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经典诗词赏析(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百花凋零,秋菊正好。
有菊无诗,岂不扫兴?
你心中最美的菊花诗,是哪一首呢?
菊,淡泊逍遥
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提到菊花,谁的第一反应不是陶渊明呢?
他是史上第一位爱菊成癖的诗人,归隐田园,与菊花和酒为伴。
他的诗如菊花般冲淡自然、不染名利,人格如菊花般凌风傲霜、独有风骨。
而菊花在他的诗中,也染上了高洁无尘的隐士品格,不随时俗,淡泊潇洒。
秋天,他摘下沾着露水的菊花,把它泡进酒中,饮后避俗之情更深浓。
他看着万籁俱寂的天地,听着林间欢快啼鸣的归鸟,纵情欢歌中,逍遥度此生。
菊,气节凛然
宋·郑思肖《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南宋灭亡后,诗人郑思肖便隐入了禅寺,再不入红尘。
相传,他平时就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心中不忘宋朝。
菊花在他的诗中,象征着至死不渝的爱国热忱,是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
它不与百花为伍,独自绽放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淡然地面对风霜,并不羡慕那华丽宫宇中精心栽培的花朵。
它与世无争又清雅高洁,美得动人心魄,宁可在枝头上怀抱清香而死,也不肯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北风”,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正气凛然,掷地有声。
菊,璀璨夺目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同于春花的暖甜、夏荷的清郁,秋菊的香味带着冷冷的气息。
单朵菊花的香气是淡淡的,藏匿于一隅,独自芬芳;但满城菊花同时绽放,那香气层层叠叠,便有冲天之势。
科举落第的黄巢,看着开遍长安城的菊花,心中却有豪情万丈。
他相信有一天,自己会再次归来,正如那辉煌灿烂的金黄秋菊,震撼整个京城。
他笔下的菊花,是孤独蛰伏后冲天之香,也是如覆金色铠甲般的凌厉气势,霸道地占尽了满城秋光。
菊,肆意生长
唐·王建《野菊》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你看过那漫山遍野开放的的野菊花吗?
它们或许不像精心培育的名贵菊花品种一样美丽,却自有一番风情。
它们散落在荒废的篱边、孤寂的山中,无人问津的水畔、干硬峭拔的石缝里,一丛丛、一簇簇,旺盛地开放着,冷冷的香气幽幽地笼罩在秋水上。
陪伴它们的,只有鸣叫的秋虫,它们却从不觉得寂寞,咬定青山、忍寂耐寒,孤标独显、超脱世俗,正好寄托诗人的野逸之情。
菊,积极昂扬
唐·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重阳节的赏菊宴上,满场的少年郎恣意欢笑,年迈的白居易却只是安然静坐。
突然,满目的金黄之中,他突然看到了一株洁白如霜雪的菊花,忍不住莞尔一笑。
因为他突然发现,那些少年郎就像明艳夺目的黄菊,固然耀眼夺目,而他就像误入金色海洋的那株白菊花一样,满头白发独自来——年少时的那些朋友大多已经过世了。
但他并未产生迟暮伤怀之感,反而因为与少年们在一起,感到自己的内心也充满了青春活力。
他坦然、自信,岁月的沉淀给他带来的是无畏无惧,他依然孤独而灿烂地绽放着。
菊,淡然自持
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唐伯虎年少时流连花街柳巷,耽于享乐,后来在好友祝枝山的劝诫下,才静心走向科考之路。
他连中案首、解元,却在京城会试时遭人诬告,被牵连入科举舞弊案,不仅功名被革,还被抓进了牢中。
被释放后,虽然洗清冤屈,却对仕途绝望,从此做了个卖画为生的江湖浪客。
他诗中的菊花,幽然自持、不肯张扬,无数远在他方为客的未归人,却在它的身上看到了秋意。
诗人托物起兴,但自比的并不是秋菊的风骨或骄傲,而是它淡然不争、顺时应势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