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的小吃优秀作文(《家乡的趣事》)
第1篇:关于家乡的小吃优秀作文
古城西安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且不说兵马俑,大小雁塔令人难以忘怀单说那美味的传统小吃就使人日思梦牵。尽管在深圳也能吃到,但总觉得不那么地道。今年冬天,我与妈妈回到了离开多年的故乡,我又可大饱口福了。
羊肉泡馍西安美味传统小吃中最有名,是很多餐馆的招牌菜。一天下午,我和跟大舅,舅妈和妈妈去吃羊肉泡馍,我们走进一家小店。呵,人还真多!真应了“好酒不怕巷子深”,我们四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张桌子坐下来。这时,服务员过来给了我们每人一个大汤碗和一块饼。这种饼和普通饼不一样,它是半熟的,光盘大小,手掌厚。我们要把它掰成小母指尖大小放进汤碗里,之后,拿一个号码夹子夹在碗边,交给服务员就可以了。十分钟后,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就桌了,红扑扑,香喷喷,光这味就使人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肉放到嘴里,真香,肉烂味美,肥而不腻。我狼吞虎咽,三口并两口地把它吃完了,驱走了冬日的寒气。吃完后我又喝了一碗汤更觉余香满口,回味悠长。这时大舅告诉我,传统的泡馍方法有三种:“干泡”,馍多汤少;“口汤”,煮出来的馍酥,绵,吃完馍后,碗内仅存汤汁一大口;“水围城”,汤多馍少。原来吃羊肉泡馍也有学问。回到家后,我还念念不忘,问妈妈还有什么好吃的,妈妈说第二天带我去吃午餐。
好不容易等到第二天中午。我和妈妈来到楼下的小店,我们要了两个肉夹馍、两碗糊辣汤。肉夹馍,从名字上看,是肉夹着饼,其实恰恰相反,是馍夹着肉。一个雪白烫手的烧饼,用刀从中间划开,夹上肥而不腻的猪肉。光凭这卖象就迷死人了。不咬都对不起自己,摇椅口,本来要四溅的肉汁流了出来,流在了手上,可我却故不着擦,猛咬第二口。细细品味那饼,淀粉与唾液淀粉酶结合,在我口中合成了一种新的东西——麦芽糖,一种天然香甜加上猪肉的鲜味,恨不得我能一口吃掉它。那糊辣汤很烫,红红的,见了很开胃。喝一口,温暖的感觉侵入全身,就像是烤着火一样。我对这种感觉很有好感。
西安的小吃太多了,有上百种,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差不多都是辣的、烫的,就像西安人一样,热情、直爽。我想念西安,更想念西安的小吃。
第2篇:关于家乡的小吃优秀作文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更何况是有五千年饮食文化的中国呢——你看,北京的烤鸭,内蒙古的小肥羊,山西的刀削面,云南的过桥米线……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一道美食。我的家乡如东也不例外,如东被誉为“海鲜之乡”,顾名思义,当然就是海鲜多喽。所以,炒泥螺,红烧比目鱼,呛虾呛蟹……几乎成为每家每户餐桌上必备的食物。
美味的文蛤加上营养的鸡蛋,这就成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文蛤炖蛋。文蛤炖蛋的做法很简单,先将蛋打碎,把蛋清蛋黄搅拌均匀,把事先准备好的文蛤肉倒入搅拌好的蛋中,再撒入一些葱花,放入适量的盐、味精和油,最后放在微波炉中“叮”上五分钟,不一会儿就芳香四溢,小葱和麻油的香味混在一起,让人闻了以后,就会不由自主的流口水!嫩黄的炖蛋上面点缀着翠绿的葱花,这颜色可诱人了,看得人垂涎欲滴啊!这文蛤炖蛋的外形就已经够赏心悦目了,吃一口更能令人陶醉其中,吃到嘴里的不仅有嫩滑的炖蛋,再嚼上一口,就能嚼到文蛤,鲜肥的汁水立即涌了出来,鲜美的滋味充满了口腔,这细腻润滑的滋味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有一次,我不小心用力过猛,还把汁水溅得满脸都是,让我狼狈不堪。
哈哈,这就是我家乡的一道美食——文蛤炖蛋。你听了我的介绍会不会已是垂涎三尺了呢?如果是,那就快来尝尝吧!
