花儿开放,也对应冬至阳归的喜庆和美好。
这是真正的迎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