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方法分享 >  当前文章

方法分享

2022大班科学教学及总结(分享10篇幼儿科学教案及目标)

pangzhenyu 06-29 15:40 阅读 我爱育娃

2022大班科学教学及总结(分享10篇幼儿科学教案及目标)

第1篇:2022大班科学教学及总结

【活动目标】

1、能识别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知道一般的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的。

2、通过“拣菜”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集体活动前让幼儿出去观察多种植物,并对植物的“身体”有初步的感知。

2、课件:一株黄豆的生长过程。

3、部分植物、盛菜的篮子。

4、植物“身体”各部分的分解图、白纸、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师:这几天,你们去找植物了吗?一定看到了许多植物吧!谁来讲给大家听听。(幼儿描述自己看到的植物。)

师:你们讲得很精彩!自然界的植物可真是千奇百怪。

师:(出示课件:《一株黄豆苗》)植物的身体也像人的身体一样,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道这株黄豆苗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点击黄豆苗的各部分,逐一呈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将科学活动置于大自然的背景之中,扩展了幼儿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历,促进了幼儿课前的观察和思考。由人的身体自然导入植物的“身体”,激发了幼儿思考的兴趣。多媒体的恰当使用,让幼儿对植物的“身体”一目了然。

二、主动探究,自主建构。

1、发现种子(幼儿自由观察、交谈,老师参与讨论。)

师:这里有几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们分别是什么植物身体上的哪一部分?

(提供实物:大蒜头、树叶、黄瓜、苹果、萝卜、花生、茄子、青椒等。)

师:花生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实、种子)有些植物的果实就是种子。

师:苹果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实)我们把它切开后会发现什么?

(与幼儿一起切苹果)苹果里的籽就是种子。还有哪些植物果实里也有种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看哪些果实里有种子(老师将黄瓜、茄子、青椒等果实切开)。

师:种子有什么用呢?这里有一颗黄豆种子,我们把它放在泥土里,看它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黄豆发芽、生长的过程)。

2、了解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1)拼植物

师:种子的本领真大。其实植物身体上的每一个部分都很重要。这里是几种植物身体组成部分的图片,它们能拼成一株什么样的植物呢?

(2)幼儿展示并介绍自己拼的植物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拼的是什么植物?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师:一般的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可也有一些植物不是这样的。如:竹子(放课件)有根、茎、叶、花,没有果实、种子。在自然界中,像竹子这样的植物还有很多。

[动脑想,动手拼,动口说,调动了幼儿多个感官的参与。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对有关植物“身体”的知识形成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操作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师应用课件介绍特殊例子,给幼儿传达了科学、准确的.知识。]

三、操作实践.加深认识。

1、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参与讲评。

师:我们知道了植物的身体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道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吃的是它身体上的哪个部分?

2、幼儿分小组拣菜,并互相交流。

师:今天我们来帮厨房里的伯伯、阿姨拣菜。每一组的篮子里装有不同的蔬菜。大家先认一认,自己组里拣的是什么菜?再想一想,我们吃的是它的哪部分?把吃的部分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能吃的放到另一个篮子里。(给各小组分别提供:豆角、芹菜、菠菜、花菜。)

3、各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介绍。

[在幼儿基本掌握了植物“身体”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幼儿现场演练,提高了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培养了爱劳动意识,也让幼儿认识到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四、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真能干,很快就把菜拣好了,知道了植物的哪些部分可以吃。其实,植物不仅给我们人类提供了美食和营养,还可以做成不同的物品呢!(出示蒲扇、根雕。)你们知道这两样物品分别是用植物的哪部分做的吗?

师:只要留心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由植物做成的。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活动区中的这些材料做出什么样又好看又好玩的东西呢?(活动区提供植物的叶子、种子等,让幼儿进行操作。)

【活动反思】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一下植物的图片,学生对于这些各各种样的植物非常的感兴趣,从而学生的探究的欲望被调动了起来。然后介绍各种各样的植物的种类大约多少。这样学生对于各种神奇的生物植物就会有一种探究的欲望。然后我提问:那么这些植物有身体有哪些部分呢?这个时候学生进行猜想。当然学生的猜想有很多的。学生的猜想中当然有看书之后说的,但是我不会阻止学生的。然后问学生你猜想植物有这些部分组成,是否想观察一下植物呢?学生当时是很兴奋的。

我当时提问:你从那几个地方进行观察呢?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首先在小组内进行思考讨论。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个环节给我遗漏了。于是我只是让学生进行举手回答,然后各个小组组织成员进行实地观察,研究。

学生在楼下的花园草地上进行探究,各个小组分别进行。我看到有小组研究叶,有的研究植物的整个身体,但是我发现有个别的小组没有有效的进行合作。我想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培训需要加强,积极的加强小组长的领导,使整个小组的成员围绕在小组长的周围,以便继续有主导,有组织的,有目的的探究。我想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活动的有效性。我还发现小组在合作基本上都按照要求进行记录。这个很好。

在学生汇报的环节,学生都能够有效的进行汇报。但是需要将自己的记录进行整理这样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耽误了时间,但是我认为这是值得的。

在补充环节的环节的过程中,我补充补充一下植物没有那六部分。这样学生知识结构就较为完善了。

2022大班科学教学及总结(分享10篇幼儿科学教案及目标)

第2篇:2022大班科学教学及总结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读读、背背、写写”的方法学习这首诗。

2.学习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准备上课。全班背诵古诗,教师板书课题。

2.认识课题。拼读生字“蚕”(cán),齐读课题。

师:谁能结合课本插图说一说“蚕妇”是什么人?

