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八首经典诗作赏析合集(刘禹锡经典诗词小学10首)
人物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祖籍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他出身于世代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的重要成员。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刘禹锡精于文,善于诗。刘禹锡的诗歌雄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和谐响亮。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他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前面谈过集大成于一身的苏轼,今天谈谈另一位生活强者刘禹锡。刘禹锡是唐朝中晚期的著名诗人。他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有唱和,并称“刘白”。之所以说刘禹锡是生活强者,单从他所作的举世闻名的《陋室铭》,足可看出一些端倪。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从而可以看出刘禹锡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下面透过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着重分析一下其生活态度。
诗词原文如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成白话文,诗词大意是: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在沉舟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病树前万棵绿树生机勃发。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这首诗是刘禹锡回京觐见途中,路过扬州,恰好碰到白居易,两人初次相见,又同是长期被贬官在外的人,同命相怜,惺惺相惜,宴席间相互唱和。刘禹锡的这首诗,是对白居易赠诗的唱和,从诗词本身来看,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相比白居易赠诗中,所表达的对刘禹锡不公待遇的愤愤不平,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的遭遇鸣不平,号称乐天派的白居易尚且如此,更彰显了刘禹锡高尚的生活情操。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后人以莫大的启迪和鼓舞,所以古今传诵,交口称赞。刘禹锡之所以能成为生活的强者,主要取决于他总是正确看待生活的磨难,总是辩证地看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在他的其他诗作中,也有比较充分的体现。《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中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竹枝词两首其一》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中的“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无一不是辩证地看待问题。佛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人生路注定不会平坦,所谓事事顺心、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不过是美好的祈愿罢了。无论生活有多少坎坷磨难,他总是跳脱消极思维,以乐观向上的强者姿态,勇敢面对。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就是“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所以说,刘禹锡是生活的强者。我们呢,很有必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面对生活的坎坷,努力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2020年11月9号下午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今天复习刘禹锡的《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原文如下:
吟君叹逝双绝句,
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
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
闻琴泪尽欲如何。
这首诗的大意是:您寄来的哀悼亡友的两首绝句,收到了,每每吟诵起来,总是感慨万千。我也感到十分伤怀,所以,写下这首短歌。随着年龄增长,不免徒然惊叹,世上的老朋友越来越少了。只是觉得,文集中的祭文越来越多。万物一理。芳林中,新叶在不断地催换着旧叶。流水里,前波总是让位给后波。从古到今,人人都有哀悼逝者的憾事。痛失知音好友,固然悲伤,即使流干泪,又能如何?
唐诗重情韵,其魅力在于有情。情动于中,才能成诗。有关唐代诗坛的情谊佳话,数不胜数,其中刘禹锡与白居易,白居易与元稹,可谓情谊深厚。这三个男人互为知音好友,彼此感情深厚,形成一个情谊连环,白乐天为故去的元微之无限伤情;刘禹锡为眼前伤心的乐天无限惆怅。悲伤难过的时候,最需要与好友倾诉。于是,乐天把自己的伤心之诗,拿给刘禹锡读,刘禹锡赶紧写诗,安慰悲伤得像孩子一样的白居易。这就是他们三人之间最动人的那份真情,令人动容。刘禹锡写下的那首诗,诗名很长,叫《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刘禹锡的这首诗,是一首慰藉之诗,但并非是简单地宽慰,而是浸透了自我的人生体验。全诗对仗工整,笔力遒劲,韵致深沉。刘禹锡以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生活为依据,运用形象化的诗句劝勉挚友,也就把深刻的哲理溶合于形象之中,读之口颊生津,思之益智明理。
这首诗中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是震铄古今、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一如刘禹锡的另一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旷达,体现出刘禹锡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劝慰了古今不少人的焦虑,发人深省,值得一读再读。
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生老病死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用不着悲观,坦然面对就好。新事物中包含了旧事物中的优秀成分,旧事物中孕育了新事物的某些基因。只有不断推陈出新、吐故纳新,社会才会不断往前发展,人类才会不断提高进步。
当然,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还会得到另一个收获。那就是要分外珍惜友情和友谊。人生难得一知己。诗魔伤心时有诗豪相陪,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请珍惜!
