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从古至今17个霸主更替,欧洲体系的发展历程
导语: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主要是受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而20世纪下半叶乃至今天的世界主要是受雅尔塔体系的影响。两大世界体系陆续由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所制定。追根溯源,世界体系的最早雏形可以追溯到地理大发现之后的欧洲。欧洲历代霸主都是建立在一场席卷欧洲乃至世界的战争以及战争结束之后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的基础之上。而欧洲近现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霸主便是赢得意大利战争和哈布斯堡-奥斯曼战争的哈布斯堡帝国。
目录
- 1529-1543年:哈布斯堡帝国和神圣同盟
- 1543-1593年:奥斯曼帝国和法土同盟
- 1593-1643年:西班牙帝国和西班牙治世
- 1643-1672年:尼德兰帝国和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 1672-1704年: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和路易十四时代
- 1704-1734年:神圣罗马帝国和奥格斯堡同盟
- 1734-1757年: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和考尼茨同盟
- 1757-1781年:大英第一帝国和英普同盟
- 1781-1806年:俄罗斯帝国和武装中立同盟
- 1806-1813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大陆封锁体系
- 1813-1855年:俄罗斯帝国和维也纳体系
- 1855-1870年:大英第二帝国和不列颠治世
- 1870-1918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和俾斯麦体系
- 1918-1940年:大英第二帝国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1940-1943年:德意志第三帝国和轴心国集团
- 1943-1989年:苏维埃帝国和雅尔塔体系
- 1989年-今:美利坚帝国和美利坚治世
1529-1543年:哈布斯堡帝国和神圣同盟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神圣罗马查理五世)
1494年,决定西欧霸权的意大利战争(1494-1559年)爆发,哈布斯堡帝国(西班牙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共主邦联)组建神圣同盟对抗赢得百年战争(1337-1453年)的西欧霸主法兰西王国。1525年,哈布斯堡帝国在帕维亚战役大败法兰西王国,甚至将法王弗朗索瓦一世俘虏。
1525年2月14日 帕维亚战役
1526年,获释的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立刻与赢得奥斯曼-拜占庭战争(1299-1453年)的东欧霸主奥斯曼帝国结盟,挑起了决定东欧和地中海霸权的第一次哈布斯堡-奥斯曼战争(1526-1580年)。1529年,哈布斯堡帝国在维也纳战役大败奥斯曼帝国。与此同时,哈布斯堡帝国在兰德里亚诺战役再败法国,无力再战的法国最终被迫签订《康布雷条约》放弃对意大利土地的诉求。至此,连续击败东西欧两霸的哈布斯堡帝国成为了欧洲近现代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欧洲霸主。神圣同盟和《康布雷条约》所确定的欧洲新秩序成为了欧洲乃至世界体系的最早雏形。
1529年10月14日 维也纳战役
在哈布斯堡帝国称霸欧洲的同时,他也分别征服了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并与西亚的波斯萨非王朝结盟,更是在1535年的突尼斯战役与葡萄牙、教皇国和马耳他骑士团国等国联手击败奥斯曼帝国,进而征服了突尼斯哈夫斯王朝的沿海地区,从而达到了其霸权的巅峰。
1535年7月17日 哈布斯堡帝国(紫红)和盟国
1543-1593年:奥斯曼帝国和法土同盟
奥斯曼帝国苏丹(伊斯兰教哈里发)苏莱曼一世
1543年,经过反复地争夺,奥斯曼帝国终于在埃斯泰尔戈姆战役大败哈布斯堡帝国。此战成为了奥斯曼帝国取代哈布斯堡帝国欧洲霸权的转折之战。
埃斯泰尔戈姆
