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公开课活动教案范文(公开课知识教案范例)
第1篇:2022公开课活动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识“侄”、“痰”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穿梭、郎中”等词语,理解白话文用词的古今异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激发同学阅读中外名着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知道严监生
1、古人云,观其言,察其行而知其人。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描述,迅速抢答是名着中的哪个人物。
2、这些人物大家一猜即中,说明这些人物描写得极其成功,具有鲜明的个性,所以他们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将来认识一位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叫严监生。
3、板书课题,强调“监”的读音及写法,与“临”的区别。介绍“监生”的意思。
4、了解人物背景,初知严监生
出示: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自《儒林外史》
5、你了解到他家庭怎么样?
就是这样一个有钱的财主,在临死前(补充板书,揭题)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举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走近严监生
1、打开书,好好把课文读通、读顺,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和我们现在文章的有些字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提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需要老师帮助可以举手。
2、这个故事主要写了严监生的一件什么事情?临死前的严监生怎么个不可思议的表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精读课文,感悟形象,走进严监生
1、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师范读,生思考。
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为什么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究竟还有什么放不下呢?这两个伸着的指头是要向诸亲六眷交代些什么呢?
2、品读猜测。
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他旁边的诸亲六眷是怎么认为的?用?画出大家怎么猜的,严监生又如何反应呢?
A、出示:“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想说:?(同学想象汇报。)
B、选择一处,想象写话。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心想:”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心想:
同学展开想象写话,老师巡视。
C、自由读,感受严监生的着急、生气、绝望。
D、赵氏认为:用两茎灯草怕费了油(板书:两茎灯草)
出示: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四、拓展运用,尝试人物描写
1、同学们,短短三百多字就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一个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谁能说说作家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特点的?
根据课文板书: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五、延伸课外,激发阅读兴趣
“两个手指头”这传神的一笔,有着极强的讽刺意味。讽刺了这个视金钱重于性命的守财奴、吝啬鬼形象。课后请同学们阅读名着《儒林外史》。
板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两个指头?神态动作
亲人摇了摇吝啬鬼
抓关键词?银子狠狠摇守财奴
舅爷闭眼摇
第2篇:2022公开课活动教案范文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及游戏能较熟练地分辩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3.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小动物、背景图、幼儿操作纸、笔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一年一度的动物狂欢节开始了,森林里的动物都来参加了,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它们各自有几个?
(2)幼儿分别说出每个动物的数量。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1)进入绿、红色通道的要求:狂欢节的管理员说,这次动物这么多,需要分批进入,首先绿色通道的是一种动物里能两个两个结对的可以优先入场。教师先示范小动物两两结对找出单双的方法:依次了解2个兔子、10只猴子、8只猪、4只公鸡、6条蛇。
(2)还有一些一种动物里剩下一个的要从红色通道进入,他们分别是:7只鸟、1只老虎、三只小老鼠、9只蝴蝶、5只松鼠。
(3)还有很多小动物想参加,管理员说忙不过来,请小朋友来帮忙。
(4)幼儿操作,根据能力操作材料的分配,圈完贴上墙。
(5)教师总结:两个两个找朋友,到最后剩下一个,孤孤单单没有朋友,这样的数叫单数;两个两个找朋友,最后都有朋友,没有剩下,这样的数叫双数。教师进行校对3.游戏巩固:
(1)小动物们都区分了单双数,邀请幼儿一起前往,进入单双数的舞池,幼儿站立到单双数的舞池中(再次确定幼儿是否掌握)(2)游戏"抱双,躲单"。
老师报10以内的数,幼儿做相应的躲和抱的动作。如:报的是单数,幼儿蹲下,双手合并放在身子的两边,表示孤单的样子,报的是双数,幼儿找到一个朋友抱抱。
4.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认识10以内单双数》是一个数学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初步理解单数与双数的含义。学习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如何将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数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时幼儿的生命”,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抛开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活动中,我通过设计了“2元超市”购物的情景。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购物活动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启发幼儿寻找身上哪些器官的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在一系列活动中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单双数概念更深刻的理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10以内的单双数。
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活动中幼儿与老师的交流多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少了,不能很好的进行交流与沟通,这一点在以后教学中会多加注意。
总之,整堂课下来,课堂氛围很好,幼儿也很投入,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第3篇:2022公开课活动教案范文
一、亲亲热热——小铃鼓找朋友
(练习节奏感,愿意响亮的介绍自己。)
准备:小铃鼓一个
过程:
1、请家长带宝宝面向教师席地而坐成一个半圆,教师跪坐在家长和宝宝的对面。
2、教师出示小铃鼓:“小铃鼓要来找朋友了。当小铃鼓问:×××|×××|你来了|吗—|。被点到名的宝宝拍手说:来了|来了|我来|了—|”
3、教师与家长一起拍手表扬宝宝:×××|×××|你真|棒—|
4、教师边拍铃鼓边有节奏的与宝宝问好,每个宝宝都参与活动。
5、家长以自身的情绪感染宝宝,帮助宝宝拍打节奏与他人呼应。
二、做做玩玩——红红绿绿分分开
(认识红绿两色,练习分类)
准备:红绿娃娃各一个,操作材料(装有红绿两色积木的篮子人手一个)。
过程:
1、出示红绿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
2、请宝宝观察教师手中娃娃,认识红色和绿色。
3、找一找教室里还有什么是红、绿颜色的?
