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咏初冬古诗词赏析)

longge 06-09 16:56 阅读 我爱育娃
孟冬寒气至 北风何惨栗 ——咏初冬古诗词赏析(一) 王传学 四季更替,秋去冬来。作为冬天首月的初冬,带给人们的是新的气象,新的感受。 农历初冬十月,寒气逼人,呼啸的北风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咏初冬古诗词赏析)

孟冬寒气至 北风何惨栗

——咏初冬古诗词赏析(一)

王传学

四季更替,秋去冬来。作为冬天首月的初冬,带给人们的是新的气象,新的感受。

农历初冬十月,寒气逼人,呼啸的北风多么凛冽。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孟冬寒气至》,真切地展现了凄然独处家中的妻子,思念长期在外的丈夫的心路历程: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丈夫久别,妻子凄然独处,对于季节的迁移和气候的变化异常敏感;因而诗先从季节、气候写起。“孟冬”,农历冬季的第一月,即十月。就一年说,主人公已在思念丈夫的愁苦中熬过了春、夏、秋三季。冬天一来,她首先感到的是“寒”。“孟冬寒气至”,一个“至”字,把“寒气”拟人化,它在不受欢迎的情况下“至”主人公的院中、屋里、乃至内心深处。主人公日思夜盼的是丈夫“至”、不是“寒气至”。“寒气”又“至”而丈夫不“至”,怎能不加倍地感到“寒”!

第二句以“北风”补充“寒气”;“何惨栗”三字,如闻主人公寒彻心髓的惊叹之声。 时入孟冬,主人公与“寒气”同时感到的是“夜长”。对于无忧无虑的人来说,一觉睡到大天亮,根本不会觉察到夜已变长。“愁多知夜长”一句、看似平淡,实非身试者说不出;最先说出,便觉新警。主人公经年累月思念丈夫,夜不成寐;一到冬季,“寒”与“愁”并,更感到长夜难明。

从“愁多知夜长”跳到“仰观众星列”,中间略去不少东西。“仰观”可见“众星”,暗示主人公由辗转反侧而揽衣起床,此时已徘徊室外。一个“列”字,含意丰富。主人公大概先看牵牛星和织女星怎样排“列”,然后才扩大范围,直至天边,反复观看其他星星怎样排列。其观星之久,已见言外。读诗至此,必须联系前两句。主人公出户看星,直至深夜,对“寒气”之“至”自然感受更深,能不发出“北风何惨栗”的惊叹!但她仍然不肯回屋而“仰观众星列”,是否在看哪些星是成双成对的,哪些星是分散的、孤零零的?是否在想她的丈夫如今究竟在哪颗星下?

“三五”两句并非写月,而是展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观星之时自然会看见月,因而又激起愁思:夜夜看星星、看月亮,盼到“三五”(十五)月圆,丈夫没有回来;又挨到“四五”(二十)月缺,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如此循环往复,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丈夫始终没有回来啊!

“客从”四句,不是叙述眼前发生的喜事,而是主人公在追想遥远的往事。读后面的“三岁”句,便知她在三年前曾收到丈夫托人从远方捎来的一封信,此后再无消息。而那封信的内容,也不过是“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不难设想:主人公在丈夫远别多年之后才接到他的信,急于从信中知道的,当然是他现在何处、情况如何、何时回家。然而这一切,信中都没有说。就是这么一封简之至的信,她却珍而重之。“置书怀袖中”,一是让它紧贴身心,二是便于随时取出观看。“三岁字不灭”,是说她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这一切,都表明了她是多么的温柔敦厚!

结尾两句,明白地说出她的心事:我“一心抱区区(衷爱)”,全心全意地忠于你、爱着你;所担心的是,我们已经分别了这么久,你是否还知道我一如既往地忠于你、爱着你呢?有此一结,前面所写的一切都得到解释,从而升华到新的境界;又余音袅袅,余意无穷。

诗中初冬十月的环境描写,真切地烘托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深宵独立,寒气彻骨,寒星伤目,愁思满怀,无可告语。随着“我”的心灵世界的逐渐坦露,读者越来越理解她的可悲遭遇和美好情操,不由得对她产生了无限的同情。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咏初冬古诗词赏析)