第3篇:关于家乡的小吃优秀作文
我的妈妈特别爱吃凉皮,于是昨天在妈妈的提议下,我们一家三口和好朋友好好一家三口驱车来到了西安十几公里外的凉皮之乡—秦镇。我们的车刚到秦镇桥头,就看见整条街旁都是大大小小的凉皮店。
这家挂薛家老店的牌子,那家写正宗薛家店,还有百年薛家,薛家百年店……总之都是薛家店。爸爸说桥头的凉皮不错,但秦镇老街的凉皮更好吃。
我们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了秦镇老街一个名叫“半济堂老字号”的店里。店里的墙上挂了许多老板和名人的合影、名人的题字、赠画。
爸爸提议,我们既然来到了这儿,就多尝几家的凉皮,在这家吃点,在别家也吃点。于是我们六个人就只要了三碗。
这家的凉皮吃到嘴里,感觉是软软的,但又很筋道,凉皮表面好像粘粘的,吃起来又非常利口。味道是香而辣,酸而不涩,非常合适。
正如墙上的那幅题字:筋香又穰。从半济堂出来后,我们又走到老街尽头的“正宗薛家老店”。
据说这家是薛家的嫡系传人。这家店里同样也是满堂照片、字画,但凉皮却和那家大不一样。
这的凉皮是硬而有嚼头,辣椒放得红红的,可一点也不辣。一开始,我们都认为没有刚那家的好,可是越吃越香,越来越有味,吃完后还回味无穷。
从正宗薛家出来后,我们就回家了。这次秦镇之行,让我也爱上了吃凉皮,爱上了我们陕西的这种小吃,这就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吧。
第4篇:关于家乡的小吃优秀作文
我的家乡有很多风味小吃,红烧山羊肉、手抓龙虾、臭豆腐……其中,我最喜欢吃的就属红烧牛肉面了!红烧牛肉面不仅味儿好,卖相也好。
烧熟的褐色牛肉浸在棕红色的汤里,一条条又细又长的面条伴着绿色的青菜,香香的红肠和褐色的香菇来了个亲密拥抱,红色的萝卜片,金黄的蛋皮丝,香菜、葱星星点点散落其间!此时,牛肉的浓香、汁的葱香、面的清香,在空气中旋转、飞舞,萦绕着你,包裹着你,使你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这阵阵的香味中。这香味不知不觉钻进你的鼻孔,流进你的心田,在你心中化开、流淌、释放,真是令人
垂涎三尺。红烧牛肉面做法很简单:想吃时,抓一些面条,下在煮沸的水中,煮上两三分钟。掀开锅盖,再将烧熟的牛肉块、洗净的青菜、萝卜、香菇倒入锅中,再煮上几分钟。过一会,待熟后,打开锅盖,撒上切好的香菜、葱,再倒入少许麻油,喜欢吃辣的还可以浇几勺通红的辣油,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红烧牛肉面就新鲜出炉了!吃红烧牛肉面可是一种享受。红烧牛肉面的香气扑鼻而来,深深地吸一口气,香味沁人心脾。夹起一块牛肉,放进嘴里,慢慢地嚼着,一股香味直入肺腑。再舀起面汤,喝到嘴里,任凭鲜美的汤汁缓缓地流过舌头,流进喉咙,让人感到鲜香爽口。吃面条时,我喜欢一根一根地吃,找到面条的“头”,“嘘”地一下吸进嘴里,味儿真是美极了!也可以将面条卷在筷子上,然后,张大嘴巴,猛吃一口。啊,满嘴是香!,这红烧牛肉面,不仅好吃,而且极具营养价值,可是不错的美味哦!吃着面,闻着香,品着味,我不由得大声赞叹:“这真是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
第5篇:关于家乡的小吃优秀作文
提起我的故乡连江县丹阳镇的小吃,当属肉燕最为出名,许多人慕名而来品尝购买。但有一样特色小吃能与之相媲美,那就是坑口村的手工线面。坑口村的线面纯手工制作,有近百年的历史,家家户户都会做。线面洁白如玉、面条细匀、落汤不糊,把煮好的线面泡在排骨、猪脚或鸭子汤里,加点自家酿的青红酒,味道醇香,充满味蕾。
