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知识讲解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教案模板(渗透学习一年级数学知识教学教案范本)
第1篇:2022知识讲解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教案模板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2、使学生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
3、认识“+”和“=”这两个符号,学会读加法算式。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意,培养学生视图能力。
2、启发、引导学生讲述图画内容,学会说三句话,培养说话能力。
3、通过摆学具,理解加法含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在讲解加法含义中,渗透集合(并集)思想。
2、引导学生讲述图画内容时,可指导学生做合并起来的手势,既帮助理解图意,又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加深了解加法含义。
2、较熟练地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并知道计算的根据。
3、认识“+”和“=”,会读算式。
教学难点:
1、理解加法含义。
2、引导学生说思维过程。
教学步骤:
一、铺垫
1、请同学们摆出1根小棒,2个三角形,3个圆。说一说各用数字几表示,并在学具下面写一写。
2、动手将2个三角形分成两堆,再把3个圆片分成两堆,说一说2、3的组成。
3、看课本10页的跳棋图,想一想,□里应该填几,填上数后再想一想为什么。并把这几个数的组成,写在黑板上。
二、探究新知
1、直观演示,引出加法。
(1)先出示(或显示)小朋友左手的气球,问,这是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再出示(或显示)右手的气球,问,这是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
(2)现在把左手1个气球和右手1个气球合在一起。(边说边移动气球,直到合在一起),一共是几个气球?
(3)引导学生口述题意。左手里的1个气球,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球?
(4)讲述。(指图)左手里的1个气球和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2个气球。说简单一些就是,1和1合起来是2。(指导做两手合起来的手势)1和1合起来就是1和1加起来,怎么表示呢?就是在1和1中间写上“+”(板书加号),读作“1加1”。“+”表示合起来,学生试读。
(5)“1+1得几?”学生回答后说明,1加1得2,得几也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在1+1后面写上“=”)“=”是等号(板书等号)。指“1+1=2”说,这是一个完整的加法算式,读作“1加1等于2”也可以读作“1加1得2”。
(6)[小结]这道题是把左手里的1个气球与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气球?(边说边做手势)合起来也就是加起来,所以这道题要用加法计算。
2、指导看图,理解图意。
(1)教学10页中间左图。
①用磁力板、幻灯片或电脑显示边演示边讲。原来有两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在两个小朋友外面圈一个圈),又跑来1个小朋友(也在一个小朋友外面圈一个圈),合起来一共是几个小朋友?(再在3个小朋友的外面圈一个大圈)
②引导学生边说边用手势表示题意。
③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必须把几和几合起来?说明,把2和1合起来,就是把2和1加起来,写成算式“2+1”。
④“2加1得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在“2+1”后面板书“=3”。
⑤领读算式“2+1=3”。学生自己读两遍。
⑥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10页相应的图。说明教科书中的图和刚才看的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最后显示的图也叫结果图。意思也是“原来有2个小朋友,又跑来1个小朋友,一共是几个小朋友?”
⑦引导理解算式。刚才是看着图知道2加1得3,如果没有图可以怎么想呢?因为2和1组成3,所以2加1得3。
(2)教学第10页右图。
①(指图)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1只小猫玩球,又跑来2只小猫,一共有几只小猫?”
②求一共有几只小猫?要把几和几合起来?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③引导学生在黑板上写算式“1+2=3”。
④看到“1+2=3”你是怎样想的?
3、整理小结。
(1)刚才我们看到的这3幅图,第一幅图是要把1和1合起来,第二幅图是要把2和1合起来,第三幅图是把1和2合起来。这三幅图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都要用加法计算。
(2)齐读黑板上的3个算式。
4、动手操作,理解加法含义。
(1)先摆1个三角形,再摆1个三角形,一共几个三角形?这是把几和几合起来,怎样列式?得多少?
