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佳景,山水画图(八首优美春日唐诗)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此诗是山水风景名篇,写于韦应物滁州刺史任上。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清幽景象和诗人春游所见,读之有淡淡的忧伤萦绕心头。
诗人闲来于西涧游览,一片萋萋芳草幽然生在涧边。此时,群芳争奇斗艳的花期已过,而这片芳草如遗世独立的佳人幽冷而寂寥,却又风姿绰约,别有一番风情,颇得诗人钟情——我唯独喜爱这涧边幽草,上有黄莺在树荫深处婉转啼鸣。
深树一词写出了树荫的茂密幽深,一个“上”字,顿时将读者由岸边指向树上,利落干脆显得格外醒目独特,彰显诗人豁达明朗的心胸。这清新的深涧幽草搭配黄莺动听的歌声,加上幽深静谧的树荫,山中缓缓的溪流,动静相融地描绘出一幅幽深静谧的景致。
山涧傍晚时分,春雨忽致,淅淅沥沥地下着。水流进西涧,春潮上涨水势湍急起来,春潮携春雨而来,一个“带”字,仿佛将春潮涌动赋予人的形象。夜晚,春潮上涨,细雨汇成急流,看似与上文的幽草黄鹂无关,而这番匆促场面让原本就人迹罕至的郊野渡口更显得凄冷荒凉。荒芜的野外渡口没有人来这里,只有空空的小舟随波纵横,自在漂浮。
结尾这两句飞动中显宁静,对比中升华意境,将自己的忧伤、喜好、向往和自在写在景中,赋于情中。由此诗可看出古人写景写情写事都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不仅有散文的美感意境,也有记叙文的逻辑发展性。一首小诗也许是随情而发,但是包含的韵味和文学性却是集大成的,尤其考验诗人的功底。
韦应物这一生,半生逍遥,半生悲苦;半生自在,半生无奈;半生飞动,半生静逸。一首《滁州西涧》自冷处着眼,却自得野趣。
春雨
【唐】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此诗是李商隐的“李氏情伤”的又一名作。全诗借春雨怀人,绵绵不绝的细雨正如诗人内心凄婉的相思,一字一泪。
正逢新春乍暖还寒,人人都因万物复苏而欢喜,诗人却披着衣服独自一人卧在床榻之上,伤感之情顿时跃出诗卷。诗人睹物思人,心神恍惚难受,看任何景致也提不起精神,反而带着凄苦——红楼依稀还有你的身影,春雨飘飞,更显凄冷。这让诗人更加沉默,只剩下珠帘在雨中拂动。
路途遥远,本就奔波劳累不堪,一路上都是暮春景象,没有欣欣然的活力,虽茂盛但让人神伤。也只有在残破的梦中依稀有你的影子。诗人白日恍惚,夜晚也在梦中黯然神伤,这情伤日夜消磨着诗人。
如此浓厚的思念却无法倾诉,无法传递,只有将这深情寄在万里云层里,祈求大雁带着这思念传给你。将这含蓄婉转的思念真情,传递到万里之外。梦境、细雨、珠帘、红楼,虚虚实实,朦朦胧胧,将“情”这一字在景色的烘托里写得如此凄婉,可见诗人艺术手法的绝妙。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正如那庄周梦蝶,也如那蝴蝶梦里的庄周,总觉得那人生如梦,往事如烟。而他的忧伤到底是真实的还是为诗营造的,他是否能将诗里的忧伤和人生的悲伤区分开呢?
