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观行》经典名言10句(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观行》,出自《韩非子》,主要论述了明君都懂得“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观行”即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之意。
在《观行》译文里,韩非认为,明君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所以才会严格要求自己,对他人也不施以苛刻之要求。同时,他还认为,顺应客观形势,找出成功之法,是明君常用的做法。换言之,用最省力、最简单的办法,取得最大的效果,往往是最好的“法术”。
本文选取《观行》经典名言1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
古人因眼睛缺少自见的能力,
所以才发明镜子来观察面容;
又因为智慧缺少自知的能力,
所以,才用“道”来端正自己。
【点评】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与这几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没有镜子,就没办法整饰胡须和眉毛;
人离开道,就没办法来辨别是与非了。
【点评】眼睛离开镜子,则无法修饰眉毛。而人的行为不合乎道义,则没办法辨别是非了。
西门豹之性急 ,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
西门豹性情急,所以佩带熟皮带子,提醒自己应该从容冷静;
董安于性情慢,所以佩带绷紧之弦,提醒自己应该敏锐决断。
【点评】“西门豹”是战国时代魏国人,著名的官员和水利专家,曾破除“河伯娶媳”的恶俗。西门豹因为性子急,所以佩戴柔软的熟皮袋子,以提醒自己从容冷静。
“董安于”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简子的家臣,因为性子慢,所以佩戴绷紧的弓弦,提醒自己不要优柔寡断。
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不能胜。
一是明白智慧虽然高超,但也有办不成的事情;
二是明白力气虽然很大,但也有举不起的东西;
三是明白实力虽然强大,但也有打不赢的对手。
【点评】韩非认为,天下有这三种必然道理,需要明白。懂得了,才有备无患。
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有乌获之劲而不得人助,不能自举。
即使有帝尧的智慧,
如果没有众人辅助,
也不能够建立大功;
即使有乌获的力气,
如果没有别人帮助,
也不能够举起自己。
【点评】“帝尧”为“五帝”之一,任内大力提倡道德与和顺,使老百姓相处融洽,天下和谐。“乌获”是战国时期秦朝勇士,可以力举千斤。
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季节有盛衰的变化,
事情有利害的变化,
万物有生死的变化。
【点评】是自然规律,也是人事之理。
人主为三者发喜怒之色,则金石之士离心焉。
君主对这三种变化有喜怒之色,
那么,忠贞人士就会离心离德。
【点评】“三者”即上文提到的“时有满虚”物有生死”“物有生死”三种变化。君主因变化而生喜怒之色,那么,忠贞之士就会离心离德。
明主观人,不使人观己。
明君总是在观察别人,
而不让别人观察自己。
【点评】韩非认为,君主若被聪明人摸清底细,那么将会使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明于尧不能独成,乌获不能自举,贲、育之不能自胜。
明白帝尧不能单独成功,
明白乌获不能举起自己,
而孟贲、夏育不能自胜。
【点评】“孟贲”是战国时期卫国勇士,与夏育、乌获并称。“夏育”也是卫国勇士,力能举鼎。
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客观条件总有不能完备的,
各种事情总有不能办成的。
【点评】一个人想做的事情有很多,而能做成的总是只占少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