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课文内容(小学语文必背内容整理)
语文园地一 日积月累
所见【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诗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回荡在山林中。
(他)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忽然间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4、古诗三首
山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意: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伸向远方。在白云生出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我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枫林晚景。经过风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赠刘景文【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荷花凋谢,连荷叶也没有了。菊花虽然开败了,但是还有傲寒斗霜的枝干。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您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黄橘子绿的时节。
夜书所见【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意: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一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逗蟋蟀,夜深了还看到远处篱笆下有一盏明亮的灯。
6、秋天的雨(2自然段必背)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
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语文园地四(提示语)
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
提示语在后面,后面画个小圆圈。
提示语在中间,画个逗号在后面。
(日积月累)
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从中间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汹涌回旋。两岸的青山对着突出耸立,一叶小舟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比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意:晴天时,湖水波光闪闪,十分美好。雨天时,山间云雾迷蒙,也十分奇妙。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晴天雨天的风景都很美。
望洞庭【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里面盛放着青螺一样的君山。
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
早发白帝城【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意:清晨告别彩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
江两岸的猿猴在不停地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21、大自然的声音(第2、3自然段)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
采莲曲【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诗意:一群采莲的姑娘身穿和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红润的脸。
她们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24、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wènɡ),足跌(diē)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wènɡ)破之,水迸(bènɡ),儿得活。
释义: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做游戏。一个小孩爬上瓮,脚没有站稳,掉进了瓮里,被水淹没了。别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搬起石头把瓮砸破了,水涌出来,小孩得救了。
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
不迁怒,不贰(èr)过。——《论语》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jǐ)。——《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