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文学 >  当前文章

文学

四个介词的常见用法归纳(语文高考题介词用法分析)

ashao 04-12 12:02 阅读 我爱育娃
一、2018高考语文四川卷第19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

一、2018高考语文四川卷第19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的故事出现。”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考虑表达简明,排除答案B;考虑陈述对象,排除答案D。所以答案应在A、C中选择。这时,就需要分辨“被”和“由”两个介词的用法了。

如何区分这两个介词呢?

例句:“小偷被保安抓住了。”

这个句子,如果重读受事方“小偷”,就在强调前者,重点说小偷已经被擒,此时可以省略施事方,说成“小偷被抓住了”;重读施事方“保安”,就在强调后者,因为也有可能是被警察抓住的。那么,这句话重点说是被“保安”抓住的,而不是被愤怒的小区业主抓住的,这个保安日后会得到业主更多的灿烂的笑容。

可见,

被:要么强调施事方,要么强调受事方,非此即彼。具体强调哪一方,要看语境,要看当时说话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那么“由”呢?

由:“由”肯定是要引出施事方,但就整个句子而言,也意在要表明受事方所拥有的事物或情状的源处,所以“由”字句既没有强调施事方,也没有强调受事方,各一半,平均用力,语气平和。

例句:“小偷由保安送到了派出所。”

这个句子就没有特别强调哪一方,陈述了有三方共同在其中的一个事实。

此题,根据语境,这三个信息都要有,而没有特定强调哪一个信息,所以答案选C。

四个介词的常见用法归纳(语文高考题介词用法分析)


二、高考模拟题:

陕西男人的粗犷豪放,陕西男人的豪迈豁达,就像这秦岭和高原的一根根筋骨,伟岸而高大。而女声唱腔,让我感受到了秦腔的另外一种魅力。当柔美的歌声在她们心底里飘出来时,我感到了清泉滴脆的声音、云雀唱诗的声音,缠绵中饱含着苍凉,哀怨中满含着甜蜜。(未完)

划线句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柔美的歌声从她们心底里飘出来时,我感到了清泉滴脆的声音、云雀唱诗的声音。

B、当柔美的歌声从她们心底里飘出来时,我听到了清泉滴脆的声音、云雀唱诗的声音。

C、当柔美的歌声在她们心底里飘出来时,我听到了清泉滴脆的声音、云雀唱诗的声音。

D、当柔美的歌声在她们心底里飘出来时,我悟到了清泉滴脆的声音、云雀唱诗的声。

根据搭配和语言风格,排除A、D,答案应在B、C中选择。

这就要区分“从”和“在”这两个介词。

例句:

“我看见他从广场上跑过。”

“我看见他在广场上跑过。”

这两句有什么区别?

第一个句子,说话者主要想告诉听者“他跑过”这个信息,而第二个句子,说话者主要想告诉听者他跑过的地点是“广场”这个信息,即是说这两个句子所用介词不同,信息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那么,介词“从”和“在”,在用法上有什么区别呢?

从:表示从此到彼;表示主体所处时间、处所、方向有变化;一般强调前面“从”字前面的内容,即强调此事的主体。

在:表示在什么之上;表示主体所处的时间、处所、方向比较固定;一般强调“在”字后面的的内容,即强调主体所处的时间、处所、方向等。

这道题中,并不需要特别强调“歌声”所出的处所,应该选择答案B。

三、在区分“从”和“在”这两个介词时,我试图分别去解释这两个词。当时,我并没有先前的经验对我说要这样,我只是下意识地想要这样做。这就是说,要区别两个事物,先从概念上解释这两个事物,这是思维的逻辑起点。你可以在很多辨析比较的文章中看到,作者一开始就引用《现代汉语大词典》或《辞海》,或是其他权威机构对某个事物的解释的词条。依着这样的逻辑方法,我分别查了这四个介词在《辞海》中的解释。

“被:介词,用于动词前,表示主语是受动作支配的对象。

由:介词,引进动作的施动者。

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经过的时间、路线、场所。

在:介词,引进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

这告诉我们,在论证一个道理时,在辩论时,写议论文时,就需要先解释这个推论中的重要概念。这个概念界定清楚了,才具备继续往下讨论或是推论的基础,基础、起点有问题,源有问题,流肯定要出问题,亦或是基础、起点有问题,导致接下来的一切努力都是无意义的。

生活中也如此。比如批评某人“不道德”,被批评者可能立马觉得自己矮了三分,面红耳赤,抬不起头,但是如果被批评者反问“你口中的道德是什么意思”,即要从概念上界定批评者口中的“道德”,说不定批评者口的“道德”是站不住脚的,那么这时被批评者就可以反败为胜。不但如此,这般追问,“理”可以越辨越明,那么,慢慢的就可以培养出一个族群的理性精神,而不致被某种言论、口号或者某个大人物说过的话、某种大多数人笃定的道理打倒,那么,人人如此,人人能如此,整个社会就会越来越正义。

如果,你在学问上很有建树,但有一个人批评说:“现在读书人读你的著作的很少啊,说明你的学问没多大价值。”

你坚信自己学问价值很高,你如何反驳这个人?

“你说的那些人算不上是读书人。”

庄子就是这么做的。

《庄子*田子方》: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庄子曰:“鲁少儒。”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

然后庄子侃侃而谈,说:“我听说,儒士戴圆帽的知晓天时;穿着方鞋的,熟悉地形;佩带用五色丝绳系着玉玦的,遇事能决断。君子身怀那种学问和本事的,不一定要穿儒士的服装;穿上儒士服装的人,不一定会具有那种学问和本事。你如果认为一定不是这样,何不在国中号令:‘没有儒士的学问和本事而又穿着儒士服装的人,定处以死罪!’”

于是哀公号令五天,鲁国国中差不多没有敢再穿儒士服装的人,只有一个男子穿着儒士服装站立于朝门之外。鲁哀公立即召他进来以国事征询他的意见,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都能做出回答。庄子说:“鲁国这么大而儒者只有一人呀,怎么能说是很多呢?”

哀公说鲁国很少有儒生信仰、研究先生的学说,而庄子却说:你那些都算不上是儒生。只此一例,就足见追本溯源,去解释一个事物的概念是何等的重要,不解释概念,不去探索本源,不去追求真理,我们昏昏然,生活得自得其乐,说不定是被蒙蔽了的,也说不定我们是没有看清对方的,世界云里雾里,如我忘记了戴那高倍近视眼镜;而一当我们认起真来,我们的世界,一下子清晰起来,我们一下子神清气爽了。讲逻辑,讲道理,生活就会越来越美好。

文章评论

四个介词的常见用法归纳(语文高考题介词用法分析)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