4、幼儿操作,将篮子里的积木分开。(家长和教师指导,提醒幼儿看清颜色)
5、将分好的积木送给红娃娃和绿娃娃。教师表扬完成任务的幼儿。
三、蹦蹦跳跳——小袋鼠,跳跳跳
(练习跳跃的动作)
准备:轻快的音乐。
过程:
1、教师提出游戏玩法并示范:爸爸妈妈带着宝宝随儿歌和音乐一起做跳跃动作,并且随儿歌内容的变换及时变换动作。
2、教师分步示范几个具体动作,并请父母带着孩子练习。
3、家长带着宝宝随音乐玩游戏。
四、找找说说——这是我的
(能从众多的物品中找出自己的东西,并学说话:这是我的。)
准备:幼儿和家人的生活用品若干。
过程:
1、导入活动——宝宝一天天长大了,学会了许多本领,今天我们又要学习新的本领了。
2、出示家人和幼儿的生活用品,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这是什么,是谁的?
3、引导幼儿说完整的句子。
宝宝,哪样东西是你的?请拿出你的东西,学说:这是我的。
宝宝拿对了,爸爸妈妈为他鼓掌,拿错了要帮助他重新寻找。
4、在找到自己物品的基础上,再找找属于爸爸或妈妈的物品。
五、开开心心——玩床单
(训练幼儿的平衡觉)
准备:每人一条床单,舒缓的音乐。
过程:
1、出示床单,演示第一种玩法:幼儿坐在床单的一头,家长拉着床单随音乐走动。
2、第二种玩法:孩子躺在床单上,两位家长拎住四个角,随音乐摇晃。
第4篇:2022公开课活动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同学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同学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同学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同学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同学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同学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身手,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溢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协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同学的,你们有信心吗?
b)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研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同学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同学在相互启迪中自俺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身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同学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第5篇:2022公开课活动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感受并建立1分米的长度表象,知道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会选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交流单位换算的思考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让学生体验学习分米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理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测量引入
师:昨天同学们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先估一估,然后进行测量。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桌面的长、宽时,用“米”和“厘米”做单位都不太合适)
师: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分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米。(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线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2)用手势比划1分米有多长。
(3)让学生找一找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4)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学生尝试画线段,集体评议。
强调:从0刻度线出发,要标好端点和线段的长度。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让学生动手比划1分米的长度、列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画1分米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探索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尝试推算: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2)展开验证:出示米尺,2分米有多长?5分米呢?8分米呢?10分米呢?观察发现:1米=10分米,用手势比一比。
(3)想一想:2米等于几分米?6米呢?50分米是几米?
3.单位换算。
(1)教学例3。
①2厘米=()毫米
想:1厘米=10毫米,2厘米里面有()个10毫米。
②80厘米=()分米
想:10厘米=1分米,80厘米里面有()个10厘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去推理几个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0毫米和几十个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0厘米等,教给学生进行单位换算时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在表达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系统梳理,体会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你能按顺序给下面的单位排排队吗?
