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推荐四首多情古诗)
爱要怎么说出口,是梦是幻是温柔。
恨又从何时起,是风是雨是意难平。
人这一生总会有很多情愫,长久潜藏却又在某个瞬间涌动,不知该如何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
或者不想心事被戳穿,就把情感附着在眼前的山川湖海与风花雪月之中,让自然来代为言说。
于是,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就不再是孤立无情的景观,尽情地流露着喜怒哀乐与愁苦悲欢。
在古诗词里,这种情感传达最妙的方式,不是移情于景,让景物去被动承载人类的情感哲思。
而是诗人通过不露痕迹的拟人手法,让人深觉自然景物本就含情,多情月照落花,有情风卷潮去,皆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世人:我思,我感,我在。
1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唐·李商隐《代赠·其一》
青春年少时,很多人都想漫步在戴望舒笔下的江南雨巷,邂逅一个宛如丁香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就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代入与解读,或为爱情,或为理想,让人怅惘,也让人沉迷。
当求而不得时,我们有时甚至分不清那宛如丁香郁结的愁怨,到底来自丁香姑娘还是自己。
其实以含苞待放的丁香花来象征人生哀愁,正是古典诗词里丁香意象的经典运用,一如此诗。
李商隐刻画了一个饱受相思煎熬的女子形象,在灯火欲黄昏时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离人犹未归。
于是在不断地憧憬又失望和不断地等待又煎熬中,欲望还休,欲罢不能,为卿消得人憔悴。
此刻玉人不归,阻隔在千山万水或千难万险之外,就如同玉梯横断,无法跨越就难以相拥。
倘若只是空间的阻隔还有归期可言,如是人心的阻碍,女子只能守着一弯新月如钩独自沉浮。
在诗歌的前两句,我们尚且能从登楼远望里看到女子存在的痕迹,并脑补出这些相思的画面。
到了结尾,女子的形象就与芭蕉不展、丁香未开完全融合在一起,皆有一份郁结于心的哀愁。
同向春风各自愁,兼有比兴与拟人,芭蕉、丁香、女子还有隐藏在背后的李义山,各自对着春风想着各自的心事各自哀愁。
芭蕉半卷和丁香待放或许是因为畏惧料峭春寒,但在多情的人眼里,这就是郁结难解的哀愁。
这份哀愁或为相思,或为理想,就像《诗经·蒹葭》和戴望舒的《雨巷》具有主题多义性。
人生总会有难以排遣的哀愁,只想诉诸自然,一如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2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当人生暮年的贺铸回望前尘往事,忍不住以荷花自比,要不是拒绝春日盛放又岂会秋日凋零。
一个误字,与其说是对年少孤傲而人生潦倒的后悔,不如说是生不逢时而怀才不遇的怨恨。
他想要的春风,绝非以丧失高洁人格为代价。生而逢时,是清风自来,我自盛开,无需变节。
杜牧此诗的人花合一,流露了同样的情感。他们更怨恨的是结果,而非当初不嫁春风的选择。
彼时不惑之年的杜牧被贬为黄州刺史,是因为宰相李德裕的排挤,失去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晚唐朝堂本就因牛李之争而暗流涌动,杜牧过于耿介的性格,自然容易招致他人不满和嫉妒。
彼时黄州还称齐安,乃荒芜之地,“得州荒僻中,更值连江雨”,“孤城大泽畔,人疏烟火微。”
当杜牧来到这里,一如他《赤壁》里写的兵器,折戟沉沙铁未销,英雄才俊将被埋没于此处。
连同23岁书写的《阿房宫赋》,26岁赢得的进士及第,还有从小熟读兵书的经纬之才,都将在此处归于沉寂。
且不说祖上京兆杜氏的荣耀,出过将军宰相,本有真才实学的杜牧又岂会甘心如此沉沦下僚。
于是,这寂寞秋光里的落日溪桥、柳影轻烟,西风中的绿荷翻转,皆成了杜牧意难平的化身。
西风乍起,一一风荷举,东倒西歪,前后翻转,就像相互依偎一起的人儿,满怀哀愁与怨恨。
这一时回首,或许也如贺铸将前半生望穿,恨那生不逢时,恨那无人赏识,也恨那时不我待。
3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宋·刘攽(bān)《新晴》
多情山色,有情江水,这自然万物里不只有哀愁苦恨,还有清欢欣喜。
北宋著名史学家刘攽笔下的夏雨初晴,让人深觉原来酷暑里的南风,也可以如此可爱俏皮。
那是一个悠悠夏日里的寂静午后,刘攽午睡醒来梦已阑,只见阶前青苔满地,窗外绿树成荫。
天空已云销雨霁,一草一木经过夏雨的滋润,更显青翠。和着雨洗后的清香,满眼参差绿意。
雨水阻断行人的脚步,无人叩门相扰,也就隔绝了尘世的喧嚣,让此刻的刘攽深感舒适惬意。
就当他沉浸在绿窗人静里静默欢喜时,只见悠悠南风仿佛相识已久的老友,暗自开门,漫卷诗书。
如此熟稔,又如此亲切,这有意闯入视线的南风,不正是刘攽平日喜欢读书的诗意写照,就像他协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时那么勤奋认真。
难怪于谦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热爱读书的人书卷似故人,南风亦相随。
其实不只有南风还有曹邺笔下的顽皮春风,“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四时常在。
欺也好,偷也罢,不过是正话反说,将窗下清风人格化,活泼又俏皮,与主人一样以书为乐。
4
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宋·刘子翚((huī))《绝句送巨山》
刘子翚笔下也有读书窗,但是它的主人张巨山已经去往别处,可窗前明月丝毫不知。
两年前张巨山出任福建路转运判官,与退隐故乡福建的南宋诗人、理学家刘子翚相识相交。
两年来,张巨山暂居岷山寺,与刘子翚志同道合而交情深厚,两个有趣的灵魂彼此靠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如今一纸诏令飘然而至,张巨山将调往杭州任职。两年的朝夕相处,谈笑间就化为南北相隔。
从二年寄迹到一笑翻然,看似风轻云淡,实则刘子翚早已难舍难分,只能将深情诉诸于明月。
明月不知故人已南赴临安,每当夜幕降临仍一如既往地照耀在您读书窗前,不管人去楼空。
明月岂会不知,而是明知物是人非也要深情为您守候,不知是为了凸显我知,我知如若不知。
刘子翚对故友张巨山的思念与深情,就像从未分离,不因山长水阔而改变友谊的深度与浓度。
这种将明月人格化的表达,一如张泌思念恋人时,“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还如刘禹锡石头城下金陵怀古,以不变对照兴衰巨变,“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你看,不管是明月来相照、南风偷翻书,还是绿荷相倚恨、芭蕉丁香各自愁,皆为物我合一。
它不是单纯将情感附着,而是抓住自然万物各自的特点与此时情绪此时天寻到完美契合点。
于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亦关风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