(2)先摆1个圆,再摆2个圆,一共是几个圆?这是把几和几合起来?怎样列式?得多少?请把得数填在教科书上的□里。(第10页下图)。再读一遍算式。
三、巩固发展
指导完成教科书12页做一做。
(1)12页1
引导边做手势边说图意。“原来有1只小狗,又来了2只小狗,一共有几只小狗?”求一共有几只小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把得数填在□里。
(2)12页1
①说图意。原来有2本书,又拿来1本书,一共有几本书?
②说一说“1+2=3”你是怎么想的?
(3)12页2,填得数。填完后,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4)12页3,这是2和3的组成。它与我们今天学的加法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做加法时,想的就是数的组成。在□里填上合适的数,而后订正。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复习2、3的组成。
2、用小棒摆一摆1+1=1+2=2+1=
3、说一说这几个算式得几,你是怎么想的?(边说边做手势)
第2篇:2022知识讲解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大年了,喜欢过年吗?知道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①
学生独立表演。
②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1)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四、全课结束
第3篇:2022知识讲解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第2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进行分类,感受图表的简洁。
3、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但总数不变。
4、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分类方法,感知分类意义。
【教学难点】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进行分类,感受图表的简洁。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过超市购物,是吗?
生:是。
师:现在请大家再去超市看一下吧。(点课件)看完视频,是不是觉得超市里的东西,分类摆放得很整齐?
生:是。
师:这样分类整理的好处是方便我们购物快捷。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分类与整理的按给指定的标准分类。(师板书:分类与整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27页看一下主题图。
(设计意图:从去超市看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顺利导入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1)出示主题图气球图片。(课件)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给出的信息图。小朋友们拿着这么多的气球,你能说一说图中有哪几种气球吗?
生:有三种,有爱心形的气球、冰糖葫芦形的气球、球形的气球。
师:对。这么多气球,怎么分类呢?可以怎样分类呀?这里出现了一个词“分类”,谁来说说你认为的或理解的分类是什么意思呢?
生1:哪个东西相同的是一类;
生2:每个东西都是一样的。
师:哦,你们是这么理解的,那把气球分成几类呢?我们就先按气球的不同形状进行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师板书:形状)大家来数数看:冰糖葫芦形的气球有3个、爱心形的气球有4个、球形的气球有5个。我们分堆整理好,摆放在这个图中,这个图表小朋友们以前都没有见过,现在来认识一下,横线下是表示图形的形状,横线上每列是表示图形的个数,把图形一一对应,摆放整齐,像这种把同类事物排成一列画的图,叫象形统计图。问题: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象形统计图,我们能快速的看出来,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大家回答一下,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呢?
生:球形的气球最多,冰糖葫芦形的气球最少。
师:对,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我是通过数数知道的;
生2:我认为哪列最高就是最多,哪列最矮就是最少的。
师:对,通过象形统计图,我们能快速直观的看出来,谁是最多,谁是最少的,把它整理到一起。
(2)、交流展示:你还能按照什么来分类呢?刚才我们是按气球形状来分,也许有同学想说:还可以按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师:对,按颜色分。(师板书:颜色)现在我们来按颜色分一下看,有蓝色、红色、黄色的气球,将所有蓝色、红色、黄色气球放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建立象形统计图,通过象形统计图,我们也可以快速直观的看出来,黄色气球最多。所以,学习了象形统计图,我们不但能直观的看出图的信息,也可以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因此,在同一种分类里面,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下面我们来看下这几个同学的不同记录方法
(3)、导思点拔(课件略图)
师: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它们进行分类,可以画一画、写一写,也可以摆一摆。那你更喜欢哪位小朋友的记录方法?