生:“蚕妇”指养蚕的妇女。

师:是养蚕的妇女。准确地说是古代靠养蚕维持生活的妇女。

3.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

师:我们已经学过好几首古诗了,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生:学古诗要先背诵。

师:先要——

生:读熟,还要懂得意思。

生:还要求默写。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议、背、写”)

师:我们就按这顺序和方法学习。

【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落实?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詹老师善于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制定学习程序与方法,使而后的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

二、读诗

1.试读。

师: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先读诗。请借助拼音读生字,并试着读整首诗。

(学生自由试读)

2.学习生字。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蚕、归、泪、罗、绮、者”,学生拼读。

巩固读音。大屏幕上飘下写有生字的汽球,学生读准字音汽球自动爆裂。

3.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

【评:没有理解字词句,就让学生读行吗?行!因为古诗虽然比现代文难理解,但由于篇幅短,又琅琅上口。因此可以先让学生读通、读好,在读中自悟,余下的稍作点拨,理解内容就容易多了】

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师范读。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高兴,老师也想读,行吗?

生:(齐声)好!

师:(范读)老师读得好吗?

生:好!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老师再读一遍!(再读,学生有激情地高声朗读)

【评:看,平等地对待学生,真诚地征求意见,很在乎学生的鼓励,课堂充满了亲和力】

三、背诵

1.试背。

师:都会背读了,现在你们想干什么?

生:(大部分)背书!

师:背书就背书。自己试试怎样背得快。

(学生纷纷高声背诵,课堂书声朗朗)

【评:原定学习步骤是读通后议内容。学习中学生会读了马上要接下去背诵,也是顺理成章之举。教师根据课堂进度,顺应学生心理,灵活地变动顺序,让学生马上背诵。弹性的教学使学生主体性得到落实】

2.汇报背诵结果。

师:谁愿意背诵?

(三位同学同时站起来背诵)

师:还有谁要背?(全班大部分同学站起来集体背诵)

师:(看到还有几位同学没背)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大胆地站起来,老师和你们一起背。

(余下的几位同学与老师一道背诵:《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评:班级学生人数多,面向全体不好操作。这个片断值得借鉴】

四、默写

1.先练难写的'字。

师:课文会背了,想干什么呢?

生:默写。

师:好的,默写时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不会写的字多写几遍。哪个字不好记?

生:“妇”和“归”不好记。我这样记,它们右边都是横山,妇女的妇是女字旁,归字左边和师字左边一样。

生:“蚕”字是“天”字头,不是“夭”字头。

2.全班同学安静地默写。

3.反馈。

师:写完的同学上来将作业投影放大给大家欣赏,最好做些介绍。

生:(操作展示仪放大作业)我写的全部对,而且字很端正。

生:(同上)我竖着写,大人写古诗都是这样写的,大家觉得好不好?

(全班鼓掌。又有几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业。)

【评:喜欢表现是儿童的天性。课堂要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让成功的体验内化为继续学习与发展的动力】

五、讲书

1.粗通诗意。

师:同学们有哪些词句读不懂吗?

生:请问老师,“罗绮者”是什么意思?

(师点击“罗绮者”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罗绮”“罗绮者”“遍身罗绮者”)

师:第一句有两个字:城市。老师提供资料让你们自己分析判断。

(师点击课件,屏幕展示以下内容:

〈1〉城市: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如北京、福州、宁德等;

〈2〉城市:城指城里,市指做买卖。学生对照诗句讨论后选择了第二种解释)

师:记住了吗,“城市”在诗中是两个词呢。

2.说说全诗大意。先同桌互说,再汇报说。

六、延伸

1.补充6首有关妇女题材的诗歌让学生选择自读。

师:同学们学得很好。《蚕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惟一一首写妇女的古诗。但古往今来不少诗人为我们写下了许多有关妇女形象的诗,使我们知道历代妇女是怎样生活的。老师从这类诗中选出6首印发给你们,可以自由选读。

(6首诗是《幼女词》《新嫁娘》《富贵曲》《田家三咏》《闺怨》《为女民兵题照》。全班同学或自读、或同桌读、或几个人讨论)

2.自由点击课件资料深入学习。

师:老师的课件内有这6首诗的详细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台自己点击。

(几位同学主动上台点击课件相关内容,浏览讨论)

【评:新大纲指出,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个教学环节就是有益的尝试】

3.下课了,老师将一张软盘寄放在班长处,让家有电脑又有兴趣的同学借回家自学。

2022大班科学教学及总结(分享10篇幼儿科学教案及目标)

