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思唯美古诗大全(中秋情思六首古诗词)
月亮,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经常吟咏的主题。
它遥远、神秘,高悬于苍穹之顶,仿佛是最清冷无情的,却又普照众生。
刘克庄慨叹月儿冷清,“溪头一片无情月,偏照愁人泪满衣”,
张分泌却说月色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而在赵崇森笔下,月光平等地抚慰着每一个人:“看来世态炎凉尽,惟有月明无贵贫”。
诗词中最美的月亮,莫过于中秋佳节月圆夜。
在这个日子,曾留下无数传世经典的诗词文章,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首呢?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夜长,月色微凉,王建站在寂静庭院里,遥望明月如水,静思故友故乡。
那丝丝寒意,仿佛是被秋风吹下广寒宫,也吹落了天上沾染着清冷露珠的桂花,不然为何空气中都是湿漉漉的甜香?
如此寂寥的良夜,令人对友人倍加思念,可王建并没有将思念的主体引向自己,而是轻轻地问:
普天之下,今夜人人望月,却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哪边?
明明是自己在思念友人杜郎中,却偏偏要问“秋思落谁家”,仿佛无理之极,却是意在言外,蕴藏着诗人欲说还休的深情厚谊。
尤其是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将抽象的秋思化作实体,与秋月的清辉一起撒向人间,落入了离人的心中。
这首中秋望月的七绝,将中秋月色与离愁别绪都写得清美蕴藉,似虚而实、委婉动人,深得诗歌含蓄之美。
宋·苏轼《念奴娇·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相比起传诵千古的《水调歌头》,苏轼的这首中秋词名气略小,却也潇洒不羁、清姿俊逸。
此时的苏轼被贬黄州,远离亲人和故交好友,凭高而立、静心远眺,等待月亮升起。
那长空万里,辽阔无边,没有一丝云彩,唯独明月的光辉从天上飞来,将天地化作一个清凉世界。
他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唐玄宗一起走入了月宫,看到琼楼玉宇、辉煌灿烂,仙女们乘飞鸾自由来往。
那想象中的奇景,令他兴致勃发,把酒浇愁、举杯邀月,趁着醉意拍手狂歌、起舞徘徊,渴望能随风飞去。
这首词写得翩然如有仙气,似实似虚、如梦如幻,豪情溢于纸背,令人读之神思飘渺,悠然神往。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银台金阙夕沉沉,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公元810年的中秋节,在翰林院夜值的白居易,心中思念的是被贬谪到两千里外的好友元稹。
两人同登科、共署官,志趣相投、心灵契合,可朝堂永远是风波诡谲的,元稹因为触怒权贵被贬,两人只能遥遥想念。
夜已深,长安的月色清明,渚宫东面水面笼罩着朦胧的雾霭,给夜色平添了几分寒意。
幸而这一轮明月,照着北方,也照着南方,正如王昌龄所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以两地共赏同一轮月色来安慰纾解内心的离愁,但白居易却依旧会担心,元稹在遥远的江陵,地势低下、阴冷潮湿,看不到这样好的月光。
这一份跨越时空的思念,如明月般皎洁无瑕,深沉诚挚,真切动人。
宋·米芾《水调歌头·中秋》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这首中秋词却写得旷逸豪宕,不落窠臼,水平颇高。
历来秋风动愁思,秋虫伤别情,早在春秋时期宋玉便写过“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然而米芾却在秋风、砧声、秋虫的夹击中,依然坦然从容,不学宋玉悲秋,只愿一杯酒敬秋天,享受幽僻静谧的况味。
天上那一轮多情的明月相伴,手边玉笛金瓯作陪,自然神与物游,生发出对宇宙和人生的遐想。
一句“宇宙若萍浮”,不仅写出了他神思飘逸,更是物我合一之际内心的真实感受,读来令人心弛神往。
整首词写在中秋,虽然只有一句“明月挂南楼”,在将月光巧妙地融入了整个意境的塑造中,读之仿佛置身于一个清灵空旷、美妙脱俗的银色世界中,颇有禅意。
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张孝祥,23岁便力压范成大、杨万里等人,高中状元的天才少年。
这一年的中秋,却是他因为力主抗金,受政敌攻讦、遭到免职之时,归家的船暂时停泊在洞庭湖。
中天月色,照彻八百里洞庭,水光接天、晶莹浩荡,词人独自泛舟于广阔湖面上,更有“寄蜉蝣于天地”的渺小感。
但词人并不因为境遇艰险而痛苦,也不因为自身渺小而悲哀,他依然满腔豪情,扣舷独啸,用北斗做酒勺,舀尽洞庭之水为美酒,邀请天地万物做宾客,皆来伴他纵情豪饮。
如此豪情,只因心中无垢。回顾来时路,他自问问心无愧,始终“肝胆皆冰雪"。
明·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每到中秋佳节,月亮似乎都要比平日更皎洁明亮几分。
但即使它更明亮,那又能如何呢?又有多少人能知道它所经历的阴晴圆缺呢?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看到人人向往赞叹天上那一轮明月,忍不住想到了它曾经的阴晴圆缺,
正如中秋团圆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仿佛都忘记了过去那些悲欢离合、挫折磨难。
诗人的心境随着思绪消沉,但也只是一瞬间,很快他便回归了洒脱豁达的情绪:
算了吧!何必再说那些阴晴圆缺,暂且着眼当下,珍惜人世间这难得的好时光吧!
希望未来的每一年中秋,都能看到这样圆满的月亮,都能和家人一起团团圆圆、欢度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