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经典古诗及赏析(苏轼的著名诗句)
《次韵前篇》 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抒写作者对月思念友人、回忆往事,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躬耕无田、归乡无计的苦闷之情。他对祸患心有余悸,却甘于老境安闲。全篇揭示复杂心态,曲折清真。
文学体裁
七言古诗
《次韵前篇》
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
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
万事如花不可期,余年似酒那禁泻。
忆昔还乡溯巴峡,落帆樊口高桅亚。
长江衮衮空自流,白发纷纷宁少借。
竟无五亩继沮溺,空有千篇凌鲍谢。
至今归计负云山,未免孤衾眠客舍。
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
饥寒未至且安居,忧患已空犹梦怕。
穿花踏月饮村酒,免使醉归官长骂。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去年”二句:苏轼自注:“去年徐州花下对月,与张师厚、王子立兄弟饮酒,作‘苹’字韵诗。”按所言即在徐州所作《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2、小院:指在定惠院的居所。闭门:即上篇“无事不出门”意。
3、“万事”句:言花之或开或谢,不可预期,犹人事兴衰无定。
4、“馀年”句:言剩下的岁月如一定量的酒,经不起倾泻。禁(jīn今),受得注。
5、“忆昔”二句:苏轼自注:“樊口,在黄州南岸。”按此指治平三年(1066)苏轼与苏辙护送父丧归蜀途经樊口事。溯(sù),逆水上行。
6、“长江”二句:言江流不息,时光迅逝,自那时以来,白发纷生,不肯饶人。宁少借,肯少许宽假。
7、五亩:《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沮溺:指长沮、桀溺。春秋时人,隐于耕者。《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此句言欲归田又未能。
8、凌:压倒,超过。鲍谢:鲍照、谢灵运。六朝名诗人。
9、“至今”二句:言归田打算落空,对不起青山白云,至今犹独居他乡,
10、食蓼:言吃苦而甘,不知避开。东方朔《七谏·怨世》:“蓼虫不知徙乎葵菜。”王粲《七哀诗》:“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咨。”
11、啖蔗:《世说新语,排调》:“颐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此以喻老境安闲有味。
12、“忧患”句:言忧患虽成过去,但梦中想起仍感到害怕。
13、“穿花”二句:苏轼虽挂名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是“罪人”行动要受地方官的监视,故有此语。杜甫《戏赠郑广文兼简苏司业》:“醉则骑马归,颇遭长官骂。
白话译文
逐句
全译
去年的花落时节我在徐州,月下酣饮唱歌度过一整夜。
今年我在黄州又见花儿开,院门紧闭,清风寒露降下。
万事如花开花落不可预期,我的余生如酒哪禁得住泻。
我昔日曾扁舟逆水过巴峡,曾在樊口落帆,桅杆低压。
长江之水空自滚滚东流去,我满头白发而又缺少依靠。
竞无田地如同沮溺般隐居,空有千篇诗文超过鲍、谢。
至今不能归隐有愧于云山,我免不了孤衾独眠在客舍。
少年时辛苦真的如同吃蓼,老来时清闲却正像吃甘蔗。
我无饥无寒就暂且安居吧,忧患已成空,梦中仍害怕。
只好穿花踏月去喝农家酒,免得喝醉归来又挨长官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东坡抵达黄州不久,对刚刚经历的牢狱之灾还心有余悸,过去的美好自在生活恍若隔世。又想起十五年前,护送父亲的灵柩返回蜀中经过樊口。由此发出感叹,写下这首诗。
文学赏析
该诗曲折地表达了他痛苦、孤寂、无奈的复杂心情。一开头,就将“去年”、“今年”对比:去年的徐州,明月之夜,诗人痛饮酣歌,十分尽兴;今年的黄州,花开时节,清风夜露,东坡独自紧闭院门,愀然度过。今昔对比,情形各异,苦乐不同。东坡不禁悲从中来,“万事如花”,未来不可预期,馀生如酒泼洒般地轻易度过。
写到这里,东坡很自然地想起了十五年前。曾因护送父亲的灵柩返回蜀中经过樊口,没想到今天自己竟然真的流落此地。偶然或是必然,面对滚滚东流的长江,东坡想到自己才人中年就平添自发,想到自己空有满腹鲍照、谢灵运一样的才华。想到归隐却又不能自拔于尘世,只得孤独地寓居贬地。真有些辜负了青山和白云。
写到这里,东坡只好用两个比喻来安慰自己。年少时实在十分辛苦,就如同吃苦味的辣蓼一样,到老了人生闲散就如同吃甘蔗了。既然还能没遇“饥寒”,那就暂且安居吧。然而,自慰毕竟是暂时的,就连梦中都还在担惊受怕,没人可以为我解忧。那就“穿花踏月”去饮酒吧!还必须趁着夜色,免得遭上司的责骂。东坡心中的五味杂陈可想而知。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首诗语言清丽、风格峭拔,写景、叙事与抒情自然结合。去年、今年,花落花开,本该一样“酣歌”,一样欢饮,一样高兴,然而现实仕途的理想、归山的愿望都已成空,孤独悲哀、惆怅无奈、悲愤抑郁的情感油然而生,花也不可预期了。这是典型的以乐景衬衷情的写法。这种反衬,将悲哀的感情渲染得更加深沉,艺术感染力更加强烈。
- 上一篇:表达高情商的暖心短句(6字暖心话大全)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