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流水青山外,白衣苍狗人情幻(情思六首古诗词)
浮云一片无根蒂,去去来来自不知。
天上的浮云,无法左右来去,更不会知晓它能在2010年火爆全网,集体狂欢。
神马都是浮云,横空出世,即成为芸芸众生消解压力的网络金句,无异于现在的躺平和佛系。
如今虽然很少有人再说起这句话,但想超然于物外和忘忧在尘世的解压心理,依然四处弥漫。
尤其经过了岁月的沉淀再重新审视这个网络神句,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神马就是浮云。
《西京杂记》曾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其中之一,名为浮云。
当然网络世界的“神马”,只是因为输入法的问题,代替了“什么”,并非骏马。
但是,借助浮云表达对世事的种种慨叹,或抱怨或超然的人生态度,在古典诗词里早就存在。
我们当下承受的困惑、压力与伤怀,古人早就用这抹浮云,道尽人心意难平与世事千重变。
1.浮云游子,漂泊无依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唐•李白《送友人》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从曹丕开始,浮云在古典诗词里就成为漂泊游子的象征,无根无蒂,游荡四方。
到了李白这里,浮云与游子的联系更为紧密,象征意味也更为具体凝练。因为他把浮云、游子与落日叠加在一起,并放在与故友离别的情景之下,更加意蕴悠长。
本来经此一别,李白与故友就如随风飘扬的蓬草,散落到千山万水之外。“此地”对“孤蓬”,“一别”对“万里”,从相见欢,到别离苦,其中不舍与悲伤,已经蕴含其中。
再加上这么一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黄昏送别的场景不露痕迹地呈现了出来,游子漂泊无依的命运刻画了出来,而诗人对故友的珍重眷恋也传达了出来。
没有一个悲伤的字眼,没有一句祝福的话语,却把这落日浮云笼罩下的故人游子情,含蓄又深沉地传递出来。
我们仿佛能看到李白望着故人远去的背影,就像送别孟浩然时,直到孤帆远影碧空尽。这浮云代表的游子意,这落日不舍的故人情,不只为友人,也为自己。
当萧萧班马嘶鸣,李白在落日浮云下频频挥手致意,定格成最后的告别画面。多情的马儿,嘶吼出李白内心的离殇。
正是,一般离思两销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暝色起愁,让这浮云游子意愈发意蕴深长。
多年后迷弟杜甫挂念流放夜郎的李白,以深情的笔触写下,“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韦应物在秋日淮水与故友重逢,举重若轻地道尽世事沧桑,“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2.浮云世事,变幻无端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唐•王维《酌酒与裴迪》
王维笔下的浮云,象征着世事的瞬息万变,也最贴近“神马都是浮云”:什么都不值一提。
这是一首劝酒诗,王维在与故友裴迪的酒杯对饮中,劝慰要学会自宽,因为人情翻覆似波澜。
这样的感悟,可不就是刘禹锡所言,“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
王维自然见惯了人心的险恶:哪管你们曾是白首相知,还是相识微时,依然还有相互提剑提防与嘲笑后来显贵。
当初王维高中状元初入仕途,就因下属舞黄狮子一事饱受牵连,从太乐丞贬为济州司仓参军。朝承恩,暮赐“死”,官场上亦是如此。
对王维有知遇之恩的一代名相张九龄也曾被李林甫排挤出京,王维自己也曾因安史之乱被迫做了安禄山的伪职,在战乱平定后九死一生。
比裴迪大15岁的王维,自然深谙世事的变幻莫测和人心的险恶丑陋,他才要劝说小弟“世事浮云何足问”,这些都不值一提。
这世事如这浮云变幻无端,也如这浮云转瞬即逝。不如高卧且加餐,一同在辋川别业闲看浮云高卧松,忘却这世间烦忧。
这种不值一提的超然态度,就像孔子对待不合义理而得到的富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杜甫也曾书写,“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陆游也曾参透,“不是有心轻富贵,偶然看破是浮云。”
3.浮云蔽日,奸佞小人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西汉政治家陆贾在《新语·慎微篇》曾云,“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故在古诗词里,演化出了浮云蔽日这一成语和意象,比喻奸佞小人蒙蔽君主,贤人惨遭排挤。
而这正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的心理写照:长相思,在长安,但因为小人当道,让李白的长安旧梦,可望不可即,只能在往事里不断回望。
