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六首古诗(微雨微风寒食节,半开半合木兰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原来是五代宋朝时期指的仲春时节百花绚烂的花事和春风,明朝之后整理归纳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的二十四种应节花开,以花卉对应节气时令。
基本涵盖了宋明时期重要的农林花木和观赏花卉。
其中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木兰作为应对节气的花卉,出现过两次,一次出现在正月立春节气的第三候,叫作“望春”,一次出现在仲春春分时节的第三候,叫“木兰”。
那么木兰作为两个节气的花候出现,代表着什么呢?
一,证明木兰,在宋明时代广泛种植,且品种多样,其中有早春开花的,也有仲春晚春开花的。
二,证明人们对木兰的高度喜欢。
木兰最初产在我国中部长江流域以及山区,屈原“朝饮木兰之墮露”,即是指的湖北湖南靠江临山的木兰树,实际木兰应该是屈原的爱称,木上兰花,而本名是“辛夷”,一种产在楚国边境原始部落和山林,用以制作舟船的巨大的乔木。
在先秦时代应该已经移植到北方地区,只是人们更喜欢“木兰”这样贴切的比喻,屈原之后,木兰与辛夷两种名称并存。
元朝明初· 胡奎有《辛夷花》“望春一树春前放,花样浑如紫兔毫。”是写的早春木兰,所以木兰花有了“望春”的别称。这应该是指的长江以及江南广大流域的木兰花,开花较早,应该在早春。
由于木兰人工培植较早,且又不断发现新品种,嫁接新品种,木兰因为品种和地域原因,开花有先后,所以从早春到晚春,都有木兰花开放,木兰树高大,木兰花开花绚烂清雅,文化内涵深刻,惹动人们的情怀。
“微雨微风寒食节,半开半合木兰花。
看花倚柱终朝立,却似凄凄不在家。”晚唐 · 裴廷裕《偶题 》
这是晚唐到五代的诗人裴廷裕,他本来是唐朝的翰林学士,供奉皇帝身边,他贬官到湖南后,唐朝不久被朱温的梁国取代。裴廷裕终生没有回到故都长安和在北方的老家。
那么在唐朝,寒食节虽然在清明节前两天,是春分节气里的重要节日,但是其重要的内核是祭祀介子推以及先祖,慎终追远,回乡扫墓。在宋朝之后,寒食节的内涵才转移到清明节中。
裴廷裕失国失家,如同屈原,他怎么不会对木兰树寄托自己的感情?
而此时,正是他所在的地方,庭院中一树高大的木兰开花之时。
那微风微雨的寒食节,是多少人祭祀先祖的日子,而他困在湖南,只能仰望巨大的木兰树,此时正在一半含苞,一半开花。
我相信靠着柱子的眼睛里,是有泪水的,因为他整天看着木兰花,他在想什么呢?
想家肯定是必然的。但是我想他想得更多。
木兰,屈子之树。寒食,介子推的祭日。这是先贤。
寒食节,更是传统的回乡扫墓之日。
他该何以自处?
“风日明寒食,古观辛夷花。
冉冉山势转,寂寂溪流斜。
摩挲旧题字,故人天之涯。
尚馀子皋子,与我同咨嗟。
素抱安用摅,清弹啜新茶。”南宋 · 韩淲《二十七日同伯皋宿真隐二十八日寒食观昌甫诗恭叔所题字观中两树辛夷花甚大道士抚琴试新茗 》
这是南宋某年的二月下旬,春分节气,寒食的前头一天, 韩淲和朋友上山住宿在道观,在宁静的古寺里度过寒食节,而正好这里有两棵巨大的怒兰苏,正在开花。他们在这里喝茶,听道士抚琴。
木兰高大,花开茂盛,有木中君子,木中隐士之称,道观多种植木兰,因为其有清逸之气,花开如鹤。以在木兰花下弹琴饮茶为乐事。
为什么选在寒食日左右他们来呢?因为这是高洁隐士介子推的纪念日。而此时南宋朝政混乱,有才有识的人无法伸展抱负,只好深山寻求精神的皈依和安慰。
在寒食节,特地来到古庙,去看那深山高洁巨大的木兰花。
行走在山中,山随路转,寂静的溪流,让这里如同世外。
曾经一起游玩的同伴,如今天涯海角,只剩下手边的旧诗旧句,剩下的我们一起登临这古庙,仰看巨大的木兰树开花,在下面弹琴喝茶。我们的抱负不用细说,大家都知道,要么能够救国安邦,要么能够退隐深山,像介子推一样。
