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题把握文章线索方法,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之把握文章线索
一、考点落实
u 命题形式
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u 解题技巧
把握文章的线索可按照以下方法:
1、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以具体事物为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2、关注文章标题。有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3、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这些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往往是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同时也显示了文章的脉络层次。
4、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因为文章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5、有的文章同时具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对此要善于辨别。
u 答题模式
二、例题讲解
一株麦穗的尖锐与辽阔
(2018·高新一模)
①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我兴奋地向正在田里收割麦子的父亲报喜去了。
②田里的麦子一片金黄,像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一阵风吹来,田里的麦穗仿佛笑弯了腰,也在为我点头祝贺呢。我挥舞着殷红的录取通知书,激动地向父亲高声地呼喊着。父亲直起了腰,脸上露出笑眯眯地笑容。他将汗渍渍的双手在身上擦了擦,接过录取通知书,古铜色的脸庞,也愈发红润了。他忽然冲我肩膀上打了一拳,说道:“好小子,行啊,有出息啦!”
③我猝不及防,往后倒退了几步,脸一下子红了。父亲见状,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嗯,身子骨还弱了些,还经不起摔打。”说罢,父亲捡起一株麦穗,轻轻地抚摸着这根麦穗,眼睛里泊满了深情,只听到他缓缓地说道:“孩子,你考上了大学,我就送给你这根麦穗做礼物,希望你的人生舞台能像麦穗一样尖锐和辽阔。”
④我听了,不禁哑然失笑道:“爸,这株麦穗有什么尖锐和辽阔的,它只是这么一株细细、软软的,还肴拉着脑袋,一点也不尖锐和辽阔啊。”父亲听了,脸色变得严峻起来,他说道:“不,别小看了一株麦穗,它有着别样的尖锐和辽阔的。它托起那么一片天空,立在广袤的田野里。无论狂风和暴雨,它都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从不好高骛远。它的目光是尖锐的、它的舞台是辽阔的,尖锐的傲然屹立,辽阔成一片天空。”父亲对麦穗的一番描述,让我感到十分惊讶。没想到,没有什么文化的父亲,在父亲的眼里,一株麦穗,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和生存空间,绽放出它的妖娆和美丽。
⑤我接过父亲递过来的这株麦穗,放在掌心,轻轻摩挲着,好像生平第一次认识了麦穗。瞬间,我对这株麦穗充满了敬畏和感动。
⑥我带着父亲送给我的这株麦穗,走进了大学,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当兴奋与新鲜感渐渐消失了,我的心渐渐地有了一种深深地失落感。与同学相比,我没有背景、没有金钱、没有关系……我几乎什么也没有,甚至没有什么有特别的地方,走在同学中间,很快被淹没了,没有一点色彩和灵动。我在写给父亲的信中,有了隐隐地怨言和情绪。父亲看了信,心里有了重重地心思,他仿佛看到了儿子的焦虑和茫然。他终于放心不下,风尘仆仆地赶到城里来看我。父亲见了我,没有过多地言语,只是从包里拿出一株麦穗,深情地说道:“孩子,你还记得我给你说过一株麦穗的故事吗?”我疑惑地看着父亲,有些困惑和不解。
⑦父亲说道:“一株麦穗,无依无靠,它在田野里,却总是那么地喜悦、那么地自信,它的舞台是那么地尖锐和辽阔,它用它的坚韧和努力,结出沉甸甸地麦穗。孩子,不要有什么怨言和情绪,就学一株麦穗吧,你会得到一种别样的收获和喜悦。”父亲的一番话,让我有种深深地震撼。我接过父亲手中那株麦穗,心灵仿佛一下有了一种明媚和清澈,我感到我的舞台,变得格外宽大和妖娆。
