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经典诗词鉴赏,唯美十五首《青玉案》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首词上片写作者偶然看见一位美人匆匆路过横塘,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偶见美人独自行走,作者不禁要发挥想象:这位女子来自何方,欲到何处,佳期又与谁共度?答案当然不得而知,那就只能自问自答了:也许与她相伴的只有孤独的拱桥、院子、雕窗和大红门,也许只有一年一度的春天才关心了解她的去处吧。
下片写美人独守空闺的惆怅。独立江边,看流云远去,暮色侵入天地,悲从中来,提笔写情,句句断肠。“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何以断肠?只因那漫无边际排遣不开的闲愁,像一川蔓草荒烟,像满城因风而起的飞絮,像黄梅时节那令人断魂的细雨,一连三个比喻,将抽象的飘忽不定的闲愁化作有形之物,妙不可言。
这里的闲愁,可能是美人内心的,但结合作者怀才不遇、一生潦倒的背景,则更可能是作者以美人自喻,抒发自己不被重用而无所寄托的愁闷。末尾三句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美称。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一首深有寄托的词,词作通过对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的极力渲染,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不同流俗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上片写元宵之夜的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漂亮礼花飞向天空,然后仿佛星雨一般散落下来。作者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华丽的马车香气洋溢在行驶的路上。凤箫吹奏的乐曲飘动,与流转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互相交错。整个晚上,此起彼伏的鱼龙花灯在飞舞着。
下片重在描述一个具体的人。“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首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但词人苦苦追寻的人却不在其中。最后几句写作者千百次寻找她,都没找到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站立在灯火零落之处。
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词人在他闲居期间作下此词,他以那个独立于灯火阑珊处的女子自喻,寄托了他不甘流俗的怀抱。
青玉案
【宋】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这是一首游子思归之作。词以一对久别的夫妻相互思念为主题,表达了夫妻恩爱之深、离别之痛与刻骨的相思之情。起首一句从词人的想象入笔,写社日来临、妇女们停下手中的针线。“怎忍见”两句设想闺中佳人在伤春的同时思念自己的情景。“春已半”说明大好的春光即将逝去,同时也寓含有青春年华即将逝去之意。“一身”三句转写词人的孤独与凄凉。春光已过大半,而词人却不得不在乱山深处、寂寞冷清的溪桥之畔逗留,饱尝离别的凄苦滋味,与闺中佳人的凄凉处境相互映衬。
过片“春衫”两句感叹自己的春衫已破,因爱妻不在身边,无人替自己缝补,因而思念爱妻忍不住伤心落泪。“落日”四句将刻骨铭心的相思熔铸于具体的事物,从而更显得词情充沛、情意缠绵。尤其是三个“无”字,更是将词人无比凄楚与孤独寂寞的心情渲染到极致。
青玉案
【宋】欧阳修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这首以伤春、怀人、思归为内容的词作,当是欧阳修晚年表达退归之情的作品,但其创作的具体时间,已难以考证。
上片主要描写主人公独自赏春而伤怀的情景。首先似乎若有所思地自我提出问题,问这一年之中的大好春光能占几分,接着不无感慨地自问自答“早过了、三之二”,由此直接引发了伤春的感慨。接下来以“绿暗红嫣”暗示春色正浓,如此令人赏心悦目的大好时光一定要好好把握,及时行乐。可偏偏“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但这个人为什么会忧思憔悴,词人没有说明,把答案留到了下文。