生: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将图的演示逐步过渡到表,学生便不觉得突兀,对以后统计知识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
师:观察这两个表,都是在分这些气球,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生:因为两次分的标准不同,第一次是按形状分,第二次是按颜色分的。
师:而它们的总数又是怎么样的呢?好,让我们来算一下。(板书)
形状颜色
3+4+5=12(个)3+3+6=12(个)
师:那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生:总数不变。
小结: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总数不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生活中分类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的情景要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还要让学生发现,无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不变。)
三、课堂练习
1、把每组不同的物品圈起来。(课件)
2、按形状分一分。(课件)
(设计意图:紧跟练习,对新知加以巩固。)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与整理,你有什么收获吗?最后,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的知识要点:
按给定标准分类
1、事物可以根据形状、颜色、不同的功能、用途等进行分类。
2、根据同一标准分类,虽然分类结果的呈现形式可能不同,但分类的结果一定相同。
附教学板书:
分类与整理
形状分颜色分
3+4+5=12(个)3+3+6=12(个)
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总数不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比如:本课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来引入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从而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为后面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4篇:2022知识讲解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教案模板
一、巩固旧知进行铺垫
1、口算练习(出示口算题卡)
10+2=4+10=13-3=12-10=6+10=10+5=15-5=17-10=
[请一两个学生说一下你是怎样算的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一个十和几个一中去掉几个一剩多少]
2、数的组成的练习。
6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8个一和5个十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28里面有几个一,几个十?
[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巩固达到对新知识进行铺垫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
1.利用进行动画演示:小明要过生日,请了好多同学,妈妈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景。)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显示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请学生观察要买的酸奶,怎样放的,引导学生看到成排放置,每排10瓶,放了三排,还放了两瓶]
2.解决30+2。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师板演用小棒代替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板书:30+2=32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求30和2合起来用加法,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
3.还可以怎样列式解决2+30。
教师板书:2+30=
独立思考后写在练习本上,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巩固练习30+3=6+20=70+8=9+40=
4.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仔细看图发生了什么事(小明拿走2瓶),还剩多少瓶?请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指出: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巩固练习63-3=57-7=48-8=29-9=
[请多个学生说说怎样算的,新知的强化。让学生明白整十数加一位数与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三、运用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请一名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其他同学一起按要求摆小棒学生仔细观察后,提出问题在练习本上写出相应的算式,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先摆5捆,再摆6根(一共有多少根?)
50+6=566+50=56
先摆44根,再拿走4根。(还剩下多少根?)
44-4=40
2.填一填连一连
课本做一做第一题填空,个别同学在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第二题数学游戏:在课本上连线,在展示台展示正确者奖励玉米图片
3.我当小法官
4+60=464+60=64
4个一和6个十合起来是644个一和6个十合起来是46
65-5=6065-5=6
5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575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75
74-4=?90+6=?
[出示小兔和小猫他们那分别对应同一道题,结果不同,学生用手势比划小兔对还是小猫对,面向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出的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学生在明白算理及仔细观察对比下选出正确的。最后一组题要求学生自己解答进一步巩固]
四、解决问题(第43页的第6题。)
在这里将首先出示一张春天的景进行情景创设,﹙春天到了,老师带同学们去春游,在出游时出现了一个小问题,需要你们来解决﹚运用多媒体出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看后先进行同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请个别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40+3=4343<45所以够﹚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什么知识?我们学的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几十几减几这样的减法,下课以后同学之间互相出题,互相说得数,回到家里,和家长互相出题,互相说得数,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第5篇:2022知识讲解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教案模板
第一课时:看一看,数一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
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老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读“编者的话”。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教科书第2-3页挂图)
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随意观察,同桌互相说。然后指定内容请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教师要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及时表扬。
2、数图中的数量
师: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
(2)数出数量是2的。
(3)依次数出其它数量的事物。
三、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数。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寻找身体上的数。
(2)集体反馈交流。
2、寻找教室里的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各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四、总结
第二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长短、大小及多少并能判断长短、大小、多少、轻重。
2、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五星、铅笔两枝、球两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新授
1、教学轻重
(1)创设情景。
(2)探究比轻重的方法。
2、比长短
(1)引导生观察
(2)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得出:物体有长、有短。
(4)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3、比大小。
讨论比较物体的大小及方法。
4、比多少。
(1)观察第6页图,你发现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同样多,多些,少些)
三、完成课堂活动。
四、总结
一、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每个数所表示的实际数量、顺序,正确规范地书写数字,正确迅速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2、难点:认识0;正确地书写各数;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3、关键: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及计算的意义;计算过程中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第1课时:1-5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的例1、例2、例3;课堂活动中的第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数一数,说一说。
教师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
2、认读1-5各数
出示1-5的数字卡片,板书课题
3、反馈实践
师: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
(教师说数,学生根据数摆小棒,同桌互相查看。)
师: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师出示实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数。
二、感知数的顺序
1、边摆边数,逐次感知1-5的顺序。
2、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打乱顺序的点子图、排队。
学生小组讨论后,请一组同学上台摆一摆,并说说理由。
(2)摆好后提问:5的前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3)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三、开放性活动
1、引导看书第8页的例3。
例3中告诉我们“2”可以表示什么?
