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暮清景五首古诗(冬暮景如屏,心中万虑宁)
有人说晚冬的景色最不好看,万木萧条,且又寒冷。但是那是不谙自然之美,不会欣赏冬天的特别。
晚冬时节,虽然是一年最寒冷的时期,时有霜雪,天气恶劣,但是正是这种冷肃,使得空气干净清新,人心沉寂,而冬至之后,阳光缓缓回归,白昼渐长,天晴无风的时段,阳光通透,远山净水,观瞻辽阔,于平淡萧瑟中有特殊的春气和光华。一切于寒中将萌未萌,别有清壮。
“天台山下寺,冬暮景如屏。
树密风长在,年深像有灵。
高钟疑到月,远烧欲连星。
因共真僧话,心中万虑宁。”五代 · 刘昭禹《冬日暮国清寺留题》
这是暮冬时节,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的游览。
江南地气丰饶,所以就算是冬天的山水,也别有苍翠清丽,连绵奇秀的山峦上,又很多经冬不凋四季常青的树种,晚冬虽然寒冷,但是青山不改,碧水长流。
所以这里用了一句景色如同屏风,那是连绵青山带给的美。
站在高处丛林的楼上,眺望山水,可以看到绿色的树木向远方连绵,风起形成树浪,而这样森森的美,总让人疑惑这里的山水树木变成了精。
连绵浩瀚之中,仿佛总藏着未尽的神秘和神灵。
而这种感觉,在肃静的冬天的气候下,格外分明。因为中国的神灵和神仙,往往耐高寒,无影无色,恰恰应对霜天寂地。
而这样冷肃的环境中,寺庙的晚钟在山林回荡,仿佛可以传到天上的月亮去,要不,那轮月亮何以微笑地出现在山顶?
再往远处看,是山野人家的冬季烧荒,连着地平线的野火蔓延,仿佛舔舐天边的星辰。
当然这是远景。
而站在楼上,他身边站着久经修行的僧人朋友,两人如同松树临风,面向自然的冬将去,春将来,不觉得寒冷凛冽,反而是一种浩大的心静。
一切都将过去,体会自然的冬春和心中宁静,为新的季节做好心灵的铺垫。
“衡茅林麓下,春色已微茫。
雪竹低寒翠,风梅落晚香。
樵期多独往,茶事不全忙。
双鹭有时起,横飞过野塘。”北宋 · 林逋 《山村冬暮 》
林逋是宋朝自由文化人的一个代表。宋朝读书人很多,这是社会经济繁荣的象征。但是仕途的路,也就竞争激烈。那么这些读书人,并不可能都有良好的前程,反而因为生活充斥各种行业,为宋朝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林逋因为家贫,下面有兄弟,所以未能走仕途,相反,很早他就为生计奔波,且他的收入扶持了弟弟全家的生活。那么中年以后的林逋,决意要过自己的生活,来到孤山隐居。自然山水是他的热爱,生活养成的吃苦耐劳,让他在山水间有归宿感。
很幸运,他得以以外来民的身份,受到这里僧人的喜欢,而拥有了居住权。在这里他建立了草屋,和山民和寺庙之间,有着和谐的相处。
他热爱这里,享受这里,哪怕是寒冷的冬天,都是他心中美如诗画的家园。
在山下树林边,建立了茅草家园,而春色已经在空气和万物中露出了微弱的气息。
那雪中的竹子,被雪压弯了腰,却萌发青青翠色,寒风吹落了梅花,却飘荡着梅花动人的香气。
在砍柴的季节,这里空山无人,我经常独来独往。而雪中的春茶未萌,不用急着采茶,我拥有好大一段悠闲的晚冬时光。
我看见那水边有白色的鹭鸟,悠闲飞起,穿过水塘远去。
那就像我一颗自在的心,在清冬的阳光下翱翔。
我为什么喜欢林逋呢,是他的一种生活态度。农民和农民一样的生活,自古就为力争上游的读书人所摒弃,但是他和陶渊明一样,归隐山林,热爱田园土地,是自主的选择。而这又和困在土地上农民,精神和思想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多困于生活的压力,而他则是人生的释放。连寒冷的冬天,也被他爱到了骨子里。
“风落松梢雪,山收竹外烟。
清吟凝醉眼,独立耸新肩。”南宋 · 白玉蟾《冬暮 》
白玉蟾是道士,山林生活是他的日常,并于自然中吸收正能量。
隆冬到来,天气寒冷。
那风吹落了松树枝头的雪,竹海山林笼罩在一片白雪之中,没有了往日连绵接天的翠色摇曳。
但是我就喜欢这样大气的冬景。
喝了酒,登上金顶,小醉的微醺里,看见琼妆素裹的山川,我站在高山之上,高楼之巅,振落了衣裳上的雪,就让我独立寒山雪吧。
这是一种姿态,或者也只有他这种修行的人,才能拥有如此的清壮景色。
这让我想起李商隐的诗,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布袜青鞋敝絮袍,松扉柴几小衡茅。
云酣才酿腊三月,梅吐又横春一梢。
炭为骤寒偏索价,酒因不饮懒论交。
穷年兀兀从人笑,未用多方作解嘲。”南宋末 · 真山民《冬暮小斋》
南宋末年,战争不断,那些因为战乱而隐居山林的人多了起来。
其中有农民,也有被迫为生存适应生活的普通人,甚至官员。
但是生存总得继续下去。保持乐观和向上,苦中作乐,是中国人的坚韧。
想必这位山民过去的日子还是优裕的,但是到了这样的境地,他也适应了生存。
布的袜子,黑色的布鞋,一身半旧不暖的棉袄,显示他在这里至少过了一个冬天。松树做的门,木桩子做的家具,茅草房,是真实现实的简陋,而不是士大夫精雕细琢的仿古。
天上的雪云,酿就晚冬的寒冷,只有梅花在雪中横着一枝花开。
这里因为突然的降温,木炭涨价,所以日子过得更艰难。
哪里有什么闲钱饮酒,自然没有酒,也就没有了交际。
这是一个穷年,我也不用多向人解释,因为大家都知道,或者也都如此,也就谈不上卑微和自嘲。
我喜欢这种朴素的乐观。都是历史大潮下的小民,而再简陋的生活,只要人有向前的愿望,寒冬总会过去。
“一登虎阜岭,远迩入双瞳。
万里烟迷紫,千秋叶老红。
峰高天地小,物变古今空。
日落寒云起,苍茫处处同。”清 · 杨炜《冬暮登虎阜 》
这是暮冬时节的登高。在苏州的虎丘。山虽不高,但是是城市附近最好的丘陵高地。
这里到了晚冬,游人不多,正好一种清境,可以荡涤居住城市逼仄已久的心怀。
在山上,视野开阔起来,远山平原进入了眼帘。
那天边紫色的烟气笼罩,红叶满山。
站在高处有种俯瞰的壮怀和快意,让人联想到历史风云,也感叹只有青山绿水依旧。
最美的就是黄昏日落,太阳沉沉落下,暮霭起来,伴随着空气温度的骤降,那种苍茫,让人有历史感,有岁月感,有人生感啊。
好个苍茫。
然而春不远,也使得这种冬日黄昏的苍茫色,并非是随时能邂逅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