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有人也芬芳,没人也芬芳(13首桂花古诗词)

longge 01-25 16:56 阅读 我爱育娃
#秋日生活打卡季# 桂花在金色的秋意中轻舞,洋溢着新生的喜悦,其坚强的面容在层层面具下逐渐显露。 我深信,万物皆有灵性,都拥有一种灵动、一种跳跃的美。桂树,正是这份兴衰

#秋日生活打卡季#

桂花在金色的秋意中轻舞,洋溢着新生的喜悦,其坚强的面容在层层面具下逐渐显露。

我深信,万物皆有灵性,都拥有一种灵动、一种跳跃的美。桂树,正是这份兴衰的精灵。

有人也芬芳,没人也芬芳(13首桂花古诗词)

往昔,我仅沉醉于桂花那甜蜜的香气。而直到那时,我才领悟到,桂树的荣枯、桂花的开落,实则是在娇羞之下的坚强秉性,在春秋之间无尽的轮回。

秋天,往往是菊花的舞台。然而,高贵的桂花同样拥有一份历经千年的文人墨客所赞美过的清高品德之美。

这美,是岁月的沉淀,是坚韧的体现,是万物生长、繁盛、再凋零的永恒旋律中最动人的篇章。

有人也芬芳,没人也芬芳(13首桂花古诗词)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桂花以其淡雅的色调和宁静的意境,别有一番清幽之美。它的形态温文尔雅,含蓄而娇媚。它并不以炫目的色彩或夺人的芬芳吸引人,但它的香气却能持久萦绕,让人难以忘怀。

尽管它并不依赖鲜艳的色彩来博人眼球,但它的美丽却足以使其他花朵黯然失色。

梅花在它面前也会自愧不如,而它又能让那些晚开的菊花感到自愧不如。在这个充满华丽装饰的花园中,桂花作为中秋时节的应景之花,其美丽无与伦比。

从形态到颜色,从芬芳到气质,李清照对桂花的描述精准而生动,使人仿佛亲眼看到了桂花的美。

李清照是一个爱花之人,但为什么李清照偏偏称桂花为自是花中第一流呢?

李清照到了晚年,经历了国破、家亡、经历了重重打击,最后她在桂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恰恰是李清照内心的一种折射,非常符合她晚年的心境。

一个爱花的人,一生中间可能爱过许多花,而在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以后,心境就不同了,对花的喜好自然也就发生了改变了。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草木有本心,草木指是兰花,桂花。张九龄在朝廷本来就是一个很牛的人,能在开元时期给唐玄宗做宰相,可谓是文坛,政坛上响当当的人物。他经历了长达三十年的仕途,从岭南走到长安,从年轻的进士到年过半百的宰相,然而却因为奸臣李林甫的排挤和安禄山的狼子野心,无法挽回盛唐的衰落。

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已经不再是宰相了,张九龄借用了空谷幽兰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如兰花般高雅、桂花般清新的情感。我本来开的好好的,居然有一个林栖者注意到我了,但是,他没有感激,而是何求美人折。

这种情感不仅让山中隐士折服,也代表了读书人的一种心声。他用草木有本心来比喻自己的忠君爱国并非为了功名利禄,而是出于本性使然。这与屈原的高情远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进一步强调了他自己坚持高洁品性的决心。

正如元代杨维祯所言,“桂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不以无信而改德易行也。”君子应如桂树一般,,这种君子的品格,正是坚持自我的典范,无论环境如何,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不轻易妥协,这也是真正的君子风范。

张九龄作为盛唐标志性时代性的人物,他的离场也预示着盛唐变得黯然失色。

有人也芬芳,没人也芬芳(13首桂花古诗词)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唐·李白《咏桂》

李白笔下的桂花树,犹如张九龄一样,拥有清雅高洁的特质,同时也展现出坚韧耿介的品性。

张九龄在遭受诽谤后,依然能够保持清芳,不受环境影响,这种高洁清风的精神,与李白的洁身自好不谋而合。

李白在表达自己的心志时,将自己比喻成南山之桂,将那些通过不当途径获取官职的人比喻成寻常桃李。这些桃李出自权贵之门,依靠世袭或趋炎附势步入仕途,这种现象很不公平。李白在干谒之作中抨击这种现象,表现出他的耿介精神。

