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经典古诗有哪些(10首经典的登高古诗)
在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里,家***怀——是最浓郁的精神底色,也是传统文人最强烈的集体意识,而这种浓烈的情怀,有一种表现形式往往是在登高远望之时,俯瞰天地间,或感慨历史兴衰,或感怀个人际遇,或被眼前的壮丽山河所浸染,胸中激荡的情怀呼之欲出,化成笔下一篇篇诗章。
1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唐代骆宾王《在军登城楼》
这是骆宾王与徐敬业一起讨伐武则天,两军对垒兵临城下之时,骆宾王在秋风萧瑟中登上城楼,看着眼前威武整齐的军队,写下这首诗。
此时的骆宾王就好比战国时的荆轲,背负着力挽狂澜、扭转时局的重大历史责任,怀着视死如归的决心,也期待自己凯旋归来,载歌载舞入长安的情景,但最后起义失败,徐敬业兵败而亡,骆兵王也不知所踪。
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的这首诗,情感悲怆,读之欲泪,登上幽州台歌,望茫茫四野,空无一人,天地之间唯独自己,此时的陈子昂随武攸宜出征,因为多次直言进谏,未被采纳,还被赶出大账,贬为最末级别军槽,感怀天地之大,竟无一人懂我,空负满腔才华,忧愤不能自抑。
3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代崔颢《黄鹤楼》
崔颢出身非常高贵,出自世家望族“博陵崔氏”,在万里晴空之下,登上了黄鹤楼,抬头望着悠悠白云,感叹高楼还在,黄鹤已去,眼前的芳草萋萋,碧树成荫,烟波浩渺处,游子的惆怅蓦然升起,想念起自己的家乡。
4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被唐太宗赐金放还心中郁闷,之后来到凤凰台一游,写下这千古名篇,事实证明,李白不适合当官,更适合当一个诗人,但他可能并不十分认可自己的这个身份,所以一生都在求官的路上,拼命努力。
我登上凤凰台,这里高台依旧,神鸟凤凰早已飞走,三国时的吴宫,晋朝郭璞的衣冠冢已化为黄土,我看得见眼前的青山,看得见眼前的小洲,却独独看不见我所向往的长安城啊!
据说李白因为上一首崔颢的《黄鹤楼》,游览黄鹤楼时搁笔,这一首就是为了弥补当年的遗憾,题诗凤凰台与之媲美。
5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
——唐李白《登太白峰》
李白用了一天的时间,直到夕阳西下时,才登上了太白峰顶,想象着太白金星为自己打开天上的开关,自己神游在九天之上,穿行在浮云之间,伸手之间就能够到月亮,在天地间自由翱翔,一番纵情想象后,又想着,我若是就此飞走了,还怎么回来呢?
只能说李白的想象很奇特,思维很飘逸,但他也知道自己是个凡人,所以还要回归现实。
6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代杜甫《望岳》
杜甫在第一次科考失败后,登上了泰山,写下这首霸气外露、气势磅礴的诗,一次考试失利算得了什么,我一定能登上那高高的山峰,向世人展示我的绝世才华。
杜甫是一个骄傲到骨子里的人,和他的爷爷杜审言一样,血液里流淌着傲娇和不服输的劲,他对自己的儿子说,“诗是吾家事”,还写下自夸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所以年轻时的杜甫与李白一样,青春恣意,很是潇洒,只不过后来安史之乱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7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代杜甫《登高》
写这首诗的杜甫,才是我们后来看到的那个杜甫,沉郁低沉、忧国忧民,一个干巴巴的小老头形象,这时的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战乱带给他无尽的穷困潦倒,和一身的病痛,因为无钱医治,只能默默忍受,在这种背景之下,登高望远,心情可想而知。
想喝一杯酒排解心中的愁,也都不能够了,端起酒杯又无言放下,只能把自己这一腔漂泊流离之苦,老病孤愁之情,抒发到诗行,全诗情感复杂,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一个人从年少时的壮志凌云,到老年时的孤苦和穷困,这一生要经历多少风霜,多么磨难,才能写出如此悲凉又激越的诗呢?
8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
王安石大约在30岁时写下这首登高诗,正是干一番大事业的好年华,他借着《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这首诗没有写登高后所见的景色,而是直接写自己的感受。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最可怕的就是被浮云遮目,看不清大局,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不能光注重眼前的利益,而事实上,王安石之后的变法失败不正是因为这一点吗?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9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唐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这首诗中的“客”指好友张祜,这首诗作于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此时的杜牧任池州刺史,张祜曾受令狐楚的赞赏和推荐,但因为元稹和白居易不喜欢他,没有得到启用,而杜牧也是一腔抱负,但是怀才不遇,“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两个相同遭遇的人,重阳节登高远望,面对仍自青翠的秋山和盛放的菊花,心情欢喜,但又由眼前所登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没有必要在落日余晖中,人生迟暮时登高而感伤。
这首诗既有欢喜,又有痛苦,既有郁郁不乐,又有飘逸旷达,情感很复杂。
10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唐代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和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五人因为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多年以后朝廷把他们五位召回长安,但很快又后悔,他们五人再度被贬到更为边远的地方,柳宗元被贬柳州,这首诗就写于初到柳州之时。
登上柳州城楼,望着眼前茫茫江水,疾风劲雨中,荷花顽强挺立,愁思无限,你我五人同时遭贬,同在百越这个少数***地区,却连书信都不能互通,如何不让人伤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