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朋友圈高级文案推荐(秋深露重,勿忘添衣)
国庆假期结束的第一天,
就是寒露节气,
2022年10月8日。
露凝而白,露寒则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录: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时至于此,
南方的秋意才初见端倪,
而华北以北,已入深秋。
疏桐叶落,残荷凋零,
最后一批南飞的大雁,
在空中留下剪影。
秋日愁绪,此时甚浓,
寒深露重,唯念秋安。
· 一念 ·
人间万物,染了秋霜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冷空气随着秋雨,
一层又一层的叠加。
人间万物,也渐染了秋霜。
寒露有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最后一批鸿雁,
纵然眷恋北方的河山,
在此时,也只好成队南飞。
待来年,春风起,
北归来,再相逢。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天寒,不见雀飞,
却在海滩上,见得不少蛤蜊。
纹理与雀鸟相似,
仿佛飞鸟入海,潜而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
自古隐逸者,皆爱菊花。
从不与百花争艳,
秋风瑟瑟时,才绽放风采,
耐得住风寒,故独有桃桐之华。
人们常说:一叶落而知万物秋。
如今叶落成风,满地飘零,
给秋日萧瑟,更添氛围。
枫叶红,桐叶落,
银杏染黄,层林尽染。
红叶深秋凝景象,蝉噤荷残偶见霜。
秋桐故叶下,寒露新雁飞。
夏日的繁华,此时为终,
满塘的荷花,如今残败凋落,
只剩枯叶尚挺立,
诉说着枯荷的风骨。
寒水映残荷,冷风摇残枝。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寒露后,万物皆归于沉寂,
即便是曾在草叶间,
喧鸣的秋虫,
也隐于泥土下,噤声不言。
凄凄寒露下,亹亹孤蛩吟。
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
自然万物,满目萧索,
人间秋时,凄冷清寒。
好在人有所念,就不算太糟。
给惦念的人以叮嘱,
与思念的人多相见,
霜露清冷,而人心尚暖。
· 二念 ·
故乡亲眷,安好如常
国庆假期才过,
人们也从温暖的故乡,
回归工作岗位。
不知是否有人同我一样,
无论多大,无论多久,
在离乡在外的最初几天,
总是格外念家。
想起上车前,
父亲无言却深切的眼神,
母亲熟悉又不舍的叮咛。
独自一人在外,
父母便是最惦念的人。
如今寒露已至,
重阳也近在眼前,
归乡之日却遥遥无期,
唯有多挂电话,时常联系。
若是幸运,离乡不远,
也可在重阳佳节,
驱车归家,与亲人闲坐,
烟火漫漫,灯火可亲,
秋寒时节,有亲人在侧,
似乎秋露也暖了许多。
· 三念 ·
故人相聚,把酒言欢
寒露时节,宜饮菊花酒,
将采来的菊花,
加糯米、酒曲酿成酒,
入喉清凉,一解秋燥。
逢故人相聚,推杯换盏,
一杯菊花酒,话半生往事。
回忆旧时的欢喜,
聊当下的琐碎,
愿有人懂你的言不由衷,
也有人知你的词不达意。
· 四念 ·
身心俱安,常怀欢喜
有关秋日的诗词,
十之八九,满是悲凉。
唯有刘禹锡,
一句“我言秋日胜春朝。”
一改人们对秋的执念。
如今秋色渐深,又逢佳节在前,
的确容易悲从心中来。
如若换个角度,
也能赏得秋色如许。
芰荷虽残落,而秋菊初绽,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习得秋菊的清雅淡泊,
自会心灵得慰,
让琐事飘散于风中。
秋风萧萧,落叶飘零,
如花似雨,满眼绚烂,
登高远眺,赏大好河山。
美景总能治愈心情,
户外运动也能强健体魄,
如此身心皆安,岂不令人欢喜?
· 五念 ·
寒侵露重,愿君长安
千年前的某日傍晚,
王安石在院中踱步,
秋风阵阵,寒意侵骨,
忽的想起了远方挚友,
不知他过得是否安好。
彼时车马皆慢,书信亦迟,
只得蘸墨提诗,聊表思念:
“空庭得秋长漫漫,
寒露入暮愁衣单。”
如今通讯发达,
相隔万里,亦可传信。
故而,别吝啬情意,
给所想所念之人,
一通电话,一个信息。
把思念诉说,把惦念倾注,
叮嘱他添衣保暖,珍重平安。
中国人总是羞于表达情意,
只好借四时的微妙变幻,
关切着你三餐四季。
而惦念与爱意,
总要说出口才最温暖。
寒侵露重,五念秋安,
每一念,皆是温暖。
清秋冷落,好在人心向暖,
明日寒露,深秋已至,
愿你有惦念的人可道晚安,
也愿你被人惦念,驱赶凄寒。
寒露已至,天气渐寒,
愿你衣衫不薄,岁月向暖,
亲眷安康,故人不散,
总有欢喜,温暖长安。
- 上一篇:二十四节气寒露(二十四节气寒露的由来及传统习俗)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