三国·魏诗人曹操的《步出夏门行·冬十月》,描绘了初冬肃杀寒冷的气候,以及动物、人们准备过冬的安宁氛围: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kūn)鸡晨鸣,鸿雁南飞,

鸷鸟潜藏,熊罴(pí)窟栖。

钱镈(bó)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冬十月》出自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曹操的《步出夏门行》是他在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时所作的一组诗。这组诗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下面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

这首诗写于初冬十月。前四句写初冬的气候。初冬十月,北风呼呼地吹着,气氛肃杀,天气寒冷,寒霜又厚又密。大地进入寒冷的冬季。

接下来四句写动物的活动。“鹍鸡”,鸟名,形状象鹤,羽毛黄白色。鹍鸡鸟在清晨鸣叫着,大雁向南方远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就连熊也都入洞安眠了。动物们都在准备过冬,严寒氛围中透出一派平和安宁。

下面四句写人事。“钱”、“镈”,两种农具名,这里泛指农具。“逆旅”,客店。农具已经闲置起来,收获的庄稼堆满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这是一幅多么安宁详和的图景!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叹:我能到这里是多么的幸运啊,我要高诵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

诗篇反映了战后在局部地区百姓过上的安居乐业的生活,及诗人追求国家统一、政治安定和经济繁荣的理想。

清代学者朱乾说:“《冬十月》,叙其征途所经,天时物候,又自秋经冬。虽当军行,而不忘民事也。”(《乐府正义》卷八)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本诗的作意。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咏初冬古诗词赏析)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初冬》,描写了蜀地初冬的独特风景,及自己做严武参谋的心理感受:

垂老戎衣窄,归休寒色深。

渔舟上急水,猎火著高林。

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

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

此诗作于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初冬,杜甫52岁。其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正率军与吐蕃交战。此前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作为严武的参谋,当也身着戎装。

首联“垂老戎衣窄,归休寒色深”,交代写作背景。“戎衣”,军服、战衣。诗人说,为了谋生,我一个年老的参谋整天穿着瘦窄的军服到官府上班,直到初冬天寒时才回家休假。白首老人,戎衣趋府,写出了诗人的自惭之意。

颔联“渔舟上急水,猎火著高林”,写诗人所见的初冬景色。白天见到渔舟逆着激流向上游进发,夜晚看到猎火在高林燃烧。在写景中隐喻着自己的身世。晚年入幕,如逆水行舟。报国之心,似火燃高林。诗人入幕本想有所作为。

颈联“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写幕府情事。“习池”,习家池。东汉襄阳侯习郁在岘山南的私家园林。西晋永嘉三年(公元309年 ),山简出任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镇襄阳。山简常在习家池宴饮。诗人在幕府常陪“山简”(严武)喝酒。此非诗人所愿,于是吟诗遣愁。诗人吟的是诸葛亮吟过的《梁甫吟》。他渴望像诸葛亮一样遇到明主,在抗击吐蕃治理巴蜀上有所作为。但诗人遇到的是个喜欢“习池醉”的“山简”,大失所望。

尾联“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点出自己的心意。诗人感叹道:真想辞职不干了。但西线战火未息,现在岂能依照内心选择 “出处”进退呢?

这首诗以景叙事,用典贴切,表现了诗人晚年想为国效力,而未遂所愿的境况。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咏初冬古诗词赏析)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冬》,描绘了江南初冬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江南冬景的喜爱: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这首诗是诗人于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在杭州任刺史时所写的。

首联“十月江南天气好, 可怜冬景似春华”,写江南的十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像春天的鲜花一样可爱。诗一开始,诗人就直接赞美江南初冬的景色美,表现了对江南初冬景色的喜爱 。

二、三联具体描写江南初冬的景色。寒霜虽来,但小草依然泛着绿色;阳光照在大地上,暖洋洋的,晒干了阴湿的土地。老柘树虽然叶子黄了,但仍然像初生的嫩树一样;寒樱不依时序,开出枝枝白花。诗人抓住江南初冬天气暖和的特点,描绘了花草树木经霜犹绿、冬花艳丽的美丽景色。

尾联“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这个时候的我只羡慕喝酒人的那份清闲,这个时候的我只羡慕饮酒人的那份清闲,却无法像他们一样享受那份闲情逸致。

文章评论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咏初冬古诗词赏析)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