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方案分享 >  当前文章

方案分享

2022提高处理突发地质灾害效率方案模板(及时施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范本)

ashao 07-19 16:30 阅读 我爱育娃

第1篇:2022提高处理突发地质灾害效率方案模板

2022提高处理突发地质灾害效率方案模板(及时施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范本)

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处理突发地质灾害的综合水平和紧急救援的快速反映能力,以正确迅速有效地处置地质灾害事故,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根据相关要求,按照“及时施救、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掌握灾情,如实上报

镇辖区内发生突发地质灾害事故后,镇机关领导及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应急调查,形成应急调查报告,及时向上级汇报灾害的基本情况、形成原因、发展趋势,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积极组织指导抢险排危工作。

二、突发地质灾害事故救援程序和措施

镇政府领导接到地质灾害事故后,应及时赶赴现场,调查灾情,分析灾害发展趋势,组织全镇机关工作人员召开会议,对工作做细致安排,工作人员到岗到位,各施其职,各负其责。

(一)工作步骤

1.成立指挥小组;

2.调集力量,开展施救;

3.做好情况通报工作;

4.配合上级开展灾情调查工作;

5.将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二)工作内容

1.成立指挥小组

(1)突发地质灾害事故指挥小组由镇***政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责任人组成。镇主要领导任总指挥,有关领导任副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协调工作。突发地质灾害事故指挥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社会和经济事务办公室。

(2)突发地质灾害事故处理指挥小组的工作职责

①发生突发地质灾害事故时,由指挥小组发布应急救援命令。

②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转移行动。

③及时向上级汇报和向有关单位通报受灾情况。

④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饮、食、居住条件,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⑤认真开展受灾情况调查工作,并写出书面材料上报。

(3)现场处理工作指挥小组由地质灾害事故发生所在地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抢险施救,现场保护和灾害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2.迅速开展救治工作

成立现场指挥小组后,可根据灾情下设:

(1)综合协调联络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领导指示,报告灾情处理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救援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2)专业抢救组:主要任务是对受灾群众进行现场救治,如组织机械、挖土、工程拆除等。

(3)警戒维护组:负责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组织危险区域人员撤离、劝说围观群众离开事发现场。

(4)医疗救护组:开设现场救护所,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护,保证救护药品和救护器材的供应。做好灾后的防疫工作。

(5)后勤保障组:迅速调集车辆运送现场急需物资、装备、药品等。输送现场受灾群众,协助处理伤员的救护工作。

(6)搬迁安置组:负责协调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的饮、食、居住,如协调搭建临时建筑、帐篷等。

(7)善后处理组:负责对死、伤者家属的安抚、慰问工作,做好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

在开展抢险救灾过程中,应注意组织协调好各类救援力量,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防止在救援过程中发生其它意外事故。

3.做好情况通报工作

要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迅速将地质灾情向市相关部门汇报,同时将上级的指示及时传达到基层。

4.灾后调查工作

在灾情调查过程中,相关各行政村、社、受灾群众和受灾企业事业单位要积极配合调查组的工作。

三、各部门职责

(一)镇主要领导:亲临现场,听取汇报,作出指示,调集力量并向上级领导和部门汇报灾情情况。

(二)镇分管领导:协助主要领导提出建议,具体组织受灾情况处理工作。

(三)镇***政办:向各工作组传达指挥小组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负责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发布;收集各工作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指挥小组报告;落实镇、村24小时值班监测制度。

(四)镇经济和社会事务办公室:

(1)根据领导指示,综合协调灾情事故处理;

(2)与相关部门配合搞好地质灾害重点地段的监测、预警、疏散、应急抢险预防措施;

