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夕阳古诗六首(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时节进入晚秋。晚秋若无风雨,最美的并非黄花红树,而是秋天的太阳和阳光。
暖湿气流退出大陆主场,冷空气占据高空,空气能见度好,所谓秋高气爽正是此时。太阳比夏天低斜,没有了火一样的烧灼炙热感,反而有通透的光感。这通透的光感在下午和黄昏时,呈现金色斜长的日影,照耀树木和芳草。而在有大的水泽和高处。可以完整的看到太阳沉落时候的炫美,无数的霞光反射到云彩或者水面上。
正是秋天空气的明净,秋阳的明丽,才有了秋水长天,落霞孤鹜的浩美,有了青山红树,万里江山的壮丽以及枫叶黄花的秋之沉醉和清丽。
写秋天夕阳落日的诗不计其数,我随机录几首共享。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盛唐 · 李白《杜陵绝句》
晚秋适合登高旅游,43岁的李白此年得到唐玄宗赏识,封为翰林供奉,为唐玄宗制作宫廷诗词,也声名显赫。
此年春天唐玄宗和贵妃赏牡丹,李白赋诗,李龟年当即作曲,谱写最为绚烂的盛世名歌《清平乐》,才气纵横的李白和音乐名家的合作,将气氛燃至高潮,但也埋下了李白被嫉妒的伏笔。
不过此之后,李白鲜有被唐玄宗召见的记载。传闻他受到谗言被冷落。此时尚在翰林供奉职位上的李白,倒有更多的时间去游览京郊山水。
这应该是晚秋重阳节和朋友在长安郊区杜陵上的游览登高。
杜陵 ,是西汉宣帝刘询的陵墓。陵墓原来是一片高地,汉代旧名" 鸿固原 ",这里开阔,有 潏、浐两河流经附近,北望是汉代五个著名皇帝的陵墓,简称五陵。
这首诗大气清美,清美中又有历史感。
我站在杜陵之上,眺望汉朝的五个巨大王陵。
那秋天的河流反射斜阳的光芒,使得阳光更加明丽耀眼。
而明丽金色的光芒下,那遥远的五座王陵,几乎看不见了,只剩下光芒里令人遥想的轮廓。
此时的李白,大约还没有想到自己很快被唐玄宗弃用。
这首诗是对景色和阳光的赞美,也暗含了对唐玄宗的期许和对自己的自信。
盛唐的光芒,肯定盖过历史上的强汉,而他则也沐浴在当世的阳光里。
这首诗,可以和之后的李商隐的夕阳诗对照,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只不过李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重阳节的太阳和阳光,不是长久的开始,而是他和***运气的下沉。
然而我喜欢,他这首诗的奇丽,流光灭远山,盛世唐风。
”鳞皴老树铁生斑,神宇荒凉野壑闲。
地僻无人秋寂寂,一川红影夕阳间。”中唐 · 贾岛《留题南赵古庙》
贾岛早年做过僧人,他家境贫寒,出家为僧,应该是不得已,但是常年的寺庙生活,却也渐渐融入了他的性格。由于勤学和诗才好,被高官韩愈看重,鼓励他科举应试,或者也饱含韩愈对于一个有基层生活经验和阅历的人一种期待,期待他进入官僚体系,改变一点体系中阿谀不实的积习。只是贾岛运气实在不好,屡考不第,沉沦下僚。
但是贾岛的诗文才华,的确影响了很多人,因为深邃而朴素,是很多人在挫折沮丧人生时段的一个良性坐标。
这是一个年久失修的山野古庙。贾岛或是在还俗之后,游历的过程中遇见的。
但是没有一般人的奇异和惊悚,在他笔下,却又一种很自然的荒凉而又亲切的感觉。
有着鱼鳞一样树皮的古树,矗立在荒废的庙宇间,仿佛古铁生锈,不知年岁。
这座寺庙荒凉在山野之间。
这里偏僻而寂静,夕阳金红的光芒照在山下的水面,也照在了古寺老树上。
他在这里想必徘徊了很久,又也许夜晚就是睡在这座寺庙里。
但这首诗带给人的不是荒凉,而是温柔。因为再怎么荒凉,也是他的底气。他曾经在山中的寒夜独自打着井水,面对深邃的夜空,他适应和习惯了孤独的生活,虽然有人告诉他,你的人生也有另外的可能,于是他回归尘世,做勇敢的进取和尝试。
但是每一处荒郊,每一处寺庙,都是他的底气,为他洗去尘世的灰尘。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 · 白居易《暮江吟 》
毋庸置疑,白居易有画家的天才,谁能用最短的诗句,写出落日霞光,日夜交替时那种冷暖兼具的流动美?