第3篇:2022大班科学教学及总结

一、概述与目标本活动是一个实验、观察、探索发现的科学活动。

幼儿通过观察盐溶解到水里及蒸发、结晶的过程,了解使盐结晶的方法,感知盐的结晶现象,进而探究盐结晶过程中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感知水的三态变化现象。

二、活动准备准备食盐、小玻璃罐、钉子、细绳、汤匙、小木条、一杯盐水、一杯淡水。

三、内容、活动形式与方法本活动分两部分:

1、观察盐的结晶

2、探究盐结晶过程中水到哪里了。

(一)做一做,看一看,盐水变成了盐。

1、尝一尝出示一杯盐水和一杯淡水,让幼儿品尝,说说它们的不同味道,知道水咸是因为水里有盐。

2、做一做(1)在小玻璃罐中装满热水,一次放入一汤匙盐并加以搅拌,使盐水全部溶化。反复这样操作,直到盐不能再溶化为止。(2)在细绳一端绑上重物(如钉子),使之垂直浸入盐水中,另一端系在小木条中间,把小木条横放在罐口上,然后把罐子放到阳光下。

3、看一看(1)请小朋友每天观察,看罐子里水位的变化,并在罐子外用彩笔做标记,直到水完全蒸发掉为止。(2)观察绳子的变化,细细的绳子上出现了许多白色的东西,尝起来咸咸的。

(二)想一想

1、罐子里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实验观察水蒸发为水蒸汽的现象。

(1)引导幼儿观察热水中冒出的热气。

(2)试一试,把一块玻璃罩在热水杯上,引导幼儿观察玻璃上形成的水珠。交流讨论:水变成水蒸气,遇到玻璃,又变成了水。

小结:罐子里的水蒸发成水蒸气,跑掉了。(在讨论时,引导幼儿回忆冬天嘴里呼出的气体,水开时壶上冒出来的热气,冷天房间玻璃上的水珠等。)

2、试一试,想一想,绳子上的白块是什么?探究问题:

(1)水到哪里了。

(2)绳子上怎么会有盐。在组织幼儿观察盐结晶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同时把盐水滴在镜子上,等水蒸发后,让幼儿观察镜子上留下了什么。(引导幼儿尝一尝,再用放大镜观察盐的结晶体,并把观察到的盐晶体画下来。)

四、活动建议

1、本活动也可用糖水代替盐水,再做一次相同的实验,制作糖的晶体,并在放大镜下观察糖的晶体。

2、观察活动应选择在阳光下温度高时进行。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盐结晶得也越快;盐水的浓度越大,绳子上结晶的盐越明显。

3、夏季气温高时,蒸发时间需3.5小时,就可看到结晶的过程。

4、本活动可与水的三态组成系列活动,以探究问题水跑到哪里去了为线索,使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活动探索发现水蒸发的科学现象。

2022大班科学教学及总结(分享10篇幼儿科学教案及目标)

第4篇:2022大班科学教学及总结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会用保护色、盔甲、逃跑、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初步理解"仿生学"的含义。(活动重点)

2、在交流、分享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基础上,能知道人类从动物的一些特征中获得启发进行的发明创造。(活动难点)

3、萌发对动物奇特的保护自己方法的好奇心,体验探索动物世界奥妙的乐趣。

4、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表达及探索动物秘密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利用保护色、盔甲、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的动物图片。

(2)动物和由其得到启示所发明物品的操作卡片,每两个个幼儿一份:鸟、刺猬、公鸡;飞机、叉子、乌龟、坦克、闹钟、鲨鱼、潜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活动,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和家人都一起观察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殊的本领呢?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会怎样保护自己?(谁大胆起来说一下)

2、幼:我知道乌龟的本领,它遇到危险可以把头缩到龟壳里……

3、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幼儿所知道的动物出示相应的图片,师幼一起观察。

二、出示常见动物的图片,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本领。

1、教师分别出示(蝴蝶、青蛙)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蝴蝶和青蛙平时都生活在哪里啊?(花丛、陆地)它们会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呢?(身体的颜色)师:宝贝们说的真不错,它们身体的这种颜色叫保护色,蝴蝶很漂亮,它身上的颜色飞在花丛中就像花儿的颜色比较相似;青蛙身体上是绿色的,它在陆地上抓害虫时不易被敌人发现;所以说蝴蝶和青蛙的自我保护方法就是利用保护色,用自己身体上的颜色来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2、教师依次出示乌龟、兔子、刺猬等动物图片,让幼儿了解它们可以用盔甲、逃跑、硬刺的方法保护自己。(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大胆发表见解)

3、教师小结:在大自然中,无论是生活在哪里的动物它们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有的动物油保护色,有的动物有盔甲、硬刺等,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通过联想、操作,知道人类可以从动物身上得到发明创造。

1、教师出示坦克图片,引导幼儿猜测这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并说出理由。师:宝贝们,它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乌龟)为什么?