(3)协调救灾工作过程中的问题。

(五)镇广播站:负责灾后广播、电视系统的抢修、恢复和灾区救灾情况的宣传报道工作。

(六)派出所:具体负责并与相关部门配合实施治安保卫、道路交通、现场警戒、人员疏散等工作。

(七)镇武装部:组织和指挥民兵抢险救灾工作。

(八)镇综合治理巡逻中队:在市交通局的帮助指导下,具体负责转移、输送受灾群众,做好抢险救援物资的组织和调运工作。

(九)镇农业办:在市农业局的领导和帮助下,统计好受灾农作物的损失情况,并指导好受灾群众的农作物自救工作,将损失减低到最低限度。

(十)镇民政办:积极做好受灾群众和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

(十一)镇卫生院:具体负责并与相关部门配合做好受灾群众伤员的救治工作,以及灾后防疫工作等,及时通报人员的救援与疫情的控制情况。、

(十二)镇分管教育工作人员:在市教育局的帮助指导下,负责安排好受灾群众子女入学问题。

(十三)镇供电所:在市供电局的帮助指导下,负责地质灾害区的电力供应和抢修,确保灾区用电安全。

(十四)通信单位:负责灾区的通信保障工作,确保信息畅通。

(十五)凡属镇辖区内所有行政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收到突发地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命令、信号时应立即派出救援队伍、调运救援设备、物质赶赴受灾现场,实施救援工作。

四、应急保障

(一)应急队伍保障

由派出所牵头,由民兵、城管办20人组成,每人配备必要抢险装备,在镇地质灾害指挥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根据灾害发生、发展趋势,征调抢险必需的机械设备,储备、筹集足够的抢险物资,民政、粮站、供销等部门要储备、筹集足够的救助物。

五、善后处理工作

1.为确保安全,设立警示标志,提醒行人和住户随时观察。

2.灾情稳定后,尽快组织灾民返回家园。组织群众尽快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3.认真组织查灾核灾工作,重点是因灾造成房屋倒塌、家财毁光重灾户以及困难户的情况。

2022提高处理突发地质灾害效率方案模板(及时施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范本)

第2篇:2022提高处理突发地质灾害效率方案模板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切实做好全镇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结合全镇实际情况,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修编制定本方案。

一、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开展群测群防,采取适当的工程治理措施,阻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损失。遵循"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的基本原则,同时兼顾以下原则:

1、坚持政府统一领导、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原则;

2、专业队伍与当地群众相结合,技术业务与行政措施并重原则;

3、事先摸清灾情、充分做好准备与应急处置原则,分部门负责并协调一致原则;

4、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原则;

5、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6、防治地质灾害与其它社会经济活动协调发展的原则;

7、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各村、各单位、企业应按照防灾方案要求,快速、有序、高效、科学地实施境内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提高防治地质灾害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目标

地质灾害的危害极大,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破坏房屋、交通、水利设施,造成人员伤亡,破坏生态环境等。因而,推广普及地质灾害防治迫在眉睫,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建设,要求全镇积极主动地、科学地、有计划地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损失与威胁是全镇工作的重要目标。地质灾害防治的目标就是通过有效措施,做到提前预警,应急得当,达到尽量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危害的目的。

三、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形势

(一)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概况

镇位于县中部,全镇面积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13万亩,林地面积21万亩,辖36个行政村,130个自然村,总人口4.3万人,古宁线、福汾线、古屏线穿越境内。

镇属于亚热带山区季风气候,溶蚀高原地貌显著,石头山多,地表缺水,土层微薄,降雨渗漏严重,地表水源贫瘠。平均海拔650米,常年平均气温17.8℃,最低气温-5℃,最高气温38.6℃,年降雨量1680毫米以上,无霜期为280天。镇区地质构造发育,以断裂为主,主要有NNE、NE、SN、NW向断裂,断裂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致使岩石破碎,加剧了岩石的风化速度,削弱岩石的强度。对地质灾害的产生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地质灾害现状

全镇是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镇之一,全镇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1个,其中滑坡12处,崩塌9处,分布于全镇16个行政村,其中一般隐患点7处,较大隐患点14处,重大隐患点0处,威胁76栋房屋,123户,合计599人。全镇共有高陡边坡地质灾害点9处,分布于6个行政村。其中,银场村、周厝村、牛峰村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高陡边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均有分布的行政村。

(三)防治现状

全镇在县相关单位的领导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所成效,建立了灾点监测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抗灾、救灾应急反应系统,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有所提高。但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依然整体较为被动;防治工作和技术管理能力薄弱以及麻痹侥幸心理尚存等问题。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仍然繁重。

四、20xx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省气象局发布的20xx年气候预测:

