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幼儿情绪管理的四个方法)
感受他人的感受,即感同身受,就是心理学中的“共情”,指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理解别人的感受。
01
引导孩子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培养孩子拥有共情能力,要靠全家人努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些与孩子最亲近的人对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关注、理解和接纳,让孩子感到自己拥有最安全的、最信任的基地,是孩子提取共情能力用之不竭的情感宝藏。
如果要想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理解其他小朋友的喜怒哀乐,孩子首先要了解这些情绪和情感并准确地识别,才能最终做出恰当的反应。
我还记得我家孩子有一段时间“爱上了”打奶奶,多种纠正对策失效后,我们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同样的方法打她一下!孩子毫无悬念地痛哭起来,我们抱着她,等她平静下来后告诉她:“妈妈知道你很痛!所以,你打奶奶,奶奶也会很痛!下次不要再让奶奶痛了,妈妈也舍不得让你痛!”至此,孩子的这个特殊爱好得以结束!因此,让孩子亲身感受,能让她迅速认识某种感受,体验某种感受,理解别人的感受。
02
通过阅读和游戏培养共情能力
当然,有些感受是不可能让孩子亲身体验的,但妈妈可以借助儿歌、故事、角色游戏等让孩子有机会体验、了解、认识。
之前看到一本书,通过形象生动的彩图教会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引导孩子共情他人的情绪,作出合理、有效的行为反应。
简单地讲述、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彩图中动物的表情,让他猜一猜动物的感受,想一想什么时候自己、爸爸或妈妈会产生同样的感受;引导他思考自己或别人出现这种感受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久而久之,孩子不仅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合理的方法处理自己的感受,还能准确地识别他人的感受,做出恰当的反应。
03
在生活中给孩子树立共情的榜样
孩子曾随我到远在几百公里外的外公外婆家住,初到陌生的环境,孩子显得有些不安。于是,我常常告诉她:在这里,妈妈会一直带着你;如果妈妈要去卫生间给你洗奶瓶,也会告诉你!渐渐地,她越来越安心,哪怕我走开一会儿也不像刚来时那么紧张和焦虑。画画涂颜色时,稍不留意,她把颜色涂在了边框外,自己气得要重画一张,我温柔地告诉她:你想画得更漂亮,是吗?妈妈再给你一张纸,你涂颜色时再小心一点,好吗?她用力地点点头,继续认真地作画。其实,这就是我在共情她的不安、追求她自己的目标后做出的共情反应,让她感觉到我理解她、支持她!
五天后,她爸爸来接我们,孩子拿来爸爸的拖鞋让爸爸换上,爸爸却忙着给她整理玩具。她站在一边等了片刻,不见爸爸有换鞋的举动,就把鞋一只一只地套在爸爸的脚上。看到这个动作,我突然很感动,因为这几天我都是让她坐在床边,把她的鞋一只一只地套在她的小脚上,没想到这无意的举动竟换来她给爸爸认真换鞋的行为。
共情就像这小小的换鞋动作,孩子会通过我们对她的准确共情而在心里种下一颗健康的种子,自然萌芽。这颗种子已经发芽,正在生长,它最终会让孩子拥有一颗善解人意的美丽心灵!
- 上一篇: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3招育儿小技巧)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