2、再次出示潜艇和装甲车等的图片,让幼儿想象:根据这些小动物的本领,人们可以发明什么?(鼓励幼儿大胆交流猜想)小结:原来在动物界中,它们有这么多的特殊本领啊!人们通过乌龟的硬壳发从制造出坦克,装甲车。蝶的保护色中发明创造了迷彩服,这样迷彩服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就不易被敌人发现了;从青蛙游泳的姿势中,发明了蛙泳,成就了很多运动健儿的蛙泳技能。

3、幼儿每人一盒操作盒,盒里装有小动物和根据动物本身发明的物品,请幼儿帮它们配对,并大胆说明配对理由。

(公鸡-闹钟,鸟-飞机,刺猬-叉子)小结:让幼儿理解"仿生学"的含义,人们看到了会飞的鸟,发明了飞机;根据蝴蝶的颜色,发明了迷彩服;根据刺猬坚硬的刺,发明了叉子;这些发明创造都是模仿了动物本身特殊本领发明的,这种技术就叫"仿生学"。所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动物的存在给人类很多启发,才能发明出这些对人们有用的东西。让人们的生活很方便、很快乐,我们也要爱护这些小动物。

四、引导幼儿想象还有哪些动物有特殊本领学习,结合"仿生学"的含义大胆猜想可以发明什么物品,并讨论交流自己该如何保护动物。(体现情感目标)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小动物的特殊本领,除了这几种常见的你还知道哪些?它们可以启发人们发明什么呢?

2、师;小动物这么有用处,那你该如何保护它们呢?(教师可随时引导)

3、教师小结:我们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了这么多本领,发明了这么多有用的东西,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它们,保护它们,和小动物和谐相处,不去伤害它们。

活动延伸:

活动区时,请幼儿在美工区将认识的动物及根据它们本领发明的东西用表征的方式画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

2022大班科学教学及总结(分享10篇幼儿科学教案及目标)

第5篇:2022大班科学教学及总结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经认识了很多模式,如ABABAB模式、AABAABAAB模式、ABCABCABC模式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大班幼儿能够识别构成模式的基本单元,并且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和创造模式。据此,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

我们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纸牌(扑克牌)作为活动材料。由于纸牌含有颜色、数字、花色等多种特征,因此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适应的方式来表现和创造模式。例如,能力弱的幼儿可能会按照颜色“红黑红黑红黑”来排序,而能力强的幼儿可能会按照花色“草花红桃草花黑桃草花红桃草花黑桃”来排序。这也可以增加活动中幼儿相互猜测各自排列的模式的可能性和趣味性。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已有的玩纸牌的经验。在该环节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对纸牌的花色及数字的表述方式是否一致,以便为之后游戏的开展减少障碍。第二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抽取纸牌中不同花色的A,并且出示模式“红桃A、黑桃A、红桃A、草花A、红桃A、黑桃A、红桃A、草花A”。对于这个模式,我们既可以按照颜色将它描述为“一张红一张黑一张红一张黑”两个一组间隔排列的模式,也可以按照花色将它描述为“一张红桃一张黑桃一张红桃一张草花”四个一组间隔排列的模式。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让幼儿在游戏环节能够认同同一种纸牌的摆放方式可以有不同的模式表述。第三个环节是活动的重点。幼儿被分成4组,每组摆放一种模式,其他组轮流猜测。在这过程中,幼儿需要观察教师提供的材料,思考怎样排才能成功,并且将纸牌用完。猜测时,幼儿需要观察其他组摆放的模式,寻找构成模式的基本单元,发现模式的规律。从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了解到幼儿对于模式排序的真实经验。

表面上看,本次活动所涉及的数学核心经验是“模式”,但事实上也蕴含着集合与分类的数学元素,因为根据物体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与根据物体不同的属性进行模式的识别和创造,在本质上都是促使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趋于条理化、清晰化,这也就是集合与模式相通的地方。

目标:

1.在纸牌接龙游戏中感知不同模式构成的基本单元。

2.体验参与竞赛游戏的乐趣。

准备:

1.纸牌(数字1~10)若干,用KT板自制插纸牌用的有一定长度的三棱柱台卡(正反两面都可用,外面覆盖透明插袋)。

2.宜进行分组教学。

过程:

一、认识纸牌

1.教师抽出几张纸牌让幼儿辨认:这是什么?有哪些花色?

2.教师归纳:在这些纸牌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颜色,红桃、黑桃、方块、草花四种花色,每张纸牌上都有数字。

3.教师告诉幼儿游戏的名称:今天我们用纸牌来玩一个接龙的游戏。

二、开展“接龙”游戏

1.教师交代玩法:先看清楚纸牌的排列规律,然后一张一张出牌“接龙”,直到每个人手中的纸牌全部用完。如果不符合“纸牌接龙”的规律,就表示失败。

2.教师提供若干四种花色的纸牌A(以14人参加活动为例,可提供7张红桃、3张黑桃、4张草花),让幼儿抽牌,人手一张。

3.教师在三棱柱台卡上依次翻开6张牌:红桃A、黑桃A、红桃A、草花A、红桃A、黑桃A,并提问:这些纸牌是按什么规律接龙的?

4.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是按什么规律进行纸牌接龙的,看瞳后自己接着把纸牌插放到三棱柱台卡上。

5.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纸牌是几张一组,是怎么排列的?