1、早春季(3-4月):预计早春季总降水量偏多1-2成。月份分布大致是:3月和4月偏多1-2成。

2、雨季(5-6月):预计雨季总降水量偏多1-3成。雨季可能出现持续性暴雨过程。

3、夏季(7-9月):预计总降水量偏少1-3成。

4、秋季(10-11月):预计总降水量偏少1-2成。

5、预计20xx年登陆或影响我县的热带气旋(俗称台风)总数4-5个,较常年略少,但强度偏强,可能有秋季台风影响。

台风和强降雨时期将可能为地质灾害高发期。同时,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仍为各村地灾点,可能在暴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外力作用下,产生灾害;其他低山区的一些房后高陡边坡、沟口民房等,均有变形破坏或出现滑坡、泥石流的可能。

五、地质灾害防治部署

(一)落实防治地质灾害责任制

成立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地质灾害防治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各村、各单位、企业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要将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地质灾害责任人由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受威胁单位主要负责人、村两委主干担任。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居,由村两委组织受威胁村民开展巡查、监测。

国土资源所是全镇地质灾害防治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方案,宣传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建立并完善地质灾害点资料库与群测群防网络,实行汛期24小时专人值班,时刻保持与防汛抗旱、气象等有关部门的紧密联系,按规定及时报告、转达和指挥治理,加强防治地质灾害的技术指导工作并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其它有关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落实防灾责任制,认真做好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险情巡回检查

各村、各单位、企业应组织人员对本辖区内的主要地质灾害点、灾害重点防护区进行巡回检查,其主要任务是:

1、检查地质灾害防灾方案落实情况

主要内容:组织机构(各村、各单位、企业防灾责任人),危险点监测(监测责任人、观测点布置、观测方法、记录、汇交整理),信息网络,防灾预报,危险区群众的防灾意识,应急方案及措施等。

2、检查主要灾害危险点

对辖区内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要划定警戒区,设立告示牌;行政村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重点防范,并挂牌警示;对辖区有险情的灾害点进行现场和室内检查,发现地质灾害危险点有明显异常情况的,所在村应及时上报镇人民政府,并组织调查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三)灾前监测与安全转移

1、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三级时,镇政府、国土资源所应部署防灾工作,加强值班;应及时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的巡查;隐患点和易发区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协管员应加强对隐患点和易发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应立即报告,镇政府应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其他部门和单位对职责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加强监测、巡查,及时采取避险措施。

2、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二级时,实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应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特别是高陡边坡)进行加密巡查;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协管员应对隐患点和易发区的加密监测和防范。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转移至地质灾害避险点;易发区受威胁人员要根据当地雨情、险情,适时转移避让。

3、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一级时,应实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做好投入抢险救灾的`准备,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的群众转移至地质灾害避险点。

4、地质灾害转移对象: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山坡、边坡建筑物内的群众;易发生泥石流山沟及沟口(低洼)地带的群众;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其他在易发生地质灾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地带的群众。

5、各村委会、各单位、企业应成立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救组织,配足必要的物质装备,提高防救队伍的素质;制定具体的防救方案,特别是临灾前的人员转移方案,并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避险步骤及撤离路线示意图

1、由责任人发布命令。

2、采取电话、鸣锣、鸣哨等办法通知和预警。

3、防治应急分队组织人员撤离。

4、镇、村组织安置群众。

5、撤离路线示意图:隐患点安置点:避灾点。

(五)抢险救灾

灾情发生后,各村、各单位、企业应按既定的方案指挥抢险救灾工作。抢险救援队伍要迅速进入现场,抢救受灾人员;民政、建管、卫生等部门应及时做好伤员救治,安置抚恤等;交通、通迅、公安等部门应做好相关工作。必要时,可请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支援,切实做到防范有效、转移迅速、救治及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六)建立防治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制度

各村、各单位、企业对特别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重点地区,要进一步健全防治地质灾害报告制度,做到上下信息畅通,为防灾救灾的指挥决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在汛期期间,各村、各单位、企业要及时向镇人民政府报告重大灾情,每月1日—3日报送上月灾情情况,每年11月25日前报送全年灾情报告和有关资料。

六、防灾预案的实施

(一)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条件。将地质灾害群防群测任务分解到镇村两级,明确具体监测人和监督单位责任人,建立完善的群专结合和群防群测的预报网络体系。

