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七首经典词作赏析合集(李清照词作古诗大全)
人物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千古第一女词人”之称。李清照生于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在朝中任官,博学多才,其母王氏温文尔雅,且知书达理。李清照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加上自身优良的基因,使其对文化敏感度更为强烈。李清照享年七十一岁。前半生,生活优渥,总体来说,小日子过得幸福甜蜜;后半生,适逢北宋灭亡,国破家亡,加上,丈夫赵明诚病逝,颠沛流离,历尽坎坷磨难。但是,她在跌宕起伏的命运里,活出了最真挚的一生,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一阶段,都真实而率性地生活,成就了最美的自己。她的词作,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典雅舒适,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精诗词。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今天复习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如下: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的大意是:正值芳春,海棠花花开正艳。夜晚来临,偏在此时,晚风急猛,雨点疏狂,心想:这海棠花怕是在劫难逃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但心里却还是记挂着那惨遭雨打风吹的海棠花。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花一点儿没变!” 我听了,嗔叹道:“我的傻丫头,知道吗?知道吗?那海棠花丛,应该是绿叶繁多,红花稀少啦!”
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其早期词作,大概创作于词人十八岁那年前后,也就是与赵明诚新婚不久吧。那些年,词人过着幸福舒适的生活,但夫妻二人毕竟是聚少离多。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词人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全词篇幅虽短,但对人物心理和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语言清新,词意隽永,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后人对这首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惜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更为历代文人所推崇和赞赏。当今,不仅有《知否知否》的流行歌曲,而且还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电视剧。可见,当代文人墨客也是对该句推崇有加。
2021年元月31号
《武陵春·春晚》
今天复习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原文如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的大意是:风停了,落花触地,尘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抬头看看,日头已经升得老高,时候不早了,我却懒得梳妆打扮。景物依旧,还是以前的样子,人却不似往昔了,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没什么意思啦。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的春景尚好,还是值得游玩的。我也打算,前去泛舟,观赏一下双溪的春景。只恐怕,双溪之上,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那许多压在心头的忧愁。
李清照的这首词,写于她五十一岁那年。当时的李清照,避难到了浙江金华。又逢金兵进犯,而她的丈夫已经亡故,从北方带来的金石文物、藏品珍宝,也都已经散失殆尽。李清照孑然一身,在烽火连天的环境中,飘零流离。这对于自小生活优渥的李清照来说,无疑是尝遍了人间崎岖、历尽了世路坎坷,其处境之凄惨,内心之凄凉,令人闻之落泪。在这种内心极其悲凉的情况下,李清照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武陵春》词作。
李清照这首《武陵春》,是其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她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一唱三叹,语言优美,委婉细腻,意境深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整首词简炼含蓄,功力深厚,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感人肺腑,动人心弦,耐人品味,写得极其含蓄委婉,又有颇多起伏变化,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充分体现了婉约词派的特色。因而,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创作的这首《武陵春》被后世广为传颂,成为了抒写愁恨的千古佳作,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兵荒马乱带给人们的沉重灾难,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2021年4月7号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今天复习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如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的大意是:时常记起,总是难以忘记,游溪亭那天傍晚的情景。因为酒醉,更主要的是心醉于自然美景,而忘记了回家的路。玩到尽兴,天却黑了,于是,赶忙划小船回去。一不小心,却进入藕花塘的深处。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冷不防地惊起了一滩鸣鹭。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她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是其热情歌颂大自然的名篇。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全词不事雕琢,用词精炼,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篇幅短小精悍,却带给人们足够的美的享受。
这首词是李清照对年轻时候生活片段的回忆,充满了生活情趣。透过这首词,人们领略了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神秘世界。花香伴着酒气,使李清照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天生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本性。于是,便有了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刹那间,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同时,也突出表现了她开朗乐观,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
2021年5月11号