1547年,无力再战的哈布斯堡帝国被迫签订《阿德里安堡条约》,定期向奥斯曼帝国纳贡。值得一提的是,条约中前者身份为国王,后者身份为皇帝,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称臣纳贡的含义。至此,全方位压制哈布斯堡帝国的奥斯曼帝国成为了欧洲近现代史上的第二个真正意义上的全欧霸主。以法土同盟和《阿德里安堡条约》为基础,奥斯曼帝国建立了新的欧洲秩序。
奥斯曼陆军
此后,奥斯曼帝国又通过与西班牙、葡萄牙和波斯萨非王朝等国的战争不断扩大版图和势力范围,最终于1591年凭借藩属国摩洛哥阿拉维王朝对西非桑海帝国的征服达到了其霸权的巅峰。
1591年3月13日 奥斯曼帝国(绿)和盟国
1593-1643年:西班牙帝国和西班牙治世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
1593年,哈布斯堡王朝在锡萨克战役大败奥斯曼帝国,从而开启了第二次奥斯曼-哈布斯堡战争(1593-1606年)。此战不仅意味着奥斯曼帝国对克罗地亚地区统治的终结,更是标志着哈布斯堡王朝结束了半个世纪向奥斯曼帝国称臣纳贡的历史,成为了又一次欧洲霸权的转折之战。
1593年6月22日 西班牙帝国(紫红)和盟国
与此同时,罗马尼亚地区三国和波斯萨非王朝等国在多条战线对奥斯曼帝国发起了战争。1606年,不堪重负的奥斯曼帝国被迫签订《吉托瓦托洛克条约》,正式明确了哈布斯堡王朝以平等的方式不再向奥斯曼帝国纳贡。至此,从军事和政治上挫败奥斯曼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再次君临欧洲。作为哈布斯堡王朝的代表,早已兼并葡萄牙从而控制全球海洋的“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帝国以《阿德里安堡条约》为基础开启了君临天下的西班牙治世时代。
西班牙方阵
1643-1672年:尼德兰帝国和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尼德兰议长约翰·德·维特
1618年,在哈布斯堡王朝断断续续称霸了近一个世纪之后,又一场决定欧洲霸权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终于爆发,一个反哈布斯堡同盟逐渐建立起来。1643年,尼德兰的盟国法国在罗克鲁瓦战役大败西班牙,其欧洲霸权开始动摇。
1643年5月19日 罗克鲁瓦战役
同年,已经获得三角贸易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东洋霸权的尼德兰东、西印度公司在太平洋联手进攻西班牙,尤其是在智利海上的瓦尔迪维亚战役的胜利,让尼德兰成为了第二个控制全球海洋的“日不落帝国”,从而达到了其霸权的巅峰。
1643年8月7日 尼德兰帝国(天蓝)和盟国
1648年,随着《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和两份《明斯特条约》的签订,漫长的三十年战争和八十年战争正式结束。在哈布斯堡王朝的废墟上,一个几乎覆盖全欧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就此诞生。值得一提的是,刚刚成为欧陆第一强国的法国却在该年爆发了投石党之乱,其与西班牙的法西战争(1635-1659年)也尚未结束。西班牙趁此机会重新对法国展开反击,从而让尼德兰通过经济、海军和欧陆均势的方式建立了一定的欧洲霸权。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672-1704年: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和路易十四时代
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
1672年,法国向尼德兰本土发起了突然进攻,法荷战争(1672-1678年)随即爆发。强大的法国陆军在赫龙洛战役大败尼德兰,并进一步攻占了尼德兰七省中的五省。尼德兰到了濒临亡国的绝境,史称“尼德兰灾难年”,其脆弱的欧洲霸权也随之灰飞烟灭。
1672年 尼德兰灾难年
1678-1679年,随着《奈梅亨条约》、《圣日耳曼昂莱条约》、《枫丹白露条约》和《隆德条约》的签订,一个新的欧洲秩序在尼德兰的废墟上诞生,正式开启了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称霸欧洲的路易十四时代。至此,英国、瑞典、奥斯曼帝国、普鲁士等德意志邦国乃至东方的暹罗皆成为了法国的盟国或势力范围。在再统合战争(1683-1684年)获胜之后,法国又将热那亚等意大利邦国纳入到其势力范围之中,从而达到了其霸权的巅峰。
1684年8月15日 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蓝)和盟国
1704-1734年:神圣罗马帝国和奥格斯堡同盟
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六世