(二)安排资金,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镇村两级要拨给一定经费重点解决地质灾害点的监测、群测群防和治理的费用。用于防治地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2022提高处理突发地质灾害效率方案模板(及时施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范本)

第3篇:2022提高处理突发地质灾害效率方案模板

为切实做好我市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x地质灾害防治规划(x-x)》,结合全市x年1:5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和x年汛前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制定本方案。

一、x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和x年防治情况

x地处江淮丘陵南部,地形复杂多变,水域面积广阔,降水充足,地质、水文条件复杂,自然因素和人为作用引发地质的灾害时有发生,且类型多样,其中以不稳定斜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害严重,且主要分布于山区、x沿岸和交通道路沿线,经x年全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和x年全市地质灾害汛前排查,共确定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13处。

x年,在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x国土资源局的大力指导下,各乡镇和市直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了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地质灾害“零伤亡”的目标。全市共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3级预警4次,提示短信共106条,应急处置崩塌地质灾害险情1起(S208小岭拐崩塌)。同时,圆满完成了《x1:5万地质灾害区划调查》野外验收工作,开展了“x马家山模拟崩塌应急演练”,组织了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知识培训班,共培训群测群防监测员、基层国土资源工作人员、村级相关人员43人次。

二、x年度地质灾害现状趋势分析和重点防范期

依据我市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分布规律、隐患点稳定状态和气象部门对x汛期降水的预测,强降雨和连续降雨仍是引发突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人类工程建设活动是引发突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突发性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区域为沿山和河湖干渠沿岸坡,缓变性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区域涉及全市。全市重点防范区为:x(西峰山区一带切坡建房)、x、x(矿区)、x(包坊村一带切坡建房);全市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岸崩等突发地质灾害。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x地质灾害防治要求,我市重点防范期为5月至9月。

三、需重点防范或加强监测的隐患类型和具体隐患点

(一)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

1、x街道不稳定斜坡(CH-10)

位于x街道,地理坐标东经117°55′48”,北纬31°31′33”。该处为山坡坡脚切坡建房引发,形成时间约为上世纪70年代,危岩体坡高约8m,坡长约10m,坡宽约50m,坡度约75°。隐患点在强降雨期间常伴有小规模崩塌灾害发生,威胁住户生命安全。属地乡镇应加强监测,必要时采取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

2、x不稳定斜坡(CH-11)

位于x,地理坐标东经117°56′42”,北纬31°31′33”。为切坡修路引发,危岩体坡高约8m,坡长约15m,坡宽约50m,坡度约75°。

道路施工方正在对该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属地乡镇应加强跟进,确保治理过程中不发生灾害事故。

3、x不稳定斜坡(CH-13)

位于x经开区x,地理坐标东经117°52′42”,北纬31°40′02”。由修建寺院切坡引发,危岩体坡高约20m,坡长约25m,坡宽约30m,坡度约80°,威胁寺庙内人员及香客的安全,属地部门、寺庙主管单位应加强监测防范,并筹措经费采取工程治理措施。市国土资源局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做好监测和监管,并协助x经开区在治理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

4、x不稳定斜坡(CH-17)

位于x,地理坐标东经117°50′23。04”,北纬31°35′12。84”。斜坡坡高6m,坡长10m,坡宽100m,坡度为30°。坡体土质松散,坡面呈直形状,坡体上方民房墙体开裂现象严重,宽1-5mm,多呈竖向。在强降雨等不利条件下可能失稳引发滑坡地质灾害,威胁民房及人员安全。天河街道应加强监测防范,必要时采取搬迁避让措施。

(二)崩塌地质灾害

1、S208省道x崩塌(CH-01)

位于xS208省道西侧,地理坐标东经117°51′43”,北纬31°39′57”。由修路切坡引发,危岩体坡高约20m,坡长约15m,坡宽约30m,坡度约62°。该隐患点历年均有小规模崩塌发生,威胁过往车辆及行人,x公路局x分局要继续采取防范措施并加大工程治理力度,彻底消除隐患。

2、S208省道x崩塌(CH-09)

