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妈妈的育儿观及方法,妈妈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
上周跟C妈妈边吃边聊,她说:“焦虑,我从来没有感觉到焦虑呀?!”一起来看看她是怎么做到这点的:
善于反思。讲话中,“反思”两字是C妈妈出现频率最多的词。孩子出现了问题不是上来就指责,而是耐心地先考虑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再来找方法。如果孩子有一次考试没有考好,她不是指责分数太低,而是和孩子一起反思出现低分数的原因。
她常在散步中反思自己,感觉有不妥处就大胆地否定自己。我接口道,没有否定就没有进步。她认为带孩子也是一项事业,这比扶持一个公司上市有价值多了。但她不会把全部时间都灌注在孩子身上,她也给自己设定独处时间,坚持自己的爱好,会去练瑜伽,去购物,也会追剧。看来牺牲自己并非美德。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曾说:“在一个浅薄浮躁的世界上,人们需要的是本质;在一个充满压力的世界上,人们需要的是反思。"
一起成长。C妈妈已经达到相当职级,但她说会主动撰写本部门的简报,她的语文不是很好,但通过多练笔,自己写出的东西也越来越像样了,只有写才会写。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在孩子作文时能有针对性的辅导,而不是简单跟孩子说一句“好好写”就完事了。
关键是突破自己心中的障碍,把“不行”从自己的心智库里去除掉,过去自己不行,通过自己实干,也会变的能行。把跟孩子成长与工作结合起来,能写和能说都非常重要,他们也不报什么写作、演讲培训班,和孩子一起练,结果她的孩子成为班里最能讲的一个,有什么要在全班讲的事,老师都会安排他来,果真是只有做才能得到。
慎加妈妈群。听C妈妈这番话,我就肯定地问她是不是很少加妈妈群,果然,她很少加各种妈妈、家长群,她认为在群里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信息,反而有些负能量,也影响自己的独立思考。
兴趣班少而精。也让孩子上兴趣班,但很少,而且是着眼于孩子成长,尊重孩子意愿来选择。比如围棋,这是一项培养思维的运动。起先他们在一般兴趣班学了三四个月,正好幼儿园组织围棋比赛,那天,她看着比赛教室里一个个孩子走出来,自己的孩子却迟迟不出来,结果是她孩子打遍所在幼儿园的对手得了第一名,包括在某著名棋院里学了两年的对手。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C妈妈在工作中,会经常跟一些名企业家交流,通过交流她感悟到,作为成功人士的核心素质之一,是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只有知识。所以她跟孩子选择的是公立学校,这样自己支配的时间会比私立学校多些,在这些时间里她会重点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还设置了劳务费,比如外公的公交卡丢了,补办劳务费50元,然后外公会带着孩子去办理公交卡的地方,随手拿出一张报纸看起来,剩下的事就全交给孩子办理,孩子跑上跑下办好后,外公乐呵呵地从口袋里掏出50元交给孩子。
这个暑假又和外公外婆去了东北,整个行程吃住行玩攻略都由这个小学刚念完的孩子来完成,之前C妈妈很歉意地对儿子说,自己太忙就不能陪他们去了,需要他来照顾外公外婆,结果人家儿子喜哈哈地说,“那我岂不是大BOSS了”。
顺应孩子的天性。C妈妈是从小学二年级才开始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培养,这之前就是让孩子玩,毕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英语培训班也是从二年级开始参加。之后都是根据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天性因势利导,比如孩子喜欢围棋,那就创造条件让孩子来学习,整个过程显得自然而有序。
也不要打骂孩子,C妈妈说如果打骂能解决问题,那天天打骂不就成了,这非但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出新问题。一定有耐心,有些事情急不来。家长不能成为老师助教,要发挥出家庭教育独具的功能。不能只是在技巧上使劲,还要打好各方面基本功,这样孩子后劲才能足。这让我想起《笑傲江湖》中“气宗”和“剑宗”之争,显然我们很多家长只是满足于孩子眼前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管长远的内在素养的提升。
允许孩子成为平凡的人。“我们把能做的做了,剩下就看儿子的造化了,没有让他一定要成名成家,做个平凡的人也不错。”C妈妈的话很朴实,其实我们决大多数都是平凡的人,却偏偏想让孩子成为尧舜禹,于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焦虑来焦虑去。
C妈妈告诉儿子学习决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更好的成长,这次初中提前预考,儿子取得第4名,但她告诉孩子,虽然是初中,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比如要有思想,有批判的能力,她直接给我们听了一段她儿子向老师指出问题的录音,说话语气很诚恳,显得很有礼貌,说话内容层次清楚,很有逻辑。老师听得很高兴:“很多孩子没有提出问题的勇气, 有的提了也只是说这道题出错了,而这个孩子首先态度上很有礼貌,他不只是告诉我错了,而且也一条条告诉我错在哪里,有些什么建议,让我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