6.教师归纳:按花色来说,1张红桃A、1张黑桃A、1张红桃A、1张草花A,1张红桃A、1张黑桃A、1张红桃A、1张草花A,是四张一组间隔排列的;按照颜色来说,有1张红、1张黑、1张红、1张黑,是两张一组间隔排列的。如果从颜色、数字、花色不同的方面来说,同一条“龙”有不同的排列规律。

三、开展分组“接龙”竞赛游戏

1.教师可提供以下难度递增的四组材料:

(1)12张纸牌的数字相同,花色不同,分别为3张红桃、3张草花、3张黑桃、3张方块。

(2)12张纸牌中含两个不同数字,花色分两种,分别为6张红桃、6张草花。

(3)12张纸牌中含两个不同的数字,花色分三种,分别为4张红桃、4张黑桃、4张草花。

(4)12张纸牌中含三个不同的数字,花色分两种,分别为6张黑桃、6张方块。

2.教师交代玩法:幼儿分4组比赛。每组根据拿到的纸牌先“接龙”,然后让其他组幼儿猜一猜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猜对得1分,猜不出或猜错不得分。

3.教师强调规则:

(1)每组必须先商量按什么规律排列纸牌。

(2)采用轮流猜的方法互相说说纸牌排列的规律,即第一组猜第二组的,第二组猜第三组的,第三组猜第四组的,第四组猜第一组的。没有轮到的小组要耐心地听,判断其他组说得正确与否。

(3)猜对得1分,猜错不得分。如果轮到的小组没有猜对,其他小组可以抢答得分。

4.教师预估幼儿游戏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回应方式。

(1)当幼儿无法按照一定的模式排列纸牌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将纸牌分类,将相同的纸牌放在一起,看看每种纸牌有几张,以便按照规律排列。

(2)当幼儿无法表述“几个一组”时,教师可以按规律将纸牌一组一组分开,让幼儿辨别“是否每组都是一样的”,从而让幼儿理解模式的基本单元。

(3)当幼儿猜测的结果与设计者的想法不一致时,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猜测结果是否成立,发现同一种接龙方式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模式表达。

5.教师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记录每次接龙涉及的纸牌属性,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6.教师与幼儿一起统计得分情况,公布获胜队,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1.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将活动材料作为个别化学习材料放到活动区中,让幼儿两人一组,先各自设计、摆放模式,再相互猜测模式。

2.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正确表述模式。

评析:

1.活动材料简便易得

扑克牌对于教师来说简便易得;玩扑克牌对于幼儿来说又是十分熟悉和喜爱的活动,大多数幼儿都具有一定的经验。

2.活动设计寓教于乐

在活动中,教师将数学教学目标隐藏在游戏中,既能为幼儿所接受,也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此外,该游戏的规则和竞争性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分组和轮流游戏的设计也增加了幼儿的参与性。

3.活动过程层层递进

活动难度逐步提高:一是活动中幼儿的学习难度体现出了梯度。如第二个环节的集体“接龙”游戏指向的是模式的识别与扩展,第三个环节的分组“接龙”竞赛游戏指向的是模式的创造与识别。二是教师引导幼儿对物体属性的认知从一维发展到多维。如第一个环节的熟悉纸牌是为了引发和梳理幼儿关于扑克牌的已有经验,为之后的接龙游戏做好准备。第二环节的集体接龙游戏中,教师出示的模式的基本单元为“1张红桃A、1张黑桃A、1张红桃A、1张草花A”,排除了数字这个维度,引导幼儿先后从颜色和花色两个维度总结模式,以帮助幼儿完成从一维到两维的认知跨越。第三环节的分组接龙竞赛游戏中,第一、二组纸牌的差异属性有两维,第三、四组纸牌的差异属性有三维,纸牌的差异属性维度逐渐增加,难度逐渐增大。

2022大班科学教学及总结(分享10篇幼儿科学教案及目标)

第6篇:2022大班科学教学及总结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方法制作果汁。

2.幼儿能在制作果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给幼儿提出疑问,请家长鼓励幼儿寻找制作果汁的方法。

2.纸盘、勺子、蒜棰、纱布(豆包布)、透明塑料杯、塑料刀、漏斗、水

果(梨、西瓜、葡萄、橙子、哈密瓜等)

活动过程:

一.甜美屋

1.教师将大瓶子中的果汁倒给幼儿品尝。

2.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喝完果汁后你有什么感觉。(香香的、甜甜的)

目标:给每名幼儿大胆发言的机会。

二.香香甜甜

品尝后,请幼儿思考:

1.说说自己喝的是什么果汁。

2.我们喝的果汁是怎样做出来的。

目标: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想。

三.快乐吧

1.请幼儿观察桌上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①.你想用什么材料制作果汁,怎么做?

②.你想做什么味的果汁。

(鼓励每名幼儿都能大胆发言)

2.幼儿进行制作

重点:①指导幼儿大胆尝试用各种方法制作果汁。

②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幼儿遇到困难不退缩,大胆尝试,在适当时教师给予帮助。

目标:提高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与幼儿一起观察果汁的颜色,鼓励幼儿大胆创新的幼儿。(把几种果汁混合在一起)

四.品尝会

请幼儿品尝自己做的果汁,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延伸

出示榨汁机:人们越来越聪明了,发明了榨汁机,我们小朋友长大以后也当发明家,好不好?

