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言劝学名句,《荀子》中的10则经典名句
《荀子》是战国末年儒家学派又一巨作,现存三十二篇,主要为荀子所写。荀子,名况,是战国时赵国人,为儒家学派的又一高峰,其尊王道、崇礼义、尚法治,主张人性有恶,强调后天学习,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
1、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出自《荀子·劝学》。游:交游。君子选择居住的地方,一定要有好的邻居,交游的时候一定选择高尚的闲士,之所以这样是是为了防止自己错走邪路,为了能够走中正之道。
2、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
出自《荀子·儒效》。之,它,指所追求对象、所做的事。用心追求了,才能有所得;认真做了,才能有所成。这句话说明要想有收获、有所成就,就应该付诸行动。
3、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
出自《荀子·王制》。不肖,指不贤、不好。则,那么、就。贤士与小人、庸人区分开,不以同等待遇视之,那么英才就会来投效。这句话说明对英才只有予以礼遇尊重,才能让其甘心效力。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自《荀子·劝学》。锲,刻。舍,放下、停止。镂(lòu),雕空。雕刻工作中途停止,那么即使是已经腐朽的树木也是不会被刻断的;雕刻坚持不懈,那么即使是金石,也有被镂空的一天。这句话说明以雕刻为喻,意在说明学习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个比喻,如果推而广之,也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做任何事只要有恒心、锲而不舍,最后就必然成功。
5、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
出自《荀子·非相》。根据近的事物而推测远的事物,根据少数而推知多数,根据蛛丝马迹而推测事实的真相。这句话说明如何运用现有的条件进行预测的道理。
6、非其人而教之,赍盗粮、借贼兵也。
出自《荀子·大略》。不是应该教育的人而教育了他,就好比是赠强盗以粮食、借敌人以兵器一样。这句话说明教育要看清对象,要让知识被走正途的人所掌握,而不能让奸邪之徒所掌握。否则,就等于授邪恶之人以利器,伤人必多矣。
7、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出自《荀子·劝学》。君子学习,对自身有益处的东西会进入耳中,记在心中,贯彻全身,表现在举止行动上,所以他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法则。
8、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阴而不形。
出自《荀子·劝学》。隐:藏而不显。再小的声音也会被人听到,行踪再为隐秘,也会被人知道。这句话告诫我们处世要谨言慎行。
9、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
出自《荀子·儒效》。只听说某事物而没有亲见,即使听说得多,也一定是错误的;见到某事物,而并没有对它进行深入了解,即使记住了,也一定是荒诞而无用的。学习不仅要注重书本与口耳传授,还应该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对事物的了解要深入,不可流于表面化。
1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出自《荀子·劝学》。我曾经整天苦苦思考,结果还不如学习一会儿的效果好;我曾经抬起脚跟远望,结果还不如登到高处看得远。荀子以登高能望远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闭门思考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开放性的学习则有立竿见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