2021年4月16号
《乌衣巷》
今天复习刘禹锡的《乌衣巷》,原文如下: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的大意是:昔日繁忙的朱雀桥边,如今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原来繁华的乌衣巷口,如今断壁残垣,一片废墟,正是夕阳斜挂。当年,这里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王导、谢安等豪门房檐下多有燕子。如今,以前的豪门皆衰落不知其处,原来在王谢豪宅安家落户的燕子,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46岁那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南京),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是一首怀古诗。主旨在于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藏而不露,寄物咏怀。
这首诗最后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刘禹锡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匠心独具,精心构思,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于个体的人来说,一时的得意,或者一时的失意,在人生长河里,都不过是一朵不起眼的浪花。我们要做的就是得意时不迷失自我,失意时不要失去斗志。花落谁家还说不定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2021年5月3号
《秋词二首其一》
今天复习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原文如下: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的大意是:自古以来,每逢到了秋天,人们就会悲叹秋天的萧条空寂,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尤甚。而我却想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远远胜过春日清晨时光。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冲破云层直冲云霄。这一壮美景象,激发了我作诗的情绪和兴致,豪情万丈,也像仙鹤凌空一样,直冲苍穹。
据记载,唐顺宗登基即位后,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刘禹锡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时年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为人倔强而豁达,想事和做事都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其一》就是被贬朗州司马时的这种心情下创作的。
刘禹锡这首《秋词二首其一》是一首写景抒怀诗。其可贵在于,刘禹锡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仙鹤直冲云霄的描写,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表现了自己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以及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寻味。全诗以议论起笔,采用对比手法,直抒胸臆,态度鲜明,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美好,更多的是一种昂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一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文人悲秋,大抵是感叹自己的人生不幸和生不逢时,感叹自己的人生志向不能实现,感叹自己的人生前途悲观失望。而从这首诗来看,刘禹锡虽被贬,同样是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志向,但他的内心却是达观的,他诗中的秋天,没有寂寥悲伤的气息。“我言秋日胜春朝”,他觉得秋天的景致,比春天早晨的景致还要好。在这首诗中,秋天如朗朗君子,其气高昂激越,其色淡雅清明。诗中并非只为了与悲秋的传统古诗唱反调,而是重建一种对秋天的审美体验。君子处逆境之中,亦自有清刚之气,其风彩气度,虽百折而不可夺。在刘禹锡的精神世界和美学观点里,秋天有君子一样的风骨,秋天由寂寥变成了清朗,由萧条变成了素净,如同他自己的内心世界。
2021年8月25号
《浪淘沙·其八》
今天复习刘禹锡的《浪淘沙·其八》,原文如下: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这首诗的大意是: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据记载,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朝政混乱,气势顿衰。朝堂之上有真才实学的人被排挤被外放,刘禹锡就在其列。他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有志难伸,常怀忧愤之心,愤激之际,先后创作了《浪淘沙九首》。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八首。
刘禹锡这首《浪淘沙·其八》是一首七言绝句,主要写迁客情怀,表明了自己遭受谗言,蒙冤外放,愤慨痛苦之中志向未改,信心不摇。坚信谗言总会破灭,真相总要大白。因此他对自己所受的蒙难持一种达观态度,这首小诗就反映了他的这种感情和心态。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是千古名句。字面意思是在写淘金的人要经过“千淘万漉”,滤尽泥沙,最后才能得到金子。后来引申为大浪淘沙,历尽辛苦,终究会“吹进狂沙”,看到闪闪发光的金子,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人呢,活得是一口精气神。在那个腐朽不堪的年代,刘禹锡最终虽然没能实现理想与抱负,但他身处逆境,历经坎坷,却依然保持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依然矢志不移,依然斗志昂扬,他用生命体验书写下的经典诗句,历经千年时光而始终闪烁着动人的光辉,永远地激励后人热爱生命、积极向上。
2021年11月24号
《望洞庭》
今天复习刘禹锡的《望洞庭》,原文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的大意是:时值秋天,秋高气爽,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安宁温柔,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望去,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洞庭湖与老君山山水浑然一体,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托着一枚小巧玲珑的青螺。
据记载,由于刘禹锡长期坚持自己的为官初衷,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遭受到无情打压,仕途一直不顺,常年异地为官。52岁那年秋天,转任和州刺史,途经洞庭湖,观洞庭湖有感。于是,创作了这首《望洞庭》。
刘禹锡这首《望洞庭》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表达了他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其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纵观全诗,刘禹锡飞驰想象,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秋月当空,皎洁的月光将它的清辉洒在洞庭湖面,洞庭湖水愈加显得澄澈清净,洞庭湖中心的君山在月光的辉映下愈加显得青翠,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宛如一幅谐美的山水画。美好的事物并不遥远,只要用心去感受,总会感觉到它的存在。
2021年12月9号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今天复习刘禹锡的《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原文如下: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的大意是:京城长安道路宽广,人马喧嚣,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心情愉悦,满意而归。玄都观里的桃树有上千株,繁花盛开。不过,所有这些都与我无关,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据记载,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贬离长安作连州刺史,半途又贬为朗州司马。到了元和十年,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于是他从朗州被召回京。这首诗,就是他从朗州回到长安时所写的,由于刺痛了当权者,同年又贬往连州。
刘禹锡这首《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是一首表面纪事、实则别有含意的政治讽刺诗。通过人们在长安一座道士庙──玄都观中看花这样一件生活琐事,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深深地刺痛了当权者。
总起来看,全诗用比拟的方法,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刘禹锡那种不随波逐流的倔强性格和斗争精神跃然纸上。
从刘禹锡这位诗人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不但他的诗文值得我们学习吟诵,而且,他那种面对挫折时的乐观豪迈,面对打击时的不折不挠的精神,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2021年12月15号
《竹枝词二首》(其一)
今天复习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如下: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这首诗的大意是:江边杨柳,绿树成荫,江中流水,平滑如镜。忽然听见江边传来唱歌声,那是我的情郎在边走边唱。梅雨季节,东边太阳高照,西边却下起了雨。要说是无晴(情),但是还有晴(情)。这个人啊,就像这晴雨不定的天气一样,真让人捉摸不定。
刘禹锡在夔州任刺史期间,非常喜爱民歌《竹枝词》,于是依调填词,写了十一首,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故题为《竹枝词二首》。
刘禹锡这首《竹枝词二首》(其一)是一首表现男女爱情的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刘禹锡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 上一篇:苏轼十五首经典词作赏析合集(苏轼词作诗词大全)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