设计意图:

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应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去感知科学现象或操作发现科学现象,从而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大胆地寻求答案。因此,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体现了幼儿大胆探索、创新的过程,对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科学活动时,教师应大胆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尝试,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师作为一名辅导者,在幼儿遇到问题时给予他们适时的、提示性的指导。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合作性,让幼儿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逐步摆脱了自我中心,懂得如何去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适应集体的要求。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还要注意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允许幼儿决定操作的步骤方法;允许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鼓励幼儿用不同于常规的方法去认识事物,支持他们的创造,从而激发他们再探索,再创造精神,让幼儿形成超越意识。

2022大班科学教学及总结(分享10篇幼儿科学教案及目标)

第7篇:2022大班科学教学及总结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2、初步了解车牌号码的特点。

3、尝试用5个数字设计车牌,体验设计车牌带来的兴趣。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有趣的车牌》ppt,人手一套制作车牌的材料(数卡、固体胶)

重点:设计车牌号码

难点:能按老师给的数字设计,车牌号码不重复。

活动过程:

一、看ppt1引出活动主题

小结:每一辆车都有一个不一样的车牌号码,即使是一样颜色或者一样品牌的汽车,我们只要看车牌号码就不会认错了。

二、通过看课件让幼儿自己发现车牌及车牌号码的特点。

老师小结:

1、车牌是由数字和字母组合成的,前面的"某某"字代表辽宁省,字母"某某"代表某某市,某某省内不同的市用不同的字母,如"辽B"代表大连市,"辽C"代表鞍山市等。"京A"代表北京市等。

2、引导幼儿发现车牌颜色的秘密。

三、设计车牌

教师:"刚才我们发现了很多车牌的秘密,知道车牌上汉字……的秘密,字母……的秘密,数字……的秘密,还知道车牌的颜色不一样,我们又发现了"车牌还有两个相同数字"的这个秘密,车牌的秘密还有很多,谁要是发现了以后再讲给大家听。"

设计要求:先想一想,你设计的车是哪个地区的,想用那几个数字和字母来表示,想好后贴在车牌上。三、结束活动:

教师:"现在我们来扮演已经挂号车牌的汽车,要开到马路上喽。"

(播放歌曲《汽车开来了》)来清洗一下我们的车子,给轮胎打打气。

出发!嘀嘀

四、延伸活动

1、利用区域活动,让幼儿自己来设计自己喜欢的车牌号码。

2、利用美工区,让幼儿进行想象画《我设计的汽车》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能力不仅在于认知上的发展,而且对于合作交流时的交往能力也很重要。活动中,我设计2次让孩子进行合作,商量。第一次尝试用数字排列组合时,大部份孩子能互相合作,共同负责把任务完成。在老师总结寻找规律时,我请幼儿充分互讨论后,给出答案,体现了生生互动的原则。可能在第一个目标与第二个目标的链接上有点牵强。第二次的操作由于觉得时间长了,另外对于我们班现有基础的小朋友来说,还有点难于是进行调整,师生共同总结寻找4个数字的多种排列组合。

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我觉得这次活动的重点应该落实在完成目标2上,让小朋友通过操作实践来探索3、4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为了使内容变得丰富一些,我就在开始部分把科常和语言也整合进去了,开始说说汽车特别的部份,可能占用时间过于长了,整节活动的时间有点拖沓。继而活动的重点有点分散。

另外我对幼儿的生活经验的了解也不够深入,以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车牌,因此有这方面的经验,但从这次活动的情况看,其实他们这方面的经验几乎是极少的。因此,这个活动前,其实可以丰富小朋友的这些经验,把开始部分的内容变成一个活动来开展,接着让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车牌,有了前期的准备以后,小朋友对车牌数字变化的兴趣就会很高,能掌握车牌号码的数字排列变化。

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里也开展了评课活动,通过活动,我知道了自己在活动设计和开展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如有时忘记对小朋友的回答加以总结,对车的品牌和车牌号由于没有明确概括,使小朋友对这两个概念有些混淆。总的来说,通过这一活动,小朋友对车牌的组合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学习了3、4个数的多种排列组合方法,使自己原有的经验得到了提升。

2022大班科学教学及总结(分享10篇幼儿科学教案及目标)

第8篇:2022大班科学教学及总结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蚕宝宝长大及结茧的过程。

2、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记录表达自己观察的过程。

3、对喂养活动感兴趣,体验蚕宝宝结茧的艰辛,萌发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蚕宝宝生长过程的ppt。

2、熟蚕的照片和图片,录像,纸和笔。

3.蚕茧几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经验。

提问:最近,我们班来了许多小客人,它们是谁呢?那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图片:

这是小朋友画得蚕宝宝,它和你们讲得一样吗?

(1)现在的蚕宝宝还吃桑叶吗?不吃桑叶的蚕宝宝叫什么名字?

(2)蚕宝宝刚来时是什么样子?你们是怎样喂养的?