与王维一样,李白也不屑与这些官僚子弟同流合污。他们品行高洁,坚韧不拔,而且具有真才实学。

那些桃李虽然一度荣耀,但经不起寒霜的考验,难以长久存在。而桂花树却能在岁寒时依然不凋谢,绿叶茂盛,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李白深信自己拥有美好的品质,因此在结尾呼吁伯乐:“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他希望伯乐能够欣赏他的才华,给他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

刘禹锡在追求真才实学和高情远致方面也有所表达: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不要羡慕春天里的桃李芬芳,桂花会在秋天结出果实,展现出真正的价值。

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唐•李商隐《昨夜》

李商隐笔下的桂花香,源自于人世间的尘土飞扬,却拥有着一种不逊色于仙界的缥缈迷蒙,恰似他描绘的爱情一般。

在丧偶之后,李商隐暂居在岳父家,满心凄凉。在这个夜晚,他听到了杜鹃的啼鸣。

李商隐并没有陷入对草木凋零的感伤之中,因为他有更惋惜的事情——那尘土飘扬,落满了妻子曾经的闺房,甚至让摇曳的烛光也变得黯淡无光。

同时黯淡下去的,还有李商隐的心房与人生,失去了光彩,找不到方向,只能在回忆中沉沦。

昨夜他独立在西池边,任由寒露渐浓,溢满庭院。他不知不觉地沉浸在星辰和梦境之中,为了谁而彻夜未眠。

西风吹过,不时吹散月中桂花幽香,在这若有似无的香气中,李商隐感受到的不是情断,而是痛不欲生。

正如他所写《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自妻子香消玉殒之后,他的世界再无美人的幽香。

院子里的飘落的桂花,带来的却是无尽的缅怀怀念想,这种蚀骨沉沦,到底谁主浮沉。

有人也芬芳,没人也芬芳(13首桂花古诗词)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在中秋佳节,王建置身于庭院中,四周弥漫着清冷的白露和桂花的幽香。他深深地思念着故友杜郎中,同时也怀念着远方的故乡。

这份思念,就像秋夜的明月那般皎洁,像白露那般清冷,又像桂花的清香那般淡雅。思念瞬间落地成霜,晶莹剔透,无声无息地渗透到他的心灵深处。

贾岛曾写下“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用“生”与“满”传达出对故友的思念。而此刻,王建的思念也如同这秋露一般,无声地润湿了心头的桂花,却又不知何时飘然而去。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在这个寂静的中秋夜晚,诗人的思绪被无尽的秋思所填满。这些思念如同飘落的桂花,轻轻砸中他那颗柔软的心房。

他用了委婉的语气,实际上是说:这深深的秋思只洒落在我的身上,只在我的秋思才是最深挚的。

而且一个诗人辛弃疾所描绘的中秋丹桂之景:“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这样的画面温馨而美好,让人陶醉于那醇香的美酒与璀璨的月光之中。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明·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桂花如玉般漂浮,月光如水洒满天街,夜色凉如洗。风起云涌,月光皎洁,须眉并骨寒,仿佛置身于水晶宫殿之中。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霜华满地,诗人欲乘彩云飞起,追寻更美好的境界。

诗人回忆起去年今夕,在溪亭酌酒畅饮,淡月云来去,情景交融。面对着转瞬即逝的美景,诗人感叹“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此时西来的青雀与嫦娥都向他报喜,佳期将至。

诗人寄言旧友,切勿辜负这月宫甘甜的香醪。这一结尾像是诗人的临别赠言,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极致、心怀仙境的心态值得我们眷恋。

有人也芬芳,没人也芬芳(13首桂花古诗词)

自知群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

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

转于文墨须留意,贵向烟霄早致身。

莫学尔兄年五十,蹉跎始得掌丝纶。

——唐•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

雁塔题名处,蟾宫折桂新。桂花除了象征高洁、坚韧,还代表着荣耀,即及第的喜悦。

晋武帝询问郤诜对自己的评价时,郤诜将自己比喻成“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这就是折桂的典故的来源。