⑧大学毕业后,我很快找到了一份工作。又是几年过去了,当父亲得知我就要结婚了,兴奋的连夜赶到城里来。父亲从包里拿出一个镜框,说是送给我的礼物。我接过一看,只见镜框里镶嵌着一株沉甸甸地麦穗。父亲在镜框里写上这么一行歪歪扭扭的字:一株麦穗的尖锐和辽阔。
⑨瞬间,我仿佛读懂了什么,我心灵溢满了柔软。我走上前,伸出双手,生平第一次轻轻地拥抱着父亲,喃喃地说道:“谢谢爸爸,送给了我这份寓意深刻的礼品,您送给我的是一种精神和力量,我会将这种精神和力量传承下去:一株麦穗的尖锐和辽阔,它永远是我人生的基石。”
听了我一番话,父亲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突然伸出拳头,在我肩膀上重重地击了一拳。我站在那,一点反应也没有,父亲却往后踉跄了几步。
⑩好熟悉的一幕啊!脑海里忽然浮现出这样一幕情景:田野里,父亲伸出拳头,对着一个青涩小青年的肩膀上重重地击打了一拳,小青年踉跄地往后退了几步。
⑪而今,当父亲在我肩膀上击了一拳,我站在那纹丝不动,他却踉跄后退了几步。
⑫那一刻,我的目光顿时变得一片朦胧……
4、文章在构思、语言特色、写作手法等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5分)
三、好题精练
(一)2020·长清9上期末
灯笼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父亲总是有求必应。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过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图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笔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合高挂起了灯笼。那些被赋子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4、简要分析“灯笼”在文中的作用。
(二)2020·历城8上期末
母亲的老槐树
刘爱君
①母亲喜欢种树。她的口头禅是“养鸟不如喂鸡,栽花不如种树”。
②老家是一个不算小且还算规整的院子。母亲的后半生就一直生活在那里,她曾经在院子里种了很多树。后来,盖房修屋、娶媳妇嫁女儿置办家具,院子里的树木也相继被砍伐掉。等到我求学离家,父亲也撒手西去后,空空的院子里,就只剩下了母亲和西墙根上的一棵老槐树。
③在外求学期间,我时常想---母亲一个人在家都是做什么呢?终于有一次,我忍不住问母亲,母亲放下手里的活儿,笑笑说:“想儿子的时候,早上,就到西墙根那棵槐树跟前儿,拍拍它,摸摸它,仰着脸和它说会儿话;傍黑天,我给它浇点水,再说会儿话;夜里,睡不着的时候,它在外头,我在屋里,絮絮叨叨地再说会儿话。”“扑哧”,我笑了起来,“还神了呢?它能听懂你说的话儿?”
④后来,我懂得了母亲对老槐树的那份心思。在母亲心里,老槐树不仅是晚年的伴儿,还曾经是全家的恩人哪!
⑤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自然灾害,每年的四、五月份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人口多,填饱肚子就成了母亲最为头疼的问题。为了让全家人填满日益干瘪的肚子,母亲想尽了办法。记忆里,老槐树给母亲帮了大忙。
⑥四月底,五月初,院里那棵正值壮年的槐树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雪白的香气浓郁的槐花。看到那满树大雪堆似的槐花,母亲长时间皱起的眉头舒展了许多。树很高大,采摘槐花需要爬上树,用绑在杆子上的镰刀,砍下树枝,才能采摘到槐花。
⑦爬树可是个体力活。一般人家都是男人爬树,母亲却坚持自己上树,她总不放心其他人折取树枝,担心不加挑选,乱折乱砍,会惹得槐树生气,会影响明年槐树开花。这是有先例的,母亲不敢冒这个险。赶在槐花凋落前,母亲会选一个没风的早晨,独自爬上大槐树,站在粗壮的枝叉间,一枝一枝地把大串的槐花劈折下来。树下,早已铺好了麻包、床单,哥哥姐姐们相帮着一穂一穂的把槐花捋取下来,放在准备好的篮子里、簸箕里、箩筐里。守着大堆的槐花,疲惫的母亲却满怀喜悦。
⑧苦难教会了人许多办法。接下来,或晒,或煮,槐花就可以长期储存了。有了它,对付新粮食下来之前的那段日子,母亲心里就有了底儿。好几年,在那个时段,槐花做的各种食物是家里餐桌上的常客。就这样,在那“瓜菜半年粮”的日子里,老槐树给母亲帮了天大的忙。母亲常常念叨:“这可是患难之交啊!”慢慢地,我体会到了老槐树在一向讲究“知恩图报”的母亲心里是有着多大的份量。
⑨母亲常说:“好汉子爬不了三棵树,一早上,我能爬五棵呢。”可要知道的是,母亲有着一双解放脚,虽然长年参加劳动,双臂粗壮有力,但是站在粗壮高大的老槐树下,我还是无法想象并一直纳闷着:那几年,母亲是怎么爬上去的呢?这决不单纯的因为了双臂有力,这里面更多的应该源于母亲那坚韧的异乎寻常的毅力和一定要让子女吃上饭不要挨饿的坚定决心!