1701年,尼德兰和英国共主威廉三世在临终前终于成功联合奥格斯堡同盟(大同盟)对法国发起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年)。当威廉三世于1702年逝世之后,神圣罗马帝国、尼德兰和英国成为了奥格斯堡同盟的三大领袖。1704年,神圣罗马帝国元帅弗朗索瓦·欧根(欧根亲王)在布伦汉姆战役大败法国,打破了法国陆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成为了路易十四一生当中最大的挫折。
1704年8月13日 布伦汉姆战役
1713-1715年,双方陆续签订《乌得勒支条约》、《拉什塔特条约》、《巴登条约》、《安特卫普条约》和《马德里条约》结束战争,一个新的欧洲秩序就此诞生。神圣罗马帝国虽然没能获得西班牙的王位,但是却获得了西班牙除本土以外的所有欧洲领地,并让法国元气大伤,甚至通过勃兰登堡和萨克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普鲁士和波兰,从而成为了新的欧洲霸主。此后的神圣罗马帝国在第四次奥斯曼-哈布斯堡战争(1716-1718年)、四国同盟战争(1719-1720年)等战争中皆大获全胜,甚至一度在科罗曼德尔海岸和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建立了殖民据点,从而达到了其霸权的巅峰。
1720年2月17日 神圣罗马帝国(橄榄绿)和盟国
1734-1757年: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和考尼茨同盟
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五
在神圣罗马帝国称霸的同时,法国依然拥有雄厚的实力,因此在经过短暂的修养生息之后,他再次发起了决定欧洲霸权的波兰王位继承战争(1733-1738年)。1733-1734年,法国连续在凯尔、皮齐盖托内、特拉巴赫、菲利普斯堡、圣彼得罗、埃塔和瓜斯塔拉等战役击败神圣罗马帝国,尤其是在1734年的菲利普斯堡战役对弗朗索瓦·欧根(欧根亲王)的胜利,让法国得以报当年布伦汉姆之仇,从而再次问鼎欧洲。1738年签订的《维也纳条约》也让神圣罗马帝国脆弱的欧洲霸权正式易主于法国。哈布斯堡王朝在陆续三次称霸欧洲之后终于沉寂了下来。虽然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问鼎过欧洲,但是依然作为一个大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外交层面上。
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国务大臣考尼茨-里特贝格
由于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中对传统盟国的失望,欧洲在神圣罗马帝国国务大臣考尼茨-里特贝格的外交努力下发生了一次外交革命。1756年,一个以欧洲霸主法国为首的考尼茨同盟正式建立起来。与此同时,法国在地中海、美洲和印度洋的版图和势力范围也达到了其历史上的巅峰。
1756年5月1日 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蓝)和考尼茨同盟
1757-1781年:大英第一帝国和英普同盟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
在考尼茨同盟建立的同时,英国和普鲁士逐渐走到了一起,并最终在1756年通过《威斯敏斯特条约》正式建立了英普同盟。英普同盟和考尼茨同盟随即在该年爆发了决定欧洲乃至世界霸权的七年战争(1756-1763年)。普鲁士在腓特烈二世的领导之下在欧陆以一敌三,面对法国、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和俄罗斯的三面进攻始终屹立不倒。1757年,普鲁士在罗斯巴赫战役大败法奥联军,法国的欧洲霸权开始瓦解。
1757年11月5日 罗斯巴赫战役
1759年,英国陆续在美洲的亚伯拉罕平原战役、南亚的马德拉斯战役、地中海的拉各斯战役、大西洋的基伯龙湾海战和印度洋的本地治里海战等战役大败法国(英国奇迹之年),英普同盟至此赢得了七年战争中的几乎所有战场,俄罗斯甚至在1762年突然倒戈相向,考尼茨同盟彻底瓦解。1763年,随着《巴黎条约》和《胡贝尔图斯堡条约》的签订,七年战争也正式结束,一个新的欧洲乃至世界秩序就此建立。英国不仅稳固了大西洋霸权,更是获得了印度洋、南亚和北美的霸权,并借英普同盟保持着欧陆均势,成为了继西班牙、尼德兰之后的第三个“日不落帝国”。
1759年11月20日 基伯龙湾海战
凭借着刚刚获得的南亚霸权,英国又进一步蚕食早已衰弱的莫卧儿帝国,并通过布克萨尔战役(1764年)和安拉阿巴德条约(1765年)征服了孟加拉、比哈尔和奥里萨等地区,从而达到了其历史上的第一次巅峰。
1765年5月 大英第一帝国(紫)和盟国