2、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3、猜数游戏
(1)师生互动
如:师: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呢?
生:可能是3,也可能是4或5。(有的生可能会说出比5大的数,教师要加以肯定鼓励。)
(2)小组互动
4、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与同桌互相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第2课时:1-5各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4,以及第9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比、划等活动,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
2、使学生在数数的基础上会读、会写1-5各数。
3、通过课堂活动中的数、写、圈、摆,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并体验合与分。
4、培养学生认真、规范的书写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数
二、新课教学
1、教写“1”。
师:你能用手指表示1吗?引导学生伸出一个手指。
师:如果用划O来表示1的话,要划去几个圈?(要划去1个圆。)
指导学生看例4,出示数字1。
老师拿出画好的田字格卡片,边写边指导:把1写在田字格的左半部,从右上方的线上起笔,向左下画一笔到左下方停笔,稍微倾斜,笔道要直。
然后先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书写1,再让学生在书上写。
2、教写“2”。
(1)学生演示2的手势。
(2)学生独立画圆。
(3)出示数字2,2字像鸭子。
(4)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2,学生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书写。
3、教写“3”。
(1)学生独立作业。
(2)学生反馈。
师:请小朋友按照比、划、读、写的学习顺序展示一下你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3的写法要求,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4、教写“4”和“5”。
(1)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代表反馈。
(3)师小结。
5、放手让学生独立写1-5各数。
三、课堂活动
1、说一说,1——5还可以表示什么?
2、圈一圈,写一写。
第6篇:2022知识讲解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
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力目标: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课件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练习:课件出示冰箱图,学生说一说各种物品的位置。
课件出示小树图,学生填空。
2、前、后。
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说一说各位同学的前后
完成“做一做”。
三、综合练习。
1、看图说一说。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各种物品的位置。
2、说一说,指一指。
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人和物的位置关系。
3、摆一摆。
4、看图说一说,回答小动物们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第7篇:2022知识讲解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教案模板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
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
(10课时)认识整十数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认识几十几1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
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多些和少些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的例题,第9~10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设置情境。
谈话:小猫开了一家餐馆,现在它正忙着洗盘子呢!(出示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0+4=4+3=34-30=34-4=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还剩4个一。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34,所以4+30=34。
3、解答试一试。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称,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34中,相加的两个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对了,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什么呢?
讲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边说边在30+4=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名称。在34-4=4里,减好前面的数叫做什么?请你猜一猜。
讲述: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那么,减号后面的数又叫做什么呢?指名说。
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板书:减数)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请学生试着说说。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板书:差)
指名说出算式34+4=30中各部分的名称。
(3)提问: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
二、教学想想做做
1、第1题。
(1)出示20只白兔和8只灰兔的图片,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左边20只白兔和右边8只灰兔,列出四个算式。
(3)组织交流:算式是怎样列的?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口算第2题。同桌同学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交流:说说怎样想的?提问:根据60+3=63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3、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校对。
4、第5、6题。
(1)指导学生看图中的对话,然后说说题意。
(2)列式计算。
订正第6题诗追问:我拔的个数和山羊同样多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兔子拔了几个萝卜?
