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8首诗词(寒露滋新菊,高丛见紫薇)
古代的秋天和当代意义上的秋天是有所不同的。农历的七八九月,是传统意义上的秋天,实际七月在伏暑,气温有时高达35度以上,八月渐渐凉爽,有如二月春天,九月才真正开始感到秋天的寒冷。
九月是古代的晚秋。
从当代气象学和秋天的划分,注意平均温度。在10度到22度左右,介于夏冬之间的时段叫做秋天,古人的晚秋,也许才是许多地方秋天刚刚开始。
寒露节气,是古代晚秋的一个标志,通常在农历八月底,九月初,是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那么意味着对古人来讲,真正的寒冷开始来了。想想也是,古人的物质条件有限,明朝之前没有大规模保暖用的棉花,没有当代改善气温的科学用品,关于寒冷的感受,比现代人更敏感,更切肤,也需要更多的忍耐。晚秋的冷,意味着他们将要面对的,是随之而来漫长的冬天。
寒露九月,是不用触摸露水,就能隔着衣裳,感觉空气的冷,天上有雁阵成群飞过,去往南方温暖的地方,而水中的蚌蛤成熟,耐霜寒的菊花开始开花。这个月,分明人体的不适,却又必须坚持,对于温暖的记忆余味尚在,而温暖已经走远,化做对家乡的眷恋,对热闹温暖的留恋,甚至会联想起岁月的流逝,令心情低落。
所以古人的悲秋多集中在这一个月。以寒露节气后的冷开始,发为秋声,其声带着浓浓秋天的气息,是为悲秋。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白居易《池上》
这写的就是寒露时节草木衰瑟的景象。最繁茂的草木的盛气已经过了,此时风凉,虽然风力不大,二三级吧,该算是袅袅微风,就已经让人感觉冷了,那露水也不是初秋在荷叶上可以当水晶珠子玩赏的那种美,但凡此时看见露水,不会觉得美,只会觉得冷。这是寒露的露和白露时节的露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兰草一般是在温暖湿润的地方才能成长,非常娇气,空谷幽兰,要得是空气干净还要地方温暖湿润,这人间寒露时节,它很快就衰败了,当然有小花在开放,但也惨淡。荷叶这个时候,已经破败,所谓犹青,是指它还残存的青色。
大自然在人心的映射也非常有意思,这样的景色,可以成为寥落凄凉,而此时白居易也正是此心情。还好,他带着酒,随时喝一口。唐朝酒的度数不会太好,但是寒冷时节暖身,是对付寒冷的最好装备。所以请原谅古人的爱酒,毕竟高热量的食品在古代也是很难有的。
“客程殊未已,岁华忽然微。
秋桐故叶下,寒露新雁飞。”孟郊《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
孟郊在寒露节气和朋友离别的。孟郊46岁才中进士,家里贫穷,而且由于当官较晚,并不熟悉和喜欢官场的规则,所以他几乎只是在官场打了个转,又回去过他的苦日子。那么这首诗写出了寒露节气的特点,梧桐落叶,大雁南飞,他也想家了,虽然家里未必温暖,但总是游子最愿意回归的地方。
“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
酒至添愁饮,诗成和泪吟。
离歌凄凤管,别鹤怨瑶琴。
明夜相思处,秋风吹半衾。”唐朝陈季卿《别妻》
这个诗人真是可怜,寒露时节,许多人都往家里赶,而他因为什么原因要去远行,不能在寒冷的时候在家里陪伴妻子。这个夜晚他多有抱歉。而且他和妻子通宵夜话,月亮已经向西,而早上的露水已经凝结。其实这是古代生活的真相,普通的夫妻最愿意秋冬一起取暖,因为没棉被,没空调,打水烧饭都是体力活,秋冬家里有男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显然贫贱夫妻百事哀。
秋风起的时候要去更远的地方,留下妻子守着不暖的家,和即将一个人的冷被窝。他比汉朝苏武有情,苏武在家的最后一夜,不体恤妻子的将来,只说,咱们的爱情永远相思,“生当复归来,死亦长相思“,看起来豪迈,实际残忍。
“南冈夜萧萧,青松与白杨。
家人应有梦,远客已无肠。
白草寒露里,乱山明月中。
是夕苦吟罢,寒烛与君同。”唐朝商山客死《述怀》
这应该是一个无名氏的作品。这个人滞留在商山,我想他走不出商山,应该是因为没有钱,绝对不是因为他主动的隐居。很难想象他是怎么能够在山里度过秋冬的。陪伴的是青松白杨,秋草明月。他也知道家人在牵挂他,但是他困在眼前的困顿里,没有办法去想远的。
按道理蜡烛是不会出现在深山的,因为那是唐朝的稀有品种,但是用松树点火也可以称为烛火。我只是担心没有钱的他是否熬得过冬天?
这样荒山里的寒露与秋,适合旅游,不适合生存呀。远客无肠,已经写出了极度的困境,他是挣扎在生存中。
”城中金络骑,出饯沈东阳。
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
齐讴听处妙,鲁酒把来香。
醉后著鞭去,梅山道路长。”唐朝韩翃《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
这首诗相当的明快,源于作者和他所送行的朋友都是朝廷高官。快马秋天,送官员朋友去郑州,那欢送的礼仪真是浩大矫健。有骑兵穿城护行,有歌舞美酒。这应该是官方的宴席还有私人的情谊。
”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这是送带兵的朋友前往驻地,写得是秋景,却是振奋的军旅气质。
”戍楼鸣画角,寒露滴金枪。
细引云成阵,高催雁著行。
唤回边将梦,吹薄晓蟾光。
未遂终军志,何劳思故乡。唐朝李咸用《边城听角》
这是一首非常好的边塞诗。有着电影的画面,那城楼上吹起早上的号角,那露水凝结在戍卫将士的金枪头,凛凛寒光。那号角吹上了云端,有雁阵南行,那号角吹醒了将军的梦,吹走了夜色,这些军人还没有达到以战止战的目的,所以他们不过份的渲染想家的情绪,这是一群值得赞美讴歌的边塞军人啊。
这首诗非常的有力量。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寒露诗词。这些人保家卫国,不做悲秋。
“素秋寒露重,芳事固应稀。
小槛临清昭,高丛见紫薇。“唐朝唐彦谦《紫薇花》
那么寒露时节,难道都是这么的白草萧瑟?实际上就算是晚秋,也会有花事。比如紫薇,菊花,木芙蓉,木槿,甚至很多草本。所以这个世界不缺乏美,也不缺乏向上的动力,缺的是你寻找它们的眼光和饱满的心情。
比如在寒露时节看到了凌风的紫薇花,会让人心情为之一振。所以秋天来了,我们要勇于的在大自然中寻找和发现美,而不是让萧瑟感伤害身心。
那么说到秋天的9月的花,就不能不说菊花。
“寒露滋新菊,秋风落故蕖。
同怀不同赏,幽意竟何如。”唐朝郑絪《奉和武相公省中宿斋,酬李相公见寄》
菊花不畏风露,反而秋天的寒露让它们更加傲然清美,足以冲淡很多人的悲情和悲怀。菊花都不怕,你的人生还怕什么,是风是雪,泰然挺过。
九月虽然容易使人悲秋,但是九月同样是最美的秋色,丹枫寒露,落叶长安,红叶满山,菊花铺地。就看你用怎样的眼光和心情去欣赏它。
那么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古代人悲秋为什么不悲冬呢?实际上人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古代的9月是秋冬的交节时段,从舒适到适应总是一个过程,到了10月。冬天来临的时候,人们全方位的适应寒冷,反而生出来无限的勇气,等待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