(3)从蚁蚕到熟蚕它们是怎样长大的?请你们边看录象边商量,请一个小朋友来记录蚁蚕到熟蚕的生长过程。

3、幼儿分组画画。

4、蚕宝宝结茧。

(1)这些蚕宝宝长大后会干什么?它们是怎样结茧的?是不是这样呢?

(2)幼儿看录像。

提问:蚕宝宝结茧要几天时间?当你看到蚕宝宝结茧这么辛苦,你们心里有什么想法?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学学看,学了以后感觉怎样?

5、蚕宝宝吐了丝,接了茧,还会变吗?会变成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6、出示茧。

(1)茧里面有什么呢?它和吐丝前的熟蚕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2)老师总结:蚕宝宝真了不起,它从小变成大,从大变成不一样的东西。那蚕蛹还会变吗?会变成什么?

7、幼儿猜想。

小朋友猜了很多,蚕蛹到底会变吗?会变成什么?

活动延伸:

关于蚕的一生还没有玩,我们将继续带领孩子在科学区中观察蚕蛹变成了什么?蚕妈妈是怎样生宝宝的,这样他们对小蚕的一生就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认识。

2022大班科学教学及总结(分享10篇幼儿科学教案及目标)

第9篇:2022大班科学教学及总结

活动目标

1.了解天气预报中的主要信息,知道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学会根据天气及时增减衣服。

2.尝试用多种方式记录天气,能用连贯的语言播报天气。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提前观看电视中的天气预报,丰富有关天气预报的经验。

2.本地当天的天气信息图片,天气符号图片、背景音乐、教师教学资源。

3.纸、笔每人一份。

4.《我是天气预报员》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联系幼儿生活,组织谈话活动,了解天气预报中的主要信息。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今天穿的是什么衣服,为什么要这样穿,引出天气预报。

(2)请幼儿说一说从哪里能预先知道天气。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电脑、手机、报纸和听广播等方法预先知道天气。

(3)出示本地当天的天气信息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和天气预报中的主要信息。

根据需要可设计以下提问:如济南表示什么?10月15日表示什么?晴表示什么?12-24表示什么?北风3-4级表示什么?

小结:天气预报主要告诉人们的信息有城市、日期、天气、温度、风力、方向等。

2.认识天气符号,了解其代表的天气情况。

3.了解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帮助。

(1)请幼儿回忆一下平时在家里还有谁关注天气预报,并说说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要关注天气预报。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根据天气变化做准备,如增减衣物或准备雨具,天气预报给我们带来哪些帮助。

(3)出示冬暖式大棚、司机、游客等图片,知道更多的人们在关注天气预报,进一步感知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小结:天气预报可以提醒我们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也可以根据天气的情况决定是否出行,还可以提前知道一些恶劣天气,提前做好防护准备。

4.请幼儿设计天气预报表,尝试用多种方式记录天气。

提醒幼儿用数字、符号表示各种天气情况。

5.游戏:看天气做动作。

教师随机出示天气符号图片,幼儿作相应动作。如,出示晴天符号,幼儿做出跑步跳绳等动作;出示雨天符号,幼儿做出打伞的动作。

活动延伸

1.为幼儿提供气温统计表,请幼儿每天坚持观察,并做好一周的天气记录。

2.每天利用生活环节,组织幼儿开展“我是天气预报员“的活动,请幼儿在背景音乐中播报当天的天气预报。

活动反思

在走上讲台前,需要充分地备课。现在的备课不仅仅是利用教学参考书了。备课时候,首先是需要备详案,充分考虑在天气预报中所能出现的任何相关问题,并且要认真研读教学参考书学习其中有利的东西。虽然我们的课堂模式没有统一的式样,但参考书毕竟是专家的成果,有我们借鉴的地方,尤其是资料的补充方面。其次是多媒体的设置。应该说现在的地理课堂多媒体课件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在制作多媒体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到相应的最近的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栏目,如果没有办法下载下来就用网页显示或者找到动画的形式播报也是可以的。假如在多媒体制作时,没有办法找到天气预报栏目,那么多媒体也就没有制作的必要了。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幻灯片切换的时候,弄点声响出来的效果要好一些,并且在每个幻灯片上最好用和地理有关的图片作为背景,尤其是在课件的首页上。

到了正式上课的时候,首先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氛围的设置。在现在的课堂,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知识了,还需要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力得到提高,并且能快乐地成长。在苏北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设置的环境主要是由音乐提供的。其实,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将背景音乐放在课件的首页上,这样既方便又能引人入胜。当学生从上一节课的疲劳中解放出来的时候,在优雅的轻音乐的陪伴下,他们是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的角色的。背景音乐需要在课前就开始播放。

上课铃响过后,就可以让学生进入角色了。在讲授新的知识前,需要让学生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至于学生不知老师讲的是哪个地方的内容。在这一节公开课中,学生就必须通过看书了解和天气预报相关的知识点,如卫星云图上的颜色设置,天气预报中常用的符号等等。

