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的中秋诗句(有关中秋节的诗词名句)
又值中秋佳节,天上月圆,人间团圆。这一晚,当我们抬头仰望天上明月,与家人共享,或思念远方的亲人,心头会浮现出许多与月相关的美好诗句,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如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又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当然,更离不开想到中秋、想到月亮不得不提的一首词: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写人间悲欢离合,转而道出最绵长、深远的相思与祈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值此中秋佳节,让我们共同来重温这首千古名篇。在这寓意着团圆与思念的节日里,不只祈望年年家人能团圆,也祝愿世间千家万户、所有亲人都能身体康健、长长久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前,苏轼写了一段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小序将词的写作背景写得很明白:公元1076年中秋夜,词人欢饮到天亮,酩酊大醉,写下此词,同时也寄托对弟弟苏辙的思念。
此时的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一,外放山东密州,与弟弟苏辙已7年中秋未聚。政治上的失意及与亲人的久未团聚,深切的思念在这特殊的时节催生了这篇激起古往今来无数人共鸣的经典之作。
李白曾在《把酒问月》中写:“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词开篇化用之:月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词人停下手中杯盏,继续提出这千古一问。青天自然不语,不过词人意也并不在答,他继续写: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又是哪一年呢?
明月光转,清风轻拂,这些疑问令词人驰骋想象,不由想要借着清风明月直上天际去看看,探问一番。可对天上的向往也不过停留一瞬,转念又想:天际高寒,哪里比得上人间呢?虚无缥缈的天上、至少有清影相伴的人间,在词人笔下,也有丰富寓意的。
对万古时空纵然有无尽的想象与向往,最终还是落脚到此时此刻。下半阙同样写得非常精彩:月影移动,透窗而明,照拂着没有睡意的人。面对着明晃晃的月华,词人不由生出疑问:月亮为什么总在人离别时才这么圆呢?
可他很快超越了眼前这份无法团聚的执念,想到更长远的时空中,人生本就悲欢离合不定,月也常有阴晴圆缺,人月两团圆本来就难以奢求。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长久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为什么这首词能够流传千年依然魅力不减,成为我们共存于心的经典之作?苏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仕途的不顺,亲人的别离,并没有让他受限于个人暂时的得失与眼前的悲欢离合,没有拘泥于此时此刻的刻骨思念,而是从无法重聚的伤怀中超脱了出来;他甚至没有拘泥于对自己亲人的怀想,而是由对此拓展到世间所有亲人的祝愿。
“隔千里兮共明月”,只要我们都能好好地活在世间,不就能共享这流光溢彩、无处不在的明月了吗?这真挚的情感、深邃的思念以及开阔的胸襟,引起我们的深深共鸣。
- 上一篇:表达心情的词语大全(分享500个情绪词汇)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