手工线面虽然好吃,但制作过程复杂。从我记事起,一到晴好天气,爷爷和父亲母亲从头天晚上就开始忙碌了,准备好面粉、食盐等,和好面后早早睡下。凌晨三点左右起床开工。首先是过条,只见爸爸的双手不停地搓面,面条像一条长蛇般不停地蠕动,妈妈随着爸爸的节奏把搓好的面条盘在大瓷缸里,盘完后把大瓷缸放在木架子上。过条通常要过两遍。其次是圈条。圈条很好看,妈妈首先拿出两根竹棒,把它们插在木架的窟窿里,然后从瓷缸里取出面条,把面条圈在左边竹棒与架子交接处,接着再圈在右边的竹棒与架子交接处,以这样的方式匀速左右不断地循环。面条在她手中不停地飞舞着,直到把两根竹棒排满。圈好后再把它们放在由两块直立的木板组成的架子里。最后是拉面,拉面是将圈好的面条拿到室外大木架子上拉,木架子有两米多高,妈妈将圈面的竹棒一端固定在木架上,一端夹在手中,用力拉至变细,再固定在架子另一边的窟窿里。接着她用两根竹棒从中间将粘在一起的线面分开,用力要均匀,否则三四米长的面就会从中间折断,然后再拉至分开,她手中的竹棒像两根指挥棒,起起落落的线面像是跳动的五线谱……最后一道程序是晒干。一天站下来让人腰酸背痛。每当我放学回家,瞅见妈妈在黄昏的余晖中忙碌的身影,心中不禁一阵感动,妈妈爸爸辛苦了!
近几年丹阳有些地方出现了机械线面,它的成本只有手工线面的一半,但做工粗糙极易断裂。更糟的是有人以机械线面冒充手工线面出售,虽然多赚了钱,却使这个竖立了百年的招牌有毁于一旦的危险。不过,现在县里也开始重视这一现象,联合村里出台了一些措施保护这个传统手艺。
我爱手工线面,希望它能够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第6篇:关于家乡的小吃优秀作文
要说我的家乡特点小吃真的很多很多,但让我印象深刻的那就非麦焦筒莫数了。
要做麦焦筒,得先做它的皮。可麦焦筒的皮很讲究,要做得又薄又韧。麦焦筒的皮是由面粉加适量的水用筷子搅拌成糊状,还要往里面撒点盐,再顺时针搅拌20分钟,放在一边静置4个小时左右,静置好后拿一个平底锅,舀一勺面糊放在锅上,用手将它抹成薄薄圆形,煎熟后将它放在一旁待凉中。
做完皮后,就要整理食材了。食材有猪肉、粉丝、虾仁、莴笋等十来样。可别小看这些食材,它们也是很有讲究的哦!比如猪肉,它要先放进高压锅里炊一炊,再把它放入盛着油的锅里炒一炒,猪肉才算做好啦!还有莴笋,它一定要新鲜,将它切成条状,清炒一翻后放入单独的盘里冷却。
皮和各种食材都烧熟了,接下来就开始包麦焦筒了。包也是一门技术活,一定要将粉丝打底,再放上猪肉、豆腐,然后是莴笋、虾仁等。你知道为什么要将粉丝打底吗?因为粉丝不带乳汁又软,这样才不会破皮;相反,如果先上豆腐、猪肉、莴笋等,它们既有乳汁且硬,容易把皮弄破。
一个香喷喷的麦焦筒就诞生啦!从外面看,它色泽金黄,表面上还点缀着一处处焦花;从里面看,里边丰富的食材层层叠叠地摆放着,让人垂延欲滴。用鼻子凑近一闻,一股麦香与肉香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一口咬下去,那粉丝滑滑的感觉与豆芽脆脆的感觉融为一体,令人吃了一根还想吃第二根。
吃着美味的麦焦筒,我就想到了它的故事:传说在戚继光抗逶时期,家家户户都做菜肴想要犒劳大军。但是怎么送去军营是个难题。于是,聪明的渔家女就做了饼皮,把菜包了进去,即方便送去又便于士兵们带在行军路上吃。
看了我的介绍,你们是否对麦焦筒有了更深的了解呢?
- 上一篇:关于家乡的小吃优秀作文(《家乡的味道》)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