下片抒情,侧重于写乡思。以“长安买花”和“家山桃李”两种事物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故园的思念。这或许也是对上文的一种回答,而此情此景最易引发春愁,客居人之所以落泪,正是因为思念家乡的缘故,可见乡愁之浓。“惟有归来是”表达了词人决心回归田园生活的决心,从而将作者厌倦宦游,欲归乡里的真切情感,含蓄婉转地表达了出来。
青玉案
【宋】惠洪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这是一首行旅怀人之作。
上片写词人旅途中的情况。“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首二句点明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绿槐烟柳”,说明此时是仲春或暮春时节。“长亭”,秦汉时,在驿道边隔十里置一亭,谓之长亭,是行人歇脚和饯别的地方。“日永如年愁难度”,词由别时情景写到别后心情。由于别离而生出绵绵愁恨,词人只觉度日如年。“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思情最难忍受之际,词人便回望高楼,但回首之时,视线被暮云遮断,而所思之人更在暮云外!至此,词人已将惜别之情写极,此人屡屡回首的愁苦情状真是历历如绘。
下片写词人投宿旅社后的情况。“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这两句写词人在旅社住下后的情形。词人在孤馆独对青灯,不胜凄凉与落寞。他只能借回忆临别前爱人细语丁宁的场景来温暖自己的内心。“一寸柔肠情几许?”这一句写心上人的温柔多情。“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词人由回忆转至现实。离别前是多么欢乐呀,而如今只有孤枕寒衾相伴。梦回醒来正是夜深人静之时,而窗外小雨潇潇,那雨就如同人之潸潸清泪,绵长无尽。这几句将词人的羁旅愁情层层渲染,其内心之沉郁、纷乱可以想见。
青玉案
【宋】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此词写旅愁乡思。上片纯粹素描,给读者勾绘了一幅深山山村的秋景图。这里既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的清幽趣雅,又有“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的小巧与繁华。但这幅油画般的风景在作者的作品里,却又是一种情感上的铺垫。从过片的“凄凉只恐乡心起”开始,作者触景生情,油然想起自己遥远家乡的“凤楼”,然而却凝睇不见;以下的“何处今宵孤馆里”,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基本同一意境。“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是对前句意义的补足,也是全词词意的最后点明。孤馆、征雁、残月共同构成一幅极具凄凉意味的图景,与词人孤寂凄凉的心境合一。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
【宋】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作品。起首“三年”句写自己离家之久,思乡之切。“遣黄耳”句运用典故,嘱咐友人回到吴地后及时来信。“若到松江”数句为词人送行时叮咛之语,这既显示了二人关系之密切,又表现词人对吴地深深的眷恋之情。“四桥尽是”,犹言词人所经之处甚多。“老子”一词为词人自称,语气幽默诙谐,进一步显示了两人关系的亲密无间。
过片“辋川图上看春暮”二句借写仰慕王维《辋川图》,记得王维的诗句,引起思归之念。“作个归期天已许”句言词人思归之心切,益见其思乡之情浓。“春衫犹是”数句借小蛮喻指苏轼的爱妾朝云,朝云曾经亲手为词人缝制春衫。“曾湿西湖雨”,意谓词人因思念朝云而泪落如雨,犹言其相思之深。
这首词明为送客,实则思归,既羡慕友人能够回归吴中,又感叹自己归梦难成。词以含蓄深沉的笔墨写自己思亲之切,风格委婉曲折而又不失旷达疏放。