1781-1806年:俄罗斯帝国和武装中立同盟
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通过切什梅海战和卡古尔河战役大败奥斯曼帝国赢得第五次俄土战争(1768-1774年)的俄罗斯帝国在1779年的特申会议上成功调停了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的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1778-1779年),获得了巨大的欧洲威望。
1770年 切什梅海战和卡古尔河战役
与从同时,北美十三殖民地爆发了反抗英国的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法国、西班牙和尼德兰陆续加入美方与英国对抗。面对席卷全球的美国独立战争,俄罗斯于1780年与瑞典和丹麦组建第一次武装中立同盟,让俄罗斯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1781年,切萨皮克湾海战和约克镇战役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最大的转折点。1783年,英国在《巴黎条约》中被迫承认美国独立,失去了大西洋和印度洋霸权的大英第一帝国就此解体,客观上也让俄罗斯进入到了君临欧洲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
1781年 切萨皮克湾海战和约克镇战役
此后的俄罗斯更是积极对外扩张,陆续吞并克里米亚、殖民阿拉斯加、发动第六次俄土战争、三次瓜分波兰、加入法国大革命战争和入主爱奥尼亚群岛。1800年,面对愈演愈烈的法国大革命,俄罗斯再次联合多国组建了第二次武装中立同盟,从而达到了其历史上的第一次巅峰。
1800年12月 俄罗斯帝国(紫红)和第二次武装中立同盟
1806-1813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大陆封锁体系
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
随着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一世)的上台,席卷欧洲乃至世界的法国大革命战争(1791-1802年)也进入到了更为激烈的拿破仑战争(1803-1815年)阶段。180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在奥斯特里茨战役大败奥地利和俄罗斯联军,俄罗斯暂时撤军,普鲁士也暂时妥协。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法国开始君临欧洲。
1805年12月2日 奥斯特里茨战役
1806和1807年,随着耶拿战役和弗里德兰战役的胜利,遭遇惨败的普鲁士和俄罗斯最终被迫承认和签订《柏林敕令》和《提尔西特条约》,形成了一个以法国为首并孤立英国的大陆封锁体系。1808年,法国的大陆封锁体系已经囊括了除了瑞典之外的整个欧洲大陆,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卡扎尔王朝也与法国结盟,尚未爆发起义的西班牙海外殖民地也在名义上隶属其中,从而让法国达到了其历史上的又一次巅峰。
1808年2月2日 法兰西第一帝国(蓝)和大陆封锁体系
1810年,欧洲大陆上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瑞典也加入到了拿破仑一世的统治之下,法兰西第一帝国也因此成为了欧洲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基本统一欧洲大陆上所有西方文明的国家。
法国骑兵
1813-1855年:俄罗斯帝国和维也纳体系
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一世
1812年,随着法俄战争的失败,法兰西第一帝国统治欧洲的根基开始动摇。1813年,俄罗斯联合多国在莱比锡战役大败法国,并进一步于次年入主法国首都巴黎,成为了欧洲大陆的“救世主”。
1813年10月19日 莱比锡战役
虽然拿破仑一世短暂复辟,但是最终还是在滑铁卢战役功亏一篑,法兰西第一帝国就此终结。1815年,以《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神圣同盟宣言》、《巴黎条约》和《四国同盟条约》为基础,一个新的欧洲秩序——维也纳体系就此诞生。而维也纳体系中的五大国(俄罗斯、英国、奥地利、普鲁士和法国)也成为了下一世纪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协调机制的最早雏形。随着欧洲各国陆续加入到了以俄罗斯为首的神圣同盟之中,俄罗斯也达到了其历史上的第二次巅峰。
1815年9月26日 俄罗斯帝国(紫红)和维也纳体系