也许,一切本就是模模糊糊,不知道真真假假,又何必揪着那伤不放?又或许,在他的眼里,每一滴孤寂的春雨都是一颗伤心人的眼泪……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细致地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初霁的优美景色,诗中选取的意象是极其普通的春天的“小雨”和“草色”,用词朴实无华,通俗易懂,虽平淡无奇却又意境无限。
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意思是平淡之处才见功底,凸显了他写作技艺之精湛。
早春时节,诗人见春景而感怀,于是挥笔成诗呈现给好友张籍。“润如酥”捕捉到初春小雨细润的触感——如酥油般柔滑而滋润,尽显春雨的清新优美。
遥遥望去,新生的娇嫩小草上还带着蒙眬的气息,像是刚睁开眼的样子。雨如细丝,飘落在这层薄薄的、青绿难辨的细芽上。是以,草色遥望似有,近观却无。这一写景之句甚为妙哉,不仅抓住了春草刚刚发芽时稀疏的特点,也写出作者对于发现春天来到的惊喜,对一片葱郁生机景象的喜爱。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时节,万物复苏,缥缈的细雨和青青草色,正是一年中景致最好的时候,虽不如晚春的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但胜在那一份清新自然,平实淡雅的诗情画意。
如此美好的春光图卷,诗人将其呈现给好友,又何尝不是一种深挚情谊的体现。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让人心生荡漾的旖旎春光,还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生机渲染而出。诗人陶醉在美景中的温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同时,诗人对春天新生万物的热情也深具感染力。
孤山位于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因不与其他山峰相连而得名。孤山寺就隐匿在峰峦叠翠的孤山之上,诗人登孤山寺赏美景,而后向北前行,游览前人在西湖建造的风景名胜——贾公亭。
诗人立于贾公亭的西畔,放眼而去,湖水碧波荡漾,天上白云层层叠叠形成云幕,湖光山色与天上白云连成一片,大好风光尽收眼底。
冰雪融化,加上绵绵如丝的细雨,使得西湖湖面上升,与冬天有了不同的变化。可见白居易敏锐的观察力和为官者对水利的关注。西湖水面初升与堤岸相平,以诗人的视线看去,春水盈盈上升。而天上云层低垂,一上一下,两者此消彼长,正好消融在一起。
诗人正在岸边欣赏着西湖的静美时,耳畔忽然传来清脆的声音,搅乱了这一池春水。循声望去,原来是几只娇俏的黄莺争相飞向那温暖的春树,这里的“争”字写出了春的无限活力。
燕子历来为春天的使者,“谁家新燕”写出了燕子的调皮可爱,更显示了作者的惊喜,展现了春意盎然的景色。
紧接着,诗人写到湖边烂漫的花草。此时,春意正浓,野花绚烂多姿,蓬勃生长,纷繁的花儿将人眼都渐渐迷住了。相较于繁花,春草初生,颜色正浅,却带着十足的韧性,刚好将马蹄没过。
诗人移步换景,登孤山俯瞰西湖全景,行至贾亭西,远望山水一色。而后于湖边看黄莺、新燕争暖树,继而又将视线转向英华纷乱却活力四射的繁花浅草。最后将这饱满的热爱之情释放出来,直接表达了对西湖的爱意。
西湖美景固然令人流连忘返,而白居易笔下的西湖更添灵动神韵。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每一个早春来临的时候,再读《咏柳》,都会有更深的体会。
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比喻句,目的是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而在这首诗中,短短四句中的比喻用法竟然运用得如此丰富多彩。
远处高高的柳树像翠绿晶莹的碧玉装点而成的,写柳树整体散发着葱翠的形象;而这整体之上,千万条犹如丝带一样的柳枝轻轻垂下,柳枝轻柔,线条优美,富有柔情,就像丝绸给人的感觉一样,写出柳树葱翠袅娜的风情。
不知道这精致如剪裁过一般的细叶是哪位能工巧匠精心裁出的呢?一句反问,更显活泼明朗。
原来是春风吹过,把春天带来,同时也像那剪刀一般,把柳树裁剪得异常美丽。春风十里,不只是柳树,而是把整个天地,都轻轻拂过,将人间换了容颜。
宋代梅尧臣写“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也应是从贺知章的这首诗受到的启发。
自古人们对于春风都情有独钟。袁枚《春风》里写:“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李白《清平调》中说:“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诗中的春风是如此娇媚动人。
转眼春风又来,看河边垂柳,咏一句碧玉丝绦,千百年人世变幻,尽在其中。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的绝句多写风景,将绚丽生动的景色无形中勾染成一幅幅淡雅清新的翰墨画卷。该《绝句》是组诗,共四首,此为其三。