⑩母亲去世好几年了。偶尔回趟老家,我就学着母亲站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轻拍它那粗壮的树干,心里默念着:“你是家里的大功臣啊!”
⑪又是一年仲春,风吹槐香满园芳。我背靠在它粗大的树干上,满心里是母亲那如绽放了的槐蕊般慈祥的笑。信手拾取两三朵随风摇落的槐蕊,放在新沏的绿茶里,一丝丝香甜亲切的味道瞬间弥满了整个院子。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四)2019·历城一模
去北京过年
王维新
①这次返回山西老家,我肩负着一个特殊的任务。我不知道能不能完成任务,心里一直不安稳。
②从北京坐火车到太原,又从太原换乘汽车到县城,再搭上小中巴回到村里,已经快到傍晚时分了。
③当我推开虚掩着的木门时,父亲正在院子里劈柴,看到我非常惊讶地问:“你怎么又回来了,国庆节不是刚回来过吗?”
④母亲听见我和父亲说话,她在围裙上擦着手,从厨房出来了。
⑤父亲说:“快过年了,你现在回来是不是春节就不回来了?”我没有回答父亲的话,对母亲说:“妈,我太饿了,有什么吃的吗?”母亲用疼爱的目光看着我说:“中午剩的小米粥,我和你爸准备热一热,调一盘胡萝卜丝,这就是我们的晚饭。你回来了,妈给你煮挂面,咱家还有鸡蛋……”
⑥我打断她的话:“妈,我就想吃家乡的小米粥。”
⑦吃完饭,我给父亲点上烟,笑着对他说:“我这次回来有重要的事情,有关你……”父亲笑着说:“我知道,你又要我们去体检。我告诉你,我不去,庄稼人没有那么娇气,花那个钱干啥。”
⑧我只好揭开谜底,告诉他,我这次回来是接他们二老去北京过年的,要领他们去天安门照相,去前门大街看老字号,去地坛逛庙会……
⑨我父母一辈子待在这个小山村里,母亲只去过一回县城,连火车也没有坐过。他们一辈子辛劳,为了供我上学,吃尽苦头,每每想起他们的养育之恩,我都泪流满面。我大学毕业后,在北京考上了公务员,与我的大学同学朱文莲相恋。为了买婚房,父母把家里的所有积蓄都给了我们,加上妻子娘家的资助,我们付了首付买了一套四室两厅的单元房。如今,父母年龄大了,我们在千里之外,日夜牵挂,虽然每月都给他们打钱过去,但是妻子说,金钱不能尽孝。
⑩往年过年的时候,我们为抢火车票费尽周折匆匆忙忙回到家里,只待几天。父母见我们回来了,比平时更辛苦,千方百计给我们做好吃的。每当踏上归途的时候,我们看见父母眼中的落寞心里也酸酸的……
⑪父母听说我要接他们去北京过年,露出惊讶的神色。他们对视了一下,父亲说:“我们这一辈人,在农村待久了,生活习惯跟不上时代,我们去了,会影响你们的家庭生活,我们不想给你们增添麻烦。只要你们过得好,那就是爸妈最高兴的事情了。”
⑫母亲揉着眼睛,看着我说:“我经常梦见你和孙子,你媳妇是大干部的独生女,听说她娘家住的是别墅还有武警站岗。我们这些农村人,去北京和你们一起过年,你媳妇同意吗?”
⑬其实,这个想法不是我想出来的。周末那天,我们同学聚会,大家说到了春节的话题,有的人问我:“如果下雪了,年怎么过?在哪里过?”我不假思索地说:“就是下刀子,我也得回山西老家,我要回家给我父母拜年!”
