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时光经典诗词(五首意境经典唐诗)
送邢桂州
【唐】王维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这是一首送别诗。邢桂州指邢济,王维挚友,桂州为一州名,属岭南道,邢济即将赴任桂州,所以称之为邢桂州,也说明邢济和王维的关系亲密。邢济即将赴任桂州,王维去送别,只见孤帆碧天之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京口岸边,铙歌响起,锣鼓喧天震动京口,送别场面壮观热烈。诗句充斥着昂扬壮志可凌云的气势。听觉和视觉效果并用,只觉大气震撼,邢济经水路过洞庭而下桂州,乘风破浪扬起的巨帆一路浩浩荡荡地向波涛汹涌的洞庭湖驶去。
第四句写诗人目送好友离去,望着江面不舍地眺望远帆,而想象着好友一路前行的昂扬意气。跟以往的执手相看泪眼之离别不同,虽同为不舍,但感情更为含蓄大气。
“赭圻”为地名(今安徽繁昌县西),“赤岸”亦为地名。一路上,桨拍水波,扬起风帆,顺风顺水气势宏伟地由赭圻行至赤岸,动态万千,“击”“扬”二字,利落爽脆,动感十足。“击汰”一词取于屈原的名作《楚辞·九章·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作者笔锋一转,由船儿行驶场景转到江湖无限风光。日落时分江水微波荡漾,落日淡黄的余晖洒在江面上,折射成一片透着光芒的白色水面,碧波万顷滚滚而来,潮水席卷,天地间瞬间又仿佛都染上了一抹青色。
“白”“青”是最简单也是最不浓重的颜色,以清淡之笔绘绚烂之色,诗人轻描淡写之字,却写出了厚重浑吞之感,技艺精湛可谓独树一帜。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用典写今,表达对友人殷切的期盼和美好的祝福之情。“珠归合浦”化用后汉时的清官孟尝的故事。选取这一典故,是期盼友人为官清廉,为民请命。
“使臣星”之典亦出《后汉书》,其意是表明望好友到任桂州后,地方百姓安居乐业,造福一方。一“明”一“星”用字巧妙,说出友人为官为人的闪亮光彩之处,同时将自己的期盼融入,言辞热忱,情真意切。
江楼感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江楼感旧》又称《江楼旧感》,诗题一目了然,写诗人夜游江楼望景而生感慨,怀念过往曾把臂同游的老友。
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位于江边的高楼,也许是孤寂一人无所依,也许是景色太美,只觉得思绪一片渺茫,不知飘向何方。诗人先说自己的感受再写景,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呢,后面给出了答案,抬头望明月,明月皎皎遥挂夜空,洒下明明如水般的月光,月光映照江上,水面微波荡起一层一层的涟漪,撒上一层朦胧的光华。
恍惚中,幽深的思绪浮涌,水天一色连成一片,夜色空阔宁静而壮美。而如水的月光,如天的水,两个水字叠放更具音韵铿锵之美。没有浓墨重彩,只两个比喻却将景物的美和特点尽情渲染出来,简单又浑然无迹。
明朗的月光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面,江楼夜景如此美妙,由景生情,不禁感慨叹息。如今景物依旧如去年般美丽,而景物虽美,身边的人已散,心境早已不同,那时一起看月光的人又在哪里呢?物是人非,只有美景依旧,只有月光千百载从未改变。
最后一句将感叹化为平静,将感情放在心间。旧人旧事总是有着万般的回忆,遇到一起看的景象,从前的场景如山风呼啸眼前,江河依旧,月影悠悠,而世事变幻,物是人非,只余下无穷的思绪缥缥缈缈回荡在天地之间。
古诗词中有感于时过境迁的佳作不少。比如,宋代词人晏殊的“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那悠悠东去的绿水依旧在眼前,而人却已不知在何处,将惆怅带进诗中,这离愁别恨如同眼前东流之水悠悠然不知怎样排解。“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一诗中更着眼于时光的转变,桑田、沧海并无生命,不受时光的制约,却依然在自然界的发展中变迁,又何况人呢?