从此以后,俄罗斯被各国称为欧洲宪兵,积极参与到了欧洲反抗君主制的历次革命之中。随着英国逐渐采取光荣孤立政策,更是让俄罗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欧洲霸主。
哥萨克骑兵
1855-1870年:大英第二帝国和不列颠治世
大英帝国女皇维多利亚
1853年,为了彻底控制巴尔干半岛,俄罗斯向奥斯曼帝国发起了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但是英国和法国为了遏制俄罗斯的过度扩张与奥斯曼帝国结成了反俄同盟,一向亲近俄罗斯的普鲁士和奥地利两国甚至结成防俄同盟,一时之间几乎整个欧洲都站到了俄罗斯的对立面。1855年,随着塞瓦斯托波尔战役的最终失败,俄罗斯的欧洲霸权就此终结,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一世也兵败自杀。
1853-1856年 克里米亚战争
1856年,战败的俄罗斯被迫签订《巴黎条约》,象征俄罗斯欧洲霸权的神圣同盟遂正式解体。
1856年3月30日 大英第二帝国(紫)和盟国
大英帝国在女皇维多利亚的领导之下击败了最后一个陆地大国,重新维持住了欧陆均势的局面,正式进入到君临欧洲乃至世界的不列颠治世时代。
女王龙骑兵
1870-1918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和俾斯麦体系
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威廉一世
普鲁士王国在国王威廉一世和首相奥托·冯·俾斯麦的领导之下,陆续通过普丹战争(1864年)和普奥战争(1866年)瓦解了以奥地利为首的德意志邦联,并于1867年正式建立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邦联。1870年,为了夺取被法兰西第二帝国控制的南德意志地区,俾斯麦通过外交策略成功引诱法国主动挑起了决定欧陆霸权的普法战争(1870-1871年)。最终,普鲁士在色当战役大败法国,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兵败被俘,法兰西第二帝国就此解体。
俾斯麦与被俘的拿破仑三世
1871年,一个统一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法国凡尔赛宫正式宣告成立。法国最终被迫签订《法兰克福条约》,一个新的欧洲秩序就此诞生。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成立
1873年,德国从法国北部撤军。为了防止法国的反扑,德国与奥地利和俄罗斯结成三帝同盟,正式建立了影响深远的俾斯麦体系。1882年,德国又与奥地利和意大利结成三国同盟。1887年,随着《再保险条约》的签订,俾斯麦体系也达到了其短暂的巅峰。
1887年6月18日 德意志第二帝国(青)和俾斯麦体系
1918-1940年:大英第二帝国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大英帝国首相大卫·劳合·乔治
当德国在1913年超越英国成为欧洲第一大工业强国之后,席卷全球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也随即爆发。1918年,英国、法国和美国在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大败德国,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最后一次转折之战。最终,内忧外患的德国被迫签订《第一次贡比涅停战协定》,正式承认战败。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1922年,随着《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特里亚农条约》、《色佛尔条约》、《凡尔赛条约》和《华盛顿公约》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等会议上签订,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世界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正式建立。
巴黎和会
英国重新建立了欧陆均势的局面,与美国、法国、日本和意大利一起成为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五大国,并与法国、日本和意大利一起成为了国际联盟的常任理事国。
1922年2月6日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五大国
1940-1943年:德意志第三帝国和轴心国集团