实际上这真的只是精神的安慰,因为介子推做隐士,不愿意下山,是因为他有国,而等待 韩淲们的将更加悲凉。韩淲死后三年,南宋在元朝的铁血征服下灭亡。
他和他的朋友们此时寒食节大约也没有想到,这是他们最后的聚会,像是提前给自己的悼亡。
“一树雪花白如玉,辛夷为车荷为屋,
闲中享此亦清福。
一双沙禽竹上啼,对客取琴弹一曲。”南宋 · 汪晫《感兴四章章五句》
木兰花有白有紫,白色的木兰开花,满树如雪,高大清贵,仙意十足。
在水边的亭子边种植白色的木兰,花开的时候,像巨大的冠盖。白色的花光,让人有屈原一样的联想,用那木兰做的车子,用那荷叶盖的屋子,这是人间的仙境。
能够在这样的亭子边小憩,是人生的清福。
来看看,水边的鸥鹭飞上竹子,我们在这里,在花下弹琴。
这不是早春的景色,是仲春和晚春的美。
古代三月邀约朋友来水边游玩,就算不是曲水流觞,也是最美的放松方式。
“去年高唐别,河柳摇风枝。
今年清明饮,高花见辛夷。
兹来又几日,军檄忽四驰。
尺书无处寄,相见果何期。
白日斗龙蛇,黄尘笳鼓悲。
春风独无忧,吹花发江湄。
一杯送归雁,万里寄相思。”金 · 马定国 《怀高图南》节录
金国,我们知道,是宋朝在北方的少数***政权,他们逼迫北宋,让出了长江以北巨大的国土,但是这个政权也非常短命,亡于蒙古。
那么生活在这个短暂政权下的人,经历的多半是战争离别,不安定的乱世时期。
这是在清明节左右,看见盛开的木兰花,怀念天涯的朋友。
去年在山东高唐此时离别,那河边的柳树摇曳在风中。
今年又是清明时节,我看到了木兰花高高开放,如同你和我的样子。
我才来这里没有几天,忽然接到紧急的军令,要我离开这里,我甚至没有办法给你寄信,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你见面。
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白天看见龙争虎斗,到处战烟滚滚。
只有春风没有忧愁,又吹开了美丽的木兰花。
我站在这江边,这木兰树下,一杯敬你,乱世朋友,天涯相思,好好活着。
有些诗看起来并不华美 ,但是却是日记一样,记录了乱世的离别。那木兰树在江边,我再来时君未回,君若归时,我已去。
这是我看到的最无声最悲怆的木兰树,我甚至想,这棵树还在吗,还在吗?是否还开在江岸上,是否还是永远的花开如雪,照见情谊?
“东风日夜发,桃李不禁吹。
检点浓华事,辛夷落较迟。” 明 · 陈淳 题《辛夷花》
这是写的是开在桃李之后的木兰花。
桃李花是仲春花事,盛花也就意味着花落。春风吹开了桃李,也吹落了桃李,匆匆半月,花开花落。让人怅惘。
但是还有木兰花,从早春开到晚春,它们高大,低调,桃李花时,木兰在,桃李谢后,依然有木兰开。
木兰如君子,要的就是低调,端庄,长久。
我喜欢木兰花,就是因为它们花落迟。
它们不仅花落迟,且落花都可以药食两用,让人延年益寿。
“木兰花放约春游,日日东风唤雨鸠。
未到清明巳寒食,满城风雨为君愁。” 明末清初 · 彭孙贻《雨中 》
木兰花在二十四番花信风里是春分最后的花信,连接寒食和清明。
木兰花盛开的时候,大家一起约着春游。
只是好花没有好天气,这是多雨的时节,阻挡了人们看花的脚步。
清明节还没有到,寒食节就到了。这样的风雨天气,不能户外去陪着木兰花,想必它在深山里披风沐雨,独自忧伤。
但是这忧伤的不是木兰花吧,是诗人自己。
明清两代,寒食的内涵延伸到清明,纪念隐士介子推,明月三更月,深山一树花。
那么放在更大的明末清初的背景,这个满城风雨为君愁,就别有深意了。
该要祭祀怀念的人何其多,这末世风雨下,人人都是木兰树吧,无有好天,无有更多的安慰。
茕茕一树花,风雨落心头。
花开花落,风风雨雨中,仲春也快结束了,木兰以独特的风姿,立在寒食清明,横跨农历二三月,那高大醒目的花朵,有着人们深厚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