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腊梅诗词六首赏析(江南雪里花如玉,金蓓花开满担装)
若说起腊梅,在长江中下游居住的人们,一定会知道,有一种花,像梅花,但是开得比梅花早,且香气比梅花馥郁,那就是腊梅花。
腊梅不是梅花的本属种类,在宋朝之前,寂寂盛放在山林之中,属于灌木杂树。
因为花开在晚冬,类似梅花的花期,又因为花朵蜡黄有蜡质,被称为黄梅。
宋朝立国之后,经济复苏,重视农林业,又提倡四时簪花的风俗,所以花卉养殖和消费两旺。人们追求花卉的新奇繁盛,所以观赏性的梅花,牡丹,菊花,比前朝更多。每逢年假日,都是赏花和消费花卉的重要时期。
山民们采集野生的黄梅,就近在城市售卖,或者久已有之,只是在宋神宗时期,这种类似梅花的黄梅花,流入京城,备受喜爱。因为京城还流行一种色彩,就是黄。赵匡胤黄袍加身,此后帝王的正色是黄色,而在之前的唐朝,皇帝的尊贵颜色是紫色,常服才是黄色,到了宋朝,黄色代表尊贵,衍生为华丽富贵,可以说,小小一枝黄梅花,在京城受到热爱,是有着当时的心理审美的。黄梅花腊月开花,色泽明丽,花香馥郁,花朵持久,所以令人青睐。
腊梅或者蜡梅之名,在当时已经流传,只是有了黄庭坚和苏轼的肯定,上层文化圈流行“蜡梅”的称谓,因为颜色像黄色的蜂蜡。但是这种花开在腊月,腊蜡同音,且近义,人们习惯称为腊梅。
“卧云庄上残花笑,香似早梅开不迟。
浅色春衫弄风日,遣来当为作新诗。”北宋 · 黄庭坚《短韵奉乞腊梅》
黄庭坚在将腊梅正式称作“蜡梅”之前,也是根据民俗,叫这种花腊梅。因为他本姓黄,这种黄梅花,深切他的心理,所以他向寺庙的朋友乞求一枝或者一本腊梅。
根据他热爱黄梅花的本性,大概率是求植株而非花枝。因为花枝,市面上有卖,再贵也不会在承受范围之外,他肯定要的是植株本身,因为可以养活。
你这运检的山庄,腊梅花都开盛开到极致,腊梅香似早梅花,却比梅花开得早。
我要乞一本回家,看着它浅色的衣裳摇曳在太阳和风的早春里,对着它来写新诗。
当然后来黄庭坚和苏轼,以他们在文坛上的影响力,定腊梅为“蜡梅“。
不过也很怪,有人就一直叫它腊梅花。
所以在宋朝腊梅和蜡梅就通用。
你要是看重它是腊月花,就叫腊梅,你若想细致描摹颜色状态,就叫蜡梅。
“腊梅初与雪争妍,素艳寒香亦可怜。
政使北风吹得尽,一枝金蓓始嫣然。”北宋 · 谢薖《春日黄梅花二首 其一 》
比如这首腊梅。有腊梅,黄梅花并称。
腊梅最开始是和腊月的雪争奇斗艳,一种素净的艳丽,在雪里飘香,让人觉得可爱,心疼。
但是当北风吹尽,春天来临之时,那枝头的蓓蕾花,在蓝天下开放,那笑容更加明丽嫣然啊。
蓝天和金色的花朵相映衬,有着色彩的明艳和花枝的生动向上。
腊梅也是迎春花,冬春花,早春的暖阳晴朗,更衬托得花朵的美丽,色彩的夺目。
“缟衣仙子变新装,浅染春前一样黄。
不肯皎然争腊雪,只将孤艳付幽香。”宋 · 郑刚中《 腊梅 》
植物的黄色有两种,一种是秋冬的叶子因为叶绿素减少而发黄,这是萧条掉落的先兆。
但是还有一种嫩黄,是草木萌发,尚未完全经过光合作用变绿的阶段,反而娇美。比如柳芽,柳花,韭黄,菜心黄,嫩芽黄。
那么郑刚中形容腊梅花的黄色,就是稚嫩的早春和春前黄,清新淡雅。
说腊月的腊梅花,不肯和雪比洁白,但是却将无限有生机的香气,蕴含在浅色的花朵里,雪代表冬的极致,而腊梅花的黄香则代表突破着冬冷,向往春天。
显然腊梅花代表的是生机和春意,而雪虽然美,代表着冷寂缺乏活力。
腊雪黄梅,分外香。
“江南雪里花如玉。风流越样新装束。
恰恰缕金裳。浓熏百和香。
分明篱菊艳。却作妆梅面。
无处奈君何。一枝春更多。”南宋 · 韩元吉《菩萨蛮 其二 腊梅 》
江南的雪里,腊梅花如玉一样缀满枝头。
腊梅花有着和别家不一样的黄色的新衣,非常时尚。
它穿着金缕衣,飘着比百合还浓的香气。
它分明是像秋天的菊花一样的明艳,却偏偏开出的是像梅花一样的花朵。
我拿你怎么办,你这个俏皮的雪中的黄衣裳的女郎。
你开花的枝头,春意更浓春更多呀。
“道旁方讶扑人香,金蓓花开满担装。
尚有松钗挂枝杪,买归偏称插山堂。”其一 南宋 · 张镃《种腊梅喜成 》
我不能说腊梅在宋朝一定形成产业种植。但是种植腊梅,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的。
比如,这位诗人,他种植的腊梅成活了,满树都是蓓蕾和花开。
站在路边就可以闻见腊梅馥郁的香气。
这是他家的花树,那么他需要用担子来装腊梅吗?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种植的不是一树腊梅,至少有一片。而且这树生长很好,可以剪枝装担,不影响其生机。
实际上下面的诗泄露了他种植黄梅的真实目的。
你看你看,那高枝上还有横斜的蓓蕾花枝,你买回去,正好插在客厅里,又大气,又芬芳,清水养活,花开满堂。
他种植的腊梅是为售卖。
而此时宋朝城市有这样的花卉消费,年节买腊梅花,大的装点客厅,小的插进花瓶或者簪戴。
那腊梅花朵朵蓓蕾,就是金钱啊,难怪他开心叫金蓓花开。
“半昏灯火宿斋房,惊见梅梢破蜡黄。
夜静月斜帘不卷,步虚声里得花香。”宋 · 周紫芝 《腊月二十三日郡厅祷雪》
关于祈雨和祈雪,在中国古代,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因为哪怕对于鬼神不置可否的儒家,以及现实主义的文人和官僚,乃至皇帝,在大旱之年,都会虔诚祈雨和祈雪。比如苏轼就曾率领治下子民,前往山林深潭祈雨,并在雨下之后,又再回去酬神。是迷信吗?是,也不是。其实这是中国古代的领导层,对于人民在经历无法抗拒的灾害时,做出的一种感化姿态。当然不能说,这仅仅只是一种姿态,毕竟里面包含着虔诚的祝祷和祈福。
想必这年,冬天大旱,雨雪不来,土地干涸贫瘠。
郡县的高官,就将祈雪仪式安排在衙门中间,请道士和尚念经。
而一位心慧的僧人,半夜送来腊梅花,那花香使人沉静安详,使得人们继续冗长而古老的仪式,也给精神和心理带来希望。
腊梅花晚冬开放,证明这里还是有水气的。
在醮占步虚的仪式当中,腊梅花香萦绕殿堂,或者那雪,也会听闻人间的祝愿,以及腊梅清幽的香气,而随时乘风而来,降落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