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六首情与愁古诗词)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不知道多少人曾被顾城的这首短诗《远和近》所打动,为那爱而不得的青春爱恋,为那可望不可即的人间理想。
那个时候,又有多少人宁愿化作一抹云,也不愿忍受咫尺即天涯的心理煎熬。许你向我看,哪怕只有片刻。
终究你还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而我也成了一抹浮云,却永远不会是你的向云端。
于是我寻寻觅觅,就像俄罗斯方块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图形,终于在古诗词里找到一生所爱。
小小的一片云,也可以如此排列组合,云霞山海,云水月明,道尽人生情与愁。
1.云霞海曙,归思难忘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云霞生异彩,山水有清音。
世间万物只要与云霞相遇,就能迸发出浪漫色彩,宦游在外的杜审言也曾被这份浪漫所打动。
此时在外做官已有二十载的杜审言,感受到的是既惊又喜,不只为春早到,更为这地域差异。
因为杜审言的心中,藏着故乡的春天,就像刘禹锡感受到秋风,“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故乡的春天不会这么早到,故乡的云霞也不会从海边升起,梅柳也不会在此刻由江南到江北次第开放舒展。
可这些心理对比,诗人没有明说,而是用“偏惊物候新”和“归思欲沾巾”巧妙地传达出来。
云霞出海,梅柳渡春,淑气催鸟,晴光转蘋,接连四个动词,将江南早春的清新柔美传递了出来,让人仿佛看到春光的渐次展开,和诗人内心的归思不断涌动。
有动静结合,有光影变幻,有层次渐变,更有写作手法上的起承转合,难怪胡应麟评此诗“初唐五律第一”,也难怪诗人的孙子杜甫高呼,“'诗是吾家事。”
许多年后,这样的云霞被洪梧化用,“风月天高,楼台地迥;云霞海曙,梅柳江春。”
屈大均则另辟蹊径,“闲与天台扫落花,花花扫尽扫云霞”,仿佛云霞乃囊中之物。
2.云山青霭,归隐山林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唐•王维《终南山》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张养浩的这几句云山组合之诗,可谓是写尽了云山缭绕的优美景象,半隐半现,朦胧缥缈。
这样的美景,隐居终南山的王维也曾深深迷醉。因为他不愿与李林甫同流合污,从而半官半隐。
在王维笔下,终南山如此高耸,与苍天相接,与碧海相连,以夸张的笔触将终南山隆重推出。
但不夸张的是,这山上有白云,山在虚无缥缈间,有白云青霭,有聚合离散,一如人生。
当人在此山中,白云弥漫,看不清前路在何方。可当我们蓦然回首,白云又再度聚合归拢。
这才是茫茫云海,只能继续前行,走进那若有若无的青烟缭绕里,不想来时路。
就这样在寻寻觅觅之中,终于看清了两个星区分野的终南山主峰,和不同山谷的阴晴悬殊。
这一路云山雾绕,王维终于想歇息下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不知能否找到答案。
这样的云山相绕,自然是归隐情怀,但也少不了几分挣扎与犹豫。好在王维找到了答案,半隐半现的云山,就是半官半隐的写照。
而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贬谪杭州通判的苏轼,也曾在朝堂与江湖中摇摆,“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3.云水白露,知音难遇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唐•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白纻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谢宣城。
诗仙李白狂放不羁,是诗人中的诗人,顶峰中的顶峰,却一生将谢朓视为偶像。
当初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李白来到金陵城下,在云水秋月之中,寄寓寂寞之情。
白云掩映下的城楼倒影在秋水之上,寂寞空城也仿佛随之摇动。晶莹露珠闪耀在秋月之下,如同从月亮上滴落成珠而摇摇欲坠。
如此浪漫又清冷的画面,让李白想到的不是露从今夜白,也不是月是故乡明,而是知音难求。
他此刻最想念的人,是写下“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谢朓,一个让他终生膜拜的南北朝诗人。
李白赞美友人时想到谢朓,“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登高望远时想到谢朓,“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曾七次踏入宣城,甚至将其作为人生归宿,“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那座敬亭山上,众鸟飞尽,孤云独闲,看不见云山雾绕,听不见云水流动,只剩下白发老翁。