⑭回到家里,我和妻子说起此事,她沉思了片刻,对我说:“我们家新春佳节的过法也要创新,今年咱们换个过法,在春运之前你休年假,回去把二老接过来,让他们在北京过年。二老辛苦了一辈子,把他们留在老家,我们一年能尽几次孝?回太原的时候,你坐火车,回北京的时候领他们坐飞机,让二老看看这个精彩的世界。”
⑮我对父母说:“就是文莲让我回来接你们去北京过年的。休假的时候,她把你们的卧室已经准备好了,买了崭新的铺盖,她知道爸爱看书还专门买了护眼的台灯,给你们买了纯棉的家居服……”
⑯父亲情不自禁地在我头上摸了一把,说:“你小子这一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找了一个贤惠的好媳妇。”母亲说:“那我们采购一些家乡的年货带上,给亲戚捎话让他们不要来老家拜年了。”父亲对我说:“买火车票就买硬座,卧铺太贵。”我笑了,说:“爸妈,你们辛苦了一辈子,还这么节俭。我告诉你们,文莲从我这里把你们的身份证号要过去,已经订好机票,明天上午我们就赶到武宿机场坐飞机。”
⑰这一夜,父母房间的灯亮了许久。
⑱第二天早饭后,我和父母乘大巴赶到武宿机场,乘坐航班飞往北京国际机场。在出口,我看见我的儿子手举一个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一行大字:欢迎爷爷奶奶到北京过年!父母的眼眶湿润了,他们把迎面跑过来的孙子揽在了怀里。
⑲儿子对我们说:“车停在地下停车场里,我们乘电梯下去,我妈正在家里做饭等我们回去。”
⑳北京的阳光如此温暖。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5分)
(五)
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
丁立梅
①他花两天的时间,终于在院门前的花坛里,给我搭出两排瓜架子。竖十格,横十格,匀称如巧妇缝的针脚。搭架子所需的竹竿,均是他从几百里外的乡下带来的。难以想象,扛着一捆竹竿的他,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是副什么模样。他说:“这下子可以种刀豆、黄瓜、丝瓜、扁豆了。”
②“多得你吃不了的。”他两手叉腰,矮胖的身子,泡在一罐阳光里。仿佛那竹架上,已有果实累累。其时的夕阳,正穿过一扇透明的窗,落在院子里,小院子像极了一个敞口的罐子。
③我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不过巴掌大的一块地,能长出什么来呢?且我根本不稀罕吃那些了。我言不由衷地对他的“杰作”表示出欢喜,我说:“哦,真不赖。”
④他在我家沙发上坐,碰翻掉茶几上的一套紫砂壶。他进卫生间洗澡,水漫了一卫生间。我叮嘱他:“帮我看着煤气灶上的汤锅啊,汤沸了帮我关掉。”他答应得相当爽快:“好,好,你放心做事去吧,这点小事,我会做的。”然而,等我在电脑上敲完一篇稿子出来,发现汤锅的汤,已溢得满煤气灶都是,他正手忙脚乱地拿了抹布擦。
⑤我们聊天,他的话变得特别少,只顾盯着我傻笑,我无论说什么,他都点头。我说:“爸,你也说点什么吧。”他低了头想,突然没头没脑地说:“你小时候,一到冬天,小脸就冻得像个红苹果。”想了一会儿又说:“***现在开始嫌弃我喽,老骂我老糊涂,她让我去小店买盐,我到了那里,却忘了她让我买什么了。”
⑥“呵呵,老啦,真的老啦。”他这样感叹,叹着叹着,就睡着了。身子歪在沙发上,半张着嘴,鼾声如雷。灯光下,他头上的发,腮旁的鬓发和下巴的胡碴儿,都白得刺目,似点点霜花落。
⑦可分明就在昨日,他还是那么意气风发,把一把二胡拉得音符纷飞。他给村人们代写家信,文采斐然。最忙的是年脚下,村人们都夹了红纸来,央他写春联。小屋子里挤满人,笑语声在门里门外荡。我上大学,他送我去,背着我的行李,大步流星走在前头。再大的城,他也能摸到路。那时,他的后背望上去,像一堵厚实的墙。老下去,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
⑧我带他去商场购衣,帮他购一套,帮母亲购一套。他拦在我前头抢着掏钱:“我来,我有钱的。”他“刷”一下,掏出一把来,全是五块十块的零票子。我把他的手挡回去,我说:“这钱,留着你和妈买点好吃的,平时不要那么省。”他推让,极豪气地说:“我们不省的,我和***还能忙得动两亩田,我们有钱的。”待看清衣服的标价,他吓得咋舌:“太贵了,我们不用穿这么好的。”
⑨那两套衣,不过几百块。
⑩我让他试衣。他大肚腩,驼背,衣服穿身上,怎么扯也扯不平整。他却欢喜得很,盯着镜子里的自己,连连说:“太好看了,我穿这么好回去,怕***都不认得我了。”
⑪他先出去的。我在后面叫:“爸,不要跑丢。”他嘴硬,对我摆摆手:“放心,这点路,我还是认得的。”等我付了款,拿了衣出门,却发现他在商场门口转圈儿,他根本不辨方向了。
⑫我上前牵了他的手,他不习惯地缩回。我也不习惯,这么多年了,我们都没牵过手。我再次牵他的手,我说:“你看大街上这么多人,你要是被车碰伤了怎么办?你得跟着我走。”他“唔”一声,粗糙的手,惶惶地,终于在我的掌中落下来,脸上,露出迷惘的神情。我的眼睛,有些模糊,是夕阳晃花眼了吧?什么时候,他竟这样矮下去,矮下去,矮得我看他时,须低了头,他终于如一株耗尽生机的植物,匍匐到大地上。
4、本文以“他在岁月前认了输”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考点九 记叙文阅读之把握文章线索参考答案
《一株麦穗的尖锐与辽阔》
