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二十四节气霜降古诗六首(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

longge 04-10 14:14 阅读 我爱育娃
古代天文气候学,是以“霜降”节气,作为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霜降节气段,会迎来冬季的开始。霜降之后,是立冬。 霜降节气起源先秦,在汉朝正式定为节气名。在黄河流域中

古代天文气候学,是以“霜降”节气,作为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霜降节气段,会迎来冬季的开始。霜降之后,是立冬。

霜降节气起源先秦,在汉朝正式定为节气名。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带,此时气温持续走低,某些地方,会迎来初霜。霜降的含义,是有霜出现。但是霜的形成,并非像雨一样从天而落,而且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霜和露一样,是近地面的水汽凝结而成,白露为霜,那些水汽在秋天不太冷的时候,会凝结成露水,而冷的时候,直接凝华成霜,叫霜生,霜出还差不多。

实际,霜降,包含着古人敬畏自然的一种心态。降,通常是指的神灵忽然现身,降临,带着恩惠。霜的出现,是水直接跳过了液态的形式直接以固态的白色忽然出现。仿佛是霜神蓦然降临留下的痕迹。还有一点是这个时段,处在秋冬交节的过程中,昼夜温差大,气温会断崖似的下降。

所以霜降,有着多重的含义,霜出现,霜神降临,气温下降,空气陡然变得冷肃。

虽然长江流域,在晚秋,一直很难出现霜的现象,但是同样气温会下降得厉害。霜降作为通行的节气历,指导着南北的农业生产和生活,霜降节气,仍旧有着提醒人们秋天开始进入了寒冷期,要慎重对待这个时段,注意养生和健康,迎接更冷的寒冬。

周朝《礼记月令》说,季秋,也就是晚秋这个月,会出现初霜,皇帝会在这个时段,要求各种从事手工制作的工坊停工,原因是什么呢,是此时温度骤降,手指会感觉寒冷,人们营造各种器物,会很艰难,且影响质量,不如号令停工,蓄养民力。要求民众可以呆在户内,无事不用外出。实际这也是当时物质条件有限,普通人秋冬的衣裳,多是麻布葛布,中间絮着树叶,条件好的,用葛丝,麻头填充保暖,最好的才是贵族和皇家,不从事体力劳动,可以穿裘皮。秋冬换季时节,也是因寒致病,瘟疫高发期,所以就算是家有奴隶,为了长期能够正常使用,也会适可而止。

二十四节气霜降古诗六首(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诗经《七月》

晚秋是大量树木落叶凋零,且伴随冷空气来临之时。

农民们无暇感叹季节的变迁,因为有更重要的事做,诗经《七月》里,农民在霜降的时段,抢着收获作物,趁着太阳好,晒干秋收的谷物,虽然冷,却一直在为生活和未来劳作,丰收之后,祭祀神灵祖先,用酒安抚自己,在热腾腾的酒食中,一切寒冷艰辛都是值得的。他们是最坚韧,最乐观的一群人,还没有来得及悲秋,秋天就这样走过了,还来不及感叹寒冷,春天的土地就召唤他们。也知道冷,也知道热,

他们中的女性,趁着有空,赶紧打草鞋,因为暖而干燥的鞋子,可以走在霜雪路上。

履霜,是脚踏霜雪,征服霜寒。

他们是最面向未来的人。虽然他们的未来在很多人眼中,是画地为牢的艰辛轮回。

二十四节气霜降古诗六首(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

“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零。”屈原《远游》

屈原时代的这个微,应该是语气助词,当然解读为轻微,细小,也是对的。

屈原是楚国的大夫,楚国重视巫祭,那些自然现象的背后,被他们认为都有神灵操控。而屈原的作品,是灵魂向诸神的献祭和献歌。

霜降节气起源先秦,而定名刊行于汉朝。

屈原这些诗里的霜降,应该是节气名,加物候,还有神话色彩。

那霜降时节,细小的霜降临在草木间,霜寒之气,持续的下沉,我悲伤那些美丽的芳草,受不了这寒冷严酷的摧残,已经凋零。

另外还有一首有“何芳草之早夭兮,微霜降而下戒。”屈原《九章》

为什么芳草这么早就死去了?那是寒霜降临,展开杀伐。

屈原一生也很悲催,楚国贵族公子,有志向改变国家,让它更富强。问题就在于,国君不采纳他的建议,还听信谗言,将他流放到楚国边远的地方。

看着自己的命运,他不乐观,明明他是芳草,国君无视,专门喜欢那些阿谀奉承的人,等待他的将是没有出头之日的寒冬,或者赔上性命。

更悲催的还在后头,在流放期间,楚国宫城被攻破,在屈原看来,楚国灭亡了。

他悲凉悲愤悲哀沉江殉国。

个人的命运和国运相连,屈原的楚国是后世人们印象中霜雪秋冬。

实际上,楚国也挺能挺,屈原死后半个世纪,楚国才被正式灭掉。

到了秦朝末年,古楚国的南公,发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豪言,助力项羽灭秦。

楚国有芳草一样的屈原,更有野草一样坚韧的子民,秋风吹不尽,大地春草生。

二十四节气霜降古诗六首(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

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唐 · 张九龄《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节录

