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六首唐诗(中秋中夜月,世说慑妖精)
仲秋时节,是天气转向秋凉的时节。大多数果树已经成熟,农田的谷物也到了收获的季节。此时多晴少雨,适合各类收获。所以古代的有着春祈秋报的对自然神灵的感恩。祭祀土地神的隆重秋社,就在秋分和中秋左右,有时候秋分,中秋节和秋社会重叠到一天。
实际关于月神的祭祀,在上古社会,月月都有,尤其以主导祭祀和政权的上层先行。不过作为皇帝也不可能每天沉浸在祭祀当中,所以根据太阳历月亮历以及农耕社会的特点,先秦时期,夏商周时代,皇家就已经制定了最佳的祭祀日月的时间,在春分节气,祭祀太阳神,在秋分节气,祭祀夜明神,也就是月神和月亮,称为“夕月”,意思是此夕,是祭祀月亮的重要时期。
当然皇家的这套理论,是有太阳历作为重要框架和支撑的。
秋分未必有满月,甚至还会出现此日无月,但是不妨碍,祭祀月神的典仪,代代传承。科学性和神秘性都有。
但是民间,仍旧以祭祀满月为主,因为此夜的月亮更为直观,是一年当中最美最圆的时期,自然包含秋天作物的成熟,人间的大圆满。
仲秋的圆月,为什么看起来比其他时段,又大又圆又皎洁呢?
一,此时是月亮行绕至地球赤道附近,比起其他季节的满月,更接近地球。
二,另一个类似的时间段是春分节气左右的满月,但是春天是空气中雨水微尘含量增多的时段,月光的穿透性没有仲秋时段好。所以形容春月,往往用朦胧,而秋月,则非常皎洁。
三,皎洁的明月,或者会出现在其它时段,但是没有仲秋时节的气候,更适合人体在户外活动,春天多雨,夏天郁热,冬天则寒冷。而最佳户外沐浴月光和赏月,就落在了仲秋时段,尤其以仲秋八月十五的满月最宜人,可以慢慢欣赏领略。
所以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月亮,就以又大又圆又皎洁著称。
古人相信,秋天皎洁的满月,有着澄清宇宙,压制鬼魅的作用,所以祭月后来变成流行徜徉在月光之下,赏月,辟除不吉的作用。所以古人赏秋月,多以登高临水,彻夜徜徉,歌舞酒水助兴,希望借月光之精华,沐浴身心,惠及家人朋友。
而皎洁的月色也不曾辜负人们的爱和愿望,像海上明珠一样冉冉升起,行在中天,清光四溢,仿佛给人间无限赐福。
魏晋南北朝时代,就流行八月十五赏月,并已经出现中秋这个词,专门指的是八月十五这天。
到了唐朝,天下一统,文化和风俗交融繁荣,关于秋月,有着诸多美好的传说。比如月宫中有嫦娥桂花。而仲秋时段,是重视乡间社祭和团圆的时候,也就因俗成为节日,官方钦定八月十五放假三天,官员可以回家秋祭团聚,赏月之风,也就因为良辰美景,假期闲暇而南北盛行。
唐朝中秋和八月十五并称,只是官方节日未出现中秋节这个节日词组。
到了宋朝,官方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而中秋节的名称遂流行至今。
实际上唐朝的中秋,也是特指八月十五这天,晚间赏月,号为中秋月,中秋夜。
以太阳历测定的中秋和秋中,是指的秋分。但是民间仍旧以八月十五月圆月当作最直接的坐标。是为八月十五中秋或者八月十五中秋节。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唐初 · 李峤中秋月二首 其一
这是写的中秋节大而圆皎洁的月亮。
月亮在青色的冥冥天空外,自在盈亏和圆缺,想必天上的东风,是千万年来一直吹着月亮。否则月亮上怎么会有桂树呢?
只是月亮上头的桂花树,再怎么长,好像也长不出月亮之外啊。
这倒显得月亮是那么的大和圆,包容着一切可包容的东西,自在独特的运行。
这倒是神话和联想都有。
中秋节的月亮,因为皎洁明晰,所以人们很清晰的能看到上面的暗影。
那些暗影到底是些什么呢?
在先秦楚地,认为这是蛤蟆精在孕育生命。那月亮的斑纹也确实像癞蛤蟆。
还有一种说法,那是老虎神的兽皮。
不过魏晋时期,已经流传着嫦娥住在月宫里,那些阴影是巨大的桂花树。
不过古人对于月球到底有多大,是在是没有办法知道。有人说那里是另一个国度,那些阴影是山河地图,有人则觉得应该不大,里面可能就是一座宫殿,占据百十来亩。
不过就算如此,这桂花树,也算是巨大豪华的,何以人间就可以看到呢?