《声声慢·寻寻觅觅》
今天复习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如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的大意是:整天都在寻寻觅觅,总是怀着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试图找回失去的一切。然而,眼前的一切却都是清冷的、惨淡的。不由地感到极度的忧愁苦闷、哀伤凄凉。转眼秋天到了,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忽冷忽热的秋季,最难以休养调理。百无聊赖,喝上几杯清水寡淡的酒水。可惜酒的烈度不够,怎能抵挡傍晚时分吹的很疾的冷风。南归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真正令人伤心的是,这南归的大雁,正是原来在北方故乡曾经见过的老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黄色的菊花,遍地金黄。我因极度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也即将凋谢,还有谁可来采摘?静坐窗前,窗外是一片萧瑟的秋景。独自一人,就这样呆呆地坐着,怎样才能熬到天色昏黑?细雨淋沥,雨打梧桐,发出凄冷的声音。黄昏时分,那场秋雨还在点点滴滴地下着。此情此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一般认为是其晚年时期的作品。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南下,与夫婿赵明诚会合。赵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又过了三年,赵明诚因病去世,时年李清照四十六岁。李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途中所有收藏丧失殆尽。后期,又经过再婚离婚的惨痛经历,被伤得体无完肤。亡国之恨,家破之痛,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是体现其婉约派风格的典型代表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这首词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在结构上打破了常规格局的局限,一气呵成,着意渲染秋日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二是善用叠字,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自己的心情,随后下文又用一组叠字前后照应,表现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徘徊低迷,婉转凄楚,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重重叠叠,无以复加,极富艺术感染力,极具韵味,耐人咀嚼。
整体来看,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这首词几乎都由口语构成,经过李清照的提炼与加工,表现在作品之中使人感到既自然又贴切,笔力遒劲而情韵缠绵。在这首词里,李清照用巧妙自然的铺叙手法,把情和景概括得极其突出和深刻。全词所用的十八个叠字,确切而自然,更加强了感情的渲染。特别是在情与景的对比描写之中,生动地刻画出自己种种难以诉说的沉痛而真实的感情。这种沉痛并不是个人的无病呻吟,而是代表了那个时代妇女群体的苦难遭遇,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比较深刻的思想性。
在这首词里,我们看到了李清照在喝酒、在相思、在发愁。只是愁绪更多,烦恼更杂,无处消遣,只能对酒当哭。一个“愁”字,引出了“凄凄惨惨戚戚”,引出了日不能思夜不能寐的悲凉气氛,引出了国破家亡四处逃生的悲壮气氛。正是因为战争,李清照失去了所有。通过这首词,她把自己融入了词里,凄惨的国家,凄惨的人们,凄惨的自己,“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弱女子,在重重困难压过来的时候,她实在是承受不起,却要硬生生地扛起来,悲凉愁苦的心绪一涌而出。让人读了以后,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深深地被里面的凝重词风所感染,不自觉地去感受她那孤独寂寞愁绪万千的心境,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一起发愁,一起悲歌。
2021年9月11号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今天复习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如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的大意是:天气阴沉,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愁烦的日子,总感觉白天好漫长。龙脑香在兽形的铜香炉中逐渐燃尽,青烟袅袅。今天是个好日子,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好不容易熬到天黑,独自卧在纱帐中,枕着玉枕,却是孤枕难眠。孤孤单单,半夜的气温更加冰冷,凉气将全身都浸透了。
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把酒赏菊。淡淡的黄菊,泛起缕缕清香,溢满了双袖,染得满身花香。晚来风急,传来阵阵寒意,此情此景,谁能说清秋时节不让人极度忧愁悲伤。秋风吹动帘子,哗哗作响,惹人心烦。帘内的人儿因离别而伤悲,茶饭不思,身形消瘦,堪比风中摇曳的菊花。
据记载,李清照十八岁那年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可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二十岁那年,时届九九重阳节,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李清照这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一首其前期的怀人之作。通过描述自己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她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李清照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合交织在一起,特别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为人们勾勒出一幅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瘦菊的凄美画面,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境界,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整体来看,这首词是李清照新婚不久,夫妻离别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孤寂心情,写得颇为婉转,含蓄而深沉,全词不见一个思字,通篇没有一个字是写她的孤独,从薄雾浓云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东篱菊花,卷帘西风,她用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致使这种孤寂愁苦的情感无处不在。传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赵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经典名句“人比黄花瘦”,这个形象比千万相思话语更加惹人怜惜。在这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让人读后,为之心疼!