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
受到大萧条和“刀刺在背传说”的影响,不甘一战战败的德国与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建立了轴心国集团,并于1939年正式挑起了席卷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1940年,德国再次在色当战役大败法国,并迫使其签订《第二次贡比涅停战协定》,无疑是一种讽刺。英法残余军队最终在敦刻尔克撤退,意味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彻底瓦解。
1940年6月4日 敦刻尔克战役
随后,德国不仅在巴尔干战役(1941年)将英国赶出东欧,同时也在第一次基辅战役(1941年)大败苏联,并于1942年兵临斯大林格勒。在如此战略局势之下,欧洲几乎所有的中立国皆倒向德国,使其成为了欧洲近现代历史上第二个基本统一欧洲大陆上所有西方文明的国家。
德国陆军
于此同时,德国的盟国日本在亚太地区也一路势如破竹,加上亲德的阿根廷和智利两国,此时的轴心国集团也达到了其短暂的巅峰。
1942年 德意志第三帝国(青)和盟国
1943-1989年:苏维埃帝国和雅尔塔体系
苏联最高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
1943年,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终于出现了最后的转折。
1943年2月2日 斯大林格勒战役
以此为基础,苏联发起了北、中和南三个方向的全线大反攻,于1944年收复了所有的西部失地,并进一步解放了几乎所有的东欧国家。1945年,苏军最终攻入德国首都柏林。伴随着德国的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也宣告结束。不久之后,德国的盟友日本也宣告投降。在德国和日本的废墟上,世界历史上第二个世界体系——雅尔塔体系正式建立。
雅尔塔会议
苏联取代德国成为了新的欧洲首强,并与美国、英国、中国和法国一起成为了雅尔塔体系五大国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1945年9月2日 雅尔塔体系五大国
在1956年联合挫败企图恢复旧殖民主义的英国和法国之后,世界彻底进入了苏联和美国的两极世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和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欧洲乃至世界明争暗斗。欧洲乃至世界在冷战的阴影之下艰难地保持了近半个世纪的恐怖平衡,苏联甚至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达到了其短暂的巅峰。
西方八一军演
1989年-今:美利坚帝国和美利坚治世
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
从1983年入侵格林纳达开始,美国对苏联展开了一系列反击。苏联也在阿富汗-苏联战争(1979-1989年)中逐渐陷入了战争泥潭,国内也从1986年开始由于“新思维”的改革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等影响导致经济出现了断崖式下降。1989年,苏联被迫从阿富汗撤军,同年的波罗的海之路和辛纳屈主义也开启了东欧剧变的序幕。1990年,分裂了近半个世纪的德国终于统一。
两德统一
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兵不血刃地赢得了冷战的最终胜利。虽然雅尔塔体系依然在发挥着作用,但是世界显然已经从两极时代过渡到了一超多强时代。
驻德美军
美国虽然不是欧洲国家,但是却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客观上牢牢控制着欧洲,更是在此后的时间里不断东扩。在失去了苏联的制衡之后,欧洲乃至世界也进入到了美国君临天下的美利坚治世时代。
今 美利坚帝国(天蓝)和盟国
如今的欧洲只剩下两个国家继续保持着与美国对立的局势,即使是欧盟的成立也难以撼动美国对欧洲的领导地位。
结语:如今的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不仅是称霸全球海洋的第四个“日不落帝国”,同时也通过大量的军事同盟和军事基地控制住着大部分美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以及亚洲的边缘地区。也许,下一个欧洲乃至世界体系正在悄然到来。
- 上一篇:华夏历史起源长平之战,华夏文明史的奠基之战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