想必那个时刻的李白,也会想念曾经在金陵城下被云水、白露与秋月环绕的自己,那个一生低首谢宣城的自己。
这样的云水之地,在李白心里是知音难觅,在李商隐心里则是故土难忘: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而到了姚镛笔下,则是自在安闲: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4.翻云覆雨,世态炎凉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唐•杜甫《贫交行》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
因为杜甫的这句诗,为世人贡献了白云苍狗这一成语,道尽世事的变幻无常。
而这首《贫交行》,则又贡献了另一个成语,叫做翻云覆雨,世人用来形容反复无常或者玩弄手段。
杜甫写下此诗的时候,已是与李白分别困顿长安的第五个年头,尝尽了人间冷暖。
举进士不中第,杜甫只能游走在权贵之间,希望得到欣赏与举荐,奈何世态炎凉,人情翻覆。
人与人结交,早就没有了管仲与鲍照这种贫富不移的知心之交,而多以利益与权势相权衡。
像杜甫这样的一介布衣,早就家道中落,在长安四处碰壁,体会了太多翻手作云覆手雨。
如此人情翻覆,辛弃疾也曾深深体会,“人间反覆成云雨,凫雁江湖来又去。”
5.云雨画楼,劳燕分飞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宋•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自宋玉的《高唐赋序》问世,巫山云雨就成为男欢女爱的重要象征,成为红尘男女最难割舍的爱情之云。
而晏几道笔下的男女,也曾有过这样美妙的爱情体验,只可惜一个去意已决,留不住人更留不住心。
多情的女子只能含泪看着兰舟归去,想象着春水碧涛与晓莺啼鸣一路相送,目送着消逝在尽头。
此刻佳人独立渡头,百感交集,只见青青杨柳,一枝一叶关乎离情,一丝一缕皆是思愁。
如今人已远去,多情的女子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怨恨,“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不管往日爱情有多么美好,从此锦书休寄,音尘断绝,画楼里的深情再也不要什么证明。
这或许只是女子的一时负气怨恨之语,但已经超越了寻常古代女子的沾巾之举,颇为刚烈。
也正是这个原因,让这句诗成为现代很多红尘男女分手时的赠别之语,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即使愁肠百转,分手也要干净利索,因为对过往无愧,对彼此无悔,人生总要在失去中成长。
而这样的巫山云雨,注定了很多人还会深深迷恋,一如李涉,“少年才子心相许,夜夜高堂梦云雨。”
直到遇到一生所爱,即使一别两宽,也会因此懂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6.云散月明,九死不悔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宋•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当云月相逢,世人大都难忘张先笔下的浪漫唯美,云破月来花弄影。
可除了夜色温柔浪漫,还有一种云月相逢,属于有志之士的虽九死其犹未悔。
就像“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苏轼,尽管一生坎坷,却不改其志。
王安石变法如日中天的时候,他敢于反对。而旧***卷土重来,新***遭受排挤的时候,他依然敢于发声,对事不对人,认为新法正确的就该坚持,不应因噎废食。
这样磊落耿介的性格,自然不受小人待见,在官场起伏不定,屡次遭受贬谪。
可苏轼并不因此沉沦,因为他坚信,“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沧海横流,青天澄净,本就如此,根本不需要什么云散月明来点缀。而苏轼本就光明冷落,也不需要外在的东西来证明。
此刻在儋州遇赦北还的苏轼,不在乎云散月明,不怨恨九死南荒,只因坚守了该坚守的道义,不过本性使然,一蓑烟雨生平生。
如此意境开阔的云月相逢,还有岳飞笔下,“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祝允哲更是为此和词,写下“万世功名归河汉,半生心志付云月”的豪壮之语。
这就是古人笔下的云朵方块,像俄罗斯方块一样排列组合,总能拼凑出心中最美的模样。
从此,我看你时很远,看云时很近,那些得不到的情与爱,总有一片云让我懂得释怀。
- 上一篇: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推荐五首多情诗词)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