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宋】黄庭坚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时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徽宗崇宁二年(1103),黄庭坚因写过一篇《承天院塔记》,被人挑剔、捏造出“幸灾谤国”的罪名,被贬谪至偏远的宜州(今广西宜山)。一到宜州词人就写下这首词以酬答他的兄长黄大临所赠的《青玉案》,向牵挂他的兄长倾诉自己的愁怀。
上片主要描写了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烟中一线来时路”就是词人复杂情感的真实写照。我们仿佛看到遭受朝廷贬谪的词人,艰难地向着远离京城的偏远场所长途跋涉。他一步三回头地回望自己走过的路,然而这段路早已被烟雾笼罩,他只来得及看到那似有若无的一线痕迹。从“极目送,归鸿去”这两句词中,词人希望自己是一只鸿雁,能够快速飞回自己的家乡,然而这对于当时的词人来说却不可能。紧接着,词人又写“第四阳关云不度”,将自己要去的地方如何偏远荒芜描述得淋漓尽致。后面的“阳关”“山胡新啭,子规言语”历来都是古代文人墨客思乡的象征。
下片从愁闷的情绪下笔,词人告诫自己“忧能损性休朝暮”,不断提醒自己总是忧愁的坏处,但是,自己却无论如何也忍不住思乡之愁。“卷西山雨”这句词来源于王勃的《滕王阁序》:“珠帘暮卷西山雨。”词人巧妙地化用前人的名句,使整篇词赋的整体格调获得了显著提升,词人原本忧愁的思绪也得到慰藉。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宋】张榘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张榘的这首词,写的是自己“被檄出郊”,被上司差遣到荒郊野外,内心涌发的悲苦愤激。词中无意专门刻画人物形象,但通过路途上的所见所思,却鲜明地暗示出一位风尘仆仆、百感交集的旅人形象,使这首词读来很是感人。
上片写景:萧瑟的秋风,吹得小溪桥边树上的黄叶飘零飞舞;路旁有几朵菊花,无精打采的花瓣,似乎凝聚着秋天的苦涩和羞怯;骑马赶路,袖襟摆动,然而,一身的尘埃却抖脱不掉,但听脚下马蹄声声,在山路的白霜上留下浅浅蹄印;什么地方传来几声鸡鸣,天边尚挂着一轮淡月。真是一条荒凉的山村路啊!秋日拂晓赶路的景色,衬映出了这位愁苦的词人。
下片则是抒情,更真切地显示了一位激愤不平的读书人形象:十年后重经此地,依然是这个样子啊;我这一身,都被这一顶儒冠耽误了!还是先把酒喝干吧,你们这些人且不要得意;那六朝旧事,如一江流水,天涯暮色,怎不令人百感交集!
青玉案·癸未道间
【宋】李曾伯
栖鸦啼破烟林暝,把旅梦、俄惊醒。猛拍征鞍登小岭。峰回路转,月明人静,幻出清凉境。
马蹄踏碎琼瑶影,任露压、巾纱未忺整。贪看前山云隐隐。翠微深处,有人家否,试击柴扃问。
这首词写骑马夜行山中的所见所闻。开篇先从傍晚写起,风尘仆仆,走了一天,人困马乏,主人公不知不觉、迷迷糊糊地在马背上睡了一小觉。忽然被树林中“栖鸦”的啼声惊醒。睁眼一看,天色已经昏暗,前不见村,后不见店,心里着实有些发慌,于是便“猛拍征鞍登小岭”。及至到了岭上,抬眼一看,只见“峰回路转,月明人静”,好像进入了一个清静凉爽、辽阔空旷的幻想般的世界。下片继续描写月下夜行。马蹄在洒满月光的山路上前进,露水打湿了头巾也顾不得去整理一下。为什么?你看前面那座山上,云遮雾绕,林木掩映,似乎有点点灯火在闪烁,那儿会不会有人家呢?管他呢,等到了跟前,敲敲柴门问一问也就知道了。此阕通过叙事和写景,将作者夜行途中急切、喜悦和期待等种种思想活动表达得十分细微真切,笔调轻松灵活,意境也很优美。
青玉案
【宋】黄公度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裛残别袖燕支雨,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
这首词是词人在召赴临安、离开泉州幕府时所作。在主战派赵鼎与主和派秦桧的斗争中,词人是站在赵鼎一边的,因此受到秦桧的忌恨。他本不愿在这夹缝中讨生活,但因“迫于君命,不敢俟驾”,只好硬着头皮到临安这个是非之地去。
上片前三句表面上看,好像是在怨恨隔壁的雄鸡催人离去,实际上是用“邻鸡”影射秦桧;“又还是、催人去”说秦桧对他的对手是不会留情的,一定会想方设法拔除掉。“回首高城音信阻”,这一句表面上是在说词人对于城中之人的不舍,其实是表达自己对于泉州城的不舍。“霜桥月馆,水村烟市”,这两句写的是旅途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不仅包含着长途跋涉的辛苦,还包含着时间的连续,词人从早到晚,时时刻刻都在赶路。故最后一句“总是思君处”,即是说词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泉州城。
