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冬蔬大白菜古诗七首(白菘类羔豚,小嚼冰霜响)

longge 04-10 11:28 阅读 我爱育娃
天气冷了,随着冬天雨雪而来,餐桌上最常见的就是大白菜,清炒,煮肉,腌制都好吃,且价格不贵。在北方,很久以来,过冬贮存大白菜都是一种风俗,猪肉白菜炖粉条,热腾腾的暖

天气冷了,随着冬天雨雪而来,餐桌上最常见的就是大白菜,清炒,煮肉,腌制都好吃,且价格不贵。在北方,很久以来,过冬贮存大白菜都是一种风俗,猪肉白菜炖粉条,热腾腾的暖锅,带来冬日的温暖和温馨,在南方,清炒大白菜,滑溜脆美,成为冬天解油腻的蔬菜。

那么大白菜是什么时候有的,或者说,古人吃大白菜吗?

的确在古书古诗文中,很少见到白菜。但是大白菜并非舶来品,在古代有个非常雅的名字,叫作“菘”,意思是像松树一样可以长在冬天里的蔬菜。要知道草本主要生长在春秋两季,能够生长在冬天冰雪里的蔬菜不多。

冬蔬大白菜古诗七首(白菘类羔豚,小嚼冰霜响)

这种野生蔬菜是十字花科植物的一个变种,生长在野外,被采集秋冬野菜的古人所认识,并人工种植,最初应该是不接球的,但是叶子肥大,适合秋冬少蔬菜时食用。但是在人工种植选育当中,叶子紧密,口感好的植株被不断培养,最后形成了厚实结球的大白菜品种。

但是这个过程有多长,现在还不知道。

从紫甘蓝的研究,可以知道野生紫甘蓝品种到有结球的紫甘蓝,人类至少驯化了4000多年。那么大白菜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结球状的白菜植株,那么可以推测,大白菜在中国的存在,不晚于6000年。也就是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种植大白菜了,虽然当时的大白菜,可能是叶片阔大散射状长在地上。

最早出现菘字记录的是南北朝《齐书·周颙传》,周颙河南人,南北朝时期宋明帝好鬼神,奢侈残暴,但是他很喜欢周颙,有次问周颙,什么菜的味道最好,他回答说,是春天的韭菜,秋天的菘菜,就是大白菜,这简朴的回答实际是劝谏宋明帝,最美的滋味是在最平凡的生活里,而不是奢侈里的口腹之欲。

但是他说的话,也很有道理,从一向以蔬菜植物为主食的中国人,早春的韭菜,辛香鲜嫩,秋冬的白菜清甜滋润,又对应时令和季节,比整天吃牛羊肉更健康更养生。

那么至少是在南北朝宋朝时期,北方的河南就应该盛产大白菜,且已经普遍化了。只是皇帝高高在上,困在自己的小富贵圈子里,就算是日常饮食中有,他也未必静下心来,品尝大白菜的美味。

冬蔬大白菜古诗七首(白菘类羔豚,小嚼冰霜响)

“寒瓜方卧垄,秋菰亦满陂。

紫茄纷烂熳,绿芋郁参差。

初菘向堪把,时韭日离离。

高梨有繁实,何减万年枝。

荒渠集野雁,安用昆明池 ”南梁 · 沈约《行园诗》

南北朝梁朝时代,稍微富贵一点的文士,多有自己的田园,种植蔬菜和药材。

这可能和当时的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有关,也和当时人们注重养生长寿有关。

那么沈约的园林里,不只有奇花异木,更多的却是农作物和蔬菜。

这是仲秋,西瓜刚刚在土地上卧瓜,秋天的蔬菜,比如茄子,茭白正在茂盛成长。

此时就开始种大白菜的秧苗了,大白菜的秧苗有巴掌长,现在种下,一两个月后的冬天,就有肥美的冬菜吃。

而此时的树上挂满了梨子的果实,这是古人秋冬最甜美润肺的水果,此时还在生长成熟期。

他说,有这样一片丰饶的田园就足够了,不用像汉武帝非要拥有种满奇花异树的昆明池。

在那个时候,人生小安可比富贵。因为有种植技术的人,可以自给自足。

冬蔬大白菜古诗七首(白菘类羔豚,小嚼冰霜响)

“晚菘细切肥牛肚,新笋初尝嫩马蹄。”(见《锦绣万花谷》)

古代的大白菜,叫秋菘和晚菘,是因为大白菜的最佳生长期是秋冬两季,比其他蔬菜都晚。

唐朝的优质大白菜,叫牛肚菘,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这种大白菜蓬松叶子大,一种就是这种大白菜紧实且巨大,就像牛的肚子,白而大。

将大白菜细细切碎,放在汤锅里煮食,居然吃出了荤菜的鲜美。

可见唐朝大白菜也没有实行量产,多半这种蔬菜,是农家主人的自留,所以进入城市之后,又在冬季少蔬菜的时期,价格不菲。

李商隐说山间的笋子进入长安,一片冬笋值千金,那么传播并不广泛的大白菜,也差不多是这种待遇。

有人说,大白菜难道很难种植吗?也难,也不难,不难的是植物有土就可以成长,难的是,养成一棵肥美的大白菜,要经过运输而到城市的餐桌,不腐烂变质,还要保证其特殊的鲜嫩,的确是个难题。