当学生简单地看过课文后,就可以让他们直接看中央电视台的整个的《天气预报》栏目。学生在看节目时,是非常专注的,教者这个时候是不需要打扰学生的,甚至是最好不要发出任何声响。或许有人认为看节目只需要直接看其中的预报部分,别的内容可以剪辑掉。但我认为这是不好的,因为一个情境的设置是需要时间来调配的,同样学生也是需要时间来适应这个情境设置的,否则急功近利是得不偿失的。学生们是喜欢看整个地节目,因为这样更可以贴近他们的真正的生活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生活。当然了,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这样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习惯了后,我们才可以简单些。

看过节目后,我们可以结合天气预报栏目,有重点地解剖相关的内容。首先是卫星云图的认识。卫星云图不一定用天气预报中的,可以到网上下载一些最新的云图。在投影时,必须要将卫星云图放大,让教室里的每一个人都能看得清楚,并结合刚才的课文进行认识。这个时候的认识可以才用小组各自讨论,然后汇报;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单个地进行汇报。这个环节可以留教多的空间给学生,需要让他们充分地练习认识。认识卫星云图是课文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后来,我通过抽样发现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能认识卫星云图上的简单常识,即使是个别反应慢的同学把海洋看成了“河”,也是非常可喜的。

2022大班科学教学及总结(分享10篇幼儿科学教案及目标)

第10篇:2022大班科学教学及总结

幼儿手工课经常用到的材料“胶水”作为本次科学活动的内容。通过引导幼儿积极猜想和自主探索的方式,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会探索、分享过程和展示成果的自豪感。

活动目标:

1、喜欢并主动参加自制胶水的探索活动,并积极围绕问题进行探索。

2、初步学习使用实验探索有关的材料与工具。

3、感知牛奶与醋混合后的黏性特点,尝试利用这个特点制作胶水。

重点:

探究制作胶水的材料与方法。

难点:

感知牛奶与醋混合后的黏性特点,并利用这个特点制作胶水。

纸条、小毛刷、厨房用的细眼筛子、小勺、玻璃杯、发酵粉、清水、盐、

白糖、酱油、牛奶、食醋、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引出活动的内容。

(1)教师讲述弗雷德的故事

故事:小蚂蚁弗雷德最近迷上了做手工,保罗的生日快到了,他想在保罗的生日带来之前做好手环送给它做生日礼物,但是当它在制作手环的过程中却发现,用来粘手环的胶水用完了!

(2)师:小朋友们,刚刚故事中的弗雷德遇到了什么困难?他需要什么东西?

(3)激发幼儿制作胶水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生活中哪些材料可以做出胶水?

(4)认识实验材料

(二)猜想与实验。

(1)小朋友,你们猜猜这几种材料中谁和谁混合在一起才能做成胶水?

(2)解读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为每个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个记录表,第一列是今天实验中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的所有材料;第二列是猜想栏,请你猜一猜哪四种材料混合在一起能制作出胶水,请把你猜想的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第三列就是去实验验证后的结果怎样。如果你按照猜想的方法步骤实验成功了,用什么方法记录?没有成功用什么方法记录?幼:成功用勾勾表示,没有成功用叉叉表示。

(3)实验规则:

1、请小朋友首先用铅笔在猜想栏里选出你猜想的哪些可以制作出胶水的材料。

2、实验结束以后请把你实验验证的结果记录在验证栏里,并把记录表带回座位进行分享。

(4)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操作,探索制作胶水的方法。

(三)实验分享

师:小朋友们,你们通过自己猜想的能制作胶水的材料,再经过自己的实验操作,胶水制作成功了吗?遇到了什么问题了没有?请小朋友们来分享一下。

师小结:其实呀!制作胶水选择材料最关键,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制作出胶水,选择对了材料还得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步骤,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制作胶水中必需的材料和正确的方法吧!

(四)出示制作胶水的步骤图,幼儿进行观察学习。并尝试按照步骤图再次尝试制作胶水。

(1)幼儿观看制作胶水步骤图

玻璃杯里先倒入半杯牛奶,再放入两勺醋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用筛子放在另一个玻璃杯上进行过滤,将筛子上过滤出来的块状物倒进另一个空杯子里,再加入适量的发酵粉,再滴几滴水,搅拌后就可以用来粘贴啦!

(2)幼儿再次操作实验

(五)总结归纳实验成果。

(1)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

(2)总结和归纳: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当牛奶与醋混合搅拌后,就会出现一些白色的、粘稠的块状物,这些块状物具有很强的黏性,再加入发酵粉进行搅拌以后就会把这种黏性变得更强!胶水就是运用这一原理制作出来的。

(六)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手环都制作成功啦!接下来请小朋友们把你粘贴制作的手环送给你喜欢的老师或者小朋友吧!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能积极猜想哪些材料能制作胶水,并能根据自己猜想中的材料进行制作胶水,但是发现自己猜想的材料无法成功做出胶水有些失落感,但后面通过观看正确制作胶水的步骤图并按照步骤图成功做出胶水,而且把手环也做好了以后就成就感倍增!不足之处就是: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缺乏,所以在猜想生活中什么材料可以做出胶水,很多孩子都无法回答。

文章评论

2022大班科学教学及总结(分享10篇幼儿科学教案及目标)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