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言名句劝学,《荀子》精选经典语录206句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重要的著作。《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荀子》精选经典语录206句,字字珠玑,先贤智慧,值得传承!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荀子·乐论》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荀子·大略》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荀子·劝学》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子·大略》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荀子·礼论》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荀子·非十二子》
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荀子·大略》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智,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荀子·正论》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荀子·非十二子》
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荀子·荣辱》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荀子·议兵》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荀子·不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儒效》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礼论》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荀子·劝学》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荣辱》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荀子·非十二子》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
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荀子·修身》
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荀子·大略》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荀子·劝学》
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荀子·性恶》
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荀子·儒效》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荀子·王制》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荀子·富国》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荀子·富国》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荀子·荣辱》
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荀子》精选经典语录206句,字字珠玑,先贤智慧,值得传承!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荀子·修身》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巧而好度,必节;勇而好同,必胜;知而好谦,必贤。——《荀子·仲尼》
人之生不能无群——《荀子·富国》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非相》
一物失称,乱之端也。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荀子·正论》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荀子·大略》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荀子·大略》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荀子·非相》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王制》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荀子·天论》
功被天下,守之以让。——《荀子·宥坐》
君子时诎则诎,时伸则伸也。——《荀子·仲尼》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劝学》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公生明,偏生闇——《荀子·不苟》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荀子·修身》
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荀子·致士》
笃志而体,君子也。——《荀子·修身》
螣蛇无足而飞,梧鼠无技而穷。——《荀子·劝学》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儒效》
蹞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荀子·修身》
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真积力久则入。——《荀子·劝学》
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荀子·王制》
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
有兼听之明,而无矜奋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荀子·正名》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荀子·王霸》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荀子·劝学》
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荣辱》
通则骄而偏,穷则弃而儑。——《荀子·不苟》
满则虑嗛,平则虑险,安则虑危——《荀子·仲尼》
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荀子·乐论》
好女之色,恶者之孽也;公正之士,众人之痤也;修道之人,污邪之贼也。——《荀子·君道》
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贱礼义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荀子·乐论》
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荀子·修身》
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荀子·乐论》
君子安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而不过也。——《荀子·臣道》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名声若日月,功绩如天地——《荀子·王霸》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荀子·修身》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荀子》精选经典语录206句,字字珠玑,先贤智慧,值得传承!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荀子·儒效》
兼听之明,而无矜奋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荀子·正名》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荣辱》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
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君道》
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宜于时通,利以处穷,礼信是也。——《荀子·修身》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子·议兵》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儒效》
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荀子·王制》
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荀子·天论》
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荀子·荣辱》
材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荀子·荣辱》
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荀子·子道》
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荀子·修身》
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荀子·天论》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荀子·大略》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荀子·大略》
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致士》
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荀子·修身》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荀子·正名》
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荀子·王制》
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荀子·儒效》
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
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非相》
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劝学》
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乱莫大焉。——《荀子·正论》
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也。——《荀子·仲尼》
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荀子·王霸》
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荀子·君子》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荀子·王制》
民齐者强——《荀子·议兵》
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王制》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荀子·解蔽》
知贤之为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荀子·解蔽》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荀子·修身》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
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荀子·非相》
公生明,偏生闇,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荀子·不苟》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荀子·大略》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荀子·修身》
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荀子·乐论》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荀子·大略》
《荀子》精选经典语录206句,字字珠玑,先贤智慧,值得传承!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礼论》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荀子·非相》
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荀子·富国》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荀子·大略》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荀子·王制》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荀子·性恶》
主道明则下安,主道幽则下危。故下安则贵上,下危则贱上。——《荀子·正论》
天下者,大具也,不可以小人有也,不可以小道得也,不可以小力持也。——《荀子·正论》
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荀子·君道》
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荀子·乐论》
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荀子·法行》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荀子·王制》
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一废一起,应之以贯,理贯不乱。不知贯,不知应变。——《荀子·天论》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不待政而化。——《荀子·王制》
主闇于上,臣诈于下,灭亡无日——《荀子·君道》
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荀子·非相》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荀子·大略》
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荀子·正名》
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荀子·富国》
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荀子·儒效》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荀子·大略》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天论》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荀子·富国》
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荀子·王制》
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荀子·强国》
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荀子·强国》
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荀子·儒效》
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荀子·不苟》
唯明主为能爱其所爱,闇主则必危其所爱。——《荀子·君道》
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荀子·解蔽》
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之所尊厚也——《荀子·臣道》
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荀子·富国》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荀子·王霸》
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荀子·议兵》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视,道之以道而勿强。——《荀子·大略》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荀子·儒效》
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荀子·大略》
凡知说,有益于理者,为之;无益于理者,舍之。——《荀子·儒效》
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荀子·正论》
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于民而巧,是伤国之大灾也。——《荀子·王霸》
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荀子·修身》
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终始一也。——《荀子·礼论》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荀子·礼论》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贵名不可以比周争也,不可以夸诞有也,不可以埶重胁也——《荀子·儒效》
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荀子·乐论》
乐者,圣王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子·乐论》
治则衍及百姓,乱则不足及王公。——《荀子·君道》
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荀子·君道》
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荀子·王霸》
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