在唐朝,蟾宫折桂逐渐成为进士及第的美好象征,寄托着天下读书人的理想追求。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白居易,深深感受到了蟾宫折桂的欣喜与荣耀。

因为他不只自己早早及第,比他小四岁的弟弟白行简在五年后也紧随他的步伐金榜题名。更让白居易欣喜的是,比他大二十岁的堂弟白敏中也在三十岁那年蟾宫折桂。白家兄弟三折桂,可谓是荣耀至极。

白居易对这个幼年丧父的堂弟可谓是长兄如父,即使到了这个时候也忘不了谆谆教导:在文墨上要小心谨慎,不要轻易发表言论。

他还现身说法,告诫堂弟不要像自己曾经蹉跎了岁月,年过半百才成为天子近臣,位居中书舍人。

进士及第只是敲门砖,“贵向烟霄早致身”才是关键所在,白居易对堂弟寄予祝福与厚望。

而白敏中也没有让堂兄失望,平步青云,一直做到宰相。

除了白居易,温庭筠喜闻友人及第也曾慨叹: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雾尚飘蓬。

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

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

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

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

——宋·谢懋《霜天晓角·桂花》

“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描绘了桂花枝叶的形状和花的色彩,形象生动。

“占断花中声誉”一句,点出了桂花的卓越声名。而“香与韵、两清洁”这六个字,更是道出了桂花的精髓,表明了它在花中的独特地位。

下片的“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极度赞美了桂花的绝佳之处。而“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则用富有想象力的比喻,将桂花描绘得更加神秘和超凡。

诗人通过对桂花的形象和气质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他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通过对桂花的形象、声誉、香气和韵味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桂花这一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喜爱。

也许只有真爱桂花的人,才能想出如此绝妙的比喻吧。

有人也芬芳,没人也芬芳(13首桂花古诗词)

也无梅柳新标格。也无桃李妖娆色。

一味恼人香。群花争敢当。

情知天上种。飘落深岩洞。

不管月宫寒。将枝比并看。

——宋·朱淑真《菩萨蛮·木樨》

“也无梅柳新标格,也无桃李妖娆色”朱淑真似乎在责任桂花,没有梅花的标致,也没有桃李的妖娆色彩。这实际上是借此赞美木樨花的内在品质。

“一味恼人香,群花争敢当”诗人表达了对木樨花独特香气的赞美,认为其香气是其他花朵难以比拟的。

“情知天上种,飘落深岩洞”诗人以神话传说中的天上之物来比喻木樨花,表达出对其高贵、不凡品质的赞美。同时,这也隐含着诗人对世俗的不屑,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不管月宫寒。将枝比并看”诗人以月宫的寒冷来反衬木樨花的坚韧和耐寒的品质。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不畏严寒、不惧孤独、坚韧不屈的人们的一种赞颂。

朱淑真在赞美她自己或者是一位她推崇的人的内在品质。朱淑真的其他诗歌中也有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表达,所以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她对人生和品质的一种寄托和抒发。

有人也芬芳,没人也芬芳(13首桂花古诗词)

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

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

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

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是天上、余香剩馥。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

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

芙蓉只解添秋思,况东篱、凄凉黄菊。

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宋·陈亮《桂枝香·观木樨有感寄吕郎中》

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吕祖谦任礼部郎官,后因病辞官归隐。吕祖谦归隐之后,陈亮曾去看望他,两人畅论时政,相谈甚欢。之后,陈亮作词一曲,托物言志,寄于吕郎中。

首先,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高远、清新的氛围,为桂花的出现做了铺垫。“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诗人点出了桂花的丰盈和艳丽,将其与皇宫的华丽相提并论,暗示了桂花的高贵与神秘。

接着,诗人强调了桂花宁愿散落人间,也不愿与群花同流合污的品质。“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桂花的崇敬和赞美,也揭示了诗人自甘寂寞、孤芳自赏的情感。

在后半部分,诗人更是通过浓郁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桂花的高尚和纯洁。“是天上、余香剩馥”将桂花描绘成天上的遗物,既表达了诗人对桂花的崇拜,也揭示了桂花的神圣与纯洁。