2021年11月2号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今天复习李清照的《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原文如下: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这首词的大意是:庭院很深很深,不知有多少层深?云雾缭绕的楼阁,门窗经常关闭。举目观瞧,柳梢已经返青,梅花的蓓蕾已经绽放,春天的景象越来越分明了。秣陵城的树木渐渐绿了,宣告春天已归来。但我却无家可归,看来要老死在建康城了。
忆往昔,多少回以风月为题材写诗填词,悠闲自在。而如今,人已渐渐地老了,对“风月”不再感兴趣,也不敢去接触,什么也写不出来了。有谁会怜悯你的憔悴?有谁会同情你的衰败?元宵节快到了,无心预赏那些五彩缤纷的灯火。就连踏雪赏景,都没有这份心情了。
李清照的这首《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是仿照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而作。先写春归大地,她闭门幽居,思念亲人,自怜身世;再写触景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目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字面意义上看仅是个人的悲叹,实则道出了成千上万向往恢复中原的平民百姓的心声。貌写闺情,实蕴国恨。全词格调苍凉沉郁,几乎全以口语入词,明白晓畅,又极准确、深刻地表达了她自己那时的心理状态。
总起来看,李清照这首词虽说是模仿了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但是,她又根据自身的不同感受,突出采用比兴手法,十分鲜明地描绘了自己闭门幽居的凄楚状况,词境静穆,苍凉沉郁,不言愁苦,而使人更难为怀,孤寂之心,忧愤之情,跃然纸上。李清照南渡以后,国破家亡,奸人当道,个中愁苦,不能不用含蓄曲折的笔法来表达。少女时代的清纯,中年时代的忧郁,一化而为老年时期的沉隐悲怆。
2021年12月25号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今天复习李清照的《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原文如下:
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
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
未必明朝风不起。
这首词的大意是:初开的红梅花瓣宛如红色凝脂,色泽鲜艳滋润,鲜嫩的梅蕊像玉一般明丽温润欲放。试问幸运的南枝,你的花儿是否已开遍?暗香悠长,我不知道它包含多少幽香。只是清楚地发现,她蕴藏的情意无限。
春日里,窗下有人困顿委靡,一点也提不起兴致。愁闷憔悴,百无聊赖,连护栏都懒得去倚。想要来简单地饮酒赏梅的话,那就快点来吧。如果等到明天,说不定就要起风了呢!
据记载,这首词大约创作于李清照青年时期,当时的朋***之争非常强烈,其父李格非受到牵连,被捕入狱,李清照四处奔走,试图搭救父亲,但效果不佳,所以心情不好。因此,即使面对即将绽放的梅花,也无心欣赏。于是,在此大背景下,就创作了这首词。
李清照这首《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是其早期作品,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词。这首词落墨于梅,其主旨却又不尽然在于咏梅。不仅写活了梅花,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赏梅的矛盾心态。通过对红梅形神的描绘咏叹,从而抒发了自己爱梅惜梅和惜春叹春酝藉而复杂的情感。
总起来看,全词委婉含蓄,深邃细腻,耐人寻味,思致巧成,使红梅的形神美和李清照的情意美融为一体,堪称尽得梅花神韵的上乘之作,被誉为“得此花之神”的咏梅佳作。“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虽然心境不佳,但梅花还是要赏的,想要来饮酒赏梅,就要抓紧行动,切莫错过大好时机。
- 上一篇:哲理唐诗词大全100首(极富哲理的经典唐诗赏析)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