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韦应物经典诗词推荐(韦应物十首经典唐诗)

longge 02-01 16:14 阅读 我爱育娃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诗人描写了春游滁州西涧时欣赏美景和傍晚雨中渡口所见,进而抒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诗人描写了春游滁州西涧时欣赏美景和傍晚雨中渡口所见,进而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写出了春天的幽草和黄鹂,并告诉了读者自己的偏好,喜欢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贪守节,不高居媚时;“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傍晚的春雨来得急,渡口的舟没有人照看,在水中随意漂浮,暗指自己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诗的前两句色彩清丽,乐声动听,景致优雅,但后两句则转而变得忧伤,将自己的情绪涵盖其中,引人思索。

韦应物经典诗词推荐(韦应物十首经典唐诗)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丘员外,名丹,曾任尚书郎,后隐于临平山。韦应物任苏州刺史期间,和丘丹过往甚密,常有唱和。丘丹在临平山学道时,诗人写此诗以寄怀。

正当秋夜,诗人孤怀寂寞,谁与唱酬,自然忆起良朋好友来,于是在庭院散步之际,吟咏凉秋寄远。想来,丹丘幽居空山,此夜听闻风吹松子落,应该还没成眠,说不定也在吟咏为乐。

首句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秋夜”与怀人恰好彼此衬映。次句紧扣上句,承接自然,写出了诗人因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在三、四两句中,诗人任由思绪飞驰,想象丘丹此时的状况。“山空松子落”,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夜色,推想临平山今夜的秋色。“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从自己因怀念远人而徘徊不能寐,推想对方也未眠。这两句虽纯属想象,却是从前两句生发而来,而且极大地深化了前两句的诗情。全诗运用了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并列,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

诗人以清淡跳脱之笔,从对面落笔,在空灵之境中寄寓高洁情谊,情致委曲。整首诗古雅闲淡,语浅言简却情深意长,给人玩赏不尽的艺术享受。

韦应物经典诗词推荐(韦应物十首经典唐诗)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韦应物经典诗词推荐(韦应物十首经典唐诗)

这首诗是诗人在风雨之夜由自己在郡斋有寒冷的感觉联想到全椒山中道士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作。诗歌通过形象鲜明的山中生活图画,表达了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也流露了诗人对隐居生活闲适情趣的无限向往。

首联忆念道士。今朝郡斋特别寒冷,由己及人,忽然挂念全椒山中的道士,他现在的情形怎样呢?“郡斋”,指州衙内公余休息的场所。“冷”,既写实实在在的气候冷,又写诗人内心的冷、内心的寂寞。为什么诗人在感觉“冷”的时候只会想到山中道士呢?这里自然也传递出诗人平时向往山中道士的生活。

颔联想象道士在山中的具体生活情形。山中道士在这寒冷天气里一定独自一人又到山间小溪边去拾干柴,拾柴回来一定独自一人煮白石。道士生活自由自在,远离人世,却充满冷清和孤独。

颈联表达欲走访之意。诗人继续想象:不如自己带上酒,在风雨交加的晚上赶去慰问山中道士,互相温暖孤寂的心以解脱内心之苦。“远慰风雨夕”中的“风雨”照应“今朝郡斋冷”中的“冷”,“冷”的感觉仍然存在。

尾联交代写作的缘由。欲走访,又有所顾虑。道士在山中行踪本不定,落叶又漫山遍野,早已掩盖路径,不知到何处去寻找道士的踪迹。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落叶之多,而且还写出了山之深;不仅写出了找不着道士的无可奈何,还写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孤独之情的无处化解。“落叶满空山”中的“空”照应诗的开端“冷”。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冷”字而写作:从“郡斋”的“冷”想到山中道士的孤独;由道士独自一人在山中艰苦修炼,想到全椒山的与世隔绝,道士和诗人无法暂解心中之寂寞。

韦应物经典诗词推荐(韦应物十首经典唐诗)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任滁州刺史时的作品,大约写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春天,描述了韦应物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初夏,韦应物由尚书省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刺史,离开长安。韦应物的好友李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

诗的首联以花期为标志,写了去年花开时节诗人与友人分别,不觉中,春花再绽,分别已有一年。诗人以景入情,暗叹时光易逝,也表现出与友人分别后对境况变化的感慨。在颔联中,诗人写了世事纷乱和自己的愁闷苦恼。“世事茫茫”既指国家动荡,前途难料,也包含着对个人命运的担忧。当时长安为朱泚所盘踞,皇帝逃难至奉先,情况不明。目睹国家动荡、民生凋敝,诗人流露出担忧之情。“春愁黯黯”,写诗人因动乱而心绪烦乱,心情也阴沉黯淡。“难自料”承接“又一年”,写苍茫世事中命运的难料;“独成眠”承接“逢君别”表明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孤单。在颈联中,诗人写了自己的思想矛盾。诗人首先写了因“身多疾病”而想要辞官归家,同时,又痛心人民的困苦。但诗人个人能力有限,没办法使百姓摆脱水深火热,只能自责,认为自己空占官位,愧对国家。此句体现了诗人的责任感与爱民心,也写出了乱世为官的无奈。在尾联中,诗人感激朋友的问候,并表达了期盼朋友前来探望的愿望。本诗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情谊,感情细腻动人。

韦应物经典诗词推荐(韦应物十首经典唐诗)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唐】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遇见了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的故人,故有感而发此作。

