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10首孟浩然的经典诗词)
孟浩然,出生于襄阳一书香门第,世称“孟襄阳”;因未曾入仕,又称“孟山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第一人,与王维并称“王孟”。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孟浩然曾在太学赋诗,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李白、杜甫、王维都很敬仰孟浩然,他们的诗风或多或少都受孟浩然的影响。
李白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杜甫曰:“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分享10首孟浩然的经典诗作,寄至味于淡泊。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闲时品读。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清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就是说,读孟诗,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闻一多曰:《过故人庄》已经是“淡到看不见诗”,它的诗味在哪呢?
开头两句如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简单随便,如家人般的“故人”,没有客套与寒暄,只有至交,才会不讲虚礼和排场。
走进“故人”庄,绿树环抱,别有天地;庄外青山依依相伴,给人一种清闲愉悦的享受。我们坐在屋里,推开轩窗,而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话桑麻”。我们不仅领略到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气息,甚至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芳香。
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组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诗人深深地被农庄生活所吸引,临走时,率真地表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真正的朋友,交的是心,讲的是真,而不是客套的寒暄、虚伪的奉承。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2.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张五,名子容,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孟浩然登岘山对面的万山望张五,并写诗以寄。
首二句化用晋代陶弘景诗“山中何所有,岭上白云多。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接下来,“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因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只见北雁南飞,我的心似乎也随鸿雁飞去。直到雁看不见了,临近黄昏,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景色却让诗人逸兴勃发。
从山上四下眺望,薄暮时分,劳作一天的村民,逐渐归来,有的从容地行走于沙滩,有的悠闲地坐歇于渡头;远望“天边”,那树看上去细如荠菜,那江畔的小洲,蒙上一层淡淡的月色。这静谧安宁的大自然,让诗人愈加思念好友,张五啊,你什么时候才带酒来我这,咱们“共醉重阳节”!
一般请朋友来自己家喝酒,主人肯定事先准备好酒水,白居易就有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孟浩然却说“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从侧面反映出两人不分彼此的真挚友谊。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3.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辛大疑即辛谔,为作者同乡友人,常于夏日来南亭纳凉,与孟浩然约为琴酒之会。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我沐浴后,洞开亭户,披散着头发靠窗而卧,多么凉爽清静。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如此良辰美景,本想取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吕氏春秋.本味》记载: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
此时,我多么希望有你在身边,闲话清淡,共度良宵,梦中我居然见到了你,我亲爱的朋友。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4.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开元十六年(728),40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王维、张九龄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
此次失利,令他很是懊丧,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一肚子的牢骚不好发作,只得作诗,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幽思,表面看是自责,说自己一无可取;骨子里却是怨天尤人,怨怀才不遇。
相传,孟浩然曾被王维邀至内署,恰遇玄宗到来。玄宗索诗,孟浩然就念了这首《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后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玄宗听出了弦外之音,孟浩然被放还,终身未曾入仕。
职场忌讳:不要在办公室发牢骚,尤其是在领导面前发牢骚,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5.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小诗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像是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汪泉水,晶莹透澈,跳动着诗人的脉搏。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淡淡几笔,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盎然春意,读来如饮甘泉,沁人心脾。
6.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日暮时分,我行船停靠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在这倦鸟归巢、牛羊归栏的时刻,愁绪从心头涌起。
天地苍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眼前的树木还要低,明月高挂,映在澄清的江水中,这才发现,唯有孤月和舟中的我是那么亲近。
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怅然若失的乡愁,而诗人心中却是千愁万绪,纷至沓来:“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曾经带着多年的准备,满怀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面对这悠悠江水、明月孤舟,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齐上心头。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7. 《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这首送别诗别具一格。第一句安慰友人,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荆吴相接”似说“天涯若比邻”;“水为乡”,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漂泊生活习以为常。
第二句,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正好利于行船,既含“君去”顺利之喜,又含“君去”太疾之恨。
朋友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有点担心征帆傍晚时找不到停泊之处,既表现出对朋友的殷切关心,又体现依依惜别之情。
“天涯一望断人肠”生动地勾画出“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的送行情态,更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深情。
8. 《渡浙江问舟中人》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开元初至开元十三年,孟浩然几度出入张说幕府,但并不得意,于是漫游吴越一带。开元十三年(725)秋自洛阳,沿汴河南下,经广陵渡江至杭州,然后,渡浙江之越州(今绍兴),这首诗即作于此时。
陈延杰《论唐人七绝》语:孟浩然的七绝诗,往往“造境飘逸,初似常语”而“其神甚远”,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诗人在杭州时,有句“今日观溟涨”,可知之前遇潮涨。一旦潮退,舟路通,诗人便迫不及待登舟,首句由三个片语组成:潮落、江平、未有风,成功地写出诗人重登旅途的惬意心境。
钱塘江江面宽阔,一叶“扁舟”坐不了多少人,“扁舟共济与君同”,乍看似与同“扁舟”的乘客寒暄,实则包含“十年修得共船渡”的亲切感,有一种倾盖如故的感觉。
越中山川多名胜,是前代诗人谢灵运遨游歌咏过的地方,当彼岸隐约可见一片青山,激起诗人的好奇与猜测,不禁时时引领翘望天边,哪儿应该是越中——我向往已久的地方?以问句作结,留下想象空间,意境悠远。
苏轼《古今诗话》语:“寄至味于淡泊”,平淡如水,却兼容并包。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9.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羊公碑又名“堕泪碑”,位于湖北省襄阳市的岘山上,是当地百姓怀念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羊祜建立的。
《晋书.羊祜传》记载:有一次,羊祜游岘首山时,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家国兴亡,生老病死,人事在不停止地变化;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在不停止地流逝。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自己的身世,想到前人的千古流芳,而自己却默默无闻,难免黯然神伤;再想到生命之短促,而自己却怀才不遇,可能很快就会‘湮灭无闻’,不禁泪水沾湿了衣襟。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为了保持文人的清高身份,写得比较委婉。
八月洞庭湖的秋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接。远远望去,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写洞庭湖的千古名句,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瀚,下句则用窄小的立体感来反映湖的声势。
“欲济无舟楫”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无人接引,正如想渡湖却无船一样。
“端居耻圣明”,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垂钓者”暗指张九龄。最后两句是说:张大人啊,您主持国政,我很钦佩,但我不能追随左右,替您效力,只有徒然地表示钦羡之情罢了,巧妙地化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且另翻新意。
求人办事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了,措辞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你心目中最美的一句诗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