分米、厘米、毫米、米
根据排好的单位,观察思考: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示范一次,接着学生自主梳理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7分米=()厘米5米=()分米60毫米=()厘米
2米=()厘米100毫米=()分米
抽选题目邀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推算100毫米就是1分米。
2、完成练习五第3、7题。
(1)杯子高1()
(2)螺丝钉宽5()
(3)牙刷长16()
(4)蚂蚁身长6()
(5)一步长5()
(6)尺子厚()毫米
3.选择合适的长度在()里画“√”。
(1)黑板长()3厘米()3分米()3米
(2)毛巾长()7厘米()7分米()7米
4.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6、一本故事书厚8毫米,5本这样的故事书厚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
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白“合多少厘米”即将前面的单位“毫米”换算成“厘米”。
7、完成练习五第9、10题。
第9题,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懂题意,首先弄清: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列式后有什么困难?可以将2米换算成20分米来计算。
8、知识应用:一块黑板长3米,用5分米长的彩带沿着黑板的长边做一条花边,需要几根这样的彩带?
学法指导:谁能换一句话来表达题目的意思?明确本题实际上是在求30分米厘米有几个5分米,即30里面有几个5。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6篇:2022公开课活动教案范文
一、课标内容: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元统一全国行省制度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元世祖重视农业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元大都和泉州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1)通过对成吉思汗的评价,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文天祥抗元和元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阐释历史现象和辨证思维的能力。
(3)分析归纳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及其表现,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从是否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来客观评价成吉思汗。
(2)从历史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客观评价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统一。
(3)了解今天哪些省的名称在元朝时已经确定,并对照《亚洲地图》,了解北海的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知元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巩固和发展做出的贡献。
(2)通过了解成吉思汗的成长与统一蒙古的过程,感知困苦与挫折对英雄人物成长的磨砺,从而有意识培养承受挫折、适用生存环境的能力。(3)通过文天祥抗元和被俘后坚贞不屈、从容就义的事迹,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4)通过蒙古和元朝的统一及蒙古政权的扩张战争,认识战争的多样性,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三、教学重点:元朝的大统一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难点:客观评价成吉思汗和文天祥抗元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问题讨论探究法
五、教具: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腾格尔歌曲《天堂》
师问:在蒙古草原上生活着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她是哪个民族?被毛泽东誉为“一代天骄”的蒙古族的首领成吉思汗为什么受到后人的崇敬?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贡献?
(二)预习让我们来比一比
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后,快速预习教材,独立完成《金榜学案》预习热身的题目。前5名完成又快又对的同学分别给予小组计分1分
(三)小组合作探究
1、成吉思汗被人赞誉为“一代天骄”,你认为合适吗?请说说理由。
2、元世祖忽必烈有哪些历史贡献?
3、元朝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4、有人认为: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5、元朝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元朝民族大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课堂展示小组探究结果,教师点拨。
(五)知识盘点
1、四个重要的历史年代: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元统一全国。
2、四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的贡献:成吉思汗、忽必烈、
文天祥、黄道婆。
3、一个重要的制度:行省制度
4、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六)当堂检测:闭卷完成基础训练,其中选择题必做,探究乐园每小组1、2号同学必
做,其余同学选作。
(七)课后自主提升:完成《金榜学案》12课,其中基础自测题必做,综合提能的9、10
题每小组1、2号同学必做,其余同学选作。
第7篇:2022公开课活动教案范文
活动目标:
1.能有兴趣地参加数学活动。
2.锻炼观察比较能力。
3.学习比较三个物体的大小,并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重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比较三个物体的大小。
难点:能准确地按要求排序。
活动准备:
1.布置商店的情境:在柜台上有各种物品。(每种有三个,大小不一,逐渐递增)如:皮球、娃娃、食品盒、杯子、雪花插塑玩具、瓶子等。
2.小熊手偶一个:各种动物图片每人一套。(每套三个,大小不一,逐渐递增)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参观商店,引起兴趣。
(出示手偶小熊)指导语:“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的商店开业,请你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请幼儿有序地参观小熊商店)
二、展开:
1.观察商品,发现不同。
提问:
(1)“小熊商店里都有什么物品?”“每一种有几个?”
(2)“仔细看看这三件物品有什么不一样?”(大小不一样)
2.整理商品,学习比较三个物品的大小。
小熊:“小朋友,我的商品有大有小,摆得非常不整齐,你们能帮我给它们排好队吗?”