王勃的秋水长天,落霞孤鹜,给人的是一种金丽为主的黄昏色,但是白居易则更细腻。
因为落日江水,色彩是在流动变化的。
有阳光的地方是金暖色的,没有阳光的地方则是冷碧色的。
冷暖之色,日夜交替,构成晚秋落日江水之美。
而冷到多少分,暖到多少度,则在后世无数画家和摄影家的作品里。
半江瑟瑟,半江红。
那是夕阳依依不舍的告别和告白。
“巴路千山秋水上,江村独树夕阳时。”盛唐 · 李颀《句 》
一句诗,就是一幅奇丽的景色,一幅完美的构图。
所以唐人断句多,因为用一句诗就可以画出最美的图画,才发现,不再需要前后的照应和陈述。这点上,我还是佩服古人的审美,宁缺毋滥,不像我,洋洋洒洒,说来说去,不及他们一句诗。
这应该是他在游历四川的客船上,看到的最打动他的一个景致。
巴山蜀水,向以奇峰连绵而著名。
但是如果你日夜在此航道,未免新奇之后,会感觉厌倦,因为山之外还是山,且四川山地沿江陡峭的山崖居多,给人压迫险峻感。而太阳,则要看运气,因为崇山峻岭,早就遮蔽了太阳光,你往往是在山峰的阴影下,度过一段又一段的河道。
但是在这寂寞压抑的旅程中,他忽然看到了不多的阳光景色。
那是水道忽然延伸到一处开阔地,他看到了岸边一处小平原,平原上,有不多的房子,显示这里是村落,而一棵长在岸边的大树,正好被远处阳光斜射,金碧辉煌,仿佛他故乡的模样。他的视线久久跟着这棵树,直到航船远行,另一座高山遮蔽。
他为什么不完整写下整首诗呢?
因为这已经足够美好了。
这仿佛他乡遇故知,又仿佛点燃了心中的梦想。这就够了呀。
那是他心中的思乡,或者是颠沛人生的安稳梦想,正是如梦如幻,又如此清晰而美好,就让斜阳永远照耀在那树上,让金色的光落在幽深的心底吧。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 · 李商隐《乐游原 》
同样是重阳登高,李白选择杜陵,李商隐选择乐游苑。
当然李商隐这首诗表达得更任性。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且目的不远,驾车就可以到。想必他之前,对于阳光的眷念和渴望,在此时达到顶点。
这首诗,有各种各样的解读。
当然前提是这首诗美,得到了广泛的共鸣。
快黄昏了,我心情不好,所以驾着车赶往了乐游苑,去登高。
通常重阳节的登高,会选在早上,迟到太阳快下山了,李商隐执意要去,肯定心中是有块垒。
他终于赶上了看太阳的末班车,站在乐游苑上,秋草猎猎,太阳下沉,他的焦虑仿佛缓解,待之而起的却是伤感,因为太阳虽然如此金丽,却要下山了。
但是也有人有不同解读。说李商隐哪里伤感了,人家说的只是,在古文中是“祗是”,表达的意思是此情此地,最好的意思。那么这首诗写的就是最美的太阳,就是日落前的夕阳,所以李商隐赶忙也要飞奔过来,享受这最美的时刻。
“归云去悠悠,长风来猎猎。
檐角两长楸,斜阳晒黄叶。”北宋 · 贺铸《秋晴》
对于普通人的秋阳之美,并非要登高山临大水,就是房前屋角的阳光,就足以使人心情明丽。
晒晒衣裳,那衣裳被子里,不多久会有太阳的味道,带着焦香,那阳光下的人面更舒缓清晰,那是天然的金粉,使人面色柔和。
庭院虽小,还有一角蓝天,天上白云舒缓,阳光下,和风吹过,是恰恰的舒缓柔和,一阵一阵。
屋檐边有两棵高大的楸树,黄叶挂而不凋,在微风中摇摆,那是晒着它秋天的黄色的衣裳。
就算是黄叶无风自落,彩云不雨空归,也好像此时此景没有什么可以凄楚的,那都是季节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