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写就青山买 不使人间造孽钱 (全诗翻译及赏析)
言志
唐伯虎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买,不使人间造孽钱。
译文
我不像道士那样去炼金丹以追求人生不老,也不像和尚那样去坐禅;我不去做商人,也不做农夫去耕田。
空闲的时候我就画一些画去卖,不用那些来路不正的钱。
注释
金丹:古代方士用黄金、丹砂等炼成的药物。坐禅:指佛家教徒静坐潜修领悟教义。
商贾(gǔ):经商。耕田:务农。
写就青山:绘画。
造孽钱:“造孽”本作“造业”,乃佛教用语,即要遭报应的作恶。“造孽钱”即来路不正的钱。
背景
唐伯虎于公元1499年(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因参与泄题事件,被弘治皇帝革去功名,案情查实,被安排去浙江做一名小吏,唐伯虎表示“士也可杀,不能再辱”,断然予以拒绝回家。回到家里,却遭到了家人的白眼,为此唐伯虎与兄弟分家。于是在唐伯虎后半生二十余年时光,虽然功名未就,但自适的志趣,卖书画为生的生活方式,给他带来了人格的独立,故有感做此诗向世人言志。
唐伯虎出身商贩家庭,少时发愤读书,青年时中应天府解元,前期还算春风得意。后赴京会试,因舞弊案受牵连入狱,革去功名,案情查实,被安排做一名小吏,他断然拒绝。回到家里,却遭到了家人的白眼,为此,他与兄弟分家。于是,在唐伯虎的后半生,虽然功名未就,但自适的志趣,卖书画为生的生活方式,给他带来了人格的独立,故作《言志》一诗。
赏析一
桃花坞里,金阊遗迹足千秋。风流才子唐伯虎,从小便有着非凡的才气,在绘画、诗文方面都有优秀的造诣。弘治十一年,中解元,才华横溢的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进士之路。偏偏造化弄人,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遭此打击的唐寅,坚决不再做官,回到家乡,靠卖画维持生活。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前二句一连用了四个“不”,写诗人在摒弃功名利禄之后的有所不为。“不炼金丹不坐禅”,即不学道,不求佛。唐伯虎是一个不肯趋炎附势,但又并不放弃世俗生活快乐的漂泊者,读者对他“高楼大叫秋觞月,深幄微酣夜拥花”的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不妨批判,但对其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那点精神是应予肯定的。“不炼金丹不坐禅”,大有“子不语怪力乱神”意味。“不为商贾不耕田”,则是不事人间产业。“不为商贾”是不屑为;“不耕田”是不能为,即孔夫子所谓“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也。四个“不”一气贯注。语极痛快干脆。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唐伯虎可以自居的头衔是画家,其画与祝允明、文徵明齐名。他不慕荣华,不耻贫贱,以鬻文卖画、自食其力为荣。“闲来写就青山卖”是非常值得敬佩的,这是从事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应有的豪言壮语,能“写青山”而“卖”之,自有可参造化之笔,此为实话,亦自负语。假清高的人往往以卖画讨润笔为可羞,殊不知这是卖知识产权,和写文章“拿稿酬”一样的天经地义。所以作者敢于大呼:“谁来买我画中山!”这样挣来的钱花着舒心。由此,诗人又反跌一意:“不使人间造孽钱!”这一笔尤其显得豪迈。一竹竿打一船人,一切的巧取豪夺、贪污受贿、投机倒把、偷盗抢劫、诈骗赌博……而获得的非法收入,得之即“造孽”,花之亦“造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此句足使人深长思之。
上天辜负了他,命运辜负了他,官场辜负了他,家庭辜负了他。好在,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样样精通,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美名,岂非浪得虚名。面对官场和生活的双重挫折,他依然故我,毅然执笔走天涯,给世人留下了不朽的诗歌和名画。
此诗描写了作者心中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诗中平铺直述,开门见山,不仅表明出唐寅自命清高的处世态度,还反映出他那不羁的性格。
这首古诗就是明代唐寅所写的一首《言志》,唐寅其实就是这唐伯虎,明代四大才子之一。这个伟大的才子,无论是诗词绘画还是书法,都取得了后人难以超越的成就,只可惜一生命运乖蹇。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言志》,也就是写他的志向。诗歌一开始就写他自己不和这个世界同流合污,而是追求一种更为积极向上的精神出路。甚至连用了5个“不”,来写他和这个世界的决裂。“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生活在这个俗世当中,唐伯虎不想当道士那样练金丹,追求长生不老,也不像和尚那样静坐修禅。他也不像商人那样到处奔波,为了挣钱,也不像一个农夫那样终日在田地里劳作。
赏析二
写这首古诗的时候,唐伯虎因为被卷入科考案的泄题事件当中被摘取功名。虽然后来查证其与此事无关,但还是为了压制他,把他安排浙江去做一名小官吏。唐伯虎认为士可杀不可辱,毅然决然的放弃任命,回归田园。
也正是因为如此放弃仕途,此后20多年的时间唐伯虎一直与家人不和,一个人生活也非常的艰难。但是他也做不到像道士和和尚僧人那样寻求超脱的人生,也不想像商人和农夫那样终日忙碌,他选择了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空闲的时候就画一些画去卖,就用这些卖画的钱来养活自己,而从来不使用那些来路不正的钱。这是自食其力,比起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巧取豪夺、投机倒把,这些钱可谓来路正大光明,毕竟是用他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换来的。
这首诗不仅表明出唐寅自命清高的处世态度,还反映出他那不羁的性格。同时唐寅也用这首诗表现了他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悠然自得。意思是既不做道士也不做和尚,不做商人也不做农民。没事时写写书法拿去卖,坚决不用搜刮人民而得来的钱财。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黑暗与腐朽。
这种以钻营为耻,靠卖画为生,寄壮志于狂放,寓气节于风流的精神和骨气,正是唐伯虎诗格、画格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唐伯虎晚年生计日益艰难,靠卖书鬻画来维持最低限度的衣食之需。但由于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老百姓生活都难以维持,又怎会买他的书画。他常常陷入断炊绝粮、“三日无烟”的窘境。他在写给友人孙思和的诗序中写道:“风雨浃旬,厨烟不继,涤砚吮笔,萧条若僧。”诗曰:“青衫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书画诗文总不工,偶然生计寓其中。肯嫌斗粟囊钱少?也济先生一日穷。”
当然,面对贫困和饥饿的威胁,他并未悲观、气馁。即使在贫病交加的时候,也依然不改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以磊落不羁之才,放浪形骸之外”(《唐伯虎全集》序),他潇洒而坦然地写道: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唐伯虎去世了。他只活了五十四岁,身后非常萧条,还是靠好友祝枝山的慷慨解囊,才得以下葬。民间传说中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就以这样一种悲情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 上一篇:虞美人·听雨赏翻译及赏析(虞美人·听雨原文鉴赏)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