下片前三句写高楼之人依依不舍的情态与别后无法释怀的情抱。从“燕支雨”可知“高城”中人为一女子。这里词人看似在说佳人对他的留恋之情,实是在表达词人对自己入京以后政治前途的担忧。高城人隔,音信不通,词人还是想与她取得联系,于是便托鸿雁以传消息。但令人绝望的是,飞鸿无情,连停也不肯停一下。“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于无奈之中,词人只好默默凭栏,失神凝望,直望到黄昏日暮。于不言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词人那腔痛之入骨的哀伤。
青玉案·送别
【宋】李清照
征鞍不见邯郸路,莫便匆匆归去。秋风萧条何以度?明窗小酌,暗灯清话,最好留连处。
相逢各自伤迟暮,犹把新诗诵奇句。盐絮家风人所许。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
此词约作于建炎二年(1128)秋,时在江宁(今南京)。有品评者认为是与其弟李迒告别之作,词中流露出真挚的手足之情与伤别之意。
上片记事,写送别情景。头两句写弟弟征鞍于“秋风萧条”中“匆匆归去”,所去处是已落人金兵之手的北方邯郸,则不只是伤别,更含担心。“莫便”二字饱含挽留之情。“秋风”句则担忧更加明显,结构上有过渡之功,引出弟弟此去该找个好的歇脚处的想象:弟弟能在明窗下“小酌”,与旅客在灯下清话,不会受苦遭罪。作为姐姐,词人为弟弟设想得十分细致。下片则主要抒写离别情。先是回忆此前与弟弟短暂的“相逢”小聚,为各自的“迟暮”而伤怀;但在一起饮酒唱和,各显才情,显示姐弟秉承了李氏书香门第的家风,又深感自豪;但毕竟姐弟分手,人更“憔悴”,满脸思念的“双泪”,“一似黄梅雨”,则终以感情之压抑收束。
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
【金】元好问
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
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巵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这首词描写的是暮春景色,暮春时节,春花已泻,狼藉满路,大好春光已逝去,只有那多情燕子,追逐着春光,飞翔于花丛柳绿之间。而铜镜前人儿不知不觉已韶华暮,容颜已老。花开花又落,人生几度春,词人不觉发出“九十花期能几许”的哀怨。此景无可追,此情无可待,只能对红饮酒,独自品尝这孤寂的雨季。全词塑造一种低沉幽怨的气氛,使人读来,无限神伤。
青玉案
【明】文徵明
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过墙去。
骎骎娇眼开仍殢,悄无人至还凝伫。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这首词描绘的是夏日的景色,以及闺中人的生活状态。夏日亭午,如火的榴花和满地绿阴给庭院带来特异的气氛,使人如痴如醉。闺中人午睡刚醒娇眼朦胧,喃喃自语,情困意慵。朦胧中发觉蝴蝶飞过墙去。觉后仍有睡意一阵清风吹来,渐渐清醒扇不摇而自凉翠竹白兰亭亭玉立,摇曳多姿,丝毫没有感到暑意。全篇都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夏日之景,以及一个午后慵懒的闺中之人,构成了一幅夏日美人图,让人读之惬意。作者从画家的角度,在这首词中做到了词中有画,给人以美感。
青玉案·丝丝香篆浓于雾
【清】高鹗
丝丝香篆浓于雾,织就绿阴红雨。乳燕飞来傍莲幕。杨花欲雪,梨云如梦,又是清明暮。
屏山遮断相思路,子规啼到无声处。鳞瞑羽迷谁与诉。好段东风,好轮明月,尽教封侯误。
这首词是闺中怀人之作。上片写景,一阵微风,丝丝燃烧的香线随风飘着,像绸带一般缠绕、穿插于绿树花雨之间。飞燕在梁间呢喃,杨絮、梨花如雪似梦般美丽,看刹那芳华将近,不由感慨转眼间清明就要过去了。下片写情,相思之人也许每天都伫立门前远眺,山峦万重却不解风情,遮断了其心中记挂之人。“子规啼到无声处”,相思之人因情感物,借子规啼叫述说日夜的想念,但鱼、雁却不能派上用场传递相思书信。一番思索与惆怅后,相思之人回过神来,感慨这大好春色,月色撩人,却不能和心上人一起欣赏。“尽教封侯误”,似乎在责怪自己,远去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作为,却耽误了这良辰美景,辜负了远方的人。词人年轻时争名求功,半世浮名,老而落寞,寓情于景,表达了对浮名半生虚度的哀怨。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