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古诗词绝句鉴赏(风寒露重秋更浓,悲秋病客感衰怀)
寒露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也是秋天的倒数第二个节气。
白露、寒露、霜降,是反映水汽凝结的三个节气,从凉到寒再到冷,温度递减,一步步考验人们的适应能力。
民间谚语云:“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手。”说的是白露节气,天气开始寒凉,室外不宜裸露身体,以免着凉感冒。而到了寒露节气,天气寒冷,在屋外都开始冻手冻脚了。
寒凉节气,天气晴朗时秋高气爽,心旷神怡,是秋游的好时光;天气阴雨时愁云惨雾,心情低落,悲秋病客感衰怀!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诗填词,创作了大量与寒露有关的诗词佳作,脍炙人口,回味无穷。
元稹: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唐】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唐朝风流才子元稹创作的《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堪称是寒露三候的诗意化解读。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寒露三候的大意是,寒露节气,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深秋天寒地冷,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恰巧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的羽毛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菊始黄华”,说的是寒露时节,傲霜的菊花,已漫山遍野,四处绽放。
寒露节气在元稹的笔下,诗意盎然,栩栩如生,虽然脍炙人口,却没能广为传诵。幸亏通过敦煌珍藏的手抄本,重见天日。
如果不是整理发掘敦煌文献,元稹这一组端然大气的节气诗,将永远与我们失之交臂。
让我们为多才多艺的元稹点赞,也为敦煌这个艺术瑰宝点赞!
李郢: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
早发
(唐)李郢
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长。
孤灯怜宿处,斜月厌新装。
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
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
李郢,字楚望,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诗人,官员。
李郢于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他的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其中以《南池》流传最广。
李郢这首五言律诗《早发》,描写的是早上出发赶路时的情形。
古人云:“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人们远行往往早起赶路,争取在日暮前赶到下一个驿站,以免舟车劳顿之外,还要饱受餐风露宿之苦。
即将告别郊野的旅店,月残星稀,行人寥寥,道路漫长。回望旅店孤独的灯火,披星戴月又开始风尘仆仆的旅程。
值此寒露时节,渐入深秋,草叶上的露珠,早就已经带有寒凉之意,而躲藏在草丛里的虫子,其悲鸣之声,与故乡的虫子何其相似!
在这无比清净寒凉的秋天里,忧愁别恨油然而生。风霜恶,菊花残,即将迎来九九重阳节。
柳永: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宋)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掌门人,作品风靡一时,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
柳永一共创作了五首《玉蝴蝶》,除了与寒露有关的这一首,还有与重阳有关的一首,都写得既绘声绘色,声色交错;又入情入景,情景交融。
晚秋时分,暮雨潇潇。雨消停,云流动,举目一片萧条肃杀,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悲秋之祖宋玉。
江上风轻扬,岸边白苹花渐渐老去,月光之下,梧桐叶早已泛黄,叶面上露珠晶莹剔透,寒凉透心。偶尔有梧桐叶在空中翻飞,又悄无声息地落下。
中国文人自古有悲秋的传统,羁旅他乡的柳永,触景生情,怀念故人,其情也真,其意也切。
寒露时节,人很容易受各种消极情绪影响,不要沉湎其中,不得自拔,毕竟秋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再开。
小结:
如上所述,与寒露有关的古诗词,多低沉婉转,痛悟伤怀。
不过,吟咏寒凉节气的诗词,也有不少积极乐观的佳作。
比如白居易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样的寒露是可爱的。
又比如刘禹锡的“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这样的寒露是励志的。
- 上一篇:关于重阳节的诗句赏析(登高望远,思亲怀乡)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