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文学 >  当前文章

文学

与长子受之翻译及原文(与长子受之授之阅读感)

longge 08-02 16:42 阅读 我爱育娃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曾任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从小就好学,五岁时,朱熹入小学,能读懂《孝经》,在书额题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十三岁时,朱熹父亲朱松去世,朱松将朱熹托付给好友,也是朱熹义父的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刘子羽,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出,在自己家的旁边建房安置朱熹一家人,命名为“紫阳楼”。朱熹十八岁考取贡生,二十岁考中科举,二十二岁步入官场,在前往泉州同安赴任的途中,认识了李侗,并在任期届满后正式拜李侗为师,从此开始了他的治学生涯。

与长子受之翻译及原文(与长子受之授之阅读感)

朱熹家训《与长子受之》:

早晚授业,请益随众,例不得怠慢。日间思索有疑,用册子随手札记,候见质问,不得放过。所闻诲语,归安下处,思省要切之言,逐日札记,归日要看见好文字录取归来。

不得自擅出入,与人往还。初到问先生,有合见者见之,不合见则不必往。人来相见,亦启禀,然后往报之。此外不得出入一步。居处须是居敬,不得倨肆惰慢。言语须要谛当,不得戏笑喧哗。

凡事谦恭,不得尚气陵人,自取耻辱。

不得饮酒,荒思废业,亦恐言语差错,失己忤人,尤当深戒。不可言人过恶及说人家长短是非,有来告者,亦勿酬答。于先生之前,尤不可说同学之短。

交游之间,尤当审择。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辨,此皆当请于先生,听其所教。大凡敦厚忠信,能文无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推此求之,亦自合见得五七分,更问以审之,百无所失矣。但恐志趣卑凡,不能克以从善,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此须痛加检点而矫革之,不可荏苒渐习,自趋小人之域。如此,则虽有贤师长,亦无救拔自家处矣。

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录纪之,见人好文字胜己者,则借来熟看或传录之,而咨问之,思与之齐而后已。不拘长少,惟善是取。

译文:

早晚授课,和众人请教学问,每次都不能怠慢。白天思考有疑问的地方,用册子随手纪录,等到见老师时请教,不能放过去。所听到的教诲,回到住处,要好好回想重要的语句,每天纪录,你回来时要看到纪录的好语句带回来。

不能自己随便进出,和他人来往。刚到要询问先生,可以见面的就见面,不能见面的就不见。别人来相见,也要先禀报,然后再去。除此之外不能进出一步。

到哪里一定要非常恭敬,不得自傲放肆,懈怠简慢,说话要恰当,不能嬉笑喧哗,做事要谦恭,不能盛气凌人,自取其辱。

不能饮酒,荒废学业,也恐怕会说话失言,自己犯错还得罪别人,尤其要戒除。不能说别人的坏话和人家的长短是非,有来给你说的,也不要应和。在老师面前,尤其不能说同学的短处。

交往的朋友,尤其要谨慎选择。虽然是同学,也不能不分亲近疏远,这些都要请教老师,听老师的教诲。大凡忠厚诚信,善于写文章而不大犯错的人,都是有益的朋友。那些讨好轻浮,傲慢而随意亲近还诱导人作恶的人,都是坏朋友。照这样看人,也大概能看出五七分,再交谈询问,就不会出错。只恐怕志趣低下而普通,不能向好的方面进步,那有益处的朋友就不想疏远也逐渐的远去,坏朋友不想来往却日渐亲近,这一定要痛切的检点自己并且改正,不能一天天的成为习惯,让自己沦落到小人的行列去。如果这样,即便是有好的老师长辈,也没有办法挽救自己了。

见到别人出色的语句和善良的行为,要仰慕并且纪录下来,看见别人比自己优秀的文章,要借来熟读或抄录下来,并且请教对方,想着能赶上对方才行。

不论大人小孩,只要有好的地方就要学习。

朱熹的家训《与长子受之》,是写给他的长子朱塾(字受之)的。内容从学习方法入手,讲到如何如何做人,关键是从细节方面提高自己的修养,做到“不拘少长,惟善是取”,体现了朱熹一贯的自我修养和治学主张。

而朱熹自己的行为,则做出了以身作则的表率。他少年丧父,四十岁丧母,他为母亲守孝三年。对妻子感情之深令人感动,临终前还抱病为亡妻刘清四写下《墓祭文》。害怕长子朱塾在家耽误学业,送他到千里之外的金华拜师学习。有一次去女儿家探望,女婿黄干在外任职,女儿朱兑因为家贫,只能准备简单的葱汤和麦饭招待老父亲。看着满心愧疚的女儿,朱熹毫不在意,吃完饭后,留下一首诗作:

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后来这首诗成为黄氏的家训,流传千古。

文章评论

与长子受之翻译及原文(与长子受之授之阅读感)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