此诗写作者在淮水边与阔别十年的老朋友重逢,抒发了诗人对岁月如流水、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首联实写客居江汉的过往,在以往的聚会中,诗人经常与故人醉酒而归,曾经的畅意光景令人留恋,流露出诗人对流年往事的无尽追忆和怀念。“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颔联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韶华易逝、时光不再的惋惜。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虽然彼此的友情如故,但奈何岁月不饶人,斑白的双鬓留下岁月的痕迹。“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尾联点出不与友人同归乡的原因,这里风景如画,不胜迷醉。

韦应物经典诗词推荐(韦应物十首经典唐诗)

夕次盱眙县

【唐】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盱眙,在今江苏省,临近淮水。韦应物是长安人,他在德宗建中四年(783)夏天离开长安,秋天到滁州,一路行舟而下,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诗中写旅途中日暮停船于淮水南岸的盱眙县城,四周景物萧瑟,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首四句写傍晚遇风,不得不停船止宿。泊船淮水边,驿馆孤独凄清,冷风吹动水波,时间已经是傍晚,一切都暗含着萧索冷寂之意。

其后四句是写夜幕降临,孤客看着“人归”、“雁下”,在这样的氛围中,不由思念家乡长安了,一夜未眠,“忆秦关”是全诗的中心。

诗人用白描的手法来写景,极为闲淡传神,如“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句,看是写眼前所见实景,却是暗含了旅客的愁绪,读来颇为动人。而诗人的愁绪与思乡之情全都不动声色地融入了景物描写之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羁旅愁思烘托得强烈感人。

韦应物经典诗词推荐(韦应物十首经典唐诗)

简卢陟

【唐】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这是韦应物写给自己外甥卢陟的一首诗,写这首诗的时间是贞元元年(785)暮春,韦应物已经罢滁州刺史,闲居在滁州。

整首诗慨叹自己和外甥知音难觅,只能在军队旅途或者偏僻山涧中蹉跎失意的不幸际遇。前两联概括地描写诗人与外甥身世的不幸,颈联笔锋转到清新明快的景物上,从上联的“恓惶”“蹉跎”中宕出一笔,使全诗的基调不至于太过灰暗,也可以了解诗人性格中豁达的一面。尾联“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用“风尘”承接前联的失意,概括舅甥两人漂泊的际遇,既是诗人聊以自慰的话,也传达出诗人失意时刻希望与外甥相聚的心情。

韦应物经典诗词推荐(韦应物十首经典唐诗)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唐】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这首诗是韦应物离开广陵回洛阳的途中,与朋友相别时所作,“亲爱”一语,足见感情深厚,同时广陵的烟树与残钟又促使诗人写诗寄元大。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这十字是韦应物这首诗中的名言警句。船下江中,烟雾缭绕,回顾广陵城,树影模糊,同时钟声乍起于寺院,钟声树影交织在一起,加上朋友分离的矛盾心理,越发表现出感情色彩的强烈,这是客观形象受到感情色彩照射后产生的特殊效果。从这里进一步引申下去,别离相遇,原本极其平常,世事沉浮,如同浪里孤舟,漂泊无依,一方面这是诗人离别时的自我解嘲,另一方面也是对友人的劝慰。

这首诗深切地反映了诗人擅长运用“冲和平淡”的艺术风格:外似平淡,内则深厚。

韦应物经典诗词推荐(韦应物十首经典唐诗)

长安遇冯著

【唐】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这是韦应物在长安偶遇友人冯著时写下的一首诗,诗的主题也和归隐有关。

诗的头两句写道,朋友从遥远的东方风尘仆仆地赶到长安,身上还沾着灞陵一带的雨珠。诗人见到冯著,满心惊喜地上前问他为何事赶来,冯著答道是为了买砍柴的斧子,准备进入深山隐居。

对待友人的回答,诗人没有直接的评价和回应。他只是委婉地说道,现在微雨过后,百花正开得茂盛,初生的雏燕也开始在空中飞扬轻舞。一片清新,充满生机,多好的景致啊!诗人在最后对朋友说道,恰好在我们久别重逢的今日,春天回归了,可是朋友的头发却有点斑白了。

这首诗轻松、畅快地展现了作者与友人对话的过程,以及蕴藉于其中的真挚、丰富的情感。

韦应物经典诗词推荐(韦应物十首经典唐诗)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韦应物经典诗词推荐(韦应物十首经典唐诗)

此诗为一首送别诗,重在景不在送别,而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首联直接点明所咏之物和送别的地点,楚江暮色,微雨苍茫,建业钟声,沉重凄怆,在一开始诗人就着意营造一个压抑沉重的送别氛围,并且将这种氛围在整首诗中不断升华。颔联和颈联就是承续上文而写景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细雨漠漠,帆重船缓;细雨冥冥,鸟去翅沉,其中用意精深细腻,措辞入木三分。一切都在微雨中朦胧暗淡,海门云绕雨遮,望而不见。诗人在动、静、远、近中不断地改变角度,一方面深化了送别凝重的氛围,另一方面又将诗人在送别时的悲伤表现了出来。诗人以悲怆的笔调极力渲染了微雨、暮钟、重帆、迟鸟、海门、浦树,所有这一切都附有诗人的情感,并且都成了诗人此刻真实的写照。“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这是诗人情感压抑到极限的爆发,离别的眼泪潸然而下,离怀别绪,喷薄而出,无丝毫掩饰,真从胸臆而来。

这首诗是以景着情的杰作,韵味十足,情感充沛,反映出作者真是多情人。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文章评论

韦应物经典诗词推荐(韦应物十首经典唐诗)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