问题在于,那桂树再怎么长,也长不出月轮之外啊。
月亮的美和神秘始终相关。
能看到月球表面的阴影,足以知道中秋的月亮有多么的皎洁,空气有多么的澄澈。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
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唐朝张《 中秋月 》
月亮中的阴影,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衍生了月宫有桂花树的神话。
中秋的月色,皎洁圆润,仿佛那桂花树正在摇曳生长,正在开着金色的花朵。
因为人间也恰恰是桂花飘香的时节。
桂花以香气传播遥远和馥郁闻名。晚间桂花香气得润露水更加发散,就有人相信,人间的桂花是天上的树种,而月亮圆时,天上的桂花香气飘下来,也引得人间桂花香气流淌。
明月桂影桂香,是有别春江花月夜的另外一种馥郁宁静之美。
八月十五中秋的月色是一年中最美的月色啊,清光万里,又万里有人,举头望月。
那么望月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有益健康的轻型运动。
谈到古人为什么望月,这中间也未必是全信神话故事,想看嫦娥下凡,上文说了,古人认为此时的月亮和月光有明目辟邪的作用,在医药不发达的古代,借自然而养生祛病,惠而不费。清风明月不花一钱,又能调理颐养身心,预防颈椎疾病,何乐不为?
当然还有另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就是借月光而相思。
至高至明的月亮,就像一台心意和思念的收发机器,我许下的愿望希望借着月亮中转,你能收到。这倒是人情的虚实之美。
正是月亮可以替代人,照耀那极远的地方,极其荒寒的边城,所以我愿意相信,我的牵挂,你一定能收到啊。不是所有人的中秋节都能和家人团圆,在不能团圆的日子,共着同一轮月亮,也是安慰。
“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
列野星辰正,当空鬼魅愁。
泉澄寒魄莹,露滴冷光浮。
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唐 · 方干《中秋月 》
在秋凉的夜空,远离城市和尘世的烟霾,去看看旷野郊区的月色吧。
好个八月十五,那是最美的秋夜月。
我仰头看到月朗星稀,但是正是这些星辰在秋天归位,光芒清正冷冽,照耀四方,让一切鬼魅无从逃遁,让天地之间的气息清正,适合人类的生存啊。
我在泉水里看到月亮,月亮晶莹寒冷,反射幽光,我在露珠上,看到月光,那月光浮在露珠上头,让露珠晶莹凉冷,更容易滋养果实的甜分,更容易滋生菊花的清傲。
我无法攀登到月亮上头,折下上面的桂花,但是正是这种遐想,让我仰头望月,流连不已。
就算是现在,人类已经可以登月,已经证实月亮上头并没有什么嫦娥和桂花,但是丝毫不减人们对月亮的喜欢和想象。
那千山万壑百孔千疮的月亮,依然有着一种沧桑美,皎洁美。
那月光依然能共情人类的情感,温柔或者冷隧,蓝色或者玉色,城市或者山乡。
“阴魄出海上,望之增苦吟。
冷搜骊颔重,寒彻蚌胎深。
皓气笼诸夏,清光射万岑。
悠然天地内,皎洁一般心。”唐 · 马戴 《中秋月 》
那中秋的月亮升起在海上,看见它,就让人想吟咏,想找出最美的诗句来赞美它。
它的光是那么冷冽,仿佛是藏在龙颈下面那颗大夜明珠,它的光是那么澄澈幽凉,直达海底蚌类,引动它们开口献出珍珠。
海水蚌壳往往是在涨潮时候,夜晚打开贝壳觅食,此时也是珍珠发育最快最美的时期。所以古人认为蚌类和月亮相关,而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恰恰是写的这种中秋的自然景观,带入了深厚的主观情感色彩。最美的秋月夜,蚌壳感应,呈现出如泪的珍珠。
月亮的皎洁笼罩在广袤的国土之上,月光照射千万座山峦。
月亮就像天地间最皎洁纯美的心啊。
看见此时的月亮,月亮照在眼中,落在心底,你也是同化在月亮里而忘我,只剩下一片冰心吧。
“中秋中夜月,世说慑妖精。
顾兔云初蔽,长蛇谁与勍。
未追良友玩,安用玉轮盈。
此意人谁喻,裁时穿禁城。 ”唐 · 孙纬《中秋夜思郑延美有作》
这首诗,很奇幻。
中秋此夜的月亮,世上人说,可以震慑鬼魅妖精。
那月亮刚刚出来,就被云彩遮蔽了,谁能举着长蛇,去引出它最爱的夜明珠。
月亮古代叫做夜明神。有一个传说,是一条山蛇,被人斩断,有个同行者不忍,将两段蛇连接起来,结果蛇复活了。晚上,蛇衔来一颗夜明珠,来报答救他的人。
这个传说,很自然就附会在月亮上头,那最大的夜明珠,是哪个龙蛇的宝贝?
孙纬最想和朋友郑延美一起赏月,共同看着月亮隐没和出现。
他想象自己和朋友就是举蛇唤月的人。要两个人一起登高唤月才有浪漫和共鸣。
但是朋友不在身边,而月亮居然又自己出来了。
这真是无趣。
我还是希望月亮在没有出来时,我和他一起去做这个神话一样的小游戏。
只是我没有月光宝盒。
我的感觉和心愿只有他懂啊。
实际上这是抱负深重,豪情万丈的少年人的苦闷。到哪里可以一做英雄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