三、全课总结讲述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并且知道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加数,加得的结果是和;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是减数,减法中的得数叫做差。
四、作业
想想做做的3题。
教学后记:情景导入得好,注重学生说的能力培养。
第8篇:2022知识讲解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教案模板
1.使学生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2.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结合排队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尊敬老人、礼貌谦让等社会公德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活动1:开车出游。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个非常有趣的地方,你们想去吗?那就开上咱们的小列车去吧。(律动开火车,多媒体显示列车开到了动物园)
[说明:律动时,要让学生模仿坐车的动作,并配上列车行进及到站时的声音,使学生身临其境。]
二、感知新知
活动2:排队买票。
1.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多媒体显示5人排队买票图)
2.引导看图,自由提有关几与第几的问题。
如:有几个人在排队?老爷爷排第几呢?戴帽子的男孩排第几?小女孩的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3.说一说。
(1)如果是你排在老爷爷的前面,你会对老爷爷说些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老爷爷从第五走到了第一)
(2)老爷爷高兴地排到了第一。现在看看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小女孩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3)刚才我们说的几人与第几人,如5人和第5人,2人和第2人意思一样吗?(板书课题)
4.(多媒体演示老爷爷买完票走了)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并要求回答。
如:剩下几个人?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又排第几?小女孩的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说明: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加以引导,特别要让学生说清楚是怎么数的。同时,要告诉学生排队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从前面数起。]
三、内化认知
活动3:点灯笼。
1.今天动物园可真热闹,门口挂满了灯笼。我们一起来做点灯笼的游戏好吗?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图。
要求:第一行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
第二行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2.指名在电脑上进行涂色操作。
3.议一议:4个和第4个意思一样吗?
[说明:给灯笼涂的颜色不作统一要求,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要求说说为什么涂这种颜色。在区别4个与第4个时,如果学生能明白4个指一共有四个灯笼,而第4个指排在第四个的那个灯笼就可以了。]
活动4:我说我家。
1.多媒体出示小丽家楼房图。
2.看图,要求用几和第几这两个词说一句话。
如:这幢楼有5层,小丽住在第4层
3.介绍自己家:你家的楼房一共有几层?你家住在第几层?
[说明:在数楼房层数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根据房门、窗户和阳台等参照物来数,并要指出数楼房习惯上都是从下往上数。]
活动5:猴子捞月亮。
1.快看,动物园里的小猴子又在捞月亮啦!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右图。
2.说一说:看到这个画面你想说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注意到戴帽子的猴子很特别)
3.小组讨论:戴帽子的小猴排在第几?你是怎么数的?
[说明:数戴帽子的小猴子是第几只时,要引导学生先从下往上数,再从上往下数,明白由于数的方向不同,答案也不同。]
活动6:课间律动操。
1.挑选领操员。(每组各派1名学生排队上台领操)
提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上台领操?谁排第一?谁排第二?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模仿动物动作做课间律动操。
3.领操员重新排队下台回原位。
提问:刚才领操员下去时谁排第一?谁排第二?你是怎么数的?
[说明:本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目的是通过活动解除学生的学习疲劳,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活动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不得少于3分钟。]
活动7:赛车比赛。
1.小朋友们的操做得可真不错。接着,我们一起去看小动物赛车。(多媒体出示赛车图)
2.抢答: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3.小组合作:看着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说明: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最好是同桌合作或前后桌合作,同时要强调学会尊重,学会倾听,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说话不要太大声,不要影响其他人的交流等。]
四、总结评价
活动8:满载而归。
1.小朋友们今天在动物园里玩得开心吗?不过时候不早了,我们回家去。(律动开列车游戏)
2.今天我们参观了动物园,学习了几和第几的知识,你能说一句含有几和第几的话吗?
3.今天这节课有意思吗?为什么?现在你知道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吗?你觉得你今天表现怎样?满意吗?
[说明:在说几和第几时,要启发学生结合实例进行描述。在课末评价时,要引导学生既评价自己,也评价别人,甚至可以评价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