“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高洁品质的坚守。诗人认为现实世界中的流行与风潮过于浅薄和虚无,而他更愿意去追寻那些高尚的足迹。

这首诗通过对桂花的赞美和自甘寂寞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坚守高洁品质和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的态度。爱桂花,不止爱它的形态,更爱它的精神。

有人也芬芳,没人也芬芳(13首桂花古诗词)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宋·杨万里《咏桂》

杨万里笔下的桂花仙气飘飘,主要深意是赞美桂花的香气和美丽。

桂花来自月中的神品,不是人间种植,这给桂花增添了一种神秘和超凡的感觉。

而后,诗人又以广寒宫中桂树散发的香气来形容桂花的香气,将它与神话中的场景联系起来,增加了桂花的神秘感和高级感。

接着,诗人又描绘了桂花盛开的场景,满山遍野的桂花开放,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让人们感受到桂花的美丽和魅力。

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桂花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桂花的美丽和芬芳。

杨万里写的广寒宫里的桂花开了,霎时间天地之间都弥漫着桂花香。

人间花少。菊小芙蓉老。

冷淡仙人偏得道。买定西风一笑。

前身原是疏梅。黄姑点碎冰肌。

惟有暗香长在,饱参清露霏微。

——宋·朱敦儒《清平乐·木樨》

“人间花少。菊小芙蓉老。”诗人以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木樨花在人间少见的稀有,以及菊花和芙蓉花的老去。表达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繁华落尽的无奈。

“冷淡仙人偏得道。买定西风一笑。”诗人以仙人自喻,表达出自己性格的孤傲和超然物外的心态。他以买定西风一笑为引子,展现出自己淡然看待人生的态度,也隐含着一份对世事的不屑。

“前身原是疏梅。黄姑点碎冰肌。”这诗人以疏梅和黄姑为喻,描绘出木樨花前身的清雅和冰清玉洁的美丽。这里的“疏梅”和“黄姑”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形象,诗人借此创造出一种仙境的氛围,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惟有暗香长在,饱参清露霏微。”诗人以暗香和清露为喻,表达出木樨花的清香持久不散,也隐含着只有真正的美好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含义。

这首诗是朱敦儒在宋朝南渡之后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朱敦儒也遭遇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不屑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有人也芬芳,没人也芬芳(13首桂花古诗词)

问春桂,桃李正芬华。

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春桂答,春华讵能久。

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唐·王绩《春桂问答二首》

“问春桂,桃李正芬华。”王绩一本正经地对春桂的疑惑:在桃李花开得正盛的春天,桂花却独自不为繁花所动,这是为何呢?“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他继续对桂花的孤独提出疑问,认为桂花生不逢时,年光虽然随处充满,但为何独独它不开花呢?

王绩以春桂的口吻回答,“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意思是说,春天的花朵虽美,但无法长久;在风霜降临时,只有桂花依然傲立,这种坚韧和耐寒的品质,你是否了解呢?

香乍起。满院垂垂岩桂。

未卷珠帘香已至。酒杯言笑里。

叶下茸金繁蕊。别是清妍风致。

更远随人闻细细。月华天似水。

——宋·曹勋《谒金门·咏木樨》

“香乍起”开头,突出了桂花的香气袭人。“未卷珠帘香已至”一句,则将桂花的香气与珠帘联系起来,暗示了桂花的幽雅与含蓄。

“酒杯言笑里”作者将桂花与饮酒、言笑联系起来,展现出一种愉悦和欢快的氛围。而“叶下茸金繁蕊”一句,则是对桂花细节的描写,突出了桂花的金色花蕊和茂盛的花朵。

“更远随人闻细细”“月华天似水”通过桂花香气的传播和月华如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曹勋是宋朝末年的一位官员和将领,曾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后逃归。因此,这首词也可能体现了作者(宋代文人雅士)对美好事物和生命的珍视与追求。

有人也芬芳,没人也芬芳(13首桂花古诗词)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不妥请联系,立即删除。

文章评论

有人也芬芳,没人也芬芳(13首桂花古诗词)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