4、 示例1:麦穗是本文的线索。以麦穗为线索,麦穗寄托了父亲对儿子的鼓励和期望,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在浓浓的麦穗里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示例2:运用对比,将起初我对这株麦穗的不以为意与后来我对麦穗的敬畏和感动形成对比,突出了这一株麦穗的谦虚和尖锐,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鼓励和期望,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示例3:运用对比,将父亲在我肩膀上重重地击了一拳,年少时我退后几步,中年后父亲退后了几步进行对比,突出了岁月让父亲变老了,力气不如从前了,也表达了父亲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操劳的大爱。
示例4:象征手法的运用,文中麦穗象征了尖锐和辽阔的精神力量,也象征了父爱的伟大。
示例5:文章大量人物细节描写,让语言生动形象,通过语言、动作、外貌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高大形象。
示例6:本文语言朴实无华,笔调幽默。如文章中的“好小子,行啊,有出息啦!”“我猝不及防,往后倒退了几步。脸一下子红了。父亲见状,哈哈大笑起来”等语言,形成一个点面结合的画面,温暖而又感人,温馨而又可亲,把父亲的形象活脱脱地体现出来。
《灯笼》
4、示例一:“灯笼”是全文线索,围绕灯笼,文章写了父亲对邻居们的请求有求必应,仔细做灯笼,把自己家的灯笼送给栓柱等事情,表现了父亲的善良,突显了善良不仅会照亮他人也会照亮自己的文章主旨。以“灯笼”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浑然一体。
示例二:“灯笼”是父亲形象的象征。作者以“灯笼”象征父亲,父亲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如同灯笼,给他人带来光明、温暖和希望,表现了父亲的善良、有爱心,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赞美之情,使文章更有意蕴。示例三:文章借“灯笼”喻指父亲,父亲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就像灯笼,照亮温暖他人,给他人带来光明、温暖和希望,表现了父亲的善良、有爱心,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赞美之情,使文章更有意蕴。
《母亲的老槐树》
4、示例一:文章以老槐树为线索,围绕老树写了它既是母亲老年的伴儿,又是全家人曾经的恩人,表现母亲面对苦难的乐观、坚定和毅力,表达作者对老槐树、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以老槐树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严谨。
示例二:文章运用插叙的手法,插叙老槐树曾是全家恩人的原因,表现母亲面对苦难的乐观、坚定和毅力,表达作者对老树、母亲的感激和怀念。运用插叙使文章人物形象立体,情节更加丰富。
《去北京过年》
4、示例1:插叙。本文第⑨⑩段运用插叙的写作手法,补充交代了父母供我上学,并倾其所有帮我们在北京买房,而我们只是在过年时匆匆在家待几天的事情,表现了父母对我的关爱及我的落寞之情。为下文我带父母到北京过年做铺垫,更好地突出了文章中心。
示例2:插叙。本文第⑬⑭段运用了插叙的写作手法,补充交代了我和妻子商量接父母来北京过年的经过,表现了我们的孝顺、知恩图报。同时与文章第段相照应,文章结构既有起伏又严谨,更好地突出了文章中心。
示例3:设置悬念。文章第段运用了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写了我肩负着一个特殊的任务回到山西老家,且心里不安稳,而没点明原因,直到第⑧段才揭开谜底,写出了我此次回来就是接父母回北京过年,表现了我们的孝顺与知恩图报,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示例4:线索。本文以我接父母回北京过年为线索,塑造了一对节俭、淳朴、关爱儿女的父母形象,表现了一对孝顺、懂感恩的夫妻,表达了“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文章结构严谨,又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
(1)题目中的“认了输”一词制造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线索作用。本文以“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为线索来组织材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暗示文章的主题。以父亲的老去表示“我”内心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 上一篇:有关端午节五言律诗赏析(分享端午5首五言律诗)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