位于xS208省道西侧,地理坐标东经117°51′54”,北纬31°29′47”。由修路切坡引发,危岩体坡高约40m,坡长约20m,坡宽约50m,坡度约65°。该隐患点虽修砌了高约1。9m的挡墙,但由于坡体高陡,仍然威胁过往的车辆及行人安全。x公路局x分局要继续采取防范措施并加大工程治理力度,彻底消除隐患。

3、x崩塌群(CH-07)

位于x,地理坐标东经117°49′13”,北纬31°50′48”。为山坡坡脚切坡建房引发的崩塌,有多个阶梯状不稳定切坡。其上部的不稳定边坡高度约为10m,长度约为15m,宽度约为40m,厚度约为3-5m,平均地形坡度约为46°,x年该隐患已破坏房屋1间,未造成人员伤亡。目前,该隐患在连续降雨后仍会有小规模崩塌发生。市国土资源局应加强监测,属地乡镇应进一步采取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

4、x崩塌(CH-16)

位于x,地理坐标东经117°35′58。62”,北纬31°24′39。6”。x年全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时,发现该处因切坡建房,坡体下方已有少量落石堆积。应做好日常监测并记录坡体动向。

(三)滑坡地质灾害

1、x槽坊滑坡(CH-12)

位于x糟坊,地理坐标东经117°51′59”,北纬31°30′59”,为自然形成,滑坡在斜坡上形成圈椅状地形,高度约为12m,长度约为30m,宽度约为40m。曾于x年8月1日9时发生滑坡,未造成人员伤亡,损坏部分房屋、毁坏树木22棵,直接经济损失约0。5万元,后经工程治理,沿坡脚处修筑高约0。8m挡墙,但目前滑坡仍处在不稳定阶段,索性坡体下方房屋已空置,国土资源部门、属地乡镇应加强监测密切注意坡体动向。

2、x滑坡(CH-14)

位于x组,地理坐标东经117°49′13”,北纬31°50′48”。由当地村民修建房屋切挖坡脚引发,滑坡体高度约为10m,长度约为

15m,宽度约为40m,厚度约为3-5m,平均地形坡度约为46°,目前滑坡仍处在不稳定阶段,威胁其下住户的安全,属地政府、国土资源部门应加强监测,必要时采取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

3、x滑坡(CH-15)

位于x组,地理坐标东经117°51′56”,北纬31°49′18”。当地村民修建房屋切挖坡脚引发,滑坡体高度约为15m,长度约为50m,宽度约为100m,厚度约为4m,平均地形坡度为62°,滑体为碎石土。x年该滑坡冲毁房屋1间,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直接损失8万元。目前坡顶见拉张裂缝,坡脚剥、坠落现象,住户房屋墙体见多处竖向裂终缝,滑坡仍处在不稳定阶段,威胁其下住户的安全,属地乡镇、国土资源部门应加强监测,密切注意坡体动向。

(四)泥石流地质灾害

x泥石流(CH-05)位于x,地理坐标东经117°48′24”,北纬31°29′51”。斜坡高度约为50m,坡度约为45°。该隐患点已采取修筑挡墙、梳通等措施进行了治理,坡体逐渐稳定,但需加强监测、关注动向,做好预警工作。

(五)崩岸地质灾害

x崩岸(CH-04)

位于x沿岸,地理坐标东经117°36′12”,北纬31°26′31”,坡度约65°,岸坡高度约7-8m,崩塌长度约300m。随x水位变化以及浪涌冲蚀,极易发生崩岸,目前未进行任何治理措施。根据历年的监测记录分析,湖水已剥蚀岸体近1米,经年累月将危及岸上x寺安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属地乡镇应加强监测做好防范,市水务主管部门、寺庙主管部门应筹措资金,必要时采取工程治理或寺庙搬迁。

四、地质灾害监测

(一)重点监测范围、内容

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重点调查和“三查”制度(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进一步掌握我市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规律,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本方案附表中所列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列入本年度市级重点监测范围。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隐患体及周边地面和建(构)筑物变形情况,动植物异常情况、地下水变化情况等。

(二)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要采取汛期巡查与常规监测相结合、专业单位监测与群众监测相结合、定期监测与连续降雨时加密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

1、汛期巡查。在汛期,各地、各部门应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落实监测责任。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隐患体主管单位应根据各自职责,开展责任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巡查。