诗人让空中翩翩双飞的黄鹂的鸣叫声,灵动地“飞”入诗句,使人顿生春意。两只黄鹂在歌唱翠绿的柔柳,黄莺的声音悦耳动听,象征着春天的盎然生机。两个黄鹂对应一行白鹭,一行白鹭高飞在青天上,白鹭为白色,天为碧青色,蓝天中一抹纯白,那纯白排成一行飞动前行。
这两句中的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形成色彩上的交错美,展示了春天的明媚鲜活。而视线一开始是落在地面上娇俏的黄莺儿,翠柳啼莺,而后安适的白鹭飞上了天空,一个活泼好动,一个悠远平静;一个怡然,一个飘逸。两者对比,勾画出和谐美好的春天,可见诗人的欣喜欢快之情。
诗人身在草堂,心系天下,后两句写诗人远望和神思之景。从小小的窗户望去,诗人却望到了遥远的岷山。岷山山顶终年积雪不化,雪峰银光闪烁,经历千秋万载,依然巍然屹立,冰雪不消。
一个小小的窗户拘束不了作者宽广的心,他看到了世界,看到了神圣的雪山,看到了千古不变的情景。那西岭的雪峰嵌在窗框里,多么美妙。这是多么大胆的想象——作者将巨大的空间呈现在小小的窗框里,宛如一幅悠远的、赏也赏不尽的美景画卷。
而门前停泊的船儿竟然是从万里之外的长江下游行驶而来的,此句可以看出作者的惊喜之情,以及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
千秋雪,时间千载,万里船,空间万里,诗人位于草堂,从小小的窗户望千秋万里之物,立意高远辽阔,胸襟、眼界宽广,将诗句由眼前的活泼景象转向无边的天空,思绪从这里飞向千里之外的神圣雪山。最后,万里之外的游船带着一路的风景和故事航行而来。
诗句意象一层一层递进,一块一块叠加,仿佛将大千世界尽收眼底。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在草堂居住的日子里,杜甫心情舒畅,心中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诗人在独自散步赏春时创作出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此诗为其中第六首,充满生机,诗人对花开的欣喜之情溢出诗外。
诗人于溪边独自漫步赏春,路过邻居黄四娘家,只见黄四娘家的花开得正旺盛,将湖边小路都遮蔽了。一个“满”字,写出花开正浓。那花香满溢,只觉眼中一片明艳。花朵争奇斗艳,一朵赛一朵争相生长,花茎被繁茂的花朵压低,枝条快要垂到地上。一朵一朵本应是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花儿挨挨挤挤在一起,不见优雅,反而增添了一种春天的野性美、活力美,让人只觉眼前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花儿斑斓灿烂,引来彩蝶于芬芳馥郁的花间飞舞,充满画面感:一只只彩蝶有的在飞舞,有的停在花瓣上小憩,有的飞在花儿上空,仿佛在嗅着这花香。看到此情此景,诗人留恋不已,不禁驻步,在这里静静地欣赏,看春天的颜色,看春天的动态,看花与蝴蝶的和谐。
而这时,自由自在的黄莺也悄悄赶来,那恰如其分的啼鸣,仿佛在吟唱这春天的美景。
将绝句写得如此清新脱俗又富有色彩,而且炼字如此自然而不做作,这世上唯有杜甫这样的名家才能做到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湖北武汉)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重逢,各诉思念别离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一路向东,李白亲自将孟浩然送到江边,两人依依惜别。
船缓缓地开走了,李白久久地伫立在江岸,望着那片孤帆渐渐远去,心里越发怅然,却又真心为孟浩然的扬州之旅感到高兴。回忆过往把酒言欢,不知再聚又在何年,唯愿朋友今后能称心快意。
诗篇题目即点出送别的地点和人物,首句直接写送别地点是传说中费祎乘黄鹤登仙的地方,诗人和老朋友在天下名楼——黄鹤楼道别,正如登仙而去的仙人,朋友也要从这里离开前往广陵。离别之情在这首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此时,正是在如烟花般璀璨的初春时。阳春三月,大地一片春意,到处都是生气勃勃的景象。想必朋友这一路上不仅顺风顺水,而且有繁花相伴,心情定会如流水般轻快。
下一句写出友人要去往的地方,那就是春风十里尽繁华的扬州。李白平生素爱游历山河景色,除为一路有繁花相送的友人高兴外,此句也透露出诗人对扬州的向往之情。
终于到了回去的时候了,目送友人离去,远望孤帆已乘风而去,在碧水蓝天的尽头不见踪影,只留一江春水默默东流,而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却无穷尽。字里行间都是李白是对友人的情深眷恋和由衷祝福。
《唐诗选胜直解》评价此诗:“孤帆远影,以目送也;长江天际,以心送也。极浅极深,极淡极浓,真仙笔也。”李白笔下这万般景致,深在烟花三月迷人眼,浅在长江无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