而在《江楼感旧》中,诗人旧地重游,想起去年此时与友人结伴而行,当时欢笑与共,赏月赋诗望江兴叹,好不惬意。时光变幻,如今,只剩一人一月一江。“思渺然”三个字贯穿全篇。时光有时很残酷,最亲的朋友已然天涯相隔,最好的时光也已离去,徒留美景依旧,这一切让人多么无奈……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这是一首登高怀古的七律诗。适逢大唐盛世已然颓废,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忧愁之情油然而生。
此处的高楼,是指秦汉时的旧都咸阳城西楼,隔渭水与隋唐时的都城长安相望。诗人独自一人登咸阳城楼,登高向南望去,远处蒹葭苍苍,杨柳丝絮飘扬,这朦胧的感觉很像长江中的小城,也即诗人的家乡。于是,一缕惆怅的思乡之情骤然而生。
诗人在此处做了注释:“溪为磻溪,阁为慈福寺阁。”暮色降临,只见磻溪笼罩在夕阳下,向晚的余晖照耀着寺庙。可美景未收,凉风蓦起,大雨将至。自然景象瞬间变幻,山雨欲来,吹彻城楼,这其中暗含对晚唐没落颓废之势的无奈和隐忧。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句后世常用来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现多用来比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回望秦汉旧都景象,古老的都城曾经多么繁荣昌盛,而如今杂草丛生,黄叶疯长,已成荒野,只有蝉声依然鸣叫着,秦朝汉宫早已于苍茫间黯然落下帷幕。朝代交替,多少风流人物、名臣志士湮灭在岁月的长河里。唯有日月星辰万古长存。
诗人不由得生出怀古伤今之愁:过往如云烟,繁华落尽是平淡。经过这里的人不要问秦汉时的百年往事了,我这次来故国咸阳,早就不知道当时的辉煌了,只有那渭水依旧向东长流。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唐诗中写景通常不离抒情,景致中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也侧面反射出作者的心境。崔道融《梅花》一诗借北风传意,营造出一种傲然孤洁的情境。
小园里梅花初放,披着外衣,诗人病中到院落里去赏梅花。一朵一朵的梅萼中还含着白雪,那冰冷的雪也无法阻挡梅花绽放——梅花虽然逊雪三分白,但雪却输梅花一段香。
梅花美而不自知,它孤傲而不自赏,想要把它入画,但又担心只画出外表而画不出它的神韵。正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画人画面难画心,那么,画梅画花也难画神。
而梅花的香自苦寒中来,在天寒地冻的寂静冬季独自散发着幽幽的暗香,梅香浮动韵味无限,让人沉浸,心神安定。梅的高洁、孤清又是经历了多少苦寒才磨砺而成的呢?正如做人也一样,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听横笛吹起惆怅悲怆之声,看梅花的枝干稀疏恣意横斜着,在夜风中似愁似病。它如此纤细却异常坚韧,可这份坚韧又有谁心疼呢,人们都欣赏梅花素雅芬芳,高洁傲岸,可谁又在乎它经历过的磨难呢?
诗人真心祈祷:北风啊,如果你能够理解梅花的心意,就请不要再让它受这刺骨的寒风,不要再一次摧残它了。它的顽强也需要有人赏惜,有人爱惜。
然而,寒风会解人意吗?一个解字是对梅花的珍惜,花儿还没完全盛开,诗人就担心花落,这份喜爱之情,无法用言语形容。诗人对北风的嘱托就是诗人的爱花、惜花之情。
笛声残,梅花香,孤病人,愿北风带走这丝丝缕缕的忧伤。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从西域传往中原的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纷纷为它填写新词。王之涣所作《凉州词》即为其中之一。
首句,诗人站在黄河岸边,极目远眺,只见波涛汹涌浪的黄河狂奔不知倦,竟摇曳飞上云端。白云浓雾缭绕,黄河如千军万马,两者相连,气象开阔飞跃,豪壮万千。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一座孤城寂静地伫立在那高山绵延的青寒里,与人隔断,地势险要,一座漠北孤城落入众人眼前。
第三句承接上句,写孤城里有羌笛悲怆地响起,也从侧面反映这苍廖冷寂的孤城中有征人在戍边。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勾起离愁,又何必去埋怨这杨柳曲中的无限春光呢?
第四句写这春光迟迟不来是因为玉门关一带是春风吹不到的啊!春风为什么会吹不到,诗人在前面就有伏笔,万仞高山环绕,春风又怎么会吹到这里呢?
此诗前两句极力描摹壮阔的北国风光,后两句写戍边人思念故乡却不敢埋怨,全诗看不到一个悲字,却叫人感叹人生荒凉。
王翰也作有《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虽也写边塞风情,却用舒畅饮酒的场景渲染沙场激昂气氛,别有一番风情。
祖国山水多奇峻,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又何止玉门关?只要心中有情、有春,处处皆有壮美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