2、群测群防监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和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全面落实监测人员,对发现的隐患点要及时进行监测,掌握其动态及变化情况,做到一旦灾情或险情加重时能及早发现、及时预警并主动避让。

(三)监测责任单位、责任人

1、各地行政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各国土资源所在市国土资源局和同级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建设、水利、交通、气象、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关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

2、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监测责任落实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重点防范期,责任单位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及时发现、报告、处置险(灾)情。

3、危及教育设施、铁路、公路、水利水电、航道、通讯、风景名胜区等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该设施的主管部门和单位负责监测。

4、其他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由隐患引发者负责监测和治理。

五、地质灾害预警及应急

加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建立体系完备、运行正常有效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制度,及时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消息传达给相关部门(单位)和受威胁的人民群众。对已出现地质灾害征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要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转移人员。

各乡镇(街道)要建立24小时值班制,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其它各有关单位和部门也要建立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严格执行“三个报告制度”,即:一是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二是其他部门和村(居)民委员会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转报当地人民政府,三是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派人赶赴现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灾情扩大,同时还要按照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速报制度规定,向上级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地质灾害应急工作要做到第一时间接到灾情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第一时间开展抢险救灾;地质灾害发生后,各乡镇(街道)和有关单位应按程序启动并组织实施本单位《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工作,力争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六、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应进一步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强化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目标,建设地质灾害防治专业队伍;国土资源、气象、水利、交通、建设、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协调,提高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

(二)健全落实制度。各地要认真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各项防灾制度,建立和完善行政领导责任制,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严格执行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应急调查处置、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三同时”等制度。

(三)保障防治经费。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用于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治理)、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等,并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可能成灾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早进行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四)编制应急预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有针对的编制包括监测、报警、疏散、安置、抢险等内容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出现灾(险)情时,应及时按规定启动预案,及时报告灾(险)情,组织危险区内人员撤离并妥善安置,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加强协调配合。国土资源、气象、建设、水利、公安、交通、教育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调与配合,完善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认真做好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资源部门应加强与同级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雨情,为制定预防措施和开展抢险救灾提供依据;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并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发生地质灾害气象信息,指导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

(六)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立广泛的灾害监测和预警信息服务队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加大监测力度和监测频率。

(七)强化项目管理。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住房和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各重大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建设单位,要依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严格按有关规定开展勘查设计、施工等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因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各地各有关部门尤其是规划、建设部门,要重视农村切坡建房引起的地质灾害问题,从源头上控制切坡建房。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单位要有针对地做好切坡建房危害性宣传,指导农民科学建房选址及间易监测方法。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落实矿山企业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责任。

(八)大力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工作,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监测分析,提高预警预报水平。要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力度,普及监测、预防、避险、抢险等知识和技能,增强民众防灾意识,提高抗灾能力。及时向隐患主管单位或责任单位以及受威胁的对象发放“两卡”,并在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和标志。

2022提高处理突发地质灾害效率方案模板(及时施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范本)

第4篇:2022提高处理突发地质灾害效率方案模板

为切实做好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认真做好20xx年至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易发地点

根据历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我市地质灾害易发地点主要包括: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村庄、集市等人员集中地(重点是和办事处),人工开挖的高陡边坡的坡脚和自然土质斜坡附近的居民居住区,矿山开采区,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其它在汛期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认真调查、综合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列出本地重要地质灾害易发地点,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对危害严重、需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危险点,要挂牌督办,限期整治到位。

二、重点防范期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密切相关,我市主汛期是5月至10月,这段时间暴雨、持续降雨极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我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5月1日至月30日。

三、监测、预防责任人

㈠各乡镇(办)地质灾害隐患点,由乡镇(办)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监测、采取防范措施并落实防灾责任人,在主汛期增加监测巡查频次,以便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危险体的变形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报。

㈡危及铁路、公路、水利水电、河堤及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设施的主管部门负责监测、采取防范措施并落实防灾责任人。

㈢危及学校、工矿企业、事业单位等受灾主体单一地质灾害隐患点,由其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测、采取防范措施并落实防灾责任人。