(1)请幼儿每人选择一种商品,先比较大小,再按一定的规律摆放。(引导幼儿自己区分大小并排序)
(2)请幼儿分别说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如: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指导语:“小熊,你看我们小朋友摆得整齐吗?”
小熊:“你们摆得非常整齐,谢谢,我这里有许多动物图片送给你们表示感谢。”(幼儿每人三张画面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动物图片)
3.请幼儿利用图片进行三个物品的大小比较练习。
小熊:“请小朋友把三张图片放在桌子上,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1)请幼儿自己摆放图片并寻找不同。(大小不一样)
小熊:“我的动物朋友要一起做游戏了,请你们按照大小不同帮它们排好队吧!”
(2)请幼儿练习将三只动物分别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教师巡回指导,请幼儿分别按照两种方法排队)
4.观看幼儿用书(“小猪”第9页),请幼儿辨别三个物品的大小。
小熊:“今天我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你们喜欢的《幼儿用书》,请你们看看上面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1)请幼儿观看《幼儿用书》,说说上面有什么,有什么不同。
(2)请幼儿根据教师要求,给相应的物品涂上颜色。(例:最大的花,最小的自行车,不大不小的电视机等)
(三)结束
小熊:“小朋友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欢迎你们到我的商店买东西。”
(1)请幼儿到小熊的商店买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要说明买大的还是买小的。
(2)请幼儿自己玩自己买到的商品,活动结束。
第8篇:2022公开课活动教案范文
活动目标:
引发幼儿学习单数双数的兴趣。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PPT,单数,双数磁性字卡,红包,1元硬币一个,1元纸币一张,1到6数字磁性卡片,黑板。
活动过程:
一、师幼问好
二、话题引入
教师出示红包
教师:这是什么?(红包)是的,红包,过年的时候长辈们都会给我们小朋友一些压岁钱,有了这些压岁钱,就可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你想要买什么呢?
幼儿:......
教师:嗯,有想买。那我们上哪儿去买这些东西啊?
幼儿:......
教师:是的,那小朋友有没有听说过两元超市啊?(听过或没听过)那你们想想,什么是两元超市啊?(幼儿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超市里面有很多很多东西卖,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通通多少钱啊?(2元钱),这就是两元超市。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逛超市啊?(想)展示PPT(5元代币劵)老师准备了一张代币劵,几元的啊?(5元的)你怎么知道啊?(幼儿各抒己见)
教师:像这种圆圆的,硬硬的,你知道它叫什么吗?(硬币)那这种软软的,纸的,叫什么啊?(纸币)像这种圆圆的.,硬硬的硬币一共有几个?(5个)那这张代币劵就是几元钱的啊?(5元)嗯,刚刚老师说了要带小朋友一起去逛两元超市的,那小朋友先看看老师是怎么样买东西的?
老师先用两元买···再用两元买···最后剩下几元?还能买吗?差几个?
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几张代币劵(PPT课件),是一元到六元钱的,小朋友也想想,圈一圈,看看你的代币劵能买到几样东西?可以和旁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看看你画的和小伙伴画的是不是一样呢。
讨论结果。收好代币劵和笔。
1、哪几张是两元两元的花刚刚好花完的?像这种两元两元的花,刚刚好花完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双数
2、哪几张是两元两元的花没花玩的?没花完的剩几个?像这种还剩一个的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单数。
小结:单数有哪几个?双数有那几个?
三、游戏
今天我们认识了单数和双数这两个好朋友,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庆祝一下吧。老师把代币劵上的数字宝宝请来和大家一起玩游戏。
游戏规则:我出单数小朋友自己抱自己,我出双数小朋友和小伙伴们抱一起。
四、结束我们带上代币劵排好队一起去逛超市吧?(播放PPT最后一页)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结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比较好的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2、整个活动条例还是比较清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了观察法,操作法,游戏发,归纳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效方法,幼儿可以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再加上老师的合理引导。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3、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基本能独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动脑筋探索,获得经验,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4、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达成很不理想,第四个大环节,只有极少数幼儿能根据归纳出的单双数规律,准确说出20以内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直接运用卡片来判断很抽象,幼儿不易掌握。应该还是先要投放学具让幼儿操作。怎样才能让幼儿准确的掌握任意一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是我下一步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