当他登临金陵凤凰台,想起这六朝如梦,金粉成灰,不由感慨万千。这往日繁华,宛如凤去台空江自流,只留一江碧无情。吴宫花草早已荒芜成路,晋代王族更成荒冢古丘。
在朝代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面前,人类是如此渺小,就像让诗仙李白搁笔自叹不如的崔颢所写,“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可那样的千载白云,不过是让崔颢徒增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而李白望着这三山半落青山外,白鹭洲分长江水,涌动的却是满腔国愁,“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身在金陵,心飘长安;身处江湖,心忧其君。豪放不羁的李白,虽然不是个理想的政治家,但却拥有不逊色于士大夫的家***怀,爱得诚挚,也爱得深沉。
长安啊,长安。那里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那里有“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那里还是李白的长相思在长安,“西望长安不见家”“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种浮云蔽日的用法,在古诗十九首里也有呈现,“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4.浮云遮眼,千难万险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版本有差异,仅选其一)
王安石笔下的浮云遮望眼,其实用法与浮云蔽日大致相通,只是不能简单理解成奸佞小人。
这个时候刚刚三十而立的王安石,结束了在浙江鄞县知县的四年任期,算是在政坛上崭露头角,初显政绩。
故而当王安石途经杭州登览飞来峰之时,心中洋溢的是大展宏图,是朝气蓬勃。
目光所及,那是千寻高塔,一寻为八尺。庐山瀑布在李白眼里也不过三千尺,可飞来峰在王安石看来竟有八千尺,足见其凌云壮志。
站得如此高,是为了看得远,看这旭日东升,也看这假以时日大刀阔斧实行新法的宏伟蓝图。
故而这里的不畏浮云遮望眼,是一种高瞻远瞩的壮年气魄,不畏惧一切阻碍的勇往直前。
或许是日后反对改革的守旧势力,或许是尸位素餐的奸佞小人,或许是屡次失败的心理重创,都是王安石眼里的浮云,但他势必要力挽狂澜、拨云见日。
这样的心性,才当得起日后王安石变法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金戈铁马的辛弃疾也拥有这样的气魄,“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5.浮云苍狗,转瞬即逝
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好是悲歌将进酒,不妨同赋惜余春。
风光全似中原日,臭味要须我辈人。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取自由身。
—宋·张元干《瑞鹧鸪·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韵》
南宋词人张元干笔下的浮云苍狗,与王维笔下的世事浮云,意蕴相通,皆为变化不定之意。
也是我们常说的成语白云苍狗,出自杜甫的诗句,“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
张元干此词是写给遭贬故友胡铨(字邦衡)的和韵之词,彭德器则是为二人传词的“鸿雁”。
当时胡铨与李纲都是主战派,张元干因为其赠词支持抗金,被秦桧迫害,下狱削籍。
这样的有胆之士,深谙世事变幻莫测的无奈,也懂得千古功名也不过如风中尘土,转瞬即逝。
面对这样的理想受挫,他除了表达悲愤同情,也只能尽量劝说故友一醉解千愁,醉中求自由。
这样的浮云苍狗,不只是宦海沉浮的变幻莫测,更是饱含国恨家愁的心酸无奈。
而樱桃进士蒋捷,在南宋存亡之际,不肯降附元人,“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
6.身似浮云,相思难忘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徐再思这首元曲里的身似浮云,是属于一个深闺女子的寂寞相思。
首句连用三个相思,从不会,到会,再到害相思,一波三折地道尽相思情深。
而这相思难熬的表现,就是身似浮云坐卧难安,心如飞絮魂不守舍,气若游丝病病殃殃。
而支撑着女子的唯一力量,就是燃起香炉盼君归。但最难熬的时候,还是漫漫长夜孤灯半昏半亮,月亮半暗半明。
这样的身似浮云,不是游子漂泊无依,也不是世事变幻无常,而只是一个多情女子的相思难熬,寂寞如雪。
这就是古典诗词里的浮云光影,也曾承载着文臣武将与文人墨客的生命慨叹。有漂泊悲苦,有离别苦恨,有世事无常,有家愁国恨,每一个都是生命不堪承受之重。
但好在古人也能像今人道一句,类似神马就是浮云的诗意表达,然后抖落烦忧,轻装上路。
正是,千古悲愁多少事,一抹浮云自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