㈣其他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由建设责任单位负责监测。

四、防控措施

20xx年至20xx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并采取以下防治管理措施,力争把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和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㈠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地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本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将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负责人,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㈡明确职责,加强合作,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水利、教育、旅游、气象等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市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职责,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巡查、监测、预报、预警和防治工作。要督促、配合建设、交通、铁路、水利、教育、旅游等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指导。

2、市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和建设单位的管理与监督,在有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危险的斜坡上进行修路、建房、开矿、取土等工程活动,必须事先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工程勘察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勘察、施工,防止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3、市交通部门要组织开展对公路、铁路沿线地质灾害调查,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做好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并在隐患路段设立醒目的警示牌,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建立公路、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做好公路、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

4、市旅游部门要组织开展各旅游区(点)地质灾害调查,建立旅游区(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加强对辖区内从事旅游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从业人员防灾知识的培训,加强对旅游人员防灾知识的宣传。

5、市教育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各中小学校区(舍)的地质灾害调查,编制中小学校区(舍)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在每年汛前、汛中,对中小学校区(舍)及其周边的地质灾害或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校区(舍)要加强巡查与监测,落实防灾责任、防灾措施和应急措施。

6、市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利工程设施特别是病险水库(坝塘)的巡查、监测、预报,对出现的险情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治理;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和建设单位的管理与监督,防止建设过程中引发地质灾害。

7、市气象部门要做好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测预报及预警信息的发布,要及时将气象预测预报及预警资料通报各有关部门及责任人。

㈢排查隐患,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各地各有关部门在汛前、汛中、汛后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巡回检查,对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防灾预案,落实监测责任人、预警信号、撤离路线等,连同防灾避险明白卡,一并发放到每户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

㈣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各有关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其宣传计划,扎实细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工作,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月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公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㈤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保障制度。各地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年度计划和预算中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确保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得到及时监测、预报、调查、勘查和治理,保障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的有效运行。

2022提高处理突发地质灾害效率方案模板(及时施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范本)

第5篇:2022提高处理突发地质灾害效率方案模板

为进一步提高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学校全体教师工和全体学生的防灾避灾意识,根据上级要求和应急管理计划安排,经局***组研究决定,在20xx年x月x日举行一次突发地质灾害逃生演练。通过这次演练,保证在发生突发地质灾害的情况下,学校全体教师工和全体学生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离危险区,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设定20xx年x月x日x时x分,我市发生x级地震,震源深度x公里。我校及时启动《防范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指挥部的领导下,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工和全体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尽快采取防灾减灾有效措施。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遵照: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互相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

1、由局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指挥部组织实施。

2、参加人员:学校全体教师工和全体学生。

四、演练时间

20xx年x月x日x时x分。

五、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1、9:00时:突感地面震动,教学楼摇晃,预测地震发生,立即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挥部下达撤离命令。

2、9:01时:学校吹响紧急撤离哨音,指挥部各成员分别把守各楼道口,按原定路线组织人员有序安全撤离办公楼。

3、9:04时:人员撤离到楼院空旷处,各单位对人员进行清点,并向指挥部报告。

4、9:06时:根据汇总情况,对未及时撤离人员进行救援。

5、9:08时:指挥部组织人员对学校全体教师工和全体学生安全情况进行统计。

6、9:18时:指挥部组织人员继续跟踪监测灾情,有情况迅速报告。

7、9:20时:演练工作讲评会。总指挥作演练讲评。

8、9:35时:宣布演练结束。

2022提高处理突发地质灾害效率方案模板(及时施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范本)

第6篇:2022提高处理突发地质灾害效率方案模板

一、演练目的

为了检验在地质灾害发生的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离险区受威胁住户,做好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和抢险救灾工作,提高村居、科室、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对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演练时间:

20XX年5月1日-20XX年6月30日

三、演练地点:

辖区所有登记备案地质灾害隐患点

四、演练任务

凤城地区因遭受连续降雨、强降雨和三峡水库蓄水等因素诱发,滑坡崩塌、坍塌等地质灾害有可能产生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街道***工委和办事处领导下,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各司其职积极配合,由村居和企事业单位用最短的时间组织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的所有住户和人员用最快的时间最短的距离快速有序撤离到安全区域的防灾减灾有效措施。

五、演练原则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遵照: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村居负责,群众参与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干群配合、假戏真做的原则。