冬蔬大白菜古诗七首(白菘类羔豚,小嚼冰霜响)

“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掌。

谁能视火候,小灶当自养。”北宋 · 苏轼《雨后行菜圃》

苏轼59岁贬谪到惠州,还好,他有前期在黄州的农耕生活,所以官场浮沉,对他而言都不再挂在心上,每到一处,就开垦田园,是寄托,也是乐趣。

宋朝农业发达,大白菜各地都有种植,且有变种。

苏轼在惠州种植的就是白色为主的大白菜,结球。

隆冬十二月,这里地气清暖,适合大白菜生长,长出的大白菜像羊羔和河豚一样,肥美鲜嫩。

有些出土的结球,像动物的手一样,萌萌招人喜爱。

苏轼自己就是一枚吃货,生怕别人弄的菜肴,火候不当,浪费食材,他觉得还是自己亲自来,红泥小火炉,亲自炖白菜,吃出冬天的好滋味。

不过三年之后,他又写了一种冬天的黄色的大白菜,想必是大白菜的变种,叶子更嫩更黄。

李时珍时代已经是明朝,他谈到北方北京地区的大白菜是在冬天里的马圈地窖暖棚里长出的,不让见阳光,所以白菜洁白莹润,叶子娇嫩浅黄,就像韭菜埋在沙土里获得韭黄,这种白菜被称为黄芽菜,是明朝北方地区冬天的特产美味。

这时候的黄大白菜和宋朝苏轼时代的黄白菜,应该是不同的。

冬蔬大白菜古诗七首(白菘类羔豚,小嚼冰霜响)

清言韵舌本,残雪著头颅。

请说楚州菜,白菘如臂粗。”北宋 · 吴则礼《同坰寄黄济川五首 其五 》

那么大白菜在宋朝各地都有,由于土壤气候不一,产生的风味肯定也不一样。

比如江苏楚州也有大白菜,这里的大白菜长的像胳膊一样粗。

那么北方和南方气候地理条件不一样,长出的白菜也应该是口感不同的。

我当然没有吃过楚州的大白菜,但是依照一贯的经验,应该这里的大白菜,叶子更肥厚甜润,有着江南特殊的清润口感。和北方的大白菜比,可能不耐煮,但是更柔软,

冬蔬大白菜古诗七首(白菘类羔豚,小嚼冰霜响)

“已是居无竹,那堪食一箪。

烦君饷园茹,使我助盘餐。

秀色春风早,甘肥晓露漙。

美材今又阙,小摘更相宽。 ”宋 · 胡寅《谢赵戎惠白菘甚腴且再求之》

这是关于大白菜的趣诗。

胡寅收到友人的一颗大白菜,吃了之后还想吃,于是写诗再去求一颗。

他说,我本来就穷啊,本来住的地方连竹子都没有,吃的也很简陋。

偏偏你要送我一颗大白菜,说是怕我饿着。

你知不知道你这是在诱惑我啊,那大白菜丰腴的样子,那是秀色春风的美啊,那甘甜,一吃就知道是季节的美露寒霜滋润。

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只知道我没有吃的了,你就去摘棵给我,安慰安慰我。

潜台词是,不要让我去偷哦。

遇见这样的朋友,主人当然不吝啬,种植出的美味,当然是越多的称赞越满足。

冬蔬大白菜古诗七首(白菘类羔豚,小嚼冰霜响)

“周郎爱晚菘,对客蒙称赏。

今晨喜荐新,小嚼冰霜响。”宋 · 刘子翚《园蔬十咏 其六 菘》

大白菜该怎么吃呢?

这是一种即兴吃法,新鲜的大白菜,白净可人,恰好口渴心燥,就一瓣瓣菜梆掰开,生吃那种生甜脆美。

内火重的秋冬,无疑冰雪在齿,别有风味。

冬蔬大白菜古诗七首(白菘类羔豚,小嚼冰霜响)

“留滞京华啖菜根,调治火力似蒸豚。

芳鲜花乳堆磁碗,滑熟油酥沁瓦盆。

食罢总令肠胃寔,味回无复笋蔬存。

山中旧业曾为圃,属餍清风是国恩。”明末 · 黄淳耀《吃黄芽菜作》

明清两代,北京城的冬天,到处有大白菜,此时叫黄芽菜,是大白菜经过温棚遮光而形成的。

李时珍说这种大白菜“脆美无滓”。

说是留置京城啃着菜根,但是这菜根却是仙品。

因为叶子黄嫩,用猪油炒煮,酥沁瓦盆。吃了这样的大白菜,肠胃饱满舒适,什么笋子啊,都不能和它比。

我曾经在山中就种植这种白菜,感谢我的国,让我过上日日吃黄白菜的好日子。

冬蔬大白菜古诗七首(白菘类羔豚,小嚼冰霜响)

当然现在大白菜因为量产和交通发达,成为普通人餐桌上的秋冬常见蔬菜。

但是一颗颗莹润饱满的大白菜放置在面前时,仍旧给人以饱满沉甸甸的欢喜。



文章评论

冬蔬大白菜古诗七首(白菘类羔豚,小嚼冰霜响)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