当一个国家富庶太平时,四季的变迁不太会左右人们重大的生活,而四季风物则进入了审美。

霜降也如是,因为如此清秋。

晚秋到来,河流水流收减,露出了河中的沙洲。

霜降时节,或有霜,或无霜,但是空气中的水汽是明显减少了。尤其霜夜之后的白天,因为近地面的灰尘和水汽都被霜凝结,天空通透晶莹,呈现最美的湛蓝之色。

站在高山高楼栏杆上远眺,可以看见河流蜿蜒至远方,甚至分明可以看见寻常看不到的渡口。

这种观感,使人开朗,使人很容易联系岁月人生这种大的情怀。

人生百代之过客,在此清秋,风吹白鬓,斜阳落落,会有神仙岸上人的感觉。

不过看完了之后,回到尘世,以饱满的心情处理事务,这是秋天旅游的正能量。

张九龄的感叹也是真的,恨自己不能是日日登高俯瞰锦绣山河的神仙,但是只是抒发一下。因为这霜降之后的山水,确实清旷至美。

二十四节气霜降古诗六首(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中唐 · 元稹《咏廿四气诗 霜降九月中 》

元稹最大的功劳,应该是将二十四节气写作了诗,在中唐刊行。

这使得唐朝普通人,在家中在旅游中,可以靠一本薄薄的节气诗,了解节气知识,并且学习酝酿诗怀。

说唐朝人都是诗人,那么中唐晚唐之后,肯定有不少人,是读着元稹的节气诗,开始欣赏自然风光,并且学习诗作的。只是无法统计,受惠的人到底有多少。

不过上世纪在边疆出土的元稹二十四节气诗的手抄本,可以证实,普通人的喜欢,已经将这些诗作为漫长旅游和边境艰苦生活的重要精神食粮。

霜降节气到了。秋风吹近浮云,辽阔的天宇,万里晴光,光如霜,冷如霜。

野外的豺狼,此时开始捕杀猎物,在月夜出行,站在山顶,对着月亮嚎叫。

而仙美的菊花,会在九月重阳节的太阳里绚烂开放。

秋色斑斓凄美,因为树叶在一阵阵落啊。

天上有大雁南飞,在北方的你,是否在思念故乡。

饮下这霜降节气的一杯菊花酒,暖身酒,你会发现,身心和暖,那些关于悲秋的感觉,都会被菊花和美酒温柔隔绝。

霜降虽冷,菊花向阳。

我相信那行走在边塞的人,一定最爱这诗章。沙漠绿洲虽无菊花酒,但是葡萄美酒夜光杯,站在山顶一啸,思乡爱国,尽在高秋。

二十四节气霜降古诗六首(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

“倚槛穷双目,疏林出远村。

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

天地供吟思,烟霞入醉魂。

回头云破处,新月报黄昏。”宋 · 江定斋《 列岫亭 》

春看水,秋览山。

因为春看水涨碧,因为秋看山有魂。

因为晚春水涨竹篙绿,因为晚秋山气倍嶙峋。

所以,诗人晚秋踏山,要的就是秋山环绕的那种清壮之美。

靠在栏杆上,尽力远眺,目光穷尽山水,最美的是远处的村落,矗立树叶疏落的树林,因为光线斜照,倍有通透之美。

我喜欢晚秋,因为林木凋落。山显出了最美而嶙峋的骨态。

我喜欢晚秋,因为霜降节气后,流水低落,反而更加晶莹如带,波澜不惊。

天地如此高阔,供人长久眺望沉思,而落霞绮丽,流淌在酒杯中,醉了我的心魂。

而我不经意回头,居然看到了天上的新月,可爱九月初三月,半山如黛半山红。

二十四节气霜降古诗六首(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

“霜降草花落,林柯亦纷披。

耿耿园中菊,煌煌发幽姿。

良夜积华露,花叶繁以滋。

风流贤史君,澹然与花期。”南宋 · 朱岂《采菊亭》节录

菊花是重阳节之花,更是霜降节气之花。

虽然寒露节气菊花发,但是最茂盛的菊花还是霜降节气左右。

菊花耐小寒,傲清霜。而秋露和秋霜,在菊花的生长期,也能提供叶子和根部的水分润泽,使得菊花更香。而晚秋霜降时节,北方偶见霜,南方基本寒而无霜,基本不会冻伤菊花。

霜降节气,是大部分草木花朵凋谢的时段,是落叶纷纷的时期。

但是菊花却逆生长,开出耀眼清新的花朵。

只有菊花才会将霜露繁多的夜晚,变成它自己的良夜,吸收露水精华,花叶滋润繁茂。

而我这个自诩的清贫的君子,就这样遇见了最像我,我也最像它的菊花。

所以处在清贫时段,艰苦时段的人,一定要自信。

因为你还有菊花是你的生命幸运花,会伴随你度过最幽冷寥落的时期。

四季花不歇,生命和奋斗,永远向前。

二十四节气霜降古诗六首(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


文章评论

二十四节气霜降古诗六首(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