六、演练步骤

1、全体演练单位及驻村人员于演练前30分钟集中村居委会,所有参演的工作人员就位待命。

2、村居委会***演练零时宣布演练开始。

3、村居委会主任演练零时一分接到监测人报告,因连续降雨、强降雨等因素诱发,地质灾害隐患点活动性增强,有明显下滑趋势,地质灾害有可能随时发生。

4、村居委会主任立即向村居委会***报告建议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经村居***批准,于演练零时五分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单点应急预案并通知分别由村居委会***、主任担任队长和副队长的地质灾害应急抢险队伍,并报告街道地防办主任黄长丰、职能分管领导和驻村居领导。

5、村居综治专干、楼栋长、湾长、组长以及自愿者组成的抢险队伍立即赶赴现场,监测险情,于演练零时十分实行交通管制,根据地质灾害危险区范围设立危险区警戒线控制周边区域,阻止非抢险救灾工作人员进入危险区。同时,监测人员佩戴醒目抢险标志,于演练零时十分用话筒根据避险明白卡人员名单通知危险区域的每一个人让群众知晓险情,做好应急撤离准备。

6灾害点监测人于演练零时十五分鸣锣报警。受威胁群众听到鸣锣警报立即按照先人后物,先妇女、儿童、老人后青壮年的顺序开始撤离。综治专干、楼栋长、湾长、组长等抢险队员佩戴抢险标志迅速进入危险区按照避险明白卡人员名单对未撤离的人员进行清场,对拒绝撤离的立即按照4:1的比例安排强壮抢险队员依法强制带离。抢险队员要牢记使命、严格履职和避险人员积极配合、互相协调,务必将避险明白卡中人员全部转移出地质灾害危险区并带离到安全区域,做到紧急避险不放弃一人,抢险救灾不放弃一人,真正做到不离不弃(即群众不撤干部不走),真正做到宁愿群众骂不愿群众哭,与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夺取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全面胜利。

7、演练零时三十分务必撤离完毕。

8、村居委会***、主任演练零时三十一分到灾民转移临时安置点看望灾民撤离安置情况,村居主任组织灾民学习《江西小萍乡鸟嘴岭滑坡成功避险》,并对演习进行点评并进一步完善预案。

9、演练一时村居***宣布演练结束。

七、各村居将20XX年度备案地灾隐患点演习方案和演习照片或视频于6月30日前报街道地防办。

2022提高处理突发地质灾害效率方案模板(及时施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范本)

第7篇:2022提高处理突发地质灾害效率方案模板

一、主要地质灾害发生概况

20xx年,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和国土资源所“五到位”创建活动,强化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巡查监测,明确防灾责任,落实防灾措施,全市未发生地质灾害。

二、度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1、崩塌滑坡重点防治区。20xx年调查发现,全市存在重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26处,其中危险性中等的有5处、危险性较小的有21处。主要的危岩崩塌滑坡灾害隐患点有北沟仲庄矿区、双塘沙沟矿区及马陵山镇的宋山采石宕口。

2、地裂缝重点防治区。地裂缝灾害主要分布在墨河街道及棋盘镇的部分地段,其中以墨河街道姚湖村一带尤为严重,防范期为全年。

3、岩溶塌陷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在合沟镇。防范期为全年。

4、黄砂采空塌陷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在沂沭河和骆马湖黄砂开采区。防范期为6月至9月。

5、软土塌陷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在草桥和窑湾等镇。防范期为全年。

在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之外为一般防治区,在重点防治期之外为一般防范期,也应做好相应监测防治工作。

三、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各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完善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反应系统,提高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理能力。各有关部门应按照《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规定,各司其职,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要密切配合,形成应急处置合力,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各镇(街道)应进一步健全镇(街道)、村地质灾害监测预防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把监测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

(三)认真治理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各镇(街道)应积极筹措资金,做好辖区内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整治工作。对于因工程建设单位或采矿等引发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由工程建设单位或矿山企业落实检查和监测防治责任,及时采取避让、治理等防范措施。

(四)严格落实险情巡查、灾情报告制度。市国土部门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险情巡查、灾情报告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发现险情要及时报告处理,对已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设置警示牌,加强险情巡查和动态监测。

文章评论

2